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庆国同志在这本《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内隐心理研究》中创新性地将内隐心理研究的理论与风险决策的实践相结合,并借助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内隐心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梳理已有风险决策心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风险决策心理研究的特点与局限;第二部分分析内隐心理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并提出内隐心理影响风险决策过程的理论假设;第三部分是基于以上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系统实验验证。研究在内隐记忆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内隐社会认知与风险决策的关系以及认知风格与风险决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内隐心理与风险决策的已有理论成果,而且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实践(包括宏观层面的政府决策及组织决策和微观层面的个体决策)也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决策行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日显重要,而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又是管理决策的主要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决策问题,涉及心理学许多分支和领域,深入了解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其认知因素特别是内隐的心理因素与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心理学对决策机制的认识,促进决策心理研究及心理学其他相关分支的发展,而且在管理领域中对提高管理者风险决策能力,减少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这本《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内隐心理研究》由薛庆国所著,研究首先对风险决策的若干相关概念以及决策心理和风险决策心理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通过对近年来无意识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内隐记忆研究的回顾,给出了内隐心理的研究概念,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对风险决策的启示作用。研究认为,以往人们在风险决策心理领域开展的研究,主要从个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层次上描述决定风险决策的心理因素、内在心理机制,并初步构建了一些风险决策的理论。但是缺乏从内隐心理的角度对风险决策开展研究,本研究的重点落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内隐的心理成分或过程的存在和作用上,对于深入、完整地揭示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拓展内隐心理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进行探索性的实验研究,探讨在风险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内隐的无意识心理成分的作用,及其对个体的风险决策过程产生的影响。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两个实验侧重于探讨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内隐记忆和内隐社会认知的作用和影响;第二部分的两个实验进行应用研究,探明对内隐的心理成分或心理过程的干预,对决策者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是否产生实际的影响。
研究借助实验方法对内隐心理成分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检验,并据此设计和实施应用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实验研究法,即采用信号检测的方法来诱发和分离被试的内隐心理过程。二是量表测验法,来评估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并对干预研究前后的决策水平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风险决策的认知加工过程,既包含意识水平的主动加工,也包含无意识的加工过程,风险决策是这两种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在风险决策中,不仅有外显的有意识的心理成分的贡献,也有无意识的内隐心理成分的贡献。(2)在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内隐心理成分是可以与外显的心理过程分离并区分的。(3)与外显的心理过程或成分相对应,在风险决策过程中既存在一般性的内隐认知,也存在内隐的社会认知的作用。(4)尽管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内隐心理成分所产生的影响往往难以为决策者觉知,但是通过外部干预,可以提高决策者对这些心理成分的意识水平,避免由此导致的决策偏差,从而增强风险决策的有效性。(5)在内隐社会认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方面,不同认知风格的决策者的表现有所区别。内隐心理知识的实际培训效果,在不同认知风格的决策者身上的表现不同。
《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内隐心理研究》最后指出,在后继的研究中,如何应用加工分离的方法从团队或组织层次来研究内隐心理成分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将是我们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如果要更科学、完整地说明风险决策的内在心理机制,还需要大量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