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对世界著名空中战役(一战及之前、二战、二战后局部战争)及战争中的飞机、飞行员,电子战,战争中的杰出将领以及一些战争趣闻进行了生动、翔实的讲解。作者陈洪教授常年从事情报外军教学,是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希望孩子们的将军梦能够随着本书一起起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役(王牌空军战斗手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陈洪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役》,对世界著名空中战役(一战及之前、二战、二战后局部战争)及战争中的飞机、飞行员,电子战,战争中的杰出将领以及一些战争趣闻进行了生动、翔实的讲解。作者陈洪教授常年从事情报外军教学,是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希望孩子们的将军梦能够随着本书一起起航。 内容推荐 《王牌空军战斗手册》是原创科普读物“黑科学·白科学”丛书中的一个系列,作者陈洪教授常年从事情报外军教学,是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此次推出的王牌空军战斗手册共分为两本。本书是其中一本《战役》。 《战役》对世界著名空中战役(一战及之前、二战、二战后局部战争)及战争中的飞机、飞行员,电子战,战争中的杰出将领以及一些战争趣闻进行了生动、翔实的讲解。 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之前的空中作战 第一次来自飞机的袭击 空中“巨无霸”——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 视死如归的空中勇士——空中撞击战术的诞生 云海蓝天识敌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作战 大获全胜的6:0空战 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苏联战鹰 长天烽火——抗日战争中的武汉大空战 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 飞越“驼峰”天险 试剑波兰——“白色方案” 北侵丹、挪——“威塞尔演习” 横扫西欧——“黄色方案” 绝处逢生——“发电机计划” “海狮计划”——火漫不列颠 “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 “虎、虎、虎”——突击珍珠港 从“香格里拉”飞来的轰炸机——轰炸东京 “复仇计划”——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 兵不厌诈——“肉馅行动” “樱花特攻队”——日本法西斯的自杀飞行队 日本列岛上灾难的蘑菇云 “霸王计划”:“在登陆的那一天,所有能看见的飞机都应该是我们的!” 战后局部战争中的空中作战 粉碎美军的“绞杀战” 击落美军“双料空中英雄”——费席尔 “王牌”飞行员的覆灭——击毙戴维斯空战 “六五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空袭作战 “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空中作战 远程奔袭——“巴比伦行动” “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作战——“黄金峡谷计划” “他们打了一场明天的战争” 海湾战争 “沙漠之狐”——美军再次空袭伊拉克 “联盟力量”——科索沃征战中的空袭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外国名将撷英 “血胆将军”巴顿 “阿拉曼子爵”蒙哥马利 威振敌胆的朱可夫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 煊赫一时的山本五十六 “第四战场”——电子战 音乐导航,引狼入室 以假乱真,引向歧途 密码泄露,火进误伤 雷达问世,大显身手 箔条飘洒,雷达迷茫 巧施佯动,登陆成功 依靠干扰,扭转残局 “百舌鸟”参战,雷达遭灾 “外科手术式”空中作战中的电子斗争 海湾战争中的电子战补遗 “老天爷保佑”——气象与军事 他们输给了暴风雪 气球炸弹 气球防空 气球侦察 一份决定命运的气象预报 风与军事行动 太阳光在作战中的妙用 士兵的“宠物” 狗——士兵的好助手 军鸽——古老的“通信兵” 鹦鹉充当活“雷达” 蛙鸣助攻 鳄鱼助战 “蝙蝠爆炸”计划 海豚“服役” 海兽在军事上的应用 活跃在越南战争中的动物 潜艇上服役的鼠和鸽 试读章节 第一次来自飞机的袭击 1911年11月1日,此时的意大利与土耳其战事正酣,随着一阵猛烈的炮火过后,硝烟慢慢飘散了,双方阵地上多了一些弹坑。早已习惯了这种地面炮火的士兵们松了一口气。突然,从天空中的云朵里钻出一只鹞鹰似的东西,呼啸着飞向土耳其军队阵地的上空,“飞机”!“飞机”!趴在战壕里的土耳其士兵站起来指着天空中的目标大声叫喊,就在此时,他们隐约看见飞机座舱里的飞行员微笑着拿出一些东西扔下来,随着轰隆隆的爆炸声与阵地上受伤士兵的哭喊声,惊魂未定的土军才明白,这是飞机在投炸弹。是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轰炸,也是飞机首次参战。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是意军的加沃蒂少尉,他在这次战斗中投下的是4枚各重2千克的榴弹。