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著名国画大师,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石壶、南原下里巴人,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自幼习书画,艺术上宗唐、宋、元、明、清诸家,兼吸民间技法,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亦工书法,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陈子庄手札集》(作者陈寿民)收录了由其创作的数十篇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子庄手札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陈寿民 |
出版社 | 四川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子庄,著名国画大师,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石壶、南原下里巴人,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自幼习书画,艺术上宗唐、宋、元、明、清诸家,兼吸民间技法,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亦工书法,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陈子庄手札集》(作者陈寿民)收录了由其创作的数十篇文章。 内容推荐 《陈子庄手札集》(作者陈寿民)收录了陈子庄先生创作的数十篇文章。 《陈子庄手札集》收录了《遗书》、《邦治书信》、《沧米书信》、《本初书信》、《成明书信》、《华生书信》、《滞冬书信》、《季忠书信》、《心正书信》、《启华书信》等文章。 目录 《陈子庄手札集》序 陈子庄手札摘录 遗书 石语书信 德普书信 邦治书信 沧米书信 本初书信 成明书信 华生书信 滞冬书信 季忠书信 心正书信 启华书信 陈子庄病重期间,学生代笔书信 后记 附录: 专家评论陈子庄艺术 王朝闻 王伯敏 邵洛羊 李少言 鲁慕迅 薛永年 冯其庸 吴凡 孙克 周沧米 丘峙 试读章节 石语: 来信于上月二十三日收到,读后甚快爽,好像我忽然获得了一件至宝的心情,病也觉得减轻了些。你一生穷苦出身,今天能得支左办公室的支持,这也是好事。感到万分的兴奋,白天夜晚不懈地干活钻研技术,为厂做好新任务,这是我完全同意的,也是万分支持你这种做法。另一点老赵向我说,要照顾到健康,近来你的眼睛日趋严重,不要形成眼目病的严重性,做事的努力是长期的,必须有身体的健康,才能长期为社会主义贡献你的特长,否则就谈不上了,我想你自己也能掌握这一点的,不用我们多谈。四妹身体也很坏,也应留意。至于家庭中要很好的用心改善一下,这也是对的。有了缝纫机不仅光学打一点手套,而且还得由四妹设法通过组织去学会全部缝纫技术,裁(中西服)打各式服装,并能设计式样,从中找出省布的设计方法,精心考虑布之宽(窄),衣之大中小号的适宜,况且还要牢固、适用、美观,达到这三个原则就是好技师了,这样准备将来和目前都有益处,也是对社会主义约作的贡献。再一点要四妹学技术,千万不要用公家伙食费补助,为社会主义节约一文钱开支都是好的,为群众的事,要用公家补助费是不大好,你们好好的研究一下,我的建议。如果四妹真学会全部缝纫技术的话,连小孩也教会,将来我把寿梅也送来学一下,以便准备作为职业,一切事情不可坐待,要自己动手,动脑子才行。我的病十分严重的心脏病(只)有余年了,目前我内人病已好些了,但未稳定。至于经济情况是很恶劣,我于家中养病,尚不能出街,寿鹏、寿民在乡下,每月要用一些零用钱,加之大儿自己由云南回来,以为可以找工作,至今尚未解决,有时做点临时工。每天他还得用烟茶费,恶习惯也深,教而不改,一说他便认为这是生活上需要的。他忘记了我们自己的家庭,更谈不上父母是个什么了。我到不想儿女照顾我,只想他们少累一些,在经济减轻一些困窘罢了。医生再三嘱咐,要注意病情的发展和严重性。就是随时可以死下去,本来我是十余年的老心脏病,全靠营养,近来儿子和内人的(拖)累我,当然就谈不上养病的有利条件。每月一领到钱当天就开支光(还账),一月都在紧张。我想改善一下家庭的经济情况,把(欠)账还清后,每月能够维持下去,不至于像这样,病也会治好些,多活几年。你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好,千万不要为我打算什么,你们的盛意我是理解的。石头不可能寄十余斤,寄汇大多,我只设法带十余方成品可也。六妹生活很(困)窘,也应学缝纫来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以上建议望复。 