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造商学院课堂(智慧地学习商业智慧)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魏炜//史永翔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魏炜、史永翔等编著的《再造商学院课堂:智慧地学习商业智慧》所介绍的“商业智慧教学法”是汇丰商学院在高端经理人教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运用精炼的公案呈现方式,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将自身的感性直觉、个人经验、理性直觉和知识积累融会贯通,通过参与者的共同学习,多角度、多途径、个性化地提升学习者的认知层次,启迪学习者的商业智慧。本书通过一系列课堂实例,从不同的侧面详细剖析了“商业智慧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与教学效果。

内容推荐

“商业智慧教学法”致力于探究商业管理教育的本质。通过运用该教学法授课,学员可以多角度、多途径、个性化地提升认知层次,启迪商业智慧,从而在面对管理实践问题时,能准确找到症结所在,并迅速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真正使管理实践变得卓有成效。

《再造商学院课堂:智慧地学习商业智慧》精选了组织设计、制度设计、商业模式、财务管理、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战略、组织行为学、领导力和公司金融等九堂课,是对“商业智慧教学法”实践的精彩呈现,使人身临其境,获益匪浅。

《再造商学院课堂:智慧地学习商业智慧》由魏炜、史永翔等编著。

目录

推荐序一(海闻)

推荐序二(陈春花)

第1章 重新思考商业管理教育的本质

第2章 再造商学院课堂

第3章 组织设计

 3.1 如何应对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冲突

 3.2 协调部门矛盾有何方法

第4章 制度设计

 4.1 有效的责任制度

 4.2 从博弈论到管理制度设计

第5章 商业模式

 5.1 什么是商业模式

 5.2 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

 5.3 固定、剩余还是分成

第6章 财务管理

 6.1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财务思维与管理体系

 6.2 固定成本高低是如何影响企业盈利的

 6.3 培养以盈利为根本的思维方式

第7章 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

 7.1 激励与薪酬机制

 7.2 营销定位

第8章 公司战略

 8.1 企业并购

 8.2 深圳世博科技的发展之路

第9章 组织行为学

 9.1 如何看待明星员工

 9.2 富士康自杀事件

 9.3 埃森哲:如何增强组织承诺

第10章 领导力

 10.1 领导面对裁员时如何处理

 10.2 领导如何处理其下属公事与家事冲突

第11章 公司金融

 11.1 如何为公交车合作社设计融资方案

 11.2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设计

 11.3 信托:房地产融资新工具

试读章节

公案 “公案”一词原来是佛教用语“koan”,意思是“以心相传,不立文字”,是禅宗用来领悟禅意,传授佛法的工具。商业智慧学习法使用的工具载体和公案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通过管理实践和商业情景真实信息的呈现,引发经理人深层次思考与领悟的工具。公案学习的特点是深层次的立体思考。在常规的事务处理中,经理人进行的是平面思考,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是一种停留在操作层面的思考;而在公案学习过程中则要求经理人进行“操作层面思考+认知层面思考”,这意味着它不仅促使经理人在操作层面上思考解决问题之道,同时还要求经理人把思维拔高到认知层面,在整个思考过程中保持觉察的能力,能意识到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处于何种背景之中,如何受到感受的影响,意图是如何改变认知等这些认知层面的影响因素,并能随时调整,纠正这些因素引起的认知偏差。公案所起到的作用是激活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让学习者印证自己的认知程度、让传授者验证学习者对管理智慧的领悟程度,以及让新的认知确认进入到学习者的背景中去。在选择公案时,要注意公案要真实、新鲜、容易引起共鸣,并引起学员的好奇心。公案是管理认知提升的载体,也是管理认知提升的第一步。

公案是一个比较短的实际决策场景,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一句话、一件事或者一段视频。它的一个有趣的特点是,不同人面对同样一个“公案”,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同样一个“公案”,都有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种变化和不同,体现了人的认知层次螺旋上升的特点。

在公案学习中,好奇心对交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去探寻其他人的背景。要具有谦卑性,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谦卑的态度,才能通过觉察从其他人的角度看公案,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意图,深入到别人的背景里,这样认知的提升速度才会更快。

过滤 过滤是经理人处理外部海量信息的本能机制,经理人会依赖过去的管理经历、经验、信念等对似曾相识的问题,采取过去被证明是正确的处理路径,所以过滤具有极大的选择性,这也是为什么管理智慧的觉察和提升会很困难,因为促进经理人觉察的很多信息,会被原有的背景模式构成的过滤机制所屏蔽。比如当一个人在情绪感知方面比较弱(背景)的时候,可能会引发管理对象的不悦,但恰恰在这种情境下,他会因为过滤机制而不在意或根本无法觉察对方的不悦。因此,认识到过滤的选择性,并留意自我在过滤的环节可能存在的偏差,是智慧提升的一个重要契机。

解读 解读是对读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的处理,进入经理人头脑的这些信息常常会以不完全、过多(即使经过了过滤)、混乱的形式出现,而解读环节就是一个接受信息,以自己的知识和信念体系解构信息,并赋予这些信息意义,然后综合成整体意义的过程。解读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且受制于每个人的背景信息,管理智慧的提升就是在解释的同时要意识到还有别的可能性和解释空间,“放下”已经存在的信息解构模式,力图用最贴近现实的方式来认知管理实践。在管理中更具挑战性的是,管理信息是不完全的,对经理人的要求是:首先在信息的解读方面不要存在太大的主观偏差,其次是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对客观事实的全面感知能力,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具备较高管理智慧的人具有“全息”能力,即从一个细节感知到事情的全貌。另外在管理信息过多时,经理人要有能力选择性地聚焦到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信息上,以这些信息为重点,以其他信息为辅助构建出整体意义。最后要求经理人在管理信息出现混乱的情况下,拥有抽丝剥茧的能力,能迅速理清头绪,分清主次,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合并重复的信息并丢弃冗余的信息,从而赋予管理对象一个清晰的整体意义。