在这次战争中意大利陆军动用了9架飞机,11名飞行员组成航空队参战。在此之前,意军还出动飞机进行战地侦察、投撒传单、空中照相等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6月11日夜间,意大利飞行员马连戈又一次对土军营地投放了数枚炸弹,进行了首次夜间轰炸。而他的夜航设备仅仅是固定在飞行帽上的一个普通手电筒。当时飞行员投弹也仅仅是将炸弹打开保险,用手拿起来抛出座舱,有时甚至是向着敌军阵地抛下手榴弹。但毕竟从此拉开了飞机参战的序幕,战神插上了翅膀。 空中“巨无霸”——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 俄国的“伊时亚·穆罗梅茨”是世界上第一架装备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也可以称其为空中“巨无霸”。这是一架双翼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为220马力(1马力=735.5瓦,下同),翼展24.9~34.50米,长15.5~22米,飞行重量6100~7500千克,载弹量达400千克,武器装备有8挺机枪,机组成员4~8人,速度达137千米/时,升限4000米,航程540千米,1913年首次飞行。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也是俄国的骄傲。俄国人以英勇果敢、质朴谦逊的俄罗斯勇士“伊利亚·穆罗梅茨”的名字命名。当时大多数设计师们都对是否有可能制造多发动机的飞机表示怀疑,所以这架飞机的问世无疑是一种创举。1914年这架飞机作了一次载客15人的飞行,1915年2月15日,一架“伊利亚·穆罗梅茨”型飞机首次袭击了德国本土,投掷了272千克炸弹,1916年6月这架飞机以14小时38分飞行了1000余千米的航程(中途着陆一次),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该机当时已经能够运载1吨炸弹,加上俄国自制的轰炸瞄准具,使飞机轰炸的精确度大为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机正式投入使用,用于袭击敌人后方目标。在此期间无论是敌国还是盟国都不曾制造出可与之相媲美的轰炸机。从1915年首次飞向战场到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这种轰炸机一共进行了422次突击任务,投弹2000余枚。 视死如归的空中勇士——空中撞击战术的诞生 飞机逐步发展成为作战武器之后,开始时仅作为侦察机飞往对方阵地上空进行目视侦察。有时敌对方两架飞机相遇,飞行员互相用手枪射击。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的飞机上已装备有机枪,但还不普遍。在缺乏有效武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空中撞击战术。1914年8月18日至9月21日,俄国同奥匈帝国军队进行加里西亚会战,双方都派出飞机进行侦察。同年9月8日,俄国飞行员彼得·尼古拉耶维奇·涅斯捷罗夫上尉驾驶一架功率30马力、速度164千米/时的“莫拉纳”式轻型单翼机,用自己机上钢管焊接的起落架撞击一架奥地利双座侦察机,两架飞机挂在一起,双双坠毁,同归于尽。从此空战史中出现了空中撞击战术并且成为勇敢者的武器。据苏联史料记载,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抗日作战期间,苏联飞行员古边科在1938年5月31日的武汉保卫战中,采用了空中撞击战术,掀开了苏联空军史上空中撞击的第一页。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500名苏联飞行员采用过空中撞击战法,其中19人进行过两次以上的撞击。苏联英雄鲍里斯·伊万诺维奇·科夫赞是世界上完成此战术动作最多的飞行员,共进行了4次空中撞击。 云海蓝天识敌友 在激烈复杂的空中战场上,飞机如何在蓝天与白云中识别敌友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的活动很少受到敌机的阻挠,更多的威胁来自敌军地面火力。因为步兵往往只要看到飞机向他们靠近,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向飞机开火。随着战场上空作战飞机数量不断增多,区别敌我飞机的问题越来越迫切。法国最早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1914年10月,他们将中心是蓝色,里圈白色,外圈红色组成的传统帽徽画在他们飞机的机翼上,作为识别标志。德国和英国也相继效仿。德国在其飞机机翼和方向,舵上画上黑十字架。英国人最初在飞机上最容易看得见的部位画上小尺寸的英国国旗,后来发现小尺寸的国旗很难看清,于是英国远征军司令部命令在机翼上所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画上一幅尽可能大的国旗,并且采用像法国那样的圆形标记,但前面颜色的排列与法军相反,即中心为红色,里圈为白色,外圈为蓝色,并于1914年11月最后确定下来。 后来世界各国军队都制定了自己的一套识别标志,通常都由象征图案、数字和专门符号组成。早期的敌我识别方法通常为视觉识别,即用肉眼或利用光学仪器根据目标国籍的识别标志或特征进行识别。1936年6月英国人罗伯特·瓦特森·瓦特研制出第一部实验型地面雷达,探测飞机的距离为27千米。1936—1938年英国、美国、苏联先后装备了首批雷达。随着技术的进步,敌我识别逐渐从视觉识别过渡到无线电电子识别。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