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超越利益集团(对宋朝史无前例的狠毒解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仰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社会的和谐公正,关键在于实现国家政权的超利益化!而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就是这样一个超利益化的政权社会。保障全体老百姓的利益是宋朝历代统治者的核心政治理念。由刘仰编著的《超越利益集团》借古论今,为我们展示了充满公平与正义的和谐社会——宋朝是如何炼成的,并讲述今天的中国怎样延续宋朝的政治模式,努力建造一个和谐社会。

内容推荐

由刘仰编著的《超越利益集团》力图从宋朝的政治理念出发,明确“中国模式”的本质。每一个社会都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存在,宋朝的政治理念是:政府自身成为超利益集团的存在,而非借助某些利益集团来实现统治。中央集权的政府对自身的超利益要求,使得政府比较容易做到公平公正,而不容易在利益集团之间,或者因为自身的利益集团化,而发生政策倾斜。一个社会的和谐公正,关键在于政权的超利益化。《超越利益集团》借古论今,为我们展示了充满公平与正义的和谐社会。

目录

前言 “中国模式”——从宋朝历史说起

第一章 皇宫里的特殊利益集团

 缺乏战争基因的盛世宋朝

 黄袍加身——谁都可以当皇帝

 没有天生的贵族

 皇帝和宰相,谁才是老大?

 皇帝宗亲——被皇室“囚禁”的富贵人家

 皇家外戚、内廷宦官——垂帘听政背后的政治角力

 祖宗家法不可违

第二章 传统的国家角色

 知识分子——国家公权的管理者

 史官——“监督”皇权,“记录”历史

 朝会——皇帝与百姓的权力较量

 君权神授——文人制约皇帝的幌子

 皇位继承要避免家国之争

第三章 合法的政权是“君权民授”

 真正的民主是权力属于全体民众

 轻利重义的公务员才是社会所需

 普及教育的世界榜样

 父母官也要接受人民的考核

 士人政治下的官员监督

第四章 法律要成为保护百姓的利器

 平民社会的“宪法”

 “三权分立”不是真正的司法独立

 大宋提刑官的判决

 警察与犯人的游戏

 律师不是讼棍

第五章 国家改革的力量

 社会底层的政治呼声

 城市与乡村的距离

 制度是有生命的

 经济干预,政府出手救市

 民主与独裁的激烈对抗

 基层公务员的腐败源头

 武力是最后一道钢铁长城

第六章 金戈铁马满江红

 兵器时代的兵役制

 官兵也需要文武双全

 为战争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刺字只能带来屈辱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真正的正义之师

 民心才是最锐利的武器

 兴亡成败多少事

后记 被误解的宋朝

试读章节

人们常常崇敬汉唐时代,人们认为汉唐时期开疆拓土、传播文化的豪迈胸怀,如今的人们仿佛已经遗憾地丢失了。而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汉唐的成就可以看成是造成后面阶段性困境的原因。汉朝先进的政治、文化、经济,给周边民族极大的影响,从而引发了其他相对后进民族的大发展。接受了汉朝制度文化的其他民族,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几十年、几百年后,再也不是卫青、霍去病面对的落后民族和文化,而变成了吸收了中原先进文明的北方民族。唐朝形成的大一统,又把接受中原文化先后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再次整合为一体。唐朝的整合既有中原文化的成就,也有吸纳其他文化的因素,从而使得整体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获得了提高。盛唐的万千气象,西域的繁荣和往来,再次将大唐文化传播到欧亚大陆,由此带动其他民族又一轮大发展。

宋朝建立时,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五代十国的内部小格局,它还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除了北方民族接受中原文化后迅速崛起之外,在遥远的西部,另一支力量已经壮大。唐朝军队曾经在中亚与这支力量遭遇,并失败了,从而阻止了唐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这次失败所面临的对手,是正处于上升时期的伊斯兰文化。然而,唐朝军队脚步的停止,并没有影响唐朝文化继续向西传播,例如中国的造纸术由此进入了阿拉伯。

