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少奇人生纪实(上下)/领袖人生纪实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少奇为什么被毛泽东点名为他的继承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有什么功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怎样非凡的智慧和魄力?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为何这么紧张刘少奇?刘少奇,死时无衣遮体,白发蓬乱着,到底是谁为要要整他?后来刘少奇是如何得到平反的?刘少奇的妻子儿女们都在哪里?他们当时经受什么?在众多领袖人物中,刘少奇与各位的私交关系如何?……

国内最全面、最权威的刘少奇人生纪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权威专家组探底同类书不敢碰触的话题,实录刘少奇苦难与荣耀的一生,还原伟人真实的人生历程,首次披露关于刘少奇不能说的话,揭秘刘少奇与众伟人的私交。

内容推荐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写的《刘少奇人生纪实》以时间为顺序从历程、交往、珍闻等三个方面记述了刘少奇同志成长、革命、战斗的一生。

刘少奇同志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不平凡的一生,《刘少奇人生纪实》详述了他从出生到成长为革命战士到历练成为党的领袖人物,再到去世后被平反的一生的始末,记述了他的在重大历史关头的作用和历史功绩。

目录

第一编 早年岁月

历程

农民家庭

私塾生涯

毋忘国耻

接受五四运动的洗礼

半工半读的生活

到苏俄去留学

交往

养育之恩——与鲁氏

小伙伴们——与李桂生

“第一个帮助者”——与刘云庭

“刘少奇和我中小学同学”——与贺执圭

共同经风雨——与肖劲光

珍闻

刘九书柜

打抱不平

奇遇

习武以酬志

破除迷信

弃文从军

自修生活

救助父老乡亲

少年有奇志

第二编 工运领袖

历程

受任清水塘

领导安源罢工

在五卅洪流中

长沙蒙难

领导省港大罢工

收回汉口英租界

交往

“为了革命的需要”——与李立三

革命伉俪——与何葆珍

介绍入党——与王一知

《工人周刊》特约通讯员——与罗章龙

做一个人民的勤务员——与张明生

围巾赠战友——与朱少连

“团结起来才有力量”——与袁品高

珍闻

上海平民女校理论教员

“我们的罢工是正义的”

打破包工制

让哥哥下矿井

消费合作社受欢迎

第二次大罢工

克己救灾民

上党课

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

创办劳动学院

工人学校

第三编 白区楷模

历程

扭转顺直工作局面

领导满洲省委工作

指导中东路工人斗争

与王明“左”倾路线的斗争

在中央苏区

长征路上

主持北方局工作

“一针见血的医生”

交往

艰难的旅程——与戴重远

“我们是生死与共的阶级兄弟”——与张琼

指导“国家企业部”工作——与马文

工人是工厂的主人——与杨至诚

一匹黄马——与莫文骅

南京谈判——与吕振羽

接头的暗号:《益世报》——与王林

中央代表:老戴同志——与郭明秋

珍闻

妙计“交枪”

提出白区工作正确指导方针

两次调查

工人师成立

营救人出狱

学生抬棺游行之后

争取宋哲元

掩敌耳目

第四编 雄韬伟略

历程

开创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

冀东暴动

两赴中原策划抗日大计

发展壮大新四军

“小长征”

阐发毛泽东思想

交往

“改造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与仝中玉

一次终生难忘的汇报——与朱劭天

岁月抹不掉的记忆——与马书年

创办《抗敌报》——与王阑西

“我们要交卫立煌这样的朋友”——与卫立煌

“小方,好好干吧”——与方志明

送情报——与方达

特殊秘书——与徐海东

“组织一个剧团”——与孟波

“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与郑重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冯金山

当面批评——与岳夏

探讨地雷战——与陈赓

珍闻

父女相会

在渑池

关怀老房东

不朽的著作

领导创办中原局印刷厂

视察彭雪枫支队

不拘一格用人才

半塔棋友

江淮银行

一次历险

创办华中党校

越过封锁线

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读书

“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代表”

第五编 得力助手

历程

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

组建中共中央华北局

组建华北人民政府

天津之行

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

秘访苏联

交往

战友情深——与朱德

了解东北情况——与曾克林

指导妇女群众工作——与罗琼

为新编 干部团送行——与黄钢

两次谈话——与于光远

河滩上的干部会议——与梁雨晴

“孩子是革命的后代”——与张文秋

第一次见少奇——与王光英

珍闻

“应该有所准备”

下马扶麦

不做群众的尾巴

拆墙

带病下乡私访

创办马列学院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让秘书去接新娘

在香山的日子

“要讲中国话”

第六编 开国元勋

历程

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千头万绪的工作

出席苏共十九大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倡导发展供销合作社

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当选首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主持起草八大政治报告