此致 你们全家好、六妹全家好。 南原 十二月七日 石语: 来信收到,读数过心中甚喜,我今年六旬,准备谢绝一切客人,来年经济情况大家好些,再来可也。你的经济较前更恶劣,用车费太多,使自己有害于生活,在我内心方便言之,很想与(你)一晤,作十日之谈,方能毕其辞。如能有便车一趟到还可也。六妹经济情况较前更困难、处境亦恶化、自找些麻烦。 目前本来我可以卖画,虽每幅只得五元至十元,但可多画,北京荣宝斋之画,我都未画。想来得少数一点钱,贬低了艺术,心中不愿如此。经济上是可以节约过活,那就不必来自贬了,你想是这样。近两年来,在京方面吴作人、黄胄为我向各方面推荐,声名在内行中有高的信仰,在杭州有周沧米、王伯敏为我宣传,同吴等评价都有很高。将会成为海内之不可多得之艺术,内行中能得我一尺幅小品画,都尊为拱璧。因此京、沪、杭友人都望白重作品,不可乱卖与人,更不可轻为人画,这些都是关心我的真朋友。目前,我刻印作画,好者自留,劣者焚之大吉。我刻印越见高超与绘画共同提高。在诗书方面,我喜读先秦诸子及大易,对西洋美学共同参阅,感觉心中所得。门人劝我著述,我以为不可,但他们听我讲课时,东记一点、西记一点,凑成一部语要,共有三百余条,谈我的经验之言,与古人都有些出入,我的理境主要是从大易老庄而演变。 我想石语弟为人忠厚,应当努力治学,不要将精力浪费在无益上,要与名利逐日断绝。艺术才有进境,名不可好,亦不轻视,爱自己之名,不去污秽他,与好名不同,爱名是自尊,好名是贪心。 你能将书读好,字写好、印刻好,目前把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弄清白,篆写得很好,再将九千余字阅读下丢,这是起程第一步。交友好的要互助,吹牛没有用,听别人恭维话要分别对待,自己估价要客观,自己用了多少功,走过多少途径,自己会知道。真正讲起学问来,是要有体系,形成一套,不是片断,不是记问之学,是读书有体认,有继承、有发展,成为历史上很(重)要的一页,而不是几人私人评论,是拿出去见人,使别人都会感到真有补于人,或补助研究,是最低要这样才行。我们所学一定要准确,知识不准便诳子、白欺欺人,所谓言之有物,行之有方。最少对一种书是专长,其余涉猎也。吾弟当用全力治印学,不是治印,要把学理弄通,首先要读古篆通文字学,把印谱上(所)有见到的,都用心钩摹一些,写印非到万枚以上,不能言懂得治印,更不能言印学也。刻字匠不能与治印同日而语,你可用心想通这些浅浅之说。 赵子仁之流都属流氓,不可往来,有损无益,坏人说你好,你更糟。要轻小人,尊君子。现在一切展出,我都不愿参入,都是名利在作怪,根本不去考虑这些,精力用于精研学术方面。 此上。你全家好。 石壶 九月二十三日P39-46 序言 陈子庄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大家。他的山水,花乌画以独特清新的风格、清简邃远的意境、生动别致的造型和典雅精深的笔墨卓立于20世纪后期中国画坛,在当代中国画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子庄自幼好学,随父习画打下基础,在浪迹江湖升沉漂泊的生活中努力读书作画,得到过陈步鸾、谢无量、肖仲伦等多位学者的指导,在哲学、佛学、文学、画论、书法等多方面积累甚丰。30年代有幸邂逅齐白石、黄宾虹先生,得到他们影响与教益,关键在他自己的极高悟性,故能在艺术上不断精进,1954年调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定居成都,得以潜心研究绘画。晚年生活虽然困顿艰厄,却令他超脱习俗,倾情书画,神驰八方,兴阑笔墨,精品迭出,遂臻大成。 陈子庄是一位山水诗人,他以蜀中山川为蓝本,创造了清新脱俗、平中寓奇,淡而愈厚的田园风光和巴蜀情韵。他的山水画虽多小幅,且所画多为丘陵地貌及田园小景,由于他多年生活之熟悉,情感深厚,又注重写生积累素材,笔墨功力极深,所以他的作品景观生动、意境幽远,韵味醇厚,格调清奇,令人百读不厌。在传统山水画范式和近代诸家面貌之外,又创造了一种富于个性、生动新颖的现代形态的一格。 陈子庄的花乌画,继承了祖国文人写意花乌画尤其是吴昌硕、齐白石以来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创造和发扬。陈子庄超凡之处在于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体验,和他过人的天份,由于他深谙世情、胸怀博大、个性突出、善于读书、修养深厚、加之精于书法,因之他的花鸟画较之他的山水画艺术,更多主观情感意趣的表述,在意境的追求上,更富个性色彩和更为精练简略,更具书写意趣的美感。他的花乌构思奇巧,变形别致,笔法精妙。所绘大幅牡丹图等,情景交融、笔墨酣畅、点划纷披、功力老到,堪称峰颠之作。全面深入地研究他的花鸟画艺术,人们会理解他在花鸟画上的独到成就当不让他的山水画艺术。 