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余英时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谈学谈诗二十年”;“《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余英时的《重寻胡适历程》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其生命历程中比较重要的疑点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来面貌。

内容推荐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題,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对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題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

《重寻胡适历程》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內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来面貌。

《重寻胡适历程》的作者是余英时。

目录

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

 一 留学时期(1910-1917)

 二 “新文化运动”初期(1917-1926)

 三 “大革命”时期(1926-1930)

 四 侵略阴影下的新北大(1931-1937)

 五 出使美国(1937-1946)

 六 内战时期(1946-1962)

 七 落日余晖(1910-1917)

 后记

谈学谈诗二十年

 ——序《胡适杨联往来书札》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前言

 一 胡适的出及其思想史的背景

 二 思想革命的始点

 三 长期的精神准备

 四 思想革命的两个领域

 五 胡适思想的形成

 六 方法论的观点

 七 实验主义的思想性格

 八 胡适思想的内在限制

《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

胡适与中国的民主运动

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

 ——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征引书目

试读章节

1931—1937年胡逋重返北大,出任文学院长。这七年在他的生命史上也构成一个清楚的段落。但是1931年9月14日,筹备了九个月的新北大开学后的第四天,日本军队便攻占了沈阳,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所谓“九一八”事件(见《日记》1931年9月14日胡逋的眉批)。1933年3月初日本又在几天之内攻占了热河(见《日记》是年3月2日至13日各条)。从此直到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整个华北都在不断扩大的日本侵略阴影下度过的。在这几年中胡逋的主要心力仍然集中在帮助蒋梦麟改革北大,希望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大学,不但注重教学而且强调研究。我用“侵略阴影下的新北大”来概括这一时期《日记》的特色,便是为了点出:胡逋重返北大的七年恰好又是国难最深重的时期。

现在让我们先从《日记》中看看他怎样出力改革北大。1931年1月9日他在上海的《日记》:

上午九时到下午四点半,在沧洲饭店开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第五次常会。到会者有Dr.Paul M0nroe、MessesLeighton Stuart、I.E.Baker、Roger S.Greene、蔡元培、蒋梦麟、任鸿隽、赵元任,与我共九人。

是日所议事最主要的一案为北大补助案。会后胡逋以名誉秘书的身份发表谈话说:此次常会中,美国董事顾临君提议,自民国二十年度起,由基金会每年提出国币二十万元,赠与国立北京大学,以五年为期,专作设立研究讲座及专任教授之用。(《日记》同月13日所附剪报)

这个案子表面上是由美国董事Roger S.Greene(顾临)提出,背后的原动力主要是胡逋(可看同年《日记》1月7、8日两条)。他后来在《丁文江传记》中把这个功绩完全推给了傅斯年和顾临、(见《年谱长编》1930年末所引),那是一种谦词,其实并不可信。有了这一百万元的补助,加上北大本身也特别提出一百万元作为配合,改革的经济基础便稳固了。

有了充足经费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为北大网罗人才了。1月24日他特别绕道青岛,想把杨振声(金甫)、闻一多、梁实秋都拉回北大。所以25日中午下船吃饭后便“回到金甫寓中大谈,谈北大事”。(《日记》1月25日条)27日“晚上先在金甫家与实秋、一多、金甫谈。金甫肯回北京大学,并约闻、梁同去。所踌躇者,青岛大学不易丢手”。(《日记》27日条)这时他并不是北大文学院长,但已在积极进行文学院的革新了。29日回到北京家中,《日记》又记:“孟真来,谈甚久。孟真不以金甫回北大为然。”第二天的《日记》更为重要。

梦麟今早来谈,下午又来谈,皆为北大事。他今天决定用院长制,此是一进步。但他仍要敷衍王烈、何基鸿、马裕藻三人,仍是他的弱点。晚上我与孟真谈,请他劝梦麟努力振作。

写信劝丁西林、徐志摩回北大。

这条记载最可看出,在改革北大这种大事上,他和傅斯年都是移极的推动者,蒋梦麟反而处于被动的地位。院长制显然也是&于胡、傅的建议。丁西林是物理学家,胡逋的影响显然不限于文学院。《日记》同年2月13日:

昨夜李仲揆(四光)来电:“教书甚愿,院长无缘。”今早与梦麟谈,他去电再劝他允任理科院长。

李四光回电给他,可见去电约请的也是他,当然是事先与蒋梦麟商量好的。后来他的内弟江泽涵说他“对理学院的整顿有过相当重要的贡献”,决不是溢美之词。

他出任文学院长的事也有曲折,胡颂平先生编《年谱长编》时,未见《日记》,因此也语焉不详。《日记》1931年2月7日:

作二书与梦麟,一说我在北大教书不支薪,一说文科院长不可无人。

下午又作一书,说北大事须是有计划、有条理的改革,不可听学生自动驱速教员、主任。

一日三函,其积极可见。关于文学院长的事,蒋梦麟在第二天有专信商讨:

文学院院长问题,我仔细考虑过,承认你的见解是对的。现在一个问题是:三学院同时发表院长呢,还是先发表理、法两院,稍后再发表文学院?因为文学院我已承认自兼了,要转弯过来,须经过以下的步骤实较稳当:

1.发表文学院未觅得妥人以前暂行自代,理、法两院为某某。

2.两院长都就任以后一二月内即发表现已觅得某某为文学院长。

你以为何如?(《日记》2月g日条附原函)

其实文学院长一职是胡逋自告奋勇,愿意担任的。怎样知道的呢?1932年4月4日他有一封信给蒋梦麟,坚决表示不能继他出任北大校长,并极力劝他万不可此时抛却北大去做教育部长。信的第二段说:

北大的事,我深感吾兄的厚意。但我决不能接受这种厚意,前夜已与兄说过了。我是不客气的人,如北大文学院长的事,我肯干时,自量先告诉,不等你向我开口。(引自《年谱长编》1932年4月4夜条)

所以上面所引胡遗论“文科院长不可无人”一信,便是一封自荐书。他似不知道,蒋梦麟已先在校中宣布过自兼院长,不能马上出尔反尔。对于蒋迟一二月再发表的反建议,胡逋最后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此下《日记》中完全没有提到,似乎是一疑案。但是我终于在他的一二篇残稿中找到了解答。他有一篇《记病——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至四月》,专记他在1932年入协和医院割治盲肠的经过。其中有这样一段:

这一天(按:2月15日)是我约定到北大文学院去接受院长办公室的日子,已约了秘书郑毅生(按:郑天挺)去那边候我,所以我决定去会他。

九点半到第一院,郑君来了,把文学院的图章交给我。(附在《日记》1932年2月13日条后)我们再看上引同年4月4日给蒋梦麟信中后面几句话:

但我那番举动(按:指自动愿作文学院长),只是要劝告吾兄回北大,只是要使维持北大的计划可以实现,只是要在这几个月计划明年的改革。不料我到北大的第一日就病倒了,直到今日,什么事都没有做。

两段话互相比勘,我们现在可以完全断定,胡逋是在1932年2月15日正式接任北大文学院长的。他通情达理,让蒋梦麟有一整年的时间“转弯过来”,以免贻校长以出言反复之讥。所以胡颂平《年谱长编》把他出任文学院长的时间系在1931年之始,绝对是错误的,虽然他确是文学院的幕后主持人。P28-3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