宋朝建立的时候,伊斯兰世界的文明成就又远超于唐朝时期。如果说汉朝面对北方和中亚时,在文化上还可以算一枝独秀,那么,唐朝已经遭遇了阻力。宋朝更是面对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是与中国文化不尽相同的另一个文化形态。虽然宋朝在陆地上并未与伊斯兰文化直接交手,但是,宋朝在北方和西部所面临的对手,都因为处于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共同影响下,而得到进一步壮大。如果没有伊斯兰文化向东的力量,宋朝本来也很可能向西推展得更远。但是,宋朝所面临的西部和北方,已不再是汉唐时期的状态。

与伊斯兰文化整合中亚各民族类似,在更遥远的地方,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基督教也将欧洲各民族相对一致地整合在一起。因此,宋朝前后,欧亚大陆的几个地方都因某一种文化的传播而实现了文化的相对统一。对这些地区内部来说,文化的统一增强了其整体实力,也造成了更大范围的交融或对抗。在全球范围内,宋朝所处的时代,正是后进民族的文化普遍提高的时代。不管是以宗教的方式,还是以世俗的方式,文化的相对统一都提高了社会组织效率,容易出现突变和飞跃。因此,虽然宋朝各方面的文化和制度远远领先于世界,但是,它所遭遇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宋朝无法轻易战胜北方和西方新崛起的国家,并不全是宋朝的赢弱,而是北方和西方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文明发展。放眼全球,宋朝所处的历史时期,只有宋朝的文化主张交流多于主张对抗,宋朝的战争基因不是很发达。今天,有人说这是缺乏尚武精神,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一定不是崇尚武力的文化。

与唐朝差不多的时间,欧洲也有过一个强大的国家。800年,查理曼大帝由罗马教皇加冕而称帝,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当时他的国家版图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整个西欧,除了没能渡海占领现在的英国外,查理曼大帝基本上已经把西欧统一了。教皇给查理曼大帝加冕,蕴含着欧洲此后几百年间一个尖锐的矛盾:世俗政权和教权,到底谁管谁?这样的矛盾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查理曼大帝虽然最大限度地统一了西欧,但是,加冕皇帝14年后,查理曼大帝去世了。他塑造的相对统一的西欧就很快消失了。自罗马帝国之后,只有查理曼大帝把欧洲相对地统一起来。此后1000多年里,罗马教会、拿破仑想统一欧洲,但都没有成功。今天的欧洲人搞欧共体,也是在重复查理曼大帝已经做过的事情。

查理曼大帝的国土之所以在他死后很快分裂,与当时欧洲的文化有关。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父亲的遗产由儿子分别继承。这种习惯法在普通百姓那里问题不大,但是,在王权时代,这种继承法对国家政权是巨大的挑战。查理曼大帝本来也要把帝国分给几个儿子,但他的几个儿子都在他之前就已经死了。到他临死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儿子,名叫路易。因此,帝国暂时没有分裂。路易又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为了分家产,竟然公然对抗父亲,路易不得不退位。后来,四个儿子中死了一个,只剩下三个,于是,查理曼大帝的国家被分成了三块,分别成为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前身。换句话说,如果查理曼不是只剩下三个孙子,欧洲的版图还不知道会怎样。

统一与分裂,本质上就是如何处理利益集团造成的结果。随着历史的发展,利益集团也变得多样,.当各个利益集团各自为阵,分裂局面就很容易出现。然而,利益集团必然存在,任何一个社会总会有不同的利益分化,从而造成不同的利益集团,这是正常的现象。统一并不是消除别的利益集团,也不是大家变成相同的利益集团,更不是各个利益集团你死我活地拼杀出一个胜者。统一的本质在于,在一个大的政治环境中,让各个利益集团协调共存,发挥其长,抑制其弊。从利益集团本身来说,它也需要这样的持久环境,以便于自己的发展和生存。这个允许和保证各个利益集团协调发展的政治环境,就是统一。否则,各个利益集团迟早会发生严重冲突。欧洲至今都未能统一,说明他们至今依然没有找到协调各种利益集团的方式。而中国从秦汉以后,总体上说都处于统一的状态。尤其是宋朝以后,不管朝代如何更迭,统一都是现实存在。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处理各种利益集团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于今天的中国,今天的西方,乃至未来世界,都是极其宝贵的。P2-4

