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孩子的世界,在那里,你才有发言权;家长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并且要与儿女共享;差等生必有其他禀赋,父母要善于发现 ;你认为的“坏习惯”不一定是坏习惯;把适当的压力交给孩子,让他适应人生阶段性的失败;“逆反心理”,一个政治不正确的歧视性语汇 ;让孩子早点和金钱发生关系,但必须是正确的关系……
本书是一本培养优秀儿女的经典指南。作者立足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把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文务实教育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女培养手册 |
分类 | |
作者 | 李师江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进入孩子的世界,在那里,你才有发言权;家长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并且要与儿女共享;差等生必有其他禀赋,父母要善于发现 ;你认为的“坏习惯”不一定是坏习惯;把适当的压力交给孩子,让他适应人生阶段性的失败;“逆反心理”,一个政治不正确的歧视性语汇 ;让孩子早点和金钱发生关系,但必须是正确的关系…… 本书是一本培养优秀儿女的经典指南。作者立足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把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文务实教育法”。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培养优秀儿女的经典指南。作者立足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把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文务实教育法”。 采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仅能够让孩子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轻松胜出,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拥有健全的人格。 在此基础上,作者还确立了家庭教育的四大基石——团队精神、责任感、判断力和爱的能力,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抓住这些关键,所有的父母都能轻轻松松教子,孩子也能够一帆风顺地成长。另外,作者还直面家庭教育中的诸多误区,并分别给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让家教变得更为精确、精准和精辟。 目录 前言 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家长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并且要与儿女共享 价值观的培养关乎孩子一生 家长须知:孩子不是拿来跟别人比的 差等生必有其他禀赋,父母要善于发现 家教四大基石:团队精神+责任感+判断力+爱的能力 溺爱是人格杀手 打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打肯定也能解决 挫折教育:把适当的压力交给孩子 家长的五个妙计赐给孩子好成绩 “坏习惯”不一定是坏习惯 面对孩子,教育者切忌思想不统一 “饭桌教育”,你不知道却最重要 进入孩子的世界,沟通才有可能 “逆反心理”,一个政治不正确的歧视性语汇 撒谎也是一种特长,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幼儿园的小事故,不用大惊小怪 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 输在起跑线上——一个虚假的问题 从血型看孩子的性格和职业趋向 有目标和理想的孩子才能成为“大人物” 重大的人生选择要由孩子做主 做个有游戏感的快乐家长 哭是孩子的天性,强行制止有害无益 玩具太多,反而会剥夺孩子的快乐 电视不是不可以看,就看你怎么看 让孩子早点和金钱发生关系,但必须是正确的关系 孩子财商发达可以作为特长培养 早恋虽美,但确实不妥 一夜成名和个人主义是成长的陷阱 后记 教育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常识 试读章节 别让孩子成为你“出人头地"的牺牲品 我们有一些做父母的,自小家里比较清贫,长辈和老师会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也确实通过一番奋斗,吃了好多苦,才换来个有吃有住让孩子生活得安心的环境。既然自己都实践了,那么肯定认为这是真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有特权的人。因此想让孩子将来更上一层楼,出人头地,成为超男超女。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说不客气点,是封建残余、等级制度的思想残渣。有这种思想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就会过分用力,欲速则不达。 中国父母通常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这不奇怪,是从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需要矫正。古代呢,一个家族想混得好,除了考试当官,没有别的路可走,当了官就可以出人头地,鸡犬升天。古代你做个手工业者,遭人歧视;做个科学家发明点什么,属于旁门左道,甚至会举报你妖言惑众;你有娱乐天赋,卖卖唱什么的,遭人歧视,辱没门风。总之,除了吃喝拉撒那一套,你要是想靠自己的天赋生活好,是很难的。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分工很明确,平等意识加强,行行出状元,唱个歌什么的根本没人歧视你,而且捧你场的还不少,简直翻个儿了。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在各个行业发展自己的天赋,获得人生价值,路子宽了许多。但是呢,其实封建那一套出人头地的思想并没有消除,你只要看见一群家长聚在一起攀比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拿孩子当个人,而是当个品牌,给自己赚门面呢。