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分类
作者 宫力//周敬青//张曙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由宫力、周敬青、张曙编著,献礼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最具全国各大党政机关团购学习的指定读物!

中共中央党校宫力教授历时8载重新修订,最权威解读邓小平在历史关头,史料翔实,鸿篇巨制。

每个普通人都能从书中学习到邓小平卓越的领导力,非凡驾驭复杂环境的能力,学习到他刚柔相济政治智慧,刚正有型的人生智慧。

详尽展示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历程,充分展示了外交战略智慧。

内容推荐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由宫力、周敬青、张曙编著,在历史转折点上,邓小平高屋建瓴,总能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出正确的抉择。  挺近大西南,和平解放西藏;  拨乱反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在中国经济面临“左”的压力时,南方讲话,又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此书原原本本地还原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如何思考和决策的。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是研究领袖决策艺术的最新专著。  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目录

一、旅欧支部中的油印“博士”

 *从倾向“工读主义”到择定马克思主义

 *《赤光》编辑部里的“油印博士”

 *在斗争中成长为旅欧党团领导人

二、百色起义崭露头角

 *邓小平到广西后,利用做上层统战工作之机,积极开展兵运、农运、工运等方面的工作,使广西局势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李宗仁惊呼:“桂省几成为共产党之云南根据地”

 *俞、李起兵反蒋,邓小平沉着部署应变措施;俞、李兵败,邓小平当机立断,与张云逸等率部转移到左、右江地区

 *邓小平采取的一系列准备部署,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使旧军队出身的李明瑞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红七军、红八军的总指挥

 *在邓小平的指挥下,红七军回师右江,实行土地革命,进行平马整训,此时,“是红七军的极盛时期”

 *由于立三错误的影响,红七军被迫千里转战。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实践中抵制“左”倾错误,使红七军胜利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

三、中央苏区的“毛派头子”

 *邓小平因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打为“江西的罗明路线”,“毛派头子”由此而来

 *邓小平坚持真理,进行了三次不屈的抗争

 *邓小平被流放到乐安县南村,他托人捎话给蔡畅说:我肚子好饿,送点饭给我吃

 *重操旧业,昔日留法的“油印博士”担任《红星报》主编

四、在遵义会议前后

 *是否参加遵义会议引起的一场风波

 *长征途中再现文武才干

五、战斗在太行山上

 *抵制王明错误,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正确维护和运用权威

 *反对麻木,开创新局面

 *正确处理党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关系

 *领导度过经济难关

 *领导整风,较早提出和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给毛泽东提供“内容极好”的材料

六、千里跃进大别山

 *在何时跃进大别山的问题上,刘邓的态度是“纵井救人”,提前行动

 *千里跃进途中,处处凶险。邓小平与刘伯承沉着指挥……大军终于胜利到达大别山

 *重建大别山根据地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但在邓小平与刘伯承的领导下,……“三个月后,形势变了”

 *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刘邓不得不暂时分开,邓小平挑起坚守大别山的重担,领导度过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千里跃进的伟大意义

七、淮海、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

 *创造奇迹:60万打败80万

 *粟裕提议进行淮海战役,中央军委同意这一设想

 *配合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蚌线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总前委的成立,淮海战场上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歼灭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作战目标选择谁?围歼黄维兵团,啃下硬骨头

 *蔡洼会议:总前委五位领导在淮海战役中唯一的一次聚会

 *去了“木”,走不了“人”,杜聿明最终还是成了阶下“囚”

 *第三阶段,杜聿明集团插翅难逃

 *在西柏坡,毛泽东拉着邓小平的手,郑重地说,交给你指挥了

 *龙盘虎踞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八、挺进大西南

 *实施“大迂回、大包围”战略方针,解放云、贵、川、康

 *西南工作千头万绪,邓小平规定1950年的任务是:90万、90万、6000万、60万

 *“一声修路蜀江欢”,在邓小平主持领导下修建的成渝铁路,使四川几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西藏是个非常特殊敏感的地区。邓小平提出进军西藏“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基本策略,为和平解放西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九、在高岗事件中经受考验

 *五马进京,一马当先”,高岗、饶漱石利令智昏

 *毛泽东批评新税制,高岗、饶漱石认为有机可乘

 *高岗、饶漱石连续向刘少奇、周恩来发难

 *邓小平、陈云向毛泽东反映高岗的问题

 *邓小平在七届四中全会上发言,批评高、饶的宗派分裂活动

 *邓小平主持饶漱石问题座谈会

 *邓小平总结高、饶事件的教训

十、中共八大

 *邓小平担当起总主持的角色,为筹备八大倾注心血

 *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反对个人祟拜问题不遗余力

 *毛泽东加了六个字,邓小平进入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十一、“黑猫”“黄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到农村调查,怕农民有顾虑,就说:你吃食堂,社会主义还是叫社会主义,你不吃食堂也叫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指标过高,要求过急,还有一些不适当的“大办”,使得我们的许多好传统受到了冲击