陈子庄是20世纪独特的时代环境下造就成长的伟大艺术家,由于他多年埋没,身后萧条,作品分散,所以对他的研究,宣传远远不够,我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尚属浅表。但他创造的艺术是不朽的,他的艺术遗产已是祖国文化瑰宝。他是属于“人亡业显”的大师级人物,他的名字已光荣地登上“百年中国画展”的排名榜。陈子庄的艺术在新世纪里还将放射更加灿烂光辉。 后记 此《陈子庄手札集》,早在十年前就有付梓出版的夙愿,特请著名美术家吴凡先生撰写序文,因诸多原由拖延至今。首先,要逐一去搜集先父陈子庄当年写给这些亲友和弟子的书信,也并非那么顺利。而有的书信持有人居省外,历经数十年的变迁,有的持信人通讯发生了变化,且不能互通信息。然而,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便过去。这些年来,我始终“耿耿于怀”常挂记在心中。而后,我仍不间断打探消息,最终搜集到五十封书信(当年写给王伯敏、吴凡、张正恒的书信已散失)。其中有三封书信,是当年先父病重期间,由他本人口述学生代笔而成,我也如实刊载出来,因为这是历史真实记录。《陈子庄手札集》的出版,恰逢“陈子庄先生即将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深切缅怀这位二十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他为中国画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给后人遗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一部份。他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品质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将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陈子庄先生着笔于“文革”中这些书信,正是他身处这段苦涩历史,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背负着痛苦,承受着政治、经济的巨大精神压力,仍潜心于艺术不求闻达,始终坚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治学精神。他安贫乐道并坚守自洁,不随时风上下,孜孜不倦的追求艺术与人生真谛。在“文革”里也是他生命最后的七八年间,创作出许多闪光的作品,就在这段最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文化精神产品,而他的这些作品是在悲苦与欢乐中交织完成的。他孤寂和困苦的人生与其光辉的艺术形成巨大反差,最终他以生命为代价,在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七十年代,他虔心地谱写了一部优美的华彩乐章——屹立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子庄艺术”。 美术家吴凡曾经这样说到:“蚌蛤久病成珠,也许这是一条规律。至少陈子庄走过的路能说明这一点,他的确太不平常了,是一个不拘一格的怪才。” 当我阅读这些已尘封了四十年上下的书信时,仿佛又回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先父的音容笑貌和往日情景宛然在目前,伤感之情油然而生。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在那难忘而漫长的“文革十年”里,我的先父一贫如洗常处于困窘的生活之中,而全家七口连基本生计都难以维系,时常处在“无米煮”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个画家就连作画必备的纸、笔、墨、颜料都尚缺的条件下,他仍热衷于绘画,创作欲依然浓厚。他作画没有纸,就用包装纸来画,没有颜料就自制赭石(中药)颜料来代用。偶有好事者送点宣纸和颜料来,他就按捺不住激情即展纸挥毫,似乎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的创作热情。他要用手中的笔抒发他的情感和修养,他要画心中的山水,通过画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在他衰病交侵的晚年仍坚持到蜀中山区去观景写生,去吸收大自然的营养和感受大自然的美。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对艺术创作极不利的环境中,勃发了他的创作活力,其艺术与人格得到了升华,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上世纪一九七五年,先父因心脏病加重入住医院,他躺在病榻上也笔不离手画一些山水草稿。