《掌故漫拾》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作家朴人先生的著作。该书由黄肇珩先生作序,以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趣事轶闻、风俗掌故为依托,包罗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风俗掌故,从而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社会生活面貌。本书是一本针对大众的历史读物,对于有志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的读者,可谓是不可不读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掌故漫拾/大家史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朴人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掌故漫拾》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作家朴人先生的著作。该书由黄肇珩先生作序,以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趣事轶闻、风俗掌故为依托,包罗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风俗掌故,从而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社会生活面貌。本书是一本针对大众的历史读物,对于有志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的读者,可谓是不可不读之作。 内容推荐 《掌故漫拾》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作家朴人先生的著作。 该书共有20篇历史文章,所收文章涉及历史人物的恋情故事、诗歌作品、生活经历、地方风俗、历史掌故,等等。现列举如下:彭玉麟的爱情故事、张謇与沈寿的感情纠葛、翻译小说家林纾、钱谦益与柳如是的恋情、吴梅村、《鬼趣图》、蔡文姬的《悲愤诗》、前后蜀的两花蕊夫人、古代妇女化妆、茶烟酒、长生不死之药、家常菜肴、博戏掌故、球类运动,等等。 《掌故漫拾》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短小精悍的篇幅,向读者详细展示了中国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性格、社会生活面貌,有利于向读者普及历史文物知识,纠正以前的历史谬误。 目录 第一辑 一腔心事托梅花 可解不可解的恋情 翻译小说的鼻祖 唐伯虎与《三笑姻缘》 钱牧斋与柳如是 名列贰臣的吴梅村 鬼趣图 当炉艳 蔡文姬《悲愤诗》 前后蜀两花蕊夫人 第二辑 古代妇女化妆 谈宦官 茶·酒·烟 衰老与长生不死之药 从两味家常肴馔谈起 博戏掌故 谈瓷 历代球类运动 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汴京梦华 试读章节 内脏的移植接种 近年来,报章宣传医学上移植内脏器官的神奇手术,如病患者的肾脏或心脏,其败坏到了无可治疗的程度,可以把别人健康的肾或心,用极繁复的手术,移植到病人体内,使之发挥功能,像他本人天生的一样。 但别人的脏器移植到了另一人体内,却会发生一种排拒作用,起先那器官在一个时期或能活动如天生,但过了一段时期,短则数天,长则数星期,甚或数年,终因排拒作用而移植的器官失却作用,病者生命也就不能延续。 器官移植,目前似乎尚在试验阶段,没有完全成功。这是医学上神乎其技,极专门,也是极奥妙的问题,绝不是外行所能了解其究竟或说得中肯和明白的。 不过数十年前传说,清季光绪甲午(1894)状元张季直(謇)于民国初年,曾进行过类似的移植手术。因闻青春腺的接种可以返老还童,其时他年已七十多岁,商得他所居原籍南通当局的同意,在一个死囚临刑之前割下睾丸,由上海请来的德籍医生替他接移植种,接种之后,果有一段时期身体健旺,但就在那一年,因心脏衰弱而去世。 季直晚年自号啬庵,人称之为啬翁,啬翁死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十四岁。移植接种,是无法证实的传说。假使真有过这个手术,推测约为逝世那年之事。不过,移植手术,到今天还在试探阶段,何以半个世纪之前,即能行之有效,是不是早有此一发明呢? 一般人都知道睾丸是性腺,因为风传移植睾丸,于是有人就拉扯到啬翁与沈寿(雪君)的一段恋爱史。然而沈雪君早在民国十年(1921)病故于南通啬翁家濠阳小筑的谦亭,如果啬翁真有移植,则距雪君逝世,盖已五年。不免成了“谣传’’的推演与引伸。 然而,啬翁与雪君的不寻常关系,说者甚盛,虽所说不一,有的也不乏佐证,决不能以“谣传”二字了之。 寸针细缕天才夺化 沈雪君为姑苏美人,慧质天生,精于刺绣,寸针细缕,花鸟人物,山水风景,浓淡疏密,天才夺化。有时临摹古今名画法书,气韵生动,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针黹丝线,竟能超过笔墨或彩色的艺术效果。 她生于光绪元年(1875),父亲早逝,幼年随寡母拈针习绣,便已精到。清廷在江南设有织造官员,为宫闱采购绸缎及绣品,挑选甚精,沈家所绣,往往中选。二十岁的时候,她嫁了浙江山阴举人余觉。婚后闺中生活,男读女绣,初尚融洽,但雪君好洁成癖,体又娇弱,以为男女之事,最为不洁。闺中谈画论绣,有说有笑,但丈夫燕婉之求,则拒之于千里之外。她始终没有生育。 余觉为人名利心甚重。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商于雪君,绣了十六幅大屏风,可以联缀并立,其中包括花卉佛像及摹名家山水书法,经江南督抚呈进,余氏夫妇也循海道晋京,听候内旨。 绣屏大受慈禧激赏,传旨进观,万寿那天,与百官命妇,一体赐宴。并颁赐福寿字各一幅,渥邀恩宠。余觉为了纪念这荣恩异数,自己更名为“余福”,雪君更名为“沈寿”。清政府接着奉谕在京设绣工机构,派余觉做经理,以雪君为总教习。 不久,意大利王后华诞,清廷为了国际礼仪交往,慈禧命雪君摹意后相片,针绣四尺后像。雪君细心着手,半年竣工。色泽匀洽,细及毫芒,并且顾及西洋画法的光线明暗,神情飞动,不愧艺术杰作。送去之后,观者赞赏,叹为绝作,雪君“绣圣”之名,远播异域。 意后称道之余,并赐雪君以钻石时表一枚,钻镶宝星一座,意币二十万里拉。 为了养病独居谦亭 雪君初识张啬翁,是在宣统二年(1910)。啬翁以江苏咨议局长,主办南洋劝业会,展览各省工艺品,雪君有作品陈列,并受聘为绣品审查长。 啬翁甲午(1894年)中状元,年已四十二岁,那年恰巧丁忧,回了南通原籍。因为朝政的复杂,他甚少兴趣,于是在南通兴办实业及教育,举凡纱厂、轮船公司、垦牧、渔业诸事以及各级学校均逐年次第兴办,张其韵先生誉其为“中国近代地方建设之第一人”。 辛亥革命,民国肇造,袁世凯做了总统,张啬翁当了几个月的农商总长。辞职后再返南通,一心办他的实业和教育,民国五年(1916)创设刺绣学校,邀雪君赴通主持。 雪君结束了在天津所办的刺绣传习所,和她丈夫及其丈夫的姨太太,应邀南下。 她任刺绣学校的教务长,余觉被聘为国文教员兼庶务主任。啬翁并以“有斐馆”安顿雪君与余氏眷属。 此时雪君年逾四十,啬翁生于咸丰三年(1853),也六十多岁了。雪君身弱多病,也许因为教务繁剧,不久患了血崩之疾。啬翁为了她的养病,布置她离开丈夫,独居“谦亭”。P13-16 序言 两年来刊载于《自由谈》杂志的拙文,累积得若干篇,删汰之余,裒选成帙,敬承学生书局为之发刊单行本,可感也。 此书归纳成两辑,第一辑记诗人生活,第二辑言事物掌故,各十篇。 书中所述故事,琐琐掇拾,必取富于人情趣味者为依归,论断或折衷前人之说,或提供一得之愚,考证务确凿,征引求详博,不忽治史谨严之法。 昔颜之推曰:“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述古之难如此。笔者谫陋,深愧于斯言。 朴人 一九七四年六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