这种做法不对,所以我要强调,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矫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举个例子来说。有家长看丁俊晖台球打得好,成世界冠军了,都佩服他爸爸的眼光,给孩子找对了门路,赌一把赌对了。想想呢,自己孩子有什么天赋,赶紧发现呀,也倾家荡产送去赌一把,出人头地呀。仔细想想,不对了,可能全国有成千上万个爸爸是这样的,可成为世界冠军的只有一个小丁,大多数是让孩子辛苦单调了半辈子,失去了其他学习的机会,什么冠军也没得一个。他不是那个料儿,或者根本不是顶尖的料儿,只是你出人头地的牺牲品。再说了,如果你的孩子幸福平凡地过一生,也不比什么世界冠军差呀,要那点虚荣干嘛呢。 有的父母,自己是企业老总,就想让孩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曾经有一个孩子,大学刚刚毕业,说父母开了工厂,想让自己毕业后去做管理,然后做继承人。可是他十分惶恐,因为他最怕管理,根本不想做,他只想做个普通的员工,过简单的日子。所以,赶鸭子上架是不成的。 初为人父人母,就像初进考场一样,千万不要奢求,不要想得100分,要有平常心,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孩子绝对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一定要做什么事业的,家长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不对,孩子可能要跟着遭殃。我碰见一位母亲,老是说她孩子怎么考第一,特虚荣,结果孩子连高中都没考上。孩子为了满足母亲的虚荣心,可能平时动了些手脚,说了些假话,母子从来就没有真正知根知底过。 孩子是个小宇宙,自我完善最重要 当然,我也不是反对让孩子成才,让孩子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物。这个涉及到孩子的智性发掘,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潜能,这个后面会说到。但是这绝对不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要干的事,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英语,后天学京剧,样样都想学,都想学出点门道,结果随大流。很多家长就是这样,说是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根本就没人跟你比,输什么输。孩子是个小宇宙,自己完善自己最重要,别跟社会潮流凑热闹。 那么,孩子在你眼里应该是什么呢?说大一点,在地球上,他就是个生物,与万物平等。在人类这个范畴,他就是一个人,普通人,将来能干嘛不是你现在就能计划的。父母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父母有这样的平常心,你的家庭教育就有一个宽松正确的起始,不会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呀、好老师呀,着急得上火。着什么急,最重要的老师是父母,父母傻乎乎的,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幼儿园都没用。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智性沟通和情感孵育。 智性沟通就是父母跟孩子讲道理,这是让孩子认识世界、通晓人情世故的最基本手段;情感孵育就是让孩子享受父母的爱,并且懂得去爱别人,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础。这两点父母能做好,孩子的精神就有一个健全的基础。 如果你认准了,孩子不是拿来跟人比的,你做父母的只是想完善他的能力,让他有快乐的人生,你就不会瞎着急。你要做的,只是多腾出时间来和他玩,和他沟通。孩子上学了,班上有优等生,也有差等生,你的孩子刚好是差等生。别着急,总是有差等生的,不要为孩子而自卑,要相信孩子,差等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肯定有其他的特长在考试上没体现出来,你要去发现他的特长所在。大导演李安还是差等生呢,人家三四十岁了才厚积薄发,原来天赋全躲在电影镜头里呢!关于如何发现天赋,下面我也会谈到,我想强调的是,没有很差劲的孩子,只有快乐与痛苦的孩子。如果你要孩子做快乐的孩子,那么不要有太高期待,一步步以平常心来培养。P16-19 序言 我关注教育,源于长久的心结。 首先,是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比如我少年时最好的朋友之一,变成了几进宫的人。虽然在他自己看来,这没什么大不了,进去几年跟上大学一样,都是锻炼,都在成长,出来照样威风八面。但在我看来,在他父母看来,或者在读者朋友看来,这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正因为我们是至好,彼此了解成长处境,我认为他的问题归根结蒂是家庭教育这一块出了问题。诸如此类的事件不断发生在我身边:一个与我以礼相待的少年突然变成杀人犯,只源于一次争强好胜的冲动(他的家族之风特别彪悍,不能受别人半点不是);一个沉默不语的少年,有一天才知道他的职业是小偷……这些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可能源于家长不经意的某种引导。 我年少时有许多偶像。有一个杂技玩得特别好,他拿着一只碗去买豆腐,经过我面前时用碗耍各种杂技,让我眼花缭乱;有一个对乐器无师自通,不论是二胡还是笛子,稍微一摆弄就能玩得如痴如醉,实在无聊就用树叶吹出各种花样;还有一个对画画特别在行,给人家厅堂的白壁上画佛像、观音、孙悟空等,但最大的用处皆仅此而已。这些人在乡村都以不务正业、不勤劳而著称,以反面形象生活在最底层,长大后就见不到他们的神技了。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些都是极好的艺术苗子,但环境遗弃了他们的才华。如果父母有心,这些小艺术家如今就不会如病树枯萎了。 以上所举,大多发生在乡间,是以前的事。那么如今的家长就一定懂得如何教育儿女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大多数父母的盲点。年轻的父母们懂得教育是大事,但依旧是盲人摸象。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三岁的孩子特别好动,这个动一下,那个动一下,母亲就在一边不断地斥责、阻止,似乎他安静下来才是正常状态;母亲带着孩子,见人就夸耀自己孩子聪明、成绩好,孩子的内心也相当骄矜,人未长成,骄气已养;还有的妈妈忧心忡忡地问我,女儿很爱漂亮的衣服,非常臭美,是不是毛病?