在疾病的折磨中都在勤奋精思他的画艺。他在一封信中说道:“心中甚苦,也甚乐……卧床养病,画境为之一进,比以往的境界大不同了,别人感到奇怪,重病也能上进。”的确如此,他晚年的绘画作品越见深厚幽微、平淡天真。在他主体精神的高扬中登上了他艺术的高峰。先父是一个热爱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画家,又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强者。他在逆境中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置一切而不顾去作画?而那时他的画又无人问津,不为时所重,知音者寥寥。唯有先父一人竟此乐天!只有他心中是通达的,他才是真正享受生活的智者。绘画是他人生唯一的精神寄托,画家之心和大自然之心紧紧地契合在一起。他诗云:“百年难得诗千首,画里青山便是家。明日莫愁无米煮,河东分我一杯霞。”从这首诗中我们可感受到画家的博大胸怀和超凡的勇气,也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先父清楚自己绘画的艺术价值,由于特定历史原因,他的画不合时宜,没有迎合时政的需要,他知道只有高级的艺术才能长青而不衰。而他的绘画作品格调太高,没有较高修养不具慧目是不能体悟其作品的内涵,否则,你就会堕入云中不知所然。那时很多同道中人也不理解和认识他的作品,甚至说他“乱画”云云。先父对此不屑一顾,一笑了之。正如他所言: “我的画常人看不懂,因为它是哲学。”灿烂复归平淡,这是艺术与人生的体验,是一个具有睿智的画家彻悟后的必然归宿,这就是所谓“阳春自雪,和者盖寡”的艺术。 一九七六年,先父心脏病日益加剧且不断恶化,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知道自己生命快要终结,唯有绘画才是他生命的全部,也是他生命的质量。在他身后唯一能够留给后人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而是传诸于后世的精美作品,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画家超然拔俗的人生观和价值品位。他在信中写到:“自古文学艺术大师中,境遇都不好,而励力仍然不衰,成就很大。”先父生前对他的艺术自视甚高,他在临终前曾对弟子们满怀信心地说:“我死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就在先父陈子庄离开人世后的十余年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子庄艺术”就蜚声于海内外,他的艺术之光越来越亮,他的作品被人们所珍视。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观看“陈子庄遗作展”后,他十分感慨的说:“陈子庄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的小品山水精彩极了,要用小品表现大自然很困难,但他做到了。”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只有优秀精美的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真正的艺术要经过历史不断的积淀之后,才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辉。最终让历史验证了先父陈子庄超越时空的预见。著名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先生为已故画家陈子庄题诗云:“潦倒穷途老画师,胸中丘壑几人知。可怜一管生花笔,待到花开已太迟。” 敬爱的父亲!在你百周年华诞之际,你的亲笔手札集出版问世。你辛劳一生潜心于绘事,你的笔墨已惊动画坛。你一生富传奇,艺术永相随。父亲安息吧!永远安息在你曾虔心礼赞的大自然怀抱中,千古长存! 在此集书信中,偶有脱字或别字,在先父衰病的晚年中常有之,我已在书信释文里修正。《陈子庄手札集》的出版,得到了四川美术出版社田曦副社长,张大川、王富弟编辑的热情支持,得到了著名画家戴卫、著名书法家何应辉、谢季筠诸先生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陈子庄再传弟子席大勇先生、表兄覃邦泽及所有持信人的鼎力相助,就此恕不一一表名,此集才得以顺利出版,在此,一并深表诚挚的谢意! 陈寿民 写于成都锦里醉壶堂 2010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