 *恢复农业生产成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的关键,邓小平提出:黄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十二、在中苏论战中

 *对苏共二十大的反应

 *1960年9月的莫斯科之行

 *在81党莫斯科会议上

 *率团参加1963年7月的莫斯科会议

十三、“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

 *派工作组遭批判

 *“炮打司令部”与所谓以刘、邓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

 *毛泽东:刘、邓要“区别对待”

 *“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十四、在江西蓄势待发

 *两份截然相反的电话指示

 *邓小平当钳工,一边劳动,一边读书

 *复出的前奏:邓小平考察江西

十五、东山再起

 *历史的契机

 *毛泽东在参加陈毅追悼会时耐人寻味地说:邓小平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邓小平把握时机,写信给毛泽东,请求为党工作

 *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有了回音

 *艰难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毛泽东对政治局有关同志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

十六、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

 *围绕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引起的一场争论

 *在联合国讲台上慷慨陈词

十七、四届人大前后的组阁风波

 *江青向邓小平发难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在众目睽睽之下,江青只好表示:不要了。钢铁工厂送给小平同志吧

 *“风庆轮”事件越闹越大,邓小平忍无可忍,对江青说道:你这种态度,政治局还能合作吗?你这是强加于人,难道一定要赞成你的意见吗

 *洪文秘密飞长沙,向毛泽东告邓小平的状,说:邓有那样大的情绪,是与最近在酝酿总参谋长人选一事有关

 *邓小平对毛泽东说:我主要是感觉政治局的生活不正常;最后我到她那里去讲了一下,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

 *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POLITICAL(政治)比他(用手指王洪文)强

 *邓小平在12名副总理中名列第一位,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

十八、1975年整顿——改革的前奏

 *邓小平对省委书记们说:“不握手了,现在工业形势很不好,等你们工作搞上去再握手吧”

 *工交部门的整顿向深入发展,军队整顿工作的开始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邓小平当众斥江青,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全国存在各方面整顿的问题。

 *教育、文艺、宣传领域等“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的整顿

 *邓小平提出,整顿要抓住整党这个中心环节,整党主要放在整顿各级领导班子上,“火箭干部”要挂职下放

 *整顿被迫中断,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了

十九、艰难的复出

 *华国锋指示:要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叶剑英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让邓小平复出,他说:我们在座的同志总不会害怕他吧

 *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有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

 *小平坚决不肯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他说:我出不出来没有关系,但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

二十、与“两个凡是”的斗争

 *拨乱反正受到“两个凡是”的束缚

 *邓小平针锋相对,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两种思想路线的较量

 *真理标准问题的提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要文章的来龙去脉

 *在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邓小平提出:要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几经周折,在1978年下半年达到了高潮

二十一、恢复高考制度的决策

 *邓小平对教育界的现状深有感触,他说:中小学现在接不上茬,十年没有好好上课,数理化不行,外文也不懂

 *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坚决地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

 *邓小平的“9?19讲话”字字千钧,从根本上扭转了高校招生工作会议的被动局面

 *为了解决77级的考卷用纸,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5卷的纸张

二十二、在历史转折关头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

 *邓小平点燃引导中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光明之火

 *邓小平在打招呼会上说:“算我一个请求,要以大局为重”

 *《解放思想、实事求事、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就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

二十三、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陷入了僵局

 *邓小平对美国国务卿万斯说:你们提出不挂牌子的大使馆,实际上是倒联络处的翻版

 *美国总统特使布热津斯基传递新的口信,邓小平回答说:如果卡特总统是下了这个决心,事情就好办

 *中美建交秘密谈判一波三折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及其在世界上的反响

二十四、出访美利坚

 *一个国家的总统举行正式的仪式欢迎另一个国家的副总理,这在外交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中美会谈的结果表明,双方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看法比较接近

 *卡特总统举行盛大国宴欢迎邓小平访美,特地从卡特的故乡佐治亚州运来的1500株山茶花,把宴会厅装点得春意盎然

 *中美《联合新闻公报》由于出现了“反对谋求霸权主义或支配别国”这样的字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华盛顿的一个新闻评论员说:“邓小平说话坚强有力和富于幽默感,他使你不能不有所反应。”

 *中美关系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十五、对越自卫反击战

 *为了遏制越南的扩张势头,邓小平访美时向卡特通报,要有限度地“教训”一下越南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中美苏三方关系微妙

 *邓小平说:我们对美国政府的立场和表明的态度是满意的

二十六、改革突破口的选择

 *中国农业面临的困境

 *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依据

 *给难产的“婴儿”领发了一张“准生证”,使其成“合法公民”

 *总设计师对农村改革的评价与农村发展战略的思考

二十七、杀出一条血路-—开办经济特区

 *邓小平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引起争议,有人怀疑:这个东西是不是新的洋务运动啊

 *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经过仔细的调查,他胸有成竹地写道: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总结经济特区经验,他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二十八、调整中国对外战略