序言

“中国模式”——从宋朝历史说起

“中国模式”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真正深入的并不多,或者只是找准了一个重点,没有完整的分析。因此,对于“中国模式”的存在以及未来,人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把它当成是阶段性的必须,认为“中国模式”并不能永久;有人认为“中国模式”能够长久,但是由于没有厘清“中国模式”的核心而难以理直气壮,甚至难以展开有价值的讨论。

本书力图从宋朝的政治理念出发,明确“中国模式”的本质。每一个社会都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存在,宋朝的政治理念是:政府自身成为超利益集团的存在,而非借助某些利益集团来实现统治。中央集权的政府对自身的超利益要求,使得政府比较容易做到公平公正,而不容易在利益集团之间,或者因为自身的利益集团化,而发生政策倾斜。一个社会的和谐公正,关键在于政权的超利益化。在古代社会,利益集团的形态各种各样,在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下,利益集团也呈现多样性。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政治中,除了社会分工概念下的利益集团外,皇族、外戚、宦官等都是颇具特色的利益集团。宋朝政治实现超利益化,靠的是知识分子。然而,知识具有两面性,它既能因知识的普遍性而实现公正,也能因其真理化倾向而追求垄断。宋朝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普及教育,使得知识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知识分子也因此开放性而成为社会广泛利益的代表。与之相应的是,在同时期的欧洲,知识是被利益集团垄断的,这种影响延续至今天。

对于当今世界来说,利益集团的形态与宋朝已有很大差别。然而,我认为,宋朝政治要求政府具有超利益性,对于各个利益集团并不是偏重或镇压,而是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的共存共生。对于今天的世界,这些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朝有着精致的文化,有很多至今令我们敬仰和喜爱的人物,但也有永远被人唾弃的败类。宋朝虽然没有恢复到汉唐的版图,但它的经济依然超过前代,甚至超过它的继承者。宋朝的制度也是精致而复杂的,从宋朝的制度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绝不是不讲究法治、只讲究人治的社会。宋朝的法治发展到最后,已经严密到能给我们今天提供一个反例的程度:过于制度化,反而压抑了人的创造性,失去了必要的灵活性。

宋朝的确是优秀的,但也的确是有缺陷的。它的优秀与缺陷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和忽视它的原因。然而,正是由于宋朝的缺陷,后入对于宋朝的评价也常常只强调它的不足。尤其是当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的时候,宋朝似乎只剩下了缺陷。近百年来,关于宋朝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定论,其中不少与真实相差较远。现代人对于宋朝很多结论性的定见,在我看来,主要是受某些西方理论的影响,用理论强行框定现实的结果。这些关于宋朝结论性的意见,影响了我们了解真正的宋朝,也影响了我们认识宋朝真正的价值。因此,本书对于当今某些关于宋朝的定论也做了一些辨析。

宋朝出现的《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看着这幅画,我有时会想:与画中的那些人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更幸福?但是,《清明上河图》完成后不久,北宋便遭遇了靖康之变,汴京的繁华惨遭破坏,只留下《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供后人凭吊。这幅画的创作者张择端在南宋建立18年后去世。面对昔日的繁华毁于一旦,真如一场云烟般消失,我们能体会这位画家的心情吗?21世纪重读宋朝,我们应该换一种眼光,换一个空间,换一种心态。但是,即便在21世纪,依然有一种神奇,让我们不断地发现今天与宋朝的藕断丝连,迫使我们多花点时间重读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中最特殊的一个朝代,它是最开明、最自由的朝代;它是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朝代;它是诗词文章最精彩的朝代;它是包拯、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杨万里等无数优秀知识分子生活的朝代;它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艺冠群雄的朝代……当然,它也是“国破山河在”的朝代;它还是令“尽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的文天祥壮志难酬的朝代……

