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敢言”著称的新闻先锋,评世相老辣犀利!
谈风花雪月、论吃喝拉撒性,闲笔里有真见识!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是资深媒体人、作家胡展奋的个人随笔集,包括时事评论,趣事闲谈和食色养生。他的文章带有记者职业赋予的特质:敏捷,敏锐,善于从常态中发现问题。其分析问题的方法令人叹服,其思维路径让人有匪夷所思之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胡展奋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以“敢言”著称的新闻先锋,评世相老辣犀利! 谈风花雪月、论吃喝拉撒性,闲笔里有真见识!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是资深媒体人、作家胡展奋的个人随笔集,包括时事评论,趣事闲谈和食色养生。他的文章带有记者职业赋予的特质:敏捷,敏锐,善于从常态中发现问题。其分析问题的方法令人叹服,其思维路径让人有匪夷所思之叹。 内容推荐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是资深媒体人、作家胡展奋的个人随笔集,包括时事评论,趣事闲谈和食色养生。 《我的最后一张底牌》里的文章带有记者职业赋予的特质:敏捷,敏锐,善于从常态中发现问题。其分析问题的方法令人叹服,其思维路径让人有匪夷所思之叹。一桩貌似寻常的事情,经他琢磨,便生出别样的意味来。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生经验,被他信手拈来,即成佳酿。文章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人性之味,吸引人必欲读完而罢休——因为往往会有欧·亨利式的结尾:似在情理之外,其实就在情理之中。人性的丰沛决定了其文字柔韧的质地,洒脱的勇气又使文字充满正义感和力量。 目录 请吃我一棒 被狗咬一口 被快乐的王昭君 儿童不宜 血色前科 附身 郭庆祥骂娘 胡闹 黄而优则红 鉴定黄段子 没落情怀 钱痨传奇 输不起! 信仰当饭 一个人的遭遇 中国式旅游:犯贱! 世相断喝 暴民,也是可以消费的 苍蝇从良 当真小人,真的来了 地沟油“改口” 发嗲 范曾是谁 好心和良心 假如雷锋回来 卖淫女改名 诺奖是根刺 请给出路! 任继老还是及时走掉的好 蛇蝎老 书包妹与卖淫女 围观不过是围观 瞎子摸鱼?只求你自圆其说 幸福的春梦 又见吃人 驳淫书致贪论 食色与性 菜汤面 冬澡 小时候没有吃够 皇帝的盒饭 奇人李四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 请给中医一点宽容 说痔 这个冬季谁在进补 化学阉割 上海的腔调 见鬼 “老乱”不是福 路边的小吃不要睬 哄抢消费券 吼的气场 没了外侮,我们就自辱 美好大都是罚出来的 男人与家务 肉声难入 新嫂嫂的危机攻略 有这样一个朋友 最后一场“达人秀” 【跋】写给亲友看 试读章节 “被狗咬一口”,通常是一句隐喻,但在这里却是恶狠狠地一口。 那晚,去雕塑家严友人处作客,被狗咬了一口。那晚,见其所豢的“松狮犬”殊为可爱,藏獒的一种,棕色,高大,头大如狮,威武中透出浓浓的憨厚,肉里眼,黑舌头,说起这只松狮犬,还真是“名犬”,原为陈逸飞所豢,大概有俄罗斯文学情结,陈逸飞生前叫它“阿历克塞”,他的同学严友人接手后仍叫它“阿历克塞”。 “阿历克塞”是忧郁的,而且多少借着前主人的光,“名人名犬”,陈逸飞生前的朋友见了它总要抚慰它很久,我去严家每每牵它溜达散心,那天也“过于自信”,掷它一块小排骨,看它津津有味地吃掉,刚想和它说话,不料它暴起,闪电一口,正中食指,急忙一扯,痛彻肺腑,已然一个大口子矣。 主人大骇,急送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俗话所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论病,若说百分之百的死亡率,恐怕只有狂犬病,潜伏期七天至十九年,天天揣着一颗“不定时炸弹”,谁输得起呢。 进门就是两针“试验”,接着一针“破伤风”、一针“狂犬疫苗”,但最令人魂飞魄散的两针“血清”,才是酷刑:伤口已大得像小嘴,深且阔,那两针“血清”居然不上麻药,直接戳进血肉模糊的伤口,对着肌腱和神经束“掏掏伊”,再注射下去,第一针就打得我一佛出世,几近虚脱,第二针似乎没有找准位置,感觉戳进了骨膜和关节,又退出来,再“掏掏伊”,左捣右杵,痛得我差点小便失禁,急忙联想被凌迟的袁崇焕,碎剐的感觉庶几如此了。