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终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独特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性,更在于其思想性,全书包含着进取精神、悯世情怀、人道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意志。
刘曼丽主编的《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是一本帮助读者快捷地掌握《史记》精华、感悟中华历史文化神韵的理想读本。其中所录篇章,均是从《史记》中精选的一些经典且独立完整的故事,并通过生动有趣的笔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史实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轻松阅尽三千年的人间沧桑,从中汲取睿见卓识,深化、拓展人生阅历。
本书还选配了很多精美的图片,与文字互为补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位列“二十五史”之首,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终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史学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鉴.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为此,《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精选了《史记》中的精华篇章,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解原著。
《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文字精练,语言生动,图片精美,以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本书由刘曼丽担任主编。
大禹治水
禹,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禹也与舜一样,虽然祖先显赫,但他的父辈不曾登过帝位,只是一般的臣子。
禹最大的贡献是治好了洪水。当时,天下发生了特大洪水,山岳、丘陵、平原都被淹没,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尧帝寻找治水的能臣,大家都推荐了禹的父亲鲧。尧帝虽然觉得鲧的能力不行,但一时之间没有更好的人选,就只好听从大家的建议,对鲧委以重任。鲧治水治了九年,也没能平息天下的水患。这时候,舜成为新的天子,舜觉得鲧的能力不行,直接命人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由于禹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治水过程,有一定的经验,于是舜就提拔他继承鲧的位置,让他继续负责治水,并派伯益、后稷协助他平治水土的工作。
因为父亲治水的失败,禹很难过,但也因此让他下定治水的决心。为此,他经常随身携带治水的工具、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鲧用堵的方法治水,结果失败了,大禹就吸收父亲的教训,采用疏通河道的方式治理洪水。为了确保治理的效果,他带领百姓翻山越岭,在每个经过的地方都按照高低做上标记,为将来规划山河做准备。为了尽快解决天下水患,禹不顾自己刚刚新婚,整日不知疲倦地工作,为了治水到处奔波,甚至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时间回家看一下。
经过大禹和百姓的不懈努力,终于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这九条通道分别为:从汧山和岐山开始,经荆山越黄河;从壶口山、雷首山开始,到太岳山结束;从砥柱山、析城山开始,直到王屋山;从太行山、常山开始,到碣石山,人海与水路接通;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开始,到太华山结束;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开始,到负尾山结束;从蟠冢山开始,到荆山结束;从内方山开始,到大别山结束;从汶山南面开始,经衡山,越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之后,大禹又带领百姓疏导了九条大河,这九条河的路线分别为: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人流沙;疏导了黑水流入南海;疏导黄河,使之经过洛水人河口,直到大邳;经过降水,向北分为九条河,最后流人大海;疏导漾水,向东流,经汉水、苍浪水、三滋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流人大海;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沱水、醴水,经九江后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向东流人大海;疏导、?允水,向东流注入黄河,再向东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人大海;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人大海;疏导渭水,往东与沣水、泾水会合,向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向东北与涧水、□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通过打通山脉,九条山开出了道路,通过疏通河道,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也因此筑起了堤防,天下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天下诸侯摆脱了水患,从此又可以朝贺天子了。
然后,大禹又治理好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将天下各个地方的土地评定出等级,根据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赋税,最后在九州之内为诸侯分封土地,赐予他们姓氏,天下从此安定下来。
然后,大禹又对天下进行了重新规划,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是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称之为“侯服”。要求百里以内的地区交纳收割的整个庄稼,—百里至二百里的地区要交纳禾穗,二百里至三百里的地区要交纳谷粒,三百里至四百里的地区要交纳粗米,四百里至五百里的地区要交纳精米。
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是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称之为“甸服”。紧挨侯服百里以内的甸服地区是卿大夫的采邑,侯服往外三百里以内的地区为侯的封地。
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是受天子安抚并推行礼乐教化的地区,称为“绥服”。紧挨侯服三百里以内的绥服地区根据具体情况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再向外二百里以内的地区负责保护天子,扩大天子的威名。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是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称为“要服”。紧挨绥服三百里以内的要服地区要和平相处,遵守教化;往外二百里的地区要遵守王法。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是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称为“荒服”。紧挨要服三百里以内的荒服地区荒凉,这里的人来往可以不受限制;往外二百里的地区更加自由,人们可以随意居住。
大禹对天下重新规划之后,天子的声望传遍了东西南北,四方偏远的地区也都知道了天子的威望。
大禹用了13年的时间来治水,在此期间,他未曾踏进家门一步,就连儿子启出生时他也没有回去看一眼,以至于后来他回家见到启的时候,启已经是13岁的小伙子了。大禹治水的功绩以及为天下鞠躬尽瘁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为了表彰大禹的功劳,舜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以此为证说明治水成功,天下又重新安定下来。P10-1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叙述了上起黄帝,下终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的独特,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性,更在于其思想性,全书包含着进取精神、悯世情怀、人道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意志。梁启超曾为十大名篇的人物定性,如《项羽本纪》被定为“大江东去,楚王流芳”,《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定为“文武双雄,英风伟概”,《鲁仲连邹阳列传》被定为“功成不居,不屈权贵”,《李将军列传》被定为“戎马一生,终难封侯”,等等。这些定性,虽然是一家之言,却也中肯。
本书以人物为主线,以故事情节作贯穿,虽然重再写史,但有很强的故事性。全书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对人物的生平描述,着重记述人物几个代表性的事件;二是作者的评论或感想。由于书中人物形象就贯穿于字里行间,故事精彩,个性鲜明,因此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如重耳流亡、指鹿为马、鸿门宴、纸上谈兵、破釜沉舟等,为后世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其构思情节和塑造人物的手法也因此为后世小说家们所效仿。典型的如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都是以《史记》为取材之源。还有中国传统的传记小说,习惯以时间顺序展开关于人物的故事事件,最后再加上简单的评论,这个特征就出自于《史记》。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之所以被称作“史圣”,就在于他开创了这种史传文学的传统,首先用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记史方法。因此,他虽在写史,但更是在记述人的复杂性;虽然客观记述历史,但作者个人的爱憎态度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如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有人说司马迁“冷看刘邦惜项羽”,前者虽然称帝,也比较英明,但司马迁却处处表现出这个人人格品质的无赖,无法令人敬重;后者虽然兵败自杀,司马迁也没有一味地贬低他,反而赞赏他的骁勇,但又对项羽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因此,《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经典,还是一步集个人倾向性于一体的传记故事。
本书就是基于《史记》这些特点而编撰的。《史记》的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书”记述了历代朝章国典、制度沿革,主要写历代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各方面内容,学术性较强,本书未加收录;“表”是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为纯粹的历史沿革,本书也未收录。
鲁迅曾对《史记》的评价堪称经典: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所收录的内容,就是鲁迅所说的“绝唱”和“无韵”部分,即《史记》的精华——本纪、世家、列传。这三种体例是纯粹记述人物及其历史事迹的,集历史性、文学性、思想性于一体,《史记》的独特之处,也正在于此。由于本书篇幅所限.《史记》中有一些内容本书未加以选编,但经典篇目尽收入其中,不至于影响读者进行赏析和阅读。
愿本书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