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怎么就跟血糖干上了呢?如果出现牙龈红肿、牙周溢脓、牙齿存在非正常的松动,那么,就需要查查血糖高不高了。事实上,如果血糖偏高,且控制得不理想,那么,牙周炎的出现则是预先的一种“警示”。而且从牙周炎的治疗来看,也同样是如此,要治疗牙病,须先从控制血糖入手。
尽管还不能完全说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糖尿病的确是促进牙周病发生和发展的全身因素。糖尿病引起牙周病的原因表现为:糖尿病可引起患者牙周组织内小血管壁和基膜增厚,出现血管闭塞,使牙周组织供氧不足和代谢障碍,废物堆积,损害牙周组织的防御功能;白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缺陷,免疫调节能力下降,降低了牙周组织的抗感染能力;胶原合成及骨基质形成减少;伤口愈合障碍;细胞受体作用加强使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加重的发病机制。
千万别小看糖尿病并发的牙周病,它与糖尿病呈双向影响关系,简单说,血糖降不下来,牙周炎会恶化,而牙周炎恶化,血糖会进一步呈现升高趋势。所以,从诊断角度来看,有糖尿病病史,又发现自己牙垢和牙石较多,牙龈红肿易出血,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牙周溢脓等症状就表示患有此病。如何防治呢?简单地说,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每半年至一年做口腔检查,一旦出现牙周病需及早就诊,接受系统牙周治疗。
(2)控制饮食和配合医生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3)定期找牙周病医师进行牙周洁治,消除牙菌斑和牙石。
(4)日常应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宜选刷头小且顶端圆钝、刷毛软的牙刷,早晚各一次用温水正确刷牙,平时用牙线清洁牙缝,饭后用清水漱口,洗漱后还可用清洁拇指、食指分别轻度按摩牙龈内外侧,以促进牙周微循环、增强黏膜抵抗力。
(5)牙周炎疗效取决于糖尿病是否被控制,彻底有效的牙周治疗对糖尿病的好转有重要意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发性牙龈发炎一般会在1周至10天内自愈,而因高血糖引起的牙龈炎有可能在2周以上都无法痊愈,而且一般吃消炎药也没什么作用。所以,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特别是年龄偏大、体型偏胖的人,一定要去医院查查血糖。
另外,多吃些能够清理食物残渣和细菌的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菠菜、木耳、黑豆等,并适量进食水果,如山楂、苹果等,可防治牙龈炎的发生。同时还要注意口腔卫生,要做到常漱口,牙刷最好选软毛的,并每隔两个月更换一次。此外,也要注意饮食规律,不能暴饮暴食。
肥胖的人,肥胖指数反映血糖水平
肥胖往往是多种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例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胆囊疾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也包括糖尿病,都与之有关。
过量体重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的。全世界的糖尿病发生率正在增长,它跟世界的肥胖比率有直接联系。事实上,肥胖使得2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增大了九成以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85.2%的确诊糖尿病患者超重,其体质指数BMI大于25;54.8%的糖尿病确诊患者身体肥胖,他们的BMI指数超过30。与没有超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肥胖患者自身对血糖的调整能力很有可能更差,并且他们可能面临着更多问题,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因此,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糖尿病协会都提出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把他们的体重减轻到健康体重范围内(也就是说,身体质量指数BMI降为25甚至更低)。 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可能是未来诊断的糖尿病最好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该研究在荷兰的11个家庭诊所中进行,涉及49229人。患者年龄45~75岁,研究者使用逐步机会性筛查:使用电子医疗病历,确定有1个或者更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以及低危人群。毛细血管检测空腹血糖,如果超过6.16毫摩/升(110毫克/分升),改日重复一次。如果两次毛细血管空腹血糖都超过6.16毫摩/升(110毫克/分升),要采静脉样本,至少一个标本超过7.056毫摩/升(126毫克/分升),为高危人群。P20-23
糖尿病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大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如果缺乏正确的治疗观念和指导,贻误病情,就可能危及生命。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面对来势汹汹的糖尿病,该如何治疗,如何应对呢?“五架马车”并驾齐驱成为控制血糖,调治病情的必由之路。
第一架马车:合理膳食是根本
糖尿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饮食调理对任何类型的糖尿病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是轻型患者,经饮食控制和调节,药食结合,通常不需服药或少量服药,血糖、尿糖即可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中重型患者,经饮食控制和调节后,也能减少用药,促使病情稳定,减轻、预防并发症发生。