于是试着硬憋着不哼,嘴唇生生地咬破,医生说,这是何必呢,急诊又不培养江姐,最疼的针,不上麻药,你就叫吧,没人说你“缩货”的…… 伤口打完“血清”,还不能走开,廿分钟没有过敏后,还得打两针“血清”——这回人道些,不戳伤口,戳大腿。这两针说是没有前两针疼,却别有一番滋味,那就是“酸梅汤”,间隔廿分钟“酸梅”一针,酸彻骨髓,酸得你刚才没有痛极而泣而此刻却忍无可忍地酸极而号。 前后八针,医生说,远远没完,明天必须再注射两针“酸梅汤”,这以后,还有四针疫苗……期间不得碰海鲜、酒以及所有辛辣刺激性类食物,禁得比酒后驾车还严。 被狗咬一口,与被蛇咬一口的感觉不一样。 被蛇咬一口并不“百分之百致死”,但感觉却是极度恐惧,以致向有“被蛇咬一口,三年怕草绳”的谚语。被狗咬一口呢,大都摆出没事状,更多的似是一种不甘,大有“你什么东西,也敢犯我”的意思,究其实大概和我们自古对它的道德评估有关:偷鸡摸狗、倮如丧狗、狐群狗党、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谚过百,几乎没有一句夸的,于是“你是何物,也敢犯我”至少在潜意识里害了我,被咬一周后,朋友宴请,正无下箸处,来了一盆炖蛋,上缀干贝丝,就报复性地反弹:就你还犯我?只啜蛋,还不行? 不料,当晚浑身奇痒,上下皮肤悉如蟾蜍,且高烧,急去华山医院挂液,翌日消退,以为没事,讵料第二天凌晨又发作,势头更甚日前,眼肿如线,双唇堪比“范老师”,只得挣扎起床,再取“华山”,全家被搅得鸡飞狗跳,自兹夜夜发烧而且痛痒欲狂,医生却说,典型的“血清过敏”,前后恐怕要折腾半个月,谁让你轻易认识一条狗的! 是啊,谁叫你轻易认识一条狗。狗性忠诚热烈,狗性也势利乖张。宠狗的再怎么提升狗的情商,人性和狗性之间毕竟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倘不懂狗,最好对它敬而远之,因为它有着巨大的死亡背景,被它咬了,真不是小事,好比春秋之郑,楚不犯郑,每每因为郑后面的强晋也。 如果我们回到隐喻,被小人咬一口的感觉也大抵如此,有一珍稀品种叫“真小人”的最具迷惑性,他们比常人看似戆直粗豪,也亲和易处,有时候还带点“土气”,每每以“敢言”自诩,但却同狂犬一样具有巨大的“死亡背景”,其特征是随时抛弃道德底线,“乘人不备”,毁你终生地咬几口,事后又恢复憨厚状,中国古训常把小人贬为“狗”,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它们不像猫那样摆谱,但赏你一口,就够你忙了。 相传李鸿章访法期间,法勋戚赠名犬一只,数日后问李鸿章是否喜欢,李缓缓而答:其味与中国犬无异,殊为可口。勋戚闻之瞠目结舌。 我们并不能得出李公虐待动物的结论,因为国事访问期间,携之有被咬之虞,却之呢又外交大忌,淮人好狗,李公不免。烹而食之,两清白便。世界毕竟是人本的,不是狗本的啊。 李鸿章才是真正懂狗的。P3-5 序言 文章界经常会变戏法般捧出几个或男或女的天才,供寂寞的人们追逐,也乖巧地呼应着这个渴望文化的太平盏世。 即使如此,横行于市的却是一些卖嘴皮的,借助人脉关系,他们成名迅捷,斩获最丰。说话总比写文章方便,更不用说,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肢体语言,及其貌似儒雅、庄严的扮相,极易俘获需要“文化奶妈”的观众。卖弄知识成为学者,贩卖心灵鸡汤,可以跃升为大师。 在这个时代,写文章的最为不堪。因为读书变成了苦役,而观看成为不可或缺的娱乐。 我有时想,能有人一字一句读完自己的文章,作者应该发报酬给他才是。 写作和思想沦落为团伙作案,全面侵入无辜读者的大脑。一个真正的文字工作者,若不屑于拉帮结伙,进行洗脑式推销,便必然居于一隅,文字与人一样寂寞。 上海出了不少闲笔作家,风花雪月,吃喝拉撒性,皆有专擅之才。 有敢言之誉的胡展奋,其记者名声遮蔽了随笔家的光芒。尽管他在《新民周刊》开专栏时日颇久,文章常被窃选传播,但却一直不为人所熟知。 知识,趣味,见解,好文章应有的皆有。读展奋兄的文章,给予人的享受几乎是全方位的:声色俱全,荤素相间。行文如飞舟,举重若轻,飘逸俊朗,文字在他手里忽而做炮弹和匕首,忽而为白云和清风。人情世故烂熟于心,故观世相如探囊取物。 他的文章带有记者职业赋予的特质:敏捷,敏锐,善于从常态中发现问题,不仅于此,其分析问题的方法令人叹服,其思维路径让人有匪夷所思之叹。一桩貌似寻常的事情,经他琢磨,便生出别样的意味来。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生经验,被他信手拈来,即成佳酿。相比于那些喧嚣在上的八股时评,展奋兄的文章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人性之味,吸引人必欲读完而罢休——因为往往会有欧·亨利式的结尾:似在情理之外,其实就在情理之中。人性的丰沛决定了其文字柔韧的质地,洒脱的勇气又使文字充满正义感和力量。 