交往

“你是能够胜任的”——与罗贵波

“安心养病,不要着急”——与张起

“希望你回到家乡带头种好田”——与刘敦侯

体育是全民的事业——与荣高棠、黄中

对晚辈的亲切关怀——与刘维孔

亲切的教诲严格的要求——与李波人

“最好不要转学”——与刘允若

“请你来帮帮忙”——与刘振德

珍闻

亚澳工会代表会议

把休假的时间用来读书

公家的钱,不能乱花

与众不同的办公桌

“年轻人多吃点苦没有坏处”

治山治水造福子孙

坚持称“同志”

“一个党员,应该以大局为重”

视察潜艇部队

第七编 十年建设

历程

南下调查人民内部矛盾

在“大跃进”运动中

就任国家主席

率中国党政代表团正式访苏

在湖南农村的天调查

林区之行

视察大庆油田

在七千人大会上

试办托拉斯和改革物资管理体制

“中国不会做损害缅甸的事”

在“四清运动”中

交往

“他实际上就是第一副主席”——与毛泽东

青年一代的严师益友——与张黎群

终身难忘的接见——与王玉茹

在北京日报编 辑部——与张顺芝

“我们全家入你们的社”——与杨少洲

“你是专家”——与孙喜

参观定陵地宫——与赵光林

勤于学习勇于改革——与薛暮桥

泥巴腿朋友——与王升平

刘主席为我平反——与刘桂阳

珍闻

“当着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困难一些”

“你们可以穿好点”

处理厂工人“闹事”问题

参加许昌地区师生座谈

“共产党是不怕群众的”

都江堰的回忆

香河人民难忘的日子

“我作为委员长,要为大家办事”

召开半工半读教育座谈会

在刘表庄的农田里

在唐山钢铁公司

视察古都开封

“这个决定做得好”

“一定要绝对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公仆精神留海南

为孩子制定“成长进度表”

危难时刻

和百姓一起共渡难关

严守制度

“要提倡饭后刷牙漱口”

下榻猪场饲料库

“刘主席帮我申了冤”

“再困难也不能取消伐木工人的酒”

普通党员

从自己做起,取信于民

退还夜餐费

镜头面前听指挥

第八编 “文革”蒙冤

历程

在“文革”初期

经历狂风暴雨

冤案的产生

在开封逝世

国葬

交往

革命友谊——与宋庆龄

冤案的平反——与陈云

革命伴侣——与王光美

“开除刘少奇的党籍,我不同意”——与陈少敏

“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与刘允斌

清洁工的情结——与时传祥

珍闻

不能去抄家

给周总理写信

智斗造反派

手持《宪法》抗议

平反昭雪

回到人民中间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编后记

说明

试读章节

在去苏俄之前,刘少奇他们都精心地化了装,打扮成从事各种职业的旅客,表现出的“气质”尽量与各自的“职业”相适应。刘少奇和萧劲光都装成裁缝师傅,任弼时装成理发匠,曹靖华装成新闻记者……大家都装作互不相识,只是暗地里相互关照,以眼睛来“说话”,以约好的动作来示意。刘少奇机警得像一只带头的雁,时刻提着一颗心,不敢有半点疏忽。他希望大伙儿都能顺顺当当地到达目的地,出发的时候是完整的,到达的时候是圆满的。

刘少奇等从上海出发时,天气暖和,谁也没带棉衣棉裤。哪知道海参崴到处冰天雪地,奇冷刺骨。南方小伙子难御北地之寒,他们冻得浑身打颤。这里中国居民不少,他们就急忙找了一家中国人开的小旅店住下,仍然冻得吃不消。但是在这里惹麻烦的,不光是使人发抖的寒冷。

当时苏俄红军已经控制了伯力,伯力与还在日本人手里的海参崴相对峙,伊曼河(伊曼在满语里是“山羊”的意思)成为分界线。这边白色地段,那边红色区域,互相严密防范。尽管刘少奇一行小心翼翼,但一到海参崴,就被北洋军阀政府驻海参崴的领事馆所注意。他们误把刘少奇等当做孙中山派往苏俄的人,借故抓了他们几个人去审问。刘少奇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上出了毛病,只得见机行事。

领事馆大厅里摆开了阵势,两厢站立刀枪手,一个个腰圆膀阔,黑大粗壮,杀气腾腾。审问的人端坐案后,一声干咳,接着疾言厉色,先提了刘少奇来问。一套官场程式:

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干什么的?要去哪里?

