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三昧——如何放下》是本性法师多年禅学修行的体验记录、融哲思与感悟于一体,语言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禅理,贯穿于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故事、生活细节、历史故事、历史情节之中,于不经意间,让您细品生活百味,体悟禅者的睿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智慧人生三昧--如何放下(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本性禅师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智慧人生三昧——如何放下》是本性法师多年禅学修行的体验记录、融哲思与感悟于一体,语言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将深奥的禅理,贯穿于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故事、生活细节、历史故事、历史情节之中,于不经意间,让您细品生活百味,体悟禅者的睿智。 内容推荐 《智慧人生三昧——如何放下》由本性禅师编著。 《智慧人生三昧——如何放下》简介: 禅师教你学“活法”!——聆听当代佛门高僧本性大禅师全新演绎自在、清凉的“活法”,用第三只眼透视喧嚣红尘,还你一个至善人生。本性禅师谈在喧嚣的人海中如何安下心来,以及如何达到人生完美的新境界和学会从容淡定的自在生活。 目录 自序:半座人生 一、自己命运自己算 二、六根的妙用 三、自在与牵挂 四、忙与闲 五、禅在生活中 六、古月之死 七、走访“三院一馆”有感 八、杂念的去除方法 九、韦陀小将的故事 十、修证 教育 文化 慈善 十一、信仰与道德应是终身的教育 十二、我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 十三、悟性的敏钝决定修法的顿渐 十四、路,倔强延伸 十五、信仰 事业 职业 十六、人各有其用 十七、人生与工作时间有多长 十八、朝圣普陀山 十九、我们的传承 二十、过客旅途 二十一、修身与修心 二十二、僧尼于佛化婚礼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二十三、学佛要从学吃饭开始 二十四、人病人药治 二十五、内与外 二十六、宗教: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标准 二十七、劳作通禅 二十八、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二十九、莫向外求 三十、易舍能舍 三十一、信教与传教 三十二、佛教的信仰层次 三十三、伽蓝菩萨的昨天与今天 三十四、参禅境界 三十五、转身 三十六、信人如信己 三十七、烦恼与菩提 三十八、活着没有意思吗 三十九、有修有证才是真 四十、奢华与质朴 四十一、雕像 四十二、相信 四十三、为何活着 四十四、省思梦想 四十五、死亡体验与思考 四十六、忍耐 四十七、故乡 四十八、忏悔,从我做起 四十九、一位信徒女儿的故事 五十、教化之道 五十一、活在当下 活好当下 五十二、铁链岂能锁虚空 五十三、尊贵的树 五十四、至道嫌拣择 五十五、端午节屈原皈依佛教 五十六、放下与担取 五十七、修证是学佛与传教的根本 五十八、恐惧什么 五十九、避天灾与绝人祸 六十、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信仰危机 六十一、自古知兵非好战 六十二、雨后清溪 六十三、梦与梦中事 六十四、福从俭中来 六十五、单掌之声 六十六、方圆哲学 六十七、没时间辛苦 六十八、每日三问 六十九、我是禅花一朵 试读章节 一、自己命运自己算 中国人说: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据此,一切有命,当听天由命。 但是,中国人又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契合于上面的第二种说法。 佛教核心理念是因缘说,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讲的就是:命运,其上下沉浮,取决于因与缘,取决于因与缘的好坏优劣。好因好缘,一结合,果就好就优,命运就浮就上。 这也说明:命运不是固定的,不是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创造的。当新的因与缘被创造了,其命运的不可避免的改变也就发生。 那么,旧的因与缘靠谁改变?新的因与缘靠谁创造?当然,答案是:内力——我们自己的努力;还有,外力——他们的加持。 由此推之:我们与他们才是命运的创造者,才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命运自己本身。命运,不是我们与他们的主人,我们与他们更非命运的奴隶。命运,只垂青于不服命运的人。 基于此,佛陀不赞同甚至反对算命。 虽然历朝历代不乏高僧名僧算命,但只是以之作为方便法门而已。 