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代思想史(增补第3版)/社科学术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金春峰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汉代哲学承前启后,规模宏大。这本《汉代思想史(增补第3版)》由金春峰著,本书不“沿袭”唯心、唯物两军对战的框架模式,而以儒、道既对立又互补为主线,系统论述了汉代哲学的发展和演变。特别对经济哲学的兴起、演变、衰亡及其与政治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出汉代“天人合一”的目的论思想以人为本、“人为天下贵”的时代精神实质,极富理论的开创性与深刻性。在众多同类著作中,堪称一家之言。

目录

修订增补第三版序

修订增补版序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帛书《黄帝四经》的思想和时代

 一 帛书《黄帝四经》和《老子》思想的关系

 二 帛书关于道、天、理的思想

 三 辩证法思想

 四 刑德思想

 五 刑名法术思想

 六 黄老刑名(法)是一个思想体系

 七 帛书产生的年代

第二章 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及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

 一 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

 二 汉初黄老思想对陆贾、贾谊的影响

 三 韩婴、董仲舒思想中的黄老影响

 四 黄老影响不能夸大

 五 《论六家要旨》对黄老思想的赞誉

 六 黄老思想的退位

第三章 汉初儒家思想的复起及其儒法融合的特点

 一 陆贾“仁义为本”的思想

 二 贾谊的礼治思想

 三 贾谊对黄老无为思想的批判

 四 贾谊融合儒法的思想特点

 五 贾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及其矛盾

 六 韩婴的儒家思想

 七 汉初儒家思想的特征和历史地位

第四章 汉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其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一 秦汉自然科学成果

 二 天人相应、天人一体的基本观念

 三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信息思想

 四 系统观念和辩证法思想

 五 哲学与自然科学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

第五章 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一 “天论”及其特点和矛盾

 二 目的论思想剖析

 三 天人感应思想的矛盾及其积极意义

 四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理性因素

 五 形而上学体系和局部的辩证法思想

 六 人性论思想分析

 七 伦理思想的特点

 八 社会政治思想

 九 《公羊春秋》学的基本精神

 十 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 《淮南子》的思想特点及其政治上的消极倾向

 一 天人对立的消极思想

 二 宇宙图式及自然论思想

 三 人性和人的价值观

 四 认识论

 五 辩证法思想及其对祸福转化的矛盾态度

 六 社会政治思想的特点

 七 《修务训》的儒家思想及其意义

 八 神仙方术思想及思辨因素

 九 《淮南子》思想的评价

第七章 《史记》在历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一 《史记》与史学传统及孔子《春秋》

 二 究天人之际

 三 通古今之变

 四 人性论的历史观

 五 《史记》与时代精神(《史记》、《汉书》比较)

第八章 《盐铁论》所反映的汉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和孟子思想的崛起

 一 法家思想在武帝时期的实际统治

 二 孟子思想的崛起

 三 汉代思想的两次转折

 四 双方代表的社会阶级利益及“文学”社会政治批评兴起的条件

第九章 宣成时期今文经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一 阴阳灾异和经学之士的兴起

 二 石渠阁会议与《毂梁春秋》的兴起

 三 礼教向社会的扩大和深入

 四 孟喜、京房易学的灾异思想

 五 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的灾异思想

 六 儒学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背景

第十章 孟喜京房易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 孟喜易学的卦气思想

 二 京房的阴阳象数易学

 三 京房注《易》的几种方法

 四 《易》与五行的结合

 五 京房易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 谶纬在哀平时期的泛滥及其思想意义

 一 谶纬和政治

 二 谶纬和宗教

 三 谶纬的元气思想和宇宙生成论

 四 “八卦为体”的新观念

 五 谶纬对象数思想的发展

 六 “河图”、“洛书”数图释义

 七 名词定义与象数模式

 八 社会理想

 九 谶纬的评价

第十二章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和思想特点

 一 《河上注》非葛洪所作

 二 《河上注》是汉代作品

 三 《河上注》出于西汉

 四 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道德指归》的自然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一 《指归》的自然思想

 二 生成论与本体论

 三 经验论和思辨因素

 四 社会政治思想

 五 《指归》版本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扬雄思想的成功、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一 《法言》的理性精神

 二 《太玄》对《周易》的模仿及其失败

 三 《法言》、《太玄》的经验教训

 四 扬雄思想在汉代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

第十五章 刘歆与西汉正统经学的结局

 一 刘歆的经学思想

 二 刘歆与《左传》及《周官》

 三经学投靠政治的恶果

第十六章 《白虎通》与两汉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

 一 白虎观会议的召开和《白虎通》的产生

 二 《白虎通》的学术性质

 三 关于“三纲”的思想

 四 哲学范畴及其特点

 五 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

 六 白虎观会议的历史命运

第十七章 王充思想剖析

 一 元气自然论剖析

 二 “实知”、“知实”的理性精神

 三 无神论的经验教训

 四 命定论的逻辑推演

 五 黄老自然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矛盾

 六 “定贤”辩论的时代和思想意义

 七 王充哲学提出的两个问题

 八 寒门细族的知识分子代表的典型意义

 九 王充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十八章 《太平经》的思想特点及其与道教的关系

 一 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

 二 神道理论

 三 神学体系的内在矛盾

 四 社会政治思想

 五 谶纬向宗教的转化

 六 《太平经》与方士化的儒生

 七 黄老道与《老子想尔注》

 八 《太平经》何以成为道教经典

第十九章 汉末经学的衰落与党锢之祸

 一 皇权与士族的矛盾

 二 皇权与宦官

 三 士族反宦官外戚的斗争

 四 党锢之祸与经学的没落

第二十章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及其与魏晋思想的

 联系

 一 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

 二 崔寰的社会批判思想

 三 仲长统的社会批判思想

 四 “本末”、“名实”与魏晋思想

第二十一章 许慎、郑玄、虞翻与两汉经学的终结

 一 《说文解字》与经学

 二 《五经异义》

 三 郑玄的遍注群经

 四 郑玄《易》注的理性因素

 五 引《老》注《易》的开始

 六 虞翻象数易学的特征

 七 儒通互补与汉末风尚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