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创新方程式
如果说有一个时代,创新需要成为一项最高指导原则,那就是今日的世界。今时不同往日,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屋子里摆放他们的第一台冰箱,或者在车库放上一辆二手车和全新的维修工具。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消费者所面对的是如此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如此繁多的选择和如此多样的购买方式。这一切势不可挡,并且对很多人来说,积累财产也不再那么重要。持这种态度的原因很简单。在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人们已经拥有了大多数他们所需要的,但是他们所欲求的却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位于马斯洛需求等级的最底层,在这一层面人们不得不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们的需求在逐步进化。今天,人们渴望与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之间达成情感和心灵上的契合。
在一份2007 年的关于消费宏观趋势的报告中,哈特曼集团(Hartman Group)表示,重新界定生活质量——不再是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十年间最大的市场发展趋势。对很多公司而言,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很难去把握。我们过去常常为了某项用途而创造商品,除了执行某项任务以外,不去思考它将如何影响别人的生活。但是,它其实正在产生影响,满足“欲求”,驱动着未来几十年的创新。
商业世界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今天,我们按季度评估公司,对领导者的职业生涯来说,真正的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风险。传媒报道、董事会和社会媒体的高能见度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去猜测其他人,过失或失误——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都不可能长时间不被察觉。使事情更为棘手的是,世界金融环境风险加大,限制了曾经依靠的投机资金来源。这些不可能迅速改变。因此,出现了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消费者,还有正在破坏我们创新所需要的安全和机会的商业环境。
然而,对于那些能够驱动可持续增长的重大突破和创新项目的需求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事实上,“创新还是死亡”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企业的主题曲。有一位高管曾经问我们,“商业世界正处于死亡漩涡中吗?”我们犹豫要不要说“是”,真相是如果很多公司不努力进行创新的话,它们的前景将无比凄凉——尽管创新之路荆棘密布。
上述问题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我们生活的时代,“创新”这个词汇常常被误用、被滥用,甚至成为拒绝冒险的保护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讨论创新的时候没有通用的语言结构。由于这一不足,真正的创新经常在创新语言中丢失,人们说一件事而做的却是另一件事。其次,缺乏使每个企业以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方式为荣的内部创新框架。最后,是关于风险的问题。尽管对大多数首席执行官来说,找到方法评估风险是头等大事,但这样的方法经常难以落实。
在《大创新》这本书中,我们将带你进行一段旅程,以容易理解和有实际操作性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和界定创新。我们也会与你分享那些我们访问众多世界顶尖的领导者、与他们长时间讨论和辩论后所获得的真知灼见。在旅途中,我们将介绍一种任何公司都能使用的开创性模型,这种模型基于四个不同的层面来探索创新。我们也将向你展示如何以及在哪里寻求个人突破的灵感。最后,我们将考察如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风险,并且运用它实现从灵感到商业绩效的迅速飞跃。
创新也许很难定义,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没有创新,你将无法生存。如果你不能真正地理解它,你也会无法实现创新。那么,什么是创新呢?
第1章 这就是创新
玫瑰的芬芳不在于名字
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给予如此多的人如此丰富的许诺。 ——比尔?盖茨
时间回到1752 年。天空乌云密布,一对父子穿过一片空地,朝着一幢小屋走去。没有人知道他们在那儿,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想要完成什么。如果他们成功,时间将记录下这一刻;如果他们失败,也没有人能未卜先知。暴风云在聚集,父亲启动了他精妙的装置——一个风筝,引线用麻绳拧成,再用一段不导电的丝线将一把铁钥匙系在绳端。他用丝绸将手包裹住,看着风筝缓缓升向天空,并用心等待。
预想的云层一个个通过,期望的事情却没有发生。就在他们打算放弃的时候,父亲留意到一些原本松散缠绕的麻线开始变直,就好像突然有事情发生时,人脖子后面竖起的汗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把指关节移向悬挂着的钥匙,一个电火花出现了。雨水渐渐浸湿引线,更多的电火花冒了出来,这是第一次,本杰明?富兰克林看到了后来他命名为“电火”的东西。
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富兰克林和他著名的风筝故事。然而,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他不是第一个去验证“电和闪电是同一种东西”这一理论的人。他并不知道,一个月前,受富兰克林的作品启发,法国自然学家托马斯- 弗朗索瓦?达利巴德(Thomas-Francois Dalibard)曾做过同样的实验,但结果失败了。在听到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几个星期内,整个欧洲的人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实验。那么,为什么富兰克林被称为电学之父,而其他人仅仅只是注脚呢?原因非常简单:除非发现能够带来发明和创新,否则即便是发现电这样意义深远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也毫无意义。我们之所以铭记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因为除了他的发现之外,他和他的后继者还创造出许多发明,并且经由这些发明,产生了一系列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创新。
