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是全球志工人数最多的慈善组织——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二○一○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生活的智慧》是其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活的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证严上人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是全球志工人数最多的慈善组织——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二○一○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生活的智慧》是其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生活的智慧》属于人文专题书系,讲述如何在单纯清净的心境下生活,“前脚走,后脚放”,让生活自然而然地轻安自在。 《生活的智慧》的作者证严上人是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 《生活的智慧》是其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 目录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一位学医者的迷思 内外融和的清净风光 安稳最大利 切磋 觉有情 过秒关 人心柔和·风调雨顺 发挥人性之爱 远离渴爱 慈忍 无挂碍 照顾心念·时时专注 熄灭烦恼即身处天堂 知处非处·善尽己能 慈悲喜舍与自在轻安 发挥菩萨清净爱 无常与永恒 一粒米中藏日月 国王与乞士 广学博究·事理通达 触事无心·时刻自在 万事万物皆可师 不言是非·道在口中 被辱不嗔是真功夫 能 没有分别的爱 心无餍足·惟得多求 宁愿无信·也莫迷信 知足感恩保安康 心存敬重·不轻未学 勇于面对困境 真诚的力量 还我本来面目 常行精进·破烦恼恶 把握眼前的心念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跨出第一步 自然最美 内谦外让·行功戒圆 赤子心 谈修行 你我都是活菩萨 君子之风 能受天磨方铁汉 日日过好日 爱的管理 善的循环 爱惜物命·珍视资源 及时报亲恩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试读章节 修行,要在日常生活的动静之间,磨练得毫不冲突。 有些人太执著于静,这样会变得槁木死灰;反之,心若过于好动,则心念就会像雷电闪光一样。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指世事变化快速。我们的心念一动,就像闪电一样,也像闪动的烛光——风吹蜡烛,光线晃动、阴影也会跟着动;风一大,烛灯便很容易就熄灭。 修行就是要常保智慧的光明,而不是让它一闪即逝;要以智慧的光明白照照人,不可让无明之风吹熄智慧之光。 智慧的光明被摇动或熄灭,究其原因是因为“无明之风动”,也就是心潮气动。但若态偏执于静者,心境便如槁木死灰,没有一点儿生气。如此的修行,便有失中道。 曾有一位医科学生,拿着老师的介绍信来找我。这位学生非常优秀,高中念建中、大学读台大医学系。信中,他的老师一直赞叹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因偏执佛法、很想修行而荒废了学业。 当时他是医学系五年级的学生,再过两年就可以毕业了;但是,他对人生感到万念俱灰,经常到寺院追随几位大法师。老师曾为他找心理医师面谈,却完全无效,所以要这位学生来找我。 我问他:“家中有几位兄弟姊妹?”他说:“只有一个妹妹而已。”我说:“既然这样,那你应该先从做人开始呀!妈妈对儿子的期待有多大啊!我们学佛要从做人开始,如果不能体会妈妈的心,做人的基础就无法稳固。学佛要有大慈悲心,能视天下众生犹如自己的亲人。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病苦。你能够考上台湾最高学府、最好的科系,而且两年后就能开始为病苦的人服务,这是极大的救人造福之缘啊!” 他问:“佛教不是强调要把身病看开,重视生死的轮回吗?” 我问他:“你自己的生死能够掌握吗?”他说:“我就是很迷惑呀!” 我说:“你既然对‘理’感到空渺、迷惑,为何不从‘事相’去探求?你应该面对真实的人生事相呀!” 他说:“我觉得佛法的‘空’理很实在,也很亲切。”我说:“真实的事是你向我提问、我回答你的问题,此时此刻就是最真实的存在。” 后来,他又说:“我的师父发了很大的愿!”他师父的愿是——如果有众生听到他的名字,他就一定要度化对方。我说:“我也曾发过这个愿。请问:你听过我的名字吗?”他说:“常听到。”“既然你听过,现在我们面对面谈话,你有没有被我度亿?” 他说:“师父,您说的话我能够了解,也知道该怎么做了;但是,必须有一段时间让我做心理上的调整。” 这就是偏差的实例,虽然他选择了医科这个方向,却对这门行业的意义感到迷惑!佛教中真正的“空”理,其实他根本尚未了解,更误解了“修行”的真义。 学佛,要真正去体会无常;强调无常是要警惕伯己把握现在。这位学生虽然一直强调“人生无常”,所以要赶快修行;但是我问他:“如果你休学,打算如何追求佛法?”他没有回答。所以我又说:“你如果知道人生无常,就要把握现在。要不然你从二十岁一直想无常,想到八十岁还是一事无成;若是休学一年,这段时间就荒废掉了,多可惜啊!” 面对现实,才是正确之道;若为了“修行”而休学,实在是浪费一年的时间。我告诉他:“如果你好好把握这一年,就可以早一年毕业,早一年去做救人的工作。而且,如果你平均一天救一个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可以多救三百六十五人;早一年毕业,就早一年成为救度众生的菩萨呀!”他听后似有所悟。 “无常”不是在嘴边说说而已,也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而是要积极面对现实、分秒必争,这才是真正体会无常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清净的摆设和干净的环境,会令人油然生起欢喜的感受,这是心灵的享受。所以,如果我们能随手清理周遭的环境,就能天天感受付出后的喜悦。 社会上,经常有人呼吁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的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若是人人能负起责任,社会上必然处处是净土。但是,有许多人抱着自私、懈怠之心不愿付出,怕身体劳累又讲究享受,既不愿清除垃圾,反而制造许多垃圾。P4-9 序言 《生活的智慧》最初由台湾慈济文化出版社在台湾出版发行。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是全球志工人数最多的慈善组织——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二○一○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通过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实践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 证严上人及慈济基金会的各种义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肯定。二○○六年,慈济基金会获得“中华慈善奖”。二○○八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期间,特意前去拜访证严上人,并对慈济基金会在大陆的各项慈善行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二。一。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江苏省苏州市挂牌成立,成为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境外非营利组织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静思语》(第一集);此后的数十年来,证严上人的著作,涵盖讲说佛陀教育的佛典系列,以及引导人生方向与实践经验的结集;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众多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台湾民众有这样的说法——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证严上人的著作问世后,在海内外均产生广泛且持久的影响。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获得静思人文志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在中国大陆推出“证严上人著作·静思法脉丛书”的简体字版。《生活的智慧》属于人文专题书系,讲述如何在单纯清净的心境下生活,“前脚走,后脚放”,让生活自然而然地轻安自在。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一一年十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