特别怕生,是不是毛病?儿子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该报个什么兴趣班呢?总之没有哪件事不焦心的。更多的是孩子上网、看电视、逃课、出走、成绩不好……家长不知所措。 诸如此类的所见与心结,让我一直关注教育,并且想写一本务实的家教书。因为我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基础,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如今教育著作很多,但家长们未必看得懂,看得懂未必实用。我强调的务实,是根据中国现实家庭状况,从实例去分析,推导出一些普遍规则,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让即便没有阅读习惯的家长也能看进去。特别是让家长带着问题去看,明白症结所在,明白每个教育措施的原理。让家长懂得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对教育尺度能够自由把握,从而自主地去引导孩子。 但是,光掌握教育的原理和实用的方法,我认为这样的教育还不够有层次,为什么呢? 这正是我关注教育的第二个原因。我是一个对社会特别敏感的人,社会事件时时刻刻在刺激我。比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博士生,忍受不了就业压力,突然跳楼自杀。这说明什么?一个专业上优异的学生,在意志上却有缺陷。一个技术能力很强的医生,因为病人不给红包,就拖延病人的手术日期,甚至在动手术时动些手脚,何其残忍?副局长为了争取局长的职位,买凶杀人除掉竞争对手,权位何其高,素质何其低!诸如此类,刚开始认为是特殊事件,后来见多了,发现是社会现象。在我心痛的同时,推而断之,这个社会的人文素养教育亟待提高——只有在一个人的成长期奠定人文教育的基础,整个社会素质才有可能提升。 任何手段对社会丑恶只能治标,而心灵的教育才能治本。 在本书中,我把人文的心灵教育与务实教育相结合,这种教育法则可以简称为“人文务实教育法”。“人文”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并非指读点所谓国学,背点古诗,而是渗透在一事一理中,渗透在每个具体的细节中,成为个人的准则和气质。无论一个专业素养多么高的天才,如果没有人文素质的匹配,人生的殿堂都有可能倒塌。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首富能因业绩和慈善赢得世人尊重,而中国首富则有可能身陷牢笼的缘故。 本书在天涯网站连载时,有极个别的读者提出悖论,大意是:你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好人,可社会上有很多坏蛋,这不是叫我们的孩子吃亏吗?此言论我明显不屑批驳,但需要强调:世界是人的一面镜子,心灵广阔的人,世界亦是广阔的;心灵阴暗者,面对的世界亦是逼仄的。此书要培养的是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面对阴暗的环境,健全人格者以健康的理念为应对之策,而不是看见别人作奸犯科,你也跟着扎进去分一杯羹,最终一块儿打包进号子。 有熟识我写作脉络的人,又道:“从前你总是批判社会,何以如今是言必教化,造福社会,莫不是改邪归正,莫不是被招安了?”言者甚众,大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和社会的关系,恰如一个男人与妻子的关系,吵架是常有的,但更多的是承担责任。一个对妻子百依百顺的男人,要么是妻子的附属,真的好脾气,要么是为了更好地伪装以创造条件干坏事。我是受过理想主义教育的一代人,教室墙上贴着的鲁迅、居里夫人等画像至今犹在我心。 个人混得如何乃随缘分,但为社会分忧解难却是心底之夙愿。写这本书最大的动因是:在中国社会老龄化来临的背景下,中国能否继续强大与下一代人的素质息息相关。愿通过这本书与家长分享和交流,愿你们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同时你们也在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李师江 2010年7月30日 后记 这本书于2008年开始写作,并匿名发表在“天涯杂谈”网站上,支持者甚众,两三天就“红脸”,成为当时的热帖。这成为鼓励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很多家长看完帖子,不满足于网络交流,要我留下电话。我给几个有此强烈要求的家长留下电话,他们很快就与我联系,大家所面对的几乎都是特别为难的教育局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这些家长平日没有明确的教育观念,现在出现特别棘手的问题,才开始慌了,临时抱佛脚。但孩子养成坏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解决问题又哪有方法立竿见影?因此,我觉得家长平时是否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写作此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帮助家长树立和提高教育意识,让家长成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 比较早的时候,就有家长希望我能把这些教育感想结集成书,也有多家出版单位来联系出版事宜。但我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便让一些家长自己打印传阅,暂时无须考虑版权事宜。一位家长说,我已经打印给老公和婆婆看了,希望看后我们的教育思想能够达成统一。这正是我的一种期望。 今年上半年我在《海峡都市报》开了“儿女培养手册”专栏,又有很多读者催问何时出书,让我深深感受到读者朋友的迫切交流之意。适逢凤凰联动诚意相邀,才有此书面世。 我一直强调教育并非一家之言,每个家长需要的教育理论可能都不一样,任何人都可能是教育家。教育也并非深奥的学问,更多的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常识,蕴含在一瓢一饮、一言一行中。正基于此,我将这些教育心得献给大家的同时,希望更多家长、专家参与交流讨论,更期待大家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出真知。 最后,读者如果有任何教育问题,请发邮件到88248251@qq.com中交流切磋。 李师江 2010年8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