在本章,我们从为创新创建一个普遍的语境来开始——它与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它的关键组成有哪些。我们也将着眼于创新的顺序,像富兰克林一样从好奇心开始,并通过实验取得进展,进而被使用、被采纳或推动社会变革。最后,我们将揭示真正的财富——一个简单而考究的创新模型,它将改变创新被界定的方式以及在世界各地的董事会、高管会议和在教室里被谈论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向一些历史上最杰出的创新者们学习,向现代社会中精通独一无二的创新方式的领导者和企业学习。他们的故事将有助于形象地展现创新的工作原理,告诉你如何用一种你未曾设想过的方式实现公司的变革。P3-6
终于,创新有了明确、富有洞察力的框架,而且容易付诸实施。这是一本必读书。
——安吉拉·阿伦茨,巴宝莉公司CEO
《大创新》传递了一条清晰而重要的信息:创新——对旧问题的新解决方案的执着追求——是一次成功尝试的典型特征,无论是一项研究、一家公司,还是整个社会。
——迪安·卡门,美国德卡研究开发公司CEO
创新需要顶级领导力,有勇气和激情去成功。《大创新》以其四个层次的创新,提供了一幅伟大的创新路线图。这是每一位高管的必读书。
——丹尼斯·莫里森,金宝汤公司总裁兼CEO
这本书抓住了领导力在开启创新文化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创新在这种文化中被激发、评价、支持和庆祝。作者们深入探讨了顶级CEO们是如何发展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的。《大创新》为任何组织的成功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框架。
——辛西娅·麦卡格,可口可乐公司前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
创新是企业界近年来争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因为“创新还是死亡”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的主题曲,正如柯健先生在序言中所说:我们全社会正从“管理型”向“创新型”转变,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尤其是企业家应不断学习以应对这一新的挑战。说“争论”是因为“创新”这一词语并无被一致认可的定义,而从实践上看,从微小的产品升级到颠覆性的革新产品,都可以称为创新。虽然创新的重要性人人认可,但更重要的是,怎样才是实现创新的最佳方式呢?
这是本书回答的问题。作者独具一格地将高效领导力与创新的流程和环境结合起来,因为他们从加起来超过五十年的经验以及与全球众多顶级企业的CEO和高管们的交流中认识到:构想出真正的创新的精髓在于领导力,但如果没有适宜的文化环境,创新的种子很难结出商业成果。
本书的重要性正是在于,作者将这些洞察力系统化,发展成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创新框架。书中第一部分,从辨析发现、发明和创新开始,一步步揭示创新的本质,并归纳出四种类型的创新及其界定特征和商业属性。第二部分从讨论领导者在创新中的角色开始,提出最核心的概念——创新领导力,在四种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种相对应的领导力。第三部分则将创新与领导力结合起来,探讨在什么样的组织文化下,创新才能实现并达成最大的效果。这一框架,如金汤宝公司总裁丹尼斯?莫里森所说,“提供了一幅伟大的创新路线图”。
其实,原书的副书名能很好地解释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原因:“伟大的领导者如何创造驱动可持续增长的创新——而为什么其他人失败了”。作者研究福特汽车、通用电气、雅诗兰黛、苹果、孩之宝等全球顶级企业的成就得失,为企业培养创新领导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南;企业通过创新领导者来实现创新,则风险更低,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了。而且如美国梅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乔尔?库兹曼所指出的:本书揭示了创新中被遗忘的要素——让员工发挥最大潜力。这一点可能不言自明,但其正是许多企业创新执行不力的原因,而且它意味着企业必须为创新匹配恰当的流程和文化。这也是我们的企业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
本书的出版,有赖冯国雄先生的推荐,并得到了作者的知交好友美国美国鼎泰信诚投资集团董事长柯健先生的大力支持,并为之欣然作序推荐,在此特别致谢。
没有领导,就没有创新
我认识本书的两位作者简?史蒂文森和比拉尔?卡法拉尼许多年了。史蒂文森是爱迪生的后裔、世界上最大的猎头公司光辉国际咨询顾问公司(Korn/Ferry International)的副董事长,她的工作是为世界顶级企业物色优秀的领导者。卡法拉尼曾任可口可乐研究和创新高级副总裁,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跨国集团Yildiz 控股公司的首席创新官和集团研发总裁。两位在各自的商业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鼎鼎大名的爱迪生,我们都知道他是电灯的发明者,不过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爱迪生真正的贡献是发明了一整套电力照明系统,推动了电灯向千家万户的普及。这也许是比发明电灯更伟大的创新,他在商业应用而不仅仅是产品中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其作为企业家的独特价值。另一位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的人物,众所周知是乔布斯。他因其非凡的创新力和想象力而成为世人的偶像,在多个领域(计算机、操作系统、电信、音乐、动画)的突破性创新颠覆了对这些产业的定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创新产生的影响如此之巨大,人人渴望创新,换句话说,当今社会,只有不断创新,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正所谓知难行易。组织当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希冀自身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与内生力量的双重压力。我们明白真正有生命力的组织得益于顺应潮流的变革,而如何变,何时变,显然是个难题。越是成功的组织,其组织结构越复杂,因循的惯性就越大,变革的阻力相应也会更加难以逾越。商机稍纵即逝,前几年还叱咤风云而今却销声匿迹的企业比比皆是,它们失去商界领导地位的很大原因,往往在于曾经作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渐渐失去,而企业又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通过创新实现跨越。
