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裁判过程论》的突出研究思路与特点在于将民事裁判过程与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民事裁判的发现过程,而又立足于民事裁判的合理可接受性视角研究民事裁判的证立过程,因此,作者杨秀清认为民事裁判过程的结构实质上分为民事裁判的发现过程与民事裁判的证立过程;其中,民事裁判的发现过程是一个由案件信息输入—案件信息加工—民事裁判输出所构成的审判者对当事人诉讼请求予以认知的内在的动态心理过程,而民事裁判的证立过程则是一个由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所构成的完整的民事裁判的外在的理性重构过程。
杨秀清编著的《民事裁判过程论》为中国政法大学杨秀清教授历经5年研究之作。
《民事裁判过程论》的突出研究思路与特点在于将民事裁判过程与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认为民事裁判过程的结构实质上分为民事裁判的发现过程与民事裁判的证立过程,其中,民事裁判的发现过程是一个由案件信息输入—案件信息加工—民事裁判输出所构成的审判者对当事人诉讼请求予以认知的内在的动态心理过程,而民事裁判的证立过程则是一个由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所构成的完整的民事裁判的外在的理性重构过程。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对民事裁判过程进行研究,从而对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以及对解决民事案件审判实务中合理裁判作出的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引言
第一章 民事裁判过程概述
第一节 民事裁判过程的属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事裁判过程能动性解析
三、从考量诉的利益的视角审视裁判过程的能动性
四、司法裁判过程能动性的现实思考
第二节 判例法传统国家的民事裁判过程
一、普通法系判例法传统的形成
二、判例法传统的理论基础:经验理性
三、判例法传统国家的民事裁判进路
第三节 制定法传统国家的民事裁判过程
一、大陆法系制定法传统的形成
二、制定法传统的理论基础:唯理论理性
三、制定法传统国家的民事裁判进路
第四节 民事裁判过程的内涵
一、民事裁判过程的实践解读
二、民事裁判过程的理论解读
第二章 静态的民事裁判发现过程
第一节 民事裁判发现过程的属性:内在的动态心理过程
第二节 影响民事裁判发现的非理性因素
一、直觉
二、经验
三、利益衡量
四、民俗习惯
第三章 动态民事裁判发现过程的起点:案件信息的输入
第一节 案件信息的输人原则
一、以当事人为主的原则
二、以审判者释明为辅的原则
第二节 案件信息输入的内容
一、诉讼对象的输入
二、证据材料的输入
第三节 案件信息的输入程序
一、输入诉讼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输入证据材料的程序设计
第四章 动态民事裁判发现过程的通道:案件信息的加工
第一节 案件信息加工过程的内涵
第二节 裁剪与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
一、裁剪与认定案件事实的意义
二、裁剪案件事实的程序
三、案件事实的认定
第三节 适用法律的过程
一、适用法律过程的理解
二、发现法律
三、选择法律
四、弥补法律漏洞
五、案例指导制度
第五章 动态民事裁判发现过程的终点:民事裁判的输出
第一节 民事裁判输出的基本过程:司法三段论
一、司法三段论的基本结构
二、运用直言三段论输出民事裁判
三、传统直言三段论的困境
第二节 民事裁判输出的特殊过程
一、运用类比推理输出民事裁判
二、运用非形式逻辑输出民事裁判
第六章 民事裁判证立过程的理性分析
第一节 民事裁判证立的必要性
一、民事裁判结果合理可接受性之需要
二、民事裁判结果理性化之需要
第二节 民事裁判证立过程的内在结构
第三节 民事裁判的内部证成
一、民事裁判内部证成的理解
二、民事裁判的内部证成推理形式
三、民事裁判的内部证成规则
第四节 民事裁判的外部证成
一、民事裁判外部证成的理解
二、法的渊源适用
三、法律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