刘少奇虽然初临审问场面,但事前做了些精神准备,特别是他对自己所带的这一组人的巨大责任感,使他把恐惧放在了一边。他镇静沉着地应付着眼前的一切,不管审问者怎样绕来绕去盘问,怎样吹胡子瞪眼吓唬人,照样不动声色,神态自如。他故意带着浓重的湖南地方口音一一回答问题,不露半点破绽。

他说自己是湖南人,因家乡严重遭灾,颗粒不收,衣食无着,迫不得已离乡背井,出来做手艺,谋个生计。

审问的人口气缓和了一点,又问会什么手艺。

刘少奇连说带比划,说木工、铁工活,还有裁缝,都拿得起来。

审问者以逼视的眼光,把刘少奇上下打量了一会,将信将疑。他要手下人上前察看刘少奇的双手。

手掌向上翻。还好,刘少奇在留法预备班工厂近一年实习留下的老茧还没有完全蜕掉,一双手像是做工干活的,就是人秀气了点。

审问者再问别的事。

刘少奇的一口地道湖南话,真使审问者难以听懂。

审问者再没有那份耐心,皱皱眉头,挥了挥手,把刘少奇喝退一旁。

刘少奇的应付自如给其他几个人壮了胆气,原来忐忑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当审问者挨个问他们时,他们都说是做某种手艺的,找活干的,只要有活干,哪儿都去。

审问者见这些人都是叽叽喳喳的南方口音,又是小孩子样子,料想不是那种要抓的对象。最后因势落篷,把刘少奇他们都放了。

经过这场波折的考验,同伴们对刘少奇相当佩服,对他更信任了。

根据原来的联系和安排,刘少奇一行迅速与第三国际驻海参崴的秘密联络机关和海参崴大学的教授伊凡诺夫接上头。教授听了他们曾被海参崴中国领事馆审问的事,认为在这里不宜多待。他告诉他们,红军驻守在伯力,应该马上去伯力,以免再生枝节,发生不测。当即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用俄文打印的秘密通行证,并再三叮咛,要他们把证件妥为保存,千万大意不得,不遇红军切勿暴露。证件如果被自卫军、张作霖的“胡子”或日本人发现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刘少奇等对教授的嘱咐一一应承,表示不敢疏漏。

在伊凡诺夫的周密安排下,刘少奇等乘上了去伯力的火车。

火车行驶得很慢,吭吭哧哧跑了一整天,在暮色苍茫中到达乌苏里,喘一声长气停了下来。这里是红白交界处,所谓“真空地带”。伊曼河大桥横贯南北。桥南是白区,桥北是赤色区域。各要口都有日本兵把守着,旅客都要通过检查站,检查非常严。

刘少奇招呼大家急忙下车,仍按原来三三两两分散的形式,夹杂在人群里。刘少奇等挤过检查站,不知所向地走了一程。点检人数,只少了任弼时。刘少奇心中直叫苦。

大家都万分着急,为任弼时担心,一时又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往前走。

正当他们慌不择路之际,见有一辆既不打灯又没有鸣笛的火车缓缓驶来,刘少奇等便不顾三七二十一,一个个纵身攀上了这辆只有三节车厢的火车。

P30-31

序言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同心同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刘少奇同志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有了这个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就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白色恐怖下,他曾两次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刚毅气节。他曾在党内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但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临危受命,在最艰险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的誓言。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他说,共产党员“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主观逐步地比较符合客观,逐步地认识和掌握建设的客观规律”。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思考和总结,他锻炼出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品格。刘少奇同志为人忠诚坦荡、光明磊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同时他也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鼓励别人讲真话,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他不隐瞒任何错误,常常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共产党员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没有任何私心,所以“他的错误缺点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这是他一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忠诚于党,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安排。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人民公仆本色。他说:“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不应当只管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忽视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他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的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经常强调“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他教育子女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外出工作时,他总是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充分反映出刘少奇同志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是刘少奇同志念念不忘的挂虑。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还说,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在开滦煤矿,他深入井下察看工人生产和安全情况,亲身体验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在大庆油田,他叮嘱干部要注意解决工人生产生活困难,为工人解除后顾之忧。在河北农村,他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并派人送去电影放映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东北林区,他看到林业工人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特地批准为他们解决棉衣、胶鞋等劳保用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调查研究,铺禾草,睡门板,在简陋阴暗的农舍一住就是20多天,走进农家,嘘寒问暖,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农户。他同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等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少奇同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

同志们、朋友们!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重大,我们承担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后记

2008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110周年诞辰。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刘少奇同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心为民、严于律己的作风等高尚品德和情操,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缅怀纪念这位备受人民爱戴和深切怀念的老一辈革命家,我们编辑了这本《刘少奇人生纪实》。

本书资料是从大量公开出版的图书及报刊中选编而成的。所选内容基本上按刘少奇同志的生平历程编排,共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又由“历程”、“交往”和“珍闻”三块组成。所选资料主要是与刘少奇有过接触的当事人撰写的文章,也有一部分是身边的秘书、警卫、亲属等人的回忆,还有一部分是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同时,注意选取一些近年新披露的史料和珍闻、趣事等,力求真实、生动并立体地反映刘少奇同志的非凡人生和伟人风范。

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上保持原貌,但为统一体例,对个别文章重新拟了题或做了删节,敬请谅解。在此,特别感谢收入本书所有资料的作者,也希望有些作者尽快与编者联系。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科研管理部及凤凰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错漏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3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