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为“两宋烽烟录”书系之一。作者(顾宏义)是两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底,以流畅生动的笔法,对公元十二世纪宋元和战这一段历史作出巨细相接的全方位观照,全书分《灭金结同盟》《烽火连蜀淮》《折戟钓鱼城》《和战两纷纷》《苍黄汉水畔》《日落西子湖》六章,加上一个追叙源流的"楔子"和一个总括大略的"尾声"。行文以线条清晰、形象分明见长。复以学者的眼力,多方吸收最新的文献资料合研究成果,因而又是专家学人的有益的参考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顾宏义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为“两宋烽烟录”书系之一。作者(顾宏义)是两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底,以流畅生动的笔法,对公元十二世纪宋元和战这一段历史作出巨细相接的全方位观照,全书分《灭金结同盟》《烽火连蜀淮》《折戟钓鱼城》《和战两纷纷》《苍黄汉水畔》《日落西子湖》六章,加上一个追叙源流的"楔子"和一个总括大略的"尾声"。行文以线条清晰、形象分明见长。复以学者的眼力,多方吸收最新的文献资料合研究成果,因而又是专家学人的有益的参考读物。 内容推荐 《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由顾宏义编著。 《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是两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底,以流畅生动的笔法,对这一段历史作出巨细相接的全方位观照,特以线条清晰、形象分明,廓清浑沌茫然的迷雾。在同类题材的通俗性文史著述中,可谓无出其右。 目录 数风流人物 楔 子 第一章 灭金结同盟(1211—1234) 一 宋蒙初通(12ll—1214) 二 失地拓地(1214—1224) 三 “天骄”成算(1217—1227) 四 借道攻汴(1228—1232) 五 联兵灭金(1232—1234) 第二章 烽火连蜀淮(1234—1251) 一 端平人洛(1234) 二 三路南征(1235—1236) 三 以和佐战(1237—1241) 四 经营边城(124l—1251) 第三章 折戟钓鱼城(1251—1259) 一 汉地之治(1251—1257) 二 “斡腹”奇计(1252—1256) 三 大汗殒命(1257—1259) 四 鄂州会战(1259) 第四章 和战两纷纷(1259—1267) 一 兄弟阋墙(1259—1264) 二 戢兵待时(1260—1266) 三 “师相”专权(1260—1267) 第五章 苍黄汉水畔(1267—1273) 一 刘整献策(1267—1268) 二 建号“大元”(1268—1271) 三 孤城陷落(1272—1273) 第六章 日落西子湖(1273—1279) 一 庙算优劣(1273—1274) 二 破竹之势(1274—1275) 三 萧瑟江南(1275) 四 降幡出城(1275—1276) 五 崖山残照(1276—1279)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宋蒙初通(1211—1214) 宋廷的“开禧北伐”,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虽在同年,又同以侵金为目的,但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宋人直至成吉思汗第一次大举攻金时才对蒙古的武力有了初步的认识,直到八年后双方才有了第一次并不成功的接触。 南北悬隔的南宋、蒙古与金朝都有着很深的仇恨。在金朝君臣心目中,除南宋外,以北边蒙古最为劲敌。金世宗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崛起,开始侵扰金朝边疆。据《蒙鞑备录》载,当时在金国都城中都(今北京)附近民间流行着一首谶谣:“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鞑靼部落曾在辽道宗时(1055—1101)结成联盟,但遭到辽军镇压,部落联盟长被杀,联盟解体。不过金人仍习以鞑靼之名称呼活动于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当金世宗听到这首谶谣后,惊呼道:“此必是鞑靼人为我国患。”