策略指导:合理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患者饮食调理的首要原则;其次是要遵循食物多样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少食多餐等原则;再者,糖尿病患者应以糖类(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少吃脂肪和蛋白质。此外,对儿童、青少年、孕妇和乳母等,还要考虑到生长发育及胎儿生长的需要。
第二架马车:运动是必要的补充
医学报告证实,运动不仅可以增进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的黏稠度,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末梢循环,对病情的控制一定有所帮助。
策略指导:糖尿病患者应注重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其中比较适合中老年患者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柔软体操、甩手、骑车、游泳、爬山、爬楼梯、韵律操、练气功等。
第三架马车:规律用药是关键
在用药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用什么药很受患者重视,但如何用药却往往被忽视。服药时间不当,病情严重时自作主张过量用药等情况大量存在,最明显的“回馈”就是:用药或多或少,或早或晚,而血糖也就忽高忽低。
策略指导:按时、按规律服药,尽量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服药。建议制定“自我服药时间备忘录”。为了进一步减少药物漏服的机会,患者自己或者家人可以使用一种服药标签,按一周7天分别记录,把每天应服药的情况记录在标签上,甚至配合手机、闹钟等,以便提醒。
第四架马车:血糖监测是基础
人体的血糖是24小时变化的,不及时科学监测,医师与患者自己对病情发展和用药效果的判断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策略指导:血糖监测必须把握的原则:根据病情,病情变化越大血糖监测的次数越多;打胰岛素的患者血糖监测次数要多。与之相对应,可适当少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打长效胰岛素的患者,主要是看早上的空腹血糖。每天测量一次即可,但每1~2周就要找一天做多次血糖的监测,可以是5次,也可以是7次;一天打两针混合胰岛素的患者,最少每天要测两次血糖,即早餐前空腹血糖和晚餐后血糖。同时,也要每周有一天做多次血糖的监测。
第五架马车:良好心态是调治前提
糖尿病无法根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身,精神就很抑郁。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策略指导: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学认为,情志太过则为病。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患者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使患者心情舒畅,避免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影响调治效果。 广大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所谓的降糖保健品。一定要相信科学,要明白保持良好心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密不可分的五匹战马,必须并驾齐驱,才能拉动战胜糖尿病的“战车”,这已得到专家们一致公认。
权威指导,贴心相伴。糖尿病调治,我们和你在一起。
编者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约有8000万人,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糖尿病会对心、脑、肾、血管、神经、皮肤等多个身体器官造成严重危害,其死亡危险比正常人高3.26倍。虽然危害很大,但糖尿病又是一种慢性病,只要做好日常保健与护理,完全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甚至战胜糖尿病。
那么,到底该怎么预防、怎么治疗、怎么调养呢?
《糖尿病怎么治疗速查手册》立足患者,以日常调养治疗中最关心的问题为核心,帮助你认识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如何才能科学地平稳控制血糖,如何么保健与调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及糖尿病人合理用药与配餐等。
《糖尿病怎么治疗速查手册》内容可谓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糖尿病患者必备的保健书。本书由田建华、林敬编著。
糖尿病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大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如果缺乏正确的治疗观念和指导,贻误病情,就可能危及生命。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面对来势汹汹的糖尿病,该如何治疗,如何应对呢?
《糖尿病怎么治疗速查手册》立足患者,以日常调养治疗中最关心的问题为核心,帮助你认识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如何才能科学地平稳控制血糖,如何么保健与调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及糖尿病人合理用药与配餐等,内容可谓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糖尿病患者必备的保健书。本书由田建华、林敬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