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
《宋教仁》由钟发喜主编,是由桃源县委、县政府和宋教仁常德研究会规划,为纪念宋教仁诞生130周年而编写的一本全面、真实反映宋教仁生平事迹的通俗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教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钟发喜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 《宋教仁》由钟发喜主编,是由桃源县委、县政府和宋教仁常德研究会规划,为纪念宋教仁诞生130周年而编写的一本全面、真实反映宋教仁生平事迹的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宋教仁》由钟发喜主编,《宋教仁》系统地阐述了宋教仁的生平事迹,以翔实的资料,生动活泼的语言,解密了许多有关宋教仁重大事件内幕,对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史实进行了深度解读。 目录 1 勤学 1.骑马上学堂 2.背书用奇法 3.练字悟高论 4.晒书求真知 5.译著取方略 6.赊欠购群书 7.四访郗安仁 8.勤学补差缺 9.精研疗心疾 10.博学探国策 2 励志 11.早慧对春联 12.文武得兼修 13.书斋明远志 14.求全责己苛 15.定志终不移 16.纵论志与学 17.笔名寓其志 3 爱国 18.展玩折骨扇 19.赋诗泄悲愤 20.痛斥李鸿章 21.挺身护尊严 22.奇言警侨胞 23.呼民救国难 24.弃怨护国格 25.诗寄家国情 26.著书保国土 27.妙文揭沙俄 28.严正斥倭寇 29.成立筹蒙会 4 革命 30.抗纳人头捐 31.回门斥乡绅 32.襄建华兴会 33.变产筹军饷 34.创刊播火种 35.留日反“取缔” 36.大举订方略 37.主盟刘复基 38.革命出“三策” 39.渔父论时政 40.诗吊黄花岗 41.义动廖氏女 42.首义谋良策 43.鄂州制首法 44.戮力南京城 45.怒斥诸盗兵 46.问罪袁世凯 47.创建国民党 48.立宪反独裁 49.热血祭共和 5 智谋 50.悄惩恶土豪 51.捉弄汪姨太 52.漳江布大略 53.巧计胜日警 54.化敌为良友 55.机智斗巡警 56.托鬼讥腐儒 57.慷慨答政客 6 美德 58.铺路便邻里 59.取德不取色 60.孝道慰慈母 61.修德效先贤 62.强国先强德 63.克己严省察 64.宽宏待他人 65.慷慨助友人 66.善心纳百川 67.诚信不使诈 68.坚拒美人计 7 廉政 69.启事绝干谒 70.廉政传美名 71.志高不恋权 72.原票奉璧还 8 重教 73.上书致巡抚 74.协办东文所 75.始创补习所 76.指导办乡小 77.义务授汉语 78.倡办县一中 79.倾情创江大 80.折中定桃师 附:宋教仁传略 后记 试读章节 宋教仁从小就认为,自己要有真本事,就必须向书本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书从哪里来?自然是购买。因此,只要平时身上有钱,他就用来买书,渐渐地养成了购书的嗜好。 上漳江书院时,宋教仁自己背着被服用品,哥哥宋教信替他挑着两大箱书送他入学,途中还压断了一根扁担。 读书时,他还跟书店老板交代,只要店里来了新书就赶紧告诉他。宋教仁每次购回书看了之后放在床边,慢慢地,书把整个床铺占了一大半,自己只好在书堆旁“搭宿”睡觉。 后来,宋教仁亡命日本,从封闭落后的中国一下子到了“开放崛起”的东京,五光十色的西方政治学说,各类近代科学知识书籍,使他大开眼界,一种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新思想拯救祖国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至此,他强烈的求知欲和购书嗜好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平时省吃俭用,购书却舍得花钱。东京一家书店一次为他收集各种杂志100余册,他喜不自禁,掏尽了当时的所有积蓄。在当时日本3口之家月收入仅24元的情况下,他花323元订购《大英百科全书》,后来由于实在无法支付这笔款项,才不得不转给湘西凤凰的好友熊希龄。还有《英文大字典》、《世纪字典》等价格高昂的书籍,都是找人向书店担保分期付款所得的。据不完全统计,宋教仁仅在日期间所购书籍就达273册,其中历史类46册,地理类35册,人物传记24册,哲学、伦理学33册,语言文学45册,古代文集14册,政治法律13册,医卫8册,小说32册,其他20册,订阅报纸杂志49种。这些书籍中,有30种期刊211册书在《宋教仁日记》中有记载,有的还做了圈点和读书笔记。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后,弥留之际忍着剧痛向革命战友嘱托三事,第一条就是“(他)所有上海、北京、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数捐与南京图书馆”。 P11-12 序言 辞旧迎新,送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庆的2011年,又迎来了充满新的期待和希望的2012年。这新的一年适逢中国旧历龙年,人们呼唤龙马精神,期盼国家各项事业龙腾虎跃,欣欣向荣。我们将迎来承前启后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还有许多重大活动陆续开展,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值得缅怀和纪念,其中包括宋教仁诞辰130周年。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者,是与孙中山、黄兴等并肩战斗的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近代中国民主宪政事业的开拓者。在他短暂的31年间,国家多难,先后发生了4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战场的日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真是“国将不国”,民族危机严重万分!而清政府腐败无能,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替洋人,作一个,守土官长”(陈天华语),对内则顽固守旧,残酷镇压一切变法维新和民众反抗运动,人民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率先挺身而出,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振兴中华”,黄兴等一大批爱国革命志士随之继起,一个以同盟会为领导,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终于取得了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胜利,并且为民族复兴,为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宋教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走上爱国、革命的道路的,并且以自己独特的才能作出了多方面的突出贡献。 宋教仁于1903年开始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至1913年被独裁者袁世凯罪恶的子弹暗杀,其间仅仅走了10年。