下令每隔两年向北遣兵剿杀,谓之“减丁”;并极力挑动蒙古各部落间战争,以分化、削弱其力量。就在这部族之间复仇与掠夺战的腥风血雨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诞生于斡难河畔的跌里温盘陀山下,是年为1162年。 当成吉思汗出生时,其父乞颜部酋长也速该·把阿秃儿刚好俘获了一个名叫铁木真的塔塔儿部酋长归来,于是按蒙古人的命名习俗,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称作铁木真。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在外出途中吃了塔塔儿部人下了毒的食物而死去,其部属也大多散去。铁木真弟兄数人由母亲带着,备尝艰辛,并常遭邻近部落的袭击,不止一次大难临头,却每每又奇迹般地渡过了难关。重重困境锻炼了铁木真的意志和性格,使其遇事机敏而慎重,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当时,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近一百个强弱大小不一,语言、宗教、文化水平也不太相同的游牧部族。这些部族大都正处于自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贫富分化,以部落内最“富豪”者为酋长,称为“那颜”。那颜的财富多寡,往往以其拥有的牛羊与奴隶之数来定,所以为了掠夺更多的人畜,部落间经常发生激烈的、无休止的战争。随着社会急剧动荡,原先的氏族关系趋于瓦解,低贱的奴隶或属民得以脱离原先的主人,投靠新的贵族势力。这些奴隶或部民如取得主人的信任,往往成为主人的伴当,称“那可儿”。那可儿在为主人效力和建立战功后可掌握一定权力,甚至可以转化为新的那颜。为此,“有胆量、有气力、刚勇能射”的铁木真周围,就聚集了许多低贱的蒙古部众,一些有名望的部族贵族也向铁木真结盟,以便在流血盈河的部落混战中占据优势。铁木真的力量由此逐渐壮大。 12世纪末,塔塔儿部逐渐强大,不断侵扰金国边地,金军多次大举征讨。1196年,双方于斡里扎河畔大战。铁木真为报父仇,协助金军杀死塔塔儿部落长蔑古真。金朝由此加赐铁木真“札兀惕忽里”(幺L军统领)的名号。金朝重创塔塔儿部后,又先后派遣大军降服广吉剌、合底斤、山只昆诸部,使这些“桀骜不驯”的部落力量大为削弱。但金朝国力已开始式微,无力继续控制辽阔的蒙古草原,而将北疆壕障大大内移。这无异于为铁木真扫清了障碍,间接地帮助他完成了统一蒙古之大业。 铁木真接受金朝封号以后,如同北方其他部落一样,在向金朝朝贡的同时,也借助金朝所赐封号之影响,扩充自己势力。在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铁木真充分展示了杰出的政治军事才干,造就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将帅,组建了一支军纪严明、无坚不摧、十分强大且又嗜杀、并以杀戮为荣耀的铁军。至1206年初,铁木真于“七载之中成大业”,先后消灭了最为强大的塔塔儿部、克烈部、乃蛮部等部族,完成了蒙古族的统一大业,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大蒙古国的建立,昭示着蒙古族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 成吉思汗建国后,为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故于四出征战的同时,着手构建国家制度以替代原先的氏族制度:打破草原旧氏族的习惯法,制定成文法;任命义弟失吉忽秃忽为“吉儿·札鲁花赤”,即大断事官,掌管民户的分配与司法之权,为最高行政官,相当于汉族官制的宰相;并根据草原游牧部族的特点,打乱旧的氏族组织,组建千户制度,将部落酋长的指挥权与军队将领的任免权集中于大汗一人之手,从而保障了军队的统一指挥与战斗素质。 成吉思汗将分布于大漠南北的大小部落按“千户”形式编组成九十五个千户,全部牧民都按十进位制编组,每十户设一十户长,每百户设一百户长,每千户设一千户长。成吉思汗又以自己家族为“黄金家族”,统率全蒙古百姓;并按草原上分配家产之例,成吉思汗分封给自己亲属与开国功臣以世袭领地,受封者有给大汗服兵役的义务,同时世袭占有自己的领地及其属民,并可再加分配给自己的亲族,由下至上如金字塔式,层层隶属。