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以接受美学和比较文学为理论基石,深入考察了《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和嬗变史,梳理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阅读、阐释和跨文化经典重构历程,剖析了其历史、政治、社会等深层动因。本书由徐菊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徐菊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以接受美学和比较文学为理论基石,深入考察了《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和嬗变史,梳理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阅读、阐释和跨文化经典重构历程,剖析了其历史、政治、社会等深层动因。本书由徐菊著。 内容推荐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以接受美学和比较文学为理论基石,深入考察了《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和嬗变史,梳理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阅读、阐释和跨文化经典重构历程,剖析了其历史、政治、社会等深层动因。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还探讨了《简·爱》与中国作家作品的影响和互文关系、《简·爱》与《呼啸山庄》及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百年流变之问的内在关联等课题,揭示了其背后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读、碰撞和融合,探究了不同时期中国文化语境的变迁。本书由徐菊著。 目录 绪论 上编 总体研究 第一章 初次相遇:《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17-1949) 一、建国前《简·爱》在中国的接受概貌 二、建国前《简·爱》在中国的译介概貌 三、建国前的文化语境与读者的期待视野 第二章 特殊政治语境下的图解:《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49-1976) 一、《简·爱》与“西欧古典作品热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遏制 三、接受个案研究 第三章 人性的复归:《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76-1993) 一、时代语境与《简·爱》的接受概貌 二、译制片的“圣经 三、阅读的时代 四、新时期之初的《简·爱》批评 五、多元化批评的热潮 六、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 第四章 消费主义的图景:《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93-至今) 一、消费主义文化生态与《简·爱》的接受特征 二、图像化阅读与传播媒介的多元化 三、甚嚣尘上的名著董译 四、学院化的传统精英批评 五、《简·爱》的网络传播与网络批评 下编 专题研究 第五章 《简·爱》中人物群像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一、简·爱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二、疯女人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三、罗切斯特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四、圣约翰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第六章 女性主义思潮与《筒·爱》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一、历史的回溯 二、“五四”话语下的接受 三、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嬗变 四、新启蒙主义话语与激进女性话语的争锋 五、学院派话语与大众话语的二元空间 第七章 《筒·爱》与《呼啸山庄》 从西方到中国 一、文学史上的《简·爱》和《呼啸山庄》 二、接受的关联与错位 三、特殊历史时期的严重误读 四、交相辉映的当代接受 五、期待视野的分歧 第八章 互文性视角: 《简·爱》与中国作家作品 一、故事模式的借用和变异 二、精神层面的互文与影响 三、艺术风格的借鉴 四、用典和互文 第九章 作为翻译文学的《筒·爱》 一、翻译文学的地位变迁与影响 二、文化语境与《简·爱》翻译策略 三、归化抑或异化 四、译本的形象变异与跨文化重构 第十章 通往经典之路 一、何谓经典 二、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艺术魅力 四、跨文化经典重构 五、读者大众的无限接受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简·爱》在我国的接受研究资料辑录(1917-2010)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