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童岁月(通向孩子心灵的15条小径)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凌拂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凌拂编著的《山童岁月》内容介绍:一位远离城市的小学老师,与学生心灵交会的十五篇动人故事。以文学之笔写出儿童眼前的纯真,想望与哀愁……教育没有童话,教育没有便捷的公式,教育是一种心灵交会的过程,阅读每双童眸的心意,宽容地等待成长。

内容推荐

凌拂编著的《山童岁月》内容介绍:一位自愿请调入山的小学老师,与学生心灵交会的15篇动人故事,温婉的文字里有孩子的孩子们眼里的纯真和心中的想望与期待,也有她对教育的看法。

凌拂,这位白天的教师,夜晚的文学爱好者,在一波波的教改风潮中,始终在体制内坚持自己地默默耕耘。她顺水而行,透过爱、包容、耐心及方法,如同滴水穿石般渐渐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克服种种难关,在生活中开启孩子的经验世界及穿透的思维能力,是真正实践开放教育精神的师者。

因此,教育没有童话,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命令,让我们读凌拂的《山童岁月》宽容地等待成长!

目录

作者序 宽容的等待

辑一 师生的情谊

山童岁月

九岁的脸

××央去插秧

我的身体我的命

黑白郎君

李仔与王爹

月光仙子的天空

中指宣言

养动物的小孩

无邪有雨

孩子和我

辑二 教学手记

那一天我们要去看米罗

不是我变笨了——谈建构数学

我的国语课本

生态校园与校园生态

试读章节

摊开地图,我摊开的是一幅自己手绘的简略地图,以学校为主,上面绘注着学区内的山川形势。我们这个学校是个深山里的偏远小学,如果把学校缩小,以地图上五十万分之一的比例绘制,当然,根本找不到学校的位置。不过,学区的所在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游乐区,统称有木里休闲农场,是北插天山的入口。周围彩蝶谷、乐乐谷、蜜蜂世界、山中传奇、满月圆瀑布群等,皆是重要景点,由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就可以想象节假日时的人潮。水泄不通,人潮汹涌,我们这个学校——三峡镇有木国小便在其中。

有木里在台北县三峡镇的东南边陲,与乌来以及桃园复兴乡相邻,三峡镇的北端则紧连土城、树林。东接新店,西接莺歌、大溪,是位于淡水河流域上的一个古老小镇,除了少数狭窄的平地,全境百分之九十均为山地。

如果以学校为主,把学区放大就不同了。图上群山万壑,重峦叠嶂,只以儿童为主,清楚标示着全校每一个儿童的家。荒山里以木板、石材疏落搭起来的山屋前,一一写着儿童的名字,有的一户一名学童,有的一户三五个名字,山区居民疏落而居,堂、表、兄弟姐妹,往往就自成一个聚落。

站在地图前,可以看到最渺远的东麓连峰,山谷里的人家,在1987年9月,我初来那年,是山里最边陲的学区。住在东麓连峰里的小孩,步行上学需要一个半小时,寒冷冬天,我还在宿舍里沉眠的时候,昏冥的天光里,群山间已有儿童奔着小脚在道途之中。初来那年,踩着荒没的小径家庭访问,课余寻山似的,一个下午只到得一户。

学校在大豹溪上游,隔着溪水与青蛙山相对;熊空在东;红龟面山在北;东眼群山在西;陆路顺着水路在其间蜿蜒,与大豹溪偕行而下,山路迂回,到得山脚最临近的镇上也要17公里。学校坐东南朝西北,我的宿舍就在校园偏北的末端。后山橘园、竹林,山坡上的四五户人家到坡下搭车、购买杂货、外出、归来,都从我门前经过:因为这样,我这里俨然是一个荒山里的要塞枢纽。

在山里,孩子通往学校的路,曲曲幽幽寂寞而长,摊开这一张以儿童为主的简略地图,让人清晰地看到山里每一个位置,全校学生都在其中,老师静置图前便可尽纳学生于眼底。如此,距离的远变成了心灵上的近,辽阔中的清晰,学生散出去的每一个点,都在老师的定位之中,以手指图,就一根手指日曰伴着学生翻过一山又一山,不仅老师看得到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位置,一山一水,学生将由此走向世界。P15-17

序言

有一天,老师教我们读一首诗,内容是:

我喜欢你

因为你知道我哪里怕瘁

你不会来搔我那里

但是有时候

你会来搔那么一下下

不过如果你来搔我

我也知道要搔你哪里

选自远流出版《我喜欢你》

读的时候。老师说要注意音调:空格和分行的地方要稍为停顿一下。

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老师问:“空格和分行的地方为什么要停一下呢?”李大明立刻举手说:“那是因为要在声音里,表现出逗点和句点的感觉。”老师微微点头说:“嗯!这个说法挺不错,但是还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吗?”立刻又有人说那是要让我们休息一下,也有人说那是为了要让别人听得更清楚。老师故意一边点头一边卖关子说:“这些想法都有道理,但是你们到底认为是哪一个呢?”