这是短暂的10年,又是极不平凡的10年,是宋教仁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在民初共和建设中,做出了多方面突出贡献的10年。在这10年,宋教仁从年龄说,还只是一位从20岁出头到30岁出头的小青年,但是他却以其出众的才华、超强的活动能力、开放包容的品格、务实笃行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在众多爱国、革命者中脱颖而出,一步一个脚印地成就了大业。他21岁与黄兴共创中国大陆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孙中山首创的兴中会成立于美国檀香山),担任副会长:23岁在日本创办第一份跨省跨国的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又协助孙中山、黄兴创建革命政党同盟会,被选为同盟会本部司法部检事长,其所办杂志则改名《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继续出版发行;25岁一度代理同盟会庶务,主持同盟会本部工作,随后赴祖国东北,创建同盟会辽东支部,并实地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吞我国延吉地区大片领土(所谓“间岛”)的阴谋;26岁奋笔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使清政府得以在中日“间岛”交涉中取得胜利,保全了这一片领土;28岁提出著名的“革命三策”,确立长江流域革命方略,并着手整顿因边地起义屡遭失败而日趋涣散的同盟会;29岁担任《民立报》主笔,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制定武昌首义、各省响应计划,武昌首义胜利后又与黄兴一道奔赴武昌,为新生革命政权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鄂州约法》,复东归促成南京光复,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30岁历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北京政府农林总长,解职后专力于党务和民主政宪活动,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在任大力倡导政党责任内阁制,推动国会选举运动:31岁离京南下鄂、湘、苏、浙、沪、宁等地,接连发表演说,宣传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抨击袁世凯政府为“不良政府”,倡行由正式国会制定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受到袁世凯的忌恨,竟然被其以阴谋、血腥手段暗杀!孙中山致诔词称:“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的一生是光辉的,他的光辉业绩、思想和“为宪法流血”的精神永载近代史册。他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人,是桃源、常德和湖南的骄傲,但是他不仅仅属于桃源和常德,也不仅仅属于湖南,他属于全中国。他的事迹和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Ⅱ向,他为之流血牺牲的民主共和与民主宪政事业至今为我们所继承和发展。 但是宋教仁逝世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对宋教仁的研究和宣传较长时期处于薄弱状态,成果不多。改革开放后,这种形势有所改观,宋教仁研究和宣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查考,改革开放以来32年间(1979—2011),先后整理出版了宋教仁的文集3种,编辑出版了有关宋教仁生平和宋教仁被刺案的资料集3册,又陆续出版了研究宋教仁生平和思想的专著6部,各报刊发表研究宋教仁的论文也达170余篇,成果喜人。但过细分析,在宋教仁研究和宣传中,也明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是这些成果大都停留在资料积累和纯学术研究方面,服务对象基本是文化较高的教学、科研人员,面向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农村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的通俗读物尚属空白;而关于宋教仁的思想源流,特别是其早期爱国、革命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无论就资料积累和研究深度来说,都还显得单薄。人们期待这种状况迅速改变,期待宋教仁研究与宣传不断有新的突破。 我们得感谢宋教仁常德研究会及其所属桃源分会,他们自去年成立后,立足地方优势,做了大量工作: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创办《宋教仁研究》刊物,成功举办首届两岸宋教仁学术高层论坛,组织撰著《宋教仁评传》,同时也注意到组织编写关于宋教仁的通俗读物。今年春节刚过,宋教仁常德研究会桃源分会的同志来长沙找到我,说他们编写了一本《宋教仁》通俗读物书稿,;隹备交付出版,托我看看,提点修改意见,并写篇《序》。我听后十分高兴,因为这非常切合纪念宋教仁诞辰130周年的时宜,也符合进一步研究和宣传宋教仁,特别是向广大群众(主要是农村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宋教仁的需要。而对于阅稿和写《序》,我初时有些犹豫,因我年迈体衰,且手头还有些杂务;但鉴于宋教仁的重要历史地位,又考虑宋教仁研究和宣传的迫切需要,还是爽快地应允了。于是我便成了这部书稿的最早读者之一。 由于时间紧迫,我近乎浏览地读完了书稿,觉得是一本好的关于宋教仁的通俗读物。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点:第一,体例新颖、适用。全书不按生平思想一次叙述的方法,而是采用故事体裁,分8大篇、80个子题介绍宋教仁,末附《宋教仁传略》和《后记》。8大篇题目依次为:勤学、励志、爱国、革命、智谋、美德、廉政、重教。各大篇子题数量不等,80个子题就是80个故事。读者可依时间许可,或系统阅读,或各取所需,自由选读。第二、内容全面、准确。全书尽管不系统叙述,但宋教仁生平、思想的方方面面大体包容到了:虽为故事体裁,叙述仍不失真实、准确。第三、思想观点正确、稳妥。有利于向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励志勤学教育。第四、资料丰富、可取。所写故事,有采民间传说者,有据地方文献者,有依宋教仁著述和传记资料改编者,都言之有据、合乎情理:特别是民间传说和地方文献所载,涉及宋教仁的家世家庭、师友关系、地理环境、乡邦习俗,对专业学术研究者,亦不无参考价值(顺带指出,桃源、常德在这方面还可继续做些工作)。第五,文笔通俗、易懂。全书文字流畅,不少故事写得形象生动,有可读性、趣味性。总之,此书的出版,不仅可以填补宋教仁研究与宣传中缺乏通俗读物的空白,也将为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提供一份有益的业余课后精神食粮。 在《宋教仁》一书即将付梓之际,我谨写了如上一些感言,并以纪念宋教仁诞辰130周年。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2年2月23日 于长沙德雅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