有人认为,创新是社会发展前行的动力,但要把创新这个问题的本质分析清楚并指导实践,并非易事。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正是基于美国经济体系从“管理型”向“创新型”转变这一现实,最早将创新概念与企业家联系在一起的,他将创新视为企业管理者工作的一部分。本书则首次将高效领导力和创新的流程与环境关联起来,从创新和领导力两者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组织实现突破性创新的内核,提出了“没有领导,就没有创新”。
正如前面介绍的,史蒂文森和卡法拉尼并非专门研究创新理论的学院派,而是投身于商场且大有作为的人,常年与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打交道,他们感兴趣的是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实现增长,领导者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由此他们将从业几十年的经验提炼出来,通过对成功领导者的观察和与他们的交流,从给出创新的明确定义开始,将创新规律系统化、深入化、科学化,归纳成四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变革性创新、品类创新、市场创新和运营创新,分析了与之匹配的四种领导力特征,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形成了可供读者参照执行的企业创新工具。
创新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实践。在本书中,你会看到耳熟能详的苹果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可以学习这些历史上成功走来的企业是如何在创新这一框架下实现转型升级的。研究卓越企业领导者的经验,可以指导更多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时懂得如何利用创新求得生存与发展。无论你处在组织的哪个位置,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创新者还是引领组织变革的管理者,本书提出的模型都可以为你所用。通过阅读本书和自身的实践,你可以为自己或所在组织找到最佳创新路径。本书在美国甫一出版,就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好评与积极反馈,许多大公司与机构研读此书中的案例,学习先进的创新管理理念,商学院的教授则通过本书来重新评估领导力在创新中的作用。
西方商业社会远较中国成熟,那些百年老店得以屹立不倒的奥秘正在于传统之上的不断创新。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手段之后,开始要向成熟的经济体学习如何让组织升级,如何让产业升级,也就是要学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创新无疑是最重要的概念。我们全社会也正从“管理型”向“创新型”转变,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尤其是企业家更应不断学习以应对这一新的挑战。秉持这一理念,作者和我本人欣然将《大创新》一书介绍给中国读者,衷心希望本书的理念在中国得到更多企业家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将西方先进的创新经验与中国企业的现实结合起来,生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实践,推动中国企业摆脱以往的跟随、模仿路线,走向实质性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本书得以顺利在中国出版,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冯国雄先生以及Greenberg Traurig律师行的高级合伙人杰弗里?史密斯(Jeffery Smith)为本书所做的贡献。
柯健
美国鼎泰信诚投资集团董事长
2012-10-31
虽然创新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但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能够驾驭创新的公司都是由有胆识的领导者带领的。创新的核心在于领导力。作者与全球51位不同行业顶级公司的CEO及高管沟通和探讨,展现了福特、法拉利、通用电气、万事达、任天堂、雅诗兰黛等公司如何创造出那些改变行业和人们生活的产品和创意。
简·史蒂文森等编著的《大创新(通往顶级企业之路)》构建了一个有力的框架,将创新过程与高效领导力结合起来,帮助领导者和参与者创造驱动可持续增长的创新。《大创新(通往顶级企业之路)》中揭示出四种层次的创新:变革性创新、品类创新、市场创新和运营创新,探讨了每一层次的领导力特征和孕育这种创新的文化。通过简单易行的模型,引导读者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在合适的职位上,运用最优的人才、技术和资源组合,用一种降低风险和提高成功机会的方式激励创新。
领导力。企业领导者要有远见和责任感,将企业文化和创新流程融入一个强大的、自我维持的引擎,才能主导市场。没有这种领导力,企业的车轮虽然在转动,但不会前进。
《大创新(通往顶级企业之路)》提供了成为那种领导者的框架,以及如何培养其他领导者来驱动企业通往充满利润和增长的未来。创新领导力的先驱简?史蒂文森和比拉尔?卡法拉尼,开发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模型,通过充分运用员工、技术和资源,帮助企业从其所在的行业一飞冲天。
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行业,有一个相同点:其核心领导者理解创新的本质、制定了明确定义的优先级,并保持很强的责任感。
《大创新(通往顶级企业之路)》将改变你对领导力和创新的认识,让你走向市场主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