国家按千户征派赋役和签调军队,凡十五岁至七十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形成一种军政与社会经济活动合一的、按地区划分的新的国家组织,成为蒙古国统治体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千户之上,成吉思汗又设置了左、中、右三个万户:任命心腹博尔术为右翼万户长,管辖直至按台山的西面地区;木华黎为左翼万户长,管辖直至哈剌温只都山(大兴安岭南部)的东面地区;纳牙阿为中军万户长,管辖著名的亲卫军“怯薛”等。与千户长不同,万户长只是军事统帅。 怯薛是直属大汗的常备军队,成员选白干户长、百户长、十户长及自身人(自由民)之子,称“怯薛歹”,共一万人,分四班,称为“四怯薛”,由成吉思汗的四大功臣(称“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为怯薛长,统领怯薛歹分番宿卫。怯薛的纪律严格,职责重大,但地位甚高,享有特权。成吉思汗规定:“我的护卫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护长之上,在外的千户长和我的护卫相互斗殴,罪罚千户长。”怯薛是大蒙古国军事力量的核心,是成吉思汗最为得力可靠的精锐之师。P13-15 后记 说起宋朝,世人大多讥之为“积贫积弱”,而终致亡国。“积贫”一说,时贤论驳已众,这里就不多赘言。至于说“积弱”,宋人对外作战败绩累累,往往通过割地、输纳“岁币”以求得平安,结果先被金兵倾覆,后遭元骑灭国。由此看来,“积弱”的恶评大概是挣脱不了了。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赵宋立国三百余年,先后分别与骑马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人大战多年。与汉、唐相比,两宋因西、北通往草原之道被阻隔,获取马匹甚为艰难,故其军队以步兵为主,在与西、北骑军对阵时,只能取守势,从而往往丧失战役主动权。宋军屡屡对外作战惨败,此为一大原因。但就是这样,宋朝在与之相始终的辽、西夏、金三国先后覆亡之后,又与曾东征西讨、横扫千里、“灭国四十”的强悍蒙古铁骑,在大江上下血战四十余年方才被灭,其中原因如只是归咎于“积弱”,显然有失之过浅之嫌。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辑金良年先生有意对此问题作一深究、探索,而我当时刚编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二书索引,对此也颇有一些想法,故欣然接受了稿约,于是就有了《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一书的出版。此后,又在金老师和责编绍元兄的一再鼓励下,完成出版了《天平——十三世纪宋蒙(元)和战实录》一书。而“宋辽和战实录”、“宋夏和战实录”两稿,却因多种原因一直拖至今日方告成,在此期间绍元兄的不断督促与鼓励,实在是这两部书稿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动力。于是,历时十五六年慢慢攒成了这个计有一百余万字的“大工程”,也算是对这些年来的“青灯黄卷”活计有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交代。今承蒙出版社的厚意,将此四部书稿合并出版,而总名之日《两宋烽烟录》。其中《天裂》因出版已有年月,故此次颇有所修改,而《天平》则主要订正了一些文字舛误。 因为是叙述宋朝与辽、夏、金、蒙(元)的和战历史,故在书稿撰写时,虽然也大量取用辽、夏、金、元史料,并注意参考域外资料如古代波斯、中亚人对蒙古历史的记载等,但相对而言宋人史料更为丰富、系统,故所取为多。但在宋人著述中,因多种原因,其有关辽、夏、金、(蒙)元史实,尤其是辽、夏部分,却是甚为零散且时有桀误,故在取用时往往需先加考正辨析,以求其真。又出于简明通俗易晓考虑,故书稿在引用史料时,一般均已作简化或白话处理。同时,因近些年来我对其中部分相关问题如宋初宫廷政治等做过一些探究考证,故书稿中的有些说法与当下通行观点时存异同,在此特加说明。 本书中有关地图、插图,以及一些体例设计,出版社金老师和责任编辑等给与了很大帮助。此外,因体例等关系,本书对于所引用的文献史料以及所参考的前哲时贤之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出,特在此一并说明之,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顾宏义 辛卯腊月于海上梦湖书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