在佛陀遗教中,就提醒我们:占相吉凶,仰观星宿……皆所不应。在戒律本中,算命被认为是邪命之一种。 曾经,有太白山人,说自己识天识地、知天文知地理,还擅长算命。 有一次,慧忠国师就问他:“请问山人,你住的太白山是雄山还是雌山呢?” 对此,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 慧忠禅师又在土地上写了个“一”字,问之:“这是什么字?” 太白山人答:“‘一’字。” 慧忠禅师说:“土上加‘一’,应该是‘王’字。” 禅师又问:“三七共多少?” 太白山人说:“二十一。” 慧忠国师道:“是十,为何非是二十一不可呢?” 太白山人一时哑口无言,从此不敢自夸长于算命。 当时,唐代宗在旁。代宗因此高兴地说:“朕有国位,不足为宝,朕有国师,国师是宝。” 因缘千变万化,造何因缘得何果。未来果永远是个不定数,当我们不断地在创造着新的因缘的时候。如果一生命运早已定,那我们努力何用?我们为善何用?我们修证何用?我们的努力、为善、修证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为此,无须算命。算过去,已无意义。因为,过去已经过去。算未来,未来的未来,也算不准,因为,我们每时每刻的身口意作为都不断地影响着未来的走向。好好把握此刻,好好做好当下,才最重要。实在要算,自己算算自己的命,自己最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将做什么。 别被命运拖着走,要把命运牵着走。P1-4 序言 半座人生 (自序) 有一次,佛陀在说法。演说中,他见大弟子迦叶于人群中听讲,便停了下来,与迦叶打招呼,叫迦叶到他身边,他还挪了座凳之一半请迦叶上座。迦叶坚辞,但佛陀还是请他坐,并请之为众说法,此即佛陀分座迦叶的故事。分座也叫半座,比喻前辈请晚辈弘法,也比喻恭请者礼贤下士,予受请者与自己同等的地位,该公案载在《杂阿含经》中。在《法华经》中,也有类似公案,讲的是多宝如来分半座予释迦佛的事。佛陀曾经受前贤半座,自己又分半座后辈,说明了佛陀重视弘法,希望重视弘法的传统代代相传。 佛陀教化的一生就是弘法的一生,从初转法轮到嘱咐遗教,浩如烟海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由此而出。可以说,佛教有今天,除了修证的功德之外,重要的是千百年来,有历代高僧大德踏着佛陀的神圣足迹,不断弘法。 弘法的意义,在于使佛法之脉绵延不绝,在于使众生的慧命不断得到解救。法脉不绝,便是正法久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救人慧命。 弘法的对象,并不限于人。其实,在我们的弘法中,在场的就有许多其他的包括六道的众生。因为,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皆会闻法啊。 有人会说,我刚入佛门,或以前从未接触过佛法,弘法内容我听不懂,怎么办?别担心,是否听懂看懂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是否听了读了诵了。一旦听了读了诵了,不管你懂不懂意思,皆已入了你的阿赖耶识,皆已种下了佛法的种子,这是个美好的转识成智的过程。你的善业由此积累,你的善果由此产生。见过转经轮吗?轮上有经文,一圈一圈转着,只要一眼望去,也许.你未必看清其文,明了其意,但佛法已转入了你脑你心你识,必将转识成智了。 我常在想,佛陀涅槃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有佛法可以弘,可以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诵,多么难得!多么稀有啊!因为,佛陀证法不易,佛陀上首弟子们结集不易,祖师们取来得不易,历代流传下来得不易啊!可以说,中国佛法堪称中国化的优秀历史文脉与民族精魂。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 因此,作为佛陀的内围弟子——僧人们,一定要弘扬佛法啊。作为外围弟子——居士们,一定要听闻阅看念诵佛法啊。作为社会大众,一定要尊重、包容、理解佛法啊。 众生慧命,系汝一人。汝若不为,罪在汝身。 衲本性,作为僧团之一员,承前贤加被,有幸常得半座,很是感恩,当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及义务与责任,但祈因缘常俱足,成就毕生弘法愿。期望与四众同仁共同精进,众志成城。 在中国,关于弘法,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神光说法,天花乱坠。而佛教,更有许多有趣的经典故事,内容包括:人生非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爱情婚姻家庭的、学业事业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的、文学艺术的、哲学宗教的……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有如一部百科全书,有兴趣的话,在听我说的阅我写的之外,大家还可以去查找看看,美妙着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