可信,有力,到位。 作者继承了鲁迅自由风的杂文传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醇厚,辛辣,回味无穷。作者的自我意象,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赤子之心,忧愤其文。快人快语,中气十足,明亮得足以灼伤坏人的眼睛。 展奋兄的文字早就会心,托诗人胡赳赳的福,与其在沪上结识,一见如故。去岁中秋节前再聚,一喝便醉。在饭店大院的石凳上呼呼睡去,他执蒲扇在我周边巡视,防止蚊虫窜访。待我睡实,始运回宾馆,独自将醉鬼搬进屋里,摆正,开窗。半夜酒醒,枕边有毛巾待命,床边有脸盆伺候。 那次分别,车过蚌埠,收到他鼓励的诗句,现妄改后两句奉还:淮河汤汤,钟鼓锵锵。兄之文章,不可限量。 2012年3月25日北京春夜 后记 年轻时壮怀激烈。居然也想“改造中国与世界”。胸中的那股豪气,时时激荡着,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写一本全世界都能传阅的书,那时,不仅相信文章能改变命运,还能改变社会与国家,不是常说“文章经国事”嘛。 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写过_些有影响的报道。改革开放以后——甚至1949年以来,第一个冒着“被清除出队伍”的风险,用长篇调查拉开共和国禁毒序幕的就是鄙人(《疯狂的海洛因》),但如果你以为这样的报道对社会对历史有贡献,你就太傻了,因为充分的事实证明,自那以后(1991年),毒品的流行规模更大了,直至今日之域中,几乎无一处无毒品,我倒像是为毒品做了最早最大最着力的软文;同样,1949年以后,第一个报道“活熊取胆”且影响最震撼的也是鄙人(《熊场见闻》),但同理,打那后,“活熊取胆”却是全面开花,且争先恐后,直至熊胆专业户“归真堂”规模做大到要上市…… 谴责谁,谁就红。从业二十六年,我都迷糊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到底是推动社会前进呢抑或使社会更黑暗? 所以,就别动辄说“文章千古亨”吧,且不论有多少文章会传下去,就算“千古”了,还不知好事和坏事呢。那么写文字干什么呢?仔细想了想,除了宣泄一点情绪外,影响面也就是亲友了。 一个人的存在往往只是体现在亲友的关注或认可中,只是活在“周环境”的贬褒中,你和你的亲友以及“周环境”一起生、一起长,最后一起凋谢,这一茬,就算过去了,下一茬,名气再大,也没你的事了,这一点,要想清楚了。 我从2009年初开始,为新民周刊的专栏“前廊众生”撰写文章,撰稿环境宽松,有时是时评,有时是生活随笔,写得好不好,我不好自己说,但我保证是认真的,历年所积,居然也有六七十篇,乃选其一半,结集出版,因不敢奢望广大读者垂注,主要对朋友有个备忘,所以开本大小,印数多少,都无所谓,你看不看,就更随你了。 在此谢谢高晓岩先生,没有他的厚爱,这本小书恐怕不能出来;谢谢丁曦林先生,三年来他给了我最大的包容;也谢谢沈嘉禄先生、龚建星先生和潘向黎女士,文章出来,总是他们最先褒扬。 是为跋。 胡展奋 2012年2月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知识,趣味,见解,好文章应有的皆有。读展奋兄的文章,给予人的享受几乎是全方位的:声色俱全,荤素相间。行文如飞舟,举重若轻,飘逸俊朗,文字在他手里忽而做炮弹和匕首,忽而为白云和清风。人情世故烂熟于心,故观世相如探囊取物。 ——老愚 没承想这“黑黢黢,毛烘烘”的东西会突然在市场走红,你道何故?既没做广告,又没“被指定”,河南人的智慧只做了一个桥段,就足以让它网上燎原。 据说河南温县县长到田边视察,和农民有一番“受不了”的对话—— 问:“挖啥?”答:“铁棍山药。”又问:“咋用?”日:“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嗯?”“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男女都吃呢?”“那,床受不了!” 县长大惊:“如此活宝,何不大力开发?!”农民叹气:“种多了,地受不了!” 问题是,地虽然“受不了”,网可没有受不了的,如此彩段,立马发飙,而饮食男女,无非床第,彼此便吃吃笑着竞购,山药销售量直线飙升。前不久,经温县去云台山,一车大巴,女客居多,听导游的介绍后纷纷“受不了”而下车扫货,无论老妪二八,个个抱得铁棍施施归,一少妇太兴奋,合扑一跤,满怀英物顿成断棍…… 你看,一段优黄,救活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何曾有过一个脏字? ——《黄而优则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