 *调整外交战略的缘由

 *邓小平认为,对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发生错误判断的人,起码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略

 *邓小平对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说:“我个人爱好打桥牌,但中国在政治上不爱好打牌”

二十九、新老交替、后继有人

 *71岁与40岁的比较,“十年后再看”的问题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警觉,他提议设立顾问委员会,建立退休制度

 *邓小平: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

 *百年嘱托:邓小平的政治交代

三十、对毛泽东的评说:历史决议的诞生

 *邓小平认为:“‘领袖’这个词,中国人把它神话了。要把领袖变成人,不要把领袖变成神”

 *叶剑英发表纪念国庆30周年讲话,拉开了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序幕。邓小平说:“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两次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邓小平说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不赞成拆掉毛主席纪念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诞生

三十一、百万大裁军

 *裁军动因之一:这么臃肿的机构,如果不“消肿”,“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裁军动因之二:80年代,邓小平对国际形势有了新的认识

 *裁军动因之三:“我们的军队要一切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

 *邓小平:“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哪!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交给新的军委主席”

 *邓小平强调:“消肿”,三总部要带头

 *邓小平指出:“这次减人,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从成昆之变看邓小平裁军的决心

 *巨大的成效,深远的意义

三十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从“三个不变”、“叶九条”到“邓六条”,“一国两制”取代“一国一制”

 *香港总督麦浩理投石问路,邓小平确立解决香港问题的两个原则

 *“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别了,彭定康

 *邓小平与澳门回归

 *天堑变通途

三十三、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与邓小平的沉着应对

 *邓小平请尼克松转告布什:“结束过去美国应该采取主动”

 *美国国会再次干涉中国内政,通过制裁中国的议案

 *邓小平对美国总统特使斯考克罗夫特说:“归根到底中美是要好起来才行”

 *布什采取行动来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十四、南巡讲话:一石激起千重浪

 *皇甫平“羊年四论”挨批,中国改革开放面临“左”的阻碍;在挑战和压力面前,邓小平开始了南巡

 *东方风来满眼春:视察深圳

 *视察珠海,邓小平说:“我是看新鲜,越新越好,越高越好,越新越高越高兴;我高兴,全国人民高兴,中国这个国家高兴”

 *上海要抓住机遇

 *一石激起千重浪

试读章节

近代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到五四运动前后,仍未有多大改变。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却落到帝国主义所中意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

内困外辱的危亡之势,催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以来学习西方以挽救国运的努力虽迭遭失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出国留学、追求新思潮、向西方学习,作为振兴中华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朝野有识之士所认同。

在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人的倡导和组织下,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广大青年学生中掀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工读主义的盛行及其在青年中的传播,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思想原因。从1919年到1920年,共有17批约1600多名青年学生赴法留学,形成了留学勤工俭学运动的空前规模。其中又以四川、湖南两地人数最多。

四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由吴玉章亲自倡议和领导的。1918年底,成都和重庆两地分别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该时期四川共有98个县的500多名青年学生分批赴法,他们在国内参加的社团及活动多倾向于“工读主义”

邓小平就是在这股热潮中,从川北广安来到重庆,进入留法预备学校学习,接着又漂洋过海赴法勤工俭学的。时年他16岁,在他年幼的脑海里,充满了工业救国的思想。他满怀希望地想到法国去,一面勤工,一面俭学,学点本事。

1920年10月中旬,经过40多天的漫长旅行,邓小平与同行的80多名四川学生到达法国。在法国的几年里,邓小平前后做工约4年左右,上过一段时间的学,也经历过失学、失业的痛苦。他先后在克娄梭钢铁厂做过杂工,在蒙达尼附近的哈金森橡胶厂做过临时工,在巴黎近郊比扬古的雷诺工厂干过钳工,在饭馆里做过招待,在火车站、码头送货、搬行李,到建筑工地搬砖、搬瓦、扛洋灰、运水和泥,或打扫土地、清除垃圾,甚至还做过制造折扇和纸花的工作,等等。轻活、重活、脏活、累活,临时杂工,碰上什么干什么,哪里有活到哪里去干。在工作之余,他还挤出时间,在巴约公学、夏蒂荣公学等处学习了几个月。  艰苦的求学和做工经历,不仅锻炼了邓小平的身体,磨炼了他的意志,而且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所怀抱的“工业救国”的理想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渐渐破灭了。他后来回忆道:“一到法国,听先到法国的勤工俭学学生的介绍,知道那里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年,所需劳动力已不似大战期间(即创办勤工俭学期间)那样紧迫,找工作已不太容易,工资也不高,用勤工方法来俭学,已不可能。随着我们自己的切身体验,也证明了确是这样,做工所得,糊口都困难,哪还能读书进学堂呢。于是,那些‘工业救国’、‘学点本事’等等幻想,变成了泡影。”旧的幻想破灭了,他开始寻求新的道路。但他此时对资本主义本质认识的并不深,他在苏联学习时对自己总结道:“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初两年对资本主义社会性的痛恶略有感觉。”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