这时候,胡哲文突然举手,一本正经地说:“哦!我知道了,那是要让我们吞口水用的。”全班听了哈哈大笑,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逗点、句点的说法是标准答案,吞口水可是创意答案。标准答案加创意答案等于幽默答案,这是生活中的润滑荆呢!现在,你们一定了解要稍为停顿一下的意思了。”

这一节课过得很快,欢笑声中,一下子就下课了。

这是我曾经以“校园里的笑声”为主题,写的系列短文之一,情境来自课堂,信手拈来的生活故事。

记得教一年级那年,全班学标点符号,连反应最慢的孩子都学会了,只有一个聪明伶俐的阿戊,我从年头教他到年尾,一年级教到二年级,就是没有能力教会他在文章里使用任何一个标点。我纳闷不已,嘴里不说,心中却充满疑惑,常想问题不知出在哪里。回回上课。只要一有机会,立刻就对他重述一次。

当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对他陈述到第六次时,连我都开始暗暗佩服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有这等能耐。六次用了六种不同的方法,六个不同的比喻,把一个标点符号反反复复讲到这样深透而有创意。而他总是淡淡地扫我一眼,又径自俯首迅疾振笔直书,仿佛没听到一般。那扫过我的淡淡眼神,传递的是他心底的语言,而我领会的是:“你很无聊耶!”我有些无趣,纳闷他的世界依旧没有标点这回事。

而今,时过境迁,连我自己都想不起来,当年那情境是一种怎样的次第,促使我如此微分而有层次,细腻地去转递,一个看起来似乎那么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但是,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把阿戊教会,在我教他的一、二年级,他从来没有完整地使用过标点。

甫升上三年级,他的级任老师来找我,问到关于阿戊标点符号的问题:“为什么他写文章就是不用标点?无论怎么跟他讲都没有用。”我摊摊手,一脸疑惑比他的新老师还深:“不是他打结了。就是我打结了。但是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不解,所以这个问题我一直带在心上,时不时拿出来想一想。没有忘掉。接着他升上四年级,而后五年级。高年级之后,新的年段他又换了一个新的老师。

一天,我在校园里遇见他。他笑嘻嘻地和我玩躲猫猫,五年级的孩子依旧稚气未脱,但长高不少,嬉闹之后我们闲聊。

我说:“升上五年级了,觉得如何?最近快乐吗?”

“快乐呀!就是功课变多了。”他手上拿着零食,边吃边往下叨絮不停:“像从前写作文我从来不用标点,干吗那么麻烦,浪费时间。现在升上五年级,每天都要写日记,我都用标点给它算好格子,每换一行到上面,就画个圈分段,这样就可以写得很少,但是看起来很多。”

他一脸得意,自在无事样,我则恍然大悟!

水落石出,三四年的悬疑得解,我一时虚张厉色,斜睇眦目,恶狠狠地道:“哦!原来你早就学会标点了,只是不想用而已。”他贼贼一脸,理所当然地努嘴点头,倒显得愚蠢的是我。

后来,在校长会议上,一次教学经验研讨,我谈了这个故事。有校长分析教学方法,一本正经建议我应该改变策略等。我发现这校长还真没弄懂故事的重点所在。我真正要传递的讯息,是一种情境的等待。有时候,我不以为老师教了某些知识或者技巧,孩子没有立即呈显或者表现出来,就表示孩子没有学会;同时,我也不以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在一次里完成,或者在一次里验收。

以阿戊而言,关于标点,三四年后因于偶然,我方才断定他其实当下就学会了,只是如何应用、需不需要取决于他,不取决于我。当他觉得标点只会耽误他课业完成的时间时,对他而言,标点是无用之物;当他发现标点好用,可以减轻他课业的负担时,这标点遂成为有用之物。之于文章的顺畅、词章句读,在他的这个阶段,与他无关。根本不是他所要探究的。这个结果到底如何,只能等待,遥遥忽忽,甚至有可能完全无解,不知密码会在何处启动。情境未到的时候急不得。面对孩子我们常期望立竿见影,事后返观,“急”只是我们内在的无明。

这是我卜居山中教学的故事。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