解读要在准确地选择信息的基础之上,给出一个客观的整体印象,例如在一个公案讨论里比较行业绩效时,要注意不能漏掉商业模式的因素而孤立地去比较。例如对家居零售行业企业进行的绩效比较,假如被比较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一般传统家居卖场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的话,此时用传统家居卖场的绩效驱动因素“单位面积销售收入”来比较就不合适。如果解读选择的信息基础不准确,即使解读所依据的逻辑正确无误,得出的认知也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在解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权威依赖”以及“大师文化”对认知提升的影响,人们在解读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借助外部权威力量,比如寻找大师的某种说法,并把自己的观点往该方向上去塑造,然后以这个固定的参照来做出反应。这种习惯会关闭自己的认知通道,阻碍认知的提升。

P22-24

序言

谈及商科教育,我们不得不提及两个人:彼得?德鲁克和亨利?明茨伯格。德鲁克先生告诫我们,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在于行动。而明茨伯格先生则提出三个非常清晰的论断:“综合”是管理的精髓;MBA教育对象的本质不是MBA,而是管理者;当前的管理者尽管收入丰厚,但却严重缺乏常识。这些重要观点对我个人的管理实践、教学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践应当成为这些活动的使命。当然,一本好的商业书籍,也应当建立在这样的价值观基础之上。欣然推荐本书,正是源于这部作品贡献出的以下价值。

价值一:阐明管理者在商学院课堂中究竟应当学习什么。成果只存在于外部,企业的成果体现在顾客身上,学校的成果体现在学生身上,这是德鲁克管理智慧的精髓。遵循这一逻辑,商学院课堂的成果应当体现在管理者这一特殊的学习者身上,本书正是基于此点来展开,清晰的顾客导向是本书的重要特色。正如书中所写,“从学员的反响来看,很难说商学院提供的商业管理教育足够让人满意,并足以支持经理人应对一次次的能力升级和管理蜕变的挑战。商学院所提供的商业管理教育,不仅要让学员获得系统的管理知识,而且应该使学员的管理水平真正得以提升,而不仅是另一个社交场所,或仅仅凭借学员间无序的人际交流带来的片段的分享与感悟。要使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升,就必须重新思考经理人学习的特点,以及商业管理教育的本质所在”。融入平台本身并非唯一目的,管理者学习的目标应当是获得商业智慧、建立认知并将自己转化成为卓有成效的经理人,“能够迅速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准确地判断问题,而且思考的高度明显高于常人,思考跨度明显宽于常人,能打破一般人的思维局限并提出更高明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价值二:教师应当如何再造商学院课堂,以使管理者的学习卓有成效。作者对当前商学院课堂的种类进行了述评,“第一种,大多数的学习时间里,教授都是在讲授理论。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因为经理人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理论的研究。第二种,一部分商学院的教授会加入一定量的实际案例,或以企业实地访谈的形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方式的局限在于,当人们用实例去印证理论时,会陷入‘常有理’的误区。一个成功的企业,无论举哪方面的例子都是正确的,而一个失败的企业,则有很多不同的实例证明它是错误的,正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因缺乏对客观的真实还原而缺乏深度和普适性。第三种,案例教学法,典型代表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即完全从实践出发,将理论的学习留给经理人自己。然而,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后,遇到了很大程度的水土不服,案例和学习者自身的经验脱离,不能够大范围地推广开来。”结合述评及具体情境中的管理者思维困境,作者提出了“商业智慧教学法”,将商业问题以公案呈现的方式,综合使用感性直觉、理性直觉、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方式,引导学习者基于自身背景,通过共同学习,多角度和个性化地拓宽认知途径,提升认知层次,启迪商业智慧,最终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公案、过滤、解读、感受、呈现、意图、认知确认等学习环节,而作者后续的主题安排则是对该方法最好的案例说明。

价值三:对管理经典问题及热点问题的智慧启迪。除了阐明管理者的学习目标以及商学院课堂再造的方法,本书对商学院课堂中的诸多专业问题逐一进行主题说明,在让读者收获操作方法的同时获得对若干问题的启迪,这些问题包含管理学中的经典问题,如组织管理中的组织及制度设计、人力资源及组织行为学、公司战略及财务管理,这些经典问题在不同的时期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在作者提供的案例情境下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多课堂实践给予的启发,同时也包含今天商业世界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如商业模式、领导力、公司理财,作者同样从方法和商业智慧两个角度予以贡献。

如同作者所期望的,让管理教育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进而“授人以道”。事实上,当我们真正可以读懂这些价值的时候,我们已经迈出了商学院课程再造实践最重要的一步,我想这正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的管理教育和培训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商业智慧教学法”是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做出的一次非常有意义并很有价值的探索。

——赵纯均(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商业智慧教学法”,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运用精炼的公案呈现方式,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将自身的感性直觉、个人经验、理性直觉和知识积累融会贯通,通过参与者的共同学习,多角度、多途径、个性化地提升学习者的认知层次,启迪学习者的商业智慧。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教学定位的创新;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

——海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

欣然推荐该书,正是源于这部作品贡献出的以下价值:价值一,阐明管理者在商学院课堂中究竟应当学习什么;价值二,教师应当如何再造商学院课堂,以使管理者的学习卓有成效;价值三,对管理经典问题及热点问题的智慧启迪。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