宋朝,最为后世荣,最为后人痛。

后记

被误解的宋朝

汉朝时期,伴随汉武帝开发西域的政策,不少中原人迁往西域。到汉末魏初时,河西走廊地区出现了不少源自中原的世家大族。其中,曹姓是较大的一支。随着时间的变迁,到了唐朝,河西走廊的曹姓,一部分依然是来自中原,另一部分则由中亚迁入,接受了中国的“曹姓”姓氏。安史之乱以后,河西走廊一度被吐蕃政权控制,推行较为原始的部落政治。唐朝后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民众开始推翻吐蕃统治,建立“归义军政权”。这个政权既包含汉人,也包含少数民族。虽然它只是一个地方政权,但是“归义军”这个名称,已经表示他们愿意重返唐朝,或者反过来说,河西地区在经过吐蕃的统治后,又复归唐朝。

然而,唐朝末年受藩镇割据的影响,难以顾及河西地区,最多只能给它一个名号而已。唐朝灭亡前后,“归义军”也被回鹘击败。不久,五代时期,河西地区的曹姓大族再次恢复“归义军政权”。当中原战乱不已的时候,河西走廊却在曹氏的领导下,趋于繁荣和稳定。只是唐朝已经没有了,他们不知道该向谁“归义”。直到宋朝建立后,河西“归义军政权”成为宋朝的地方政府。然而,沙洲、瓜州地区远离北宋实际控制地区,处于复杂的民族环境中,当时北宋自己也处于战争状态,能够给它的支持非常有限。

北宋成平初年,曹氏掌握的“归义军政权”再次与回鹘发生战争。为防不测,由北宋任命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命人到瓜州、沙洲各处佛教寺院,将寺院收藏的佛教经典、度牒、契约、账目、刺绣、铜像、善男信女的记录、档案以及各类书籍统统收集起来,总数达5万件以上,运到沙洲(今敦煌)莫高窟,找了一个不大的洞窟,将这些资料藏了进去,并将此洞窟封存起来。曹氏归义军政权与回鹘的战争持续了一段时间,曹氏最终失败。失败前,曹氏自知将失去这个地方,便在藏经洞封口的墙壁上绘制了壁画。

当然,关于敦煌藏经洞的故事情节只是一个猜测,但藏经洞确实存在过,时间在距今1000年左右。此后长达900年的时间里,没人知道这个藏经洞的秘密。

回鹘后来被西夏的李元昊击败,敦煌地区被西夏控制。西夏后来被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击败,虽然成吉思汗也死于攻打西夏的战役,但这个地方还是被蒙古人控制。元朝后来被明朝推翻,敦煌地区又在明朝控制下。明朝之后,清朝又控制了这一地区。

如此900年,河西曹氏即便有后人,也无人知道藏经洞的秘密,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角落。

1900年,一个姓王的游方道士来到敦煌,偶然发现了这个藏经洞。这个已经被封存了900年的藏经洞,这个在900年里没有沐浴过阳光,也没有领受过人类目光的藏经洞,就这样被打开了。

命运是如此相似,当年它被封上,是因为战乱;900年后被打开时,又恰逢战乱。

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前五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后三个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于是,敦煌藏经洞里大量的文物被西方国家掠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本国境内被发现的一切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但在100年前,清政府自顾不暇,哪里会管这些事情?如今,藏经洞中5万件以上的文物,绝大部分都流失国外。然而,也因为这个藏经洞,学术界有了一个新的领域,叫做“敦煌学”。然而,有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

这是一个象征吗?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早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就已得名。历史变迁,地名多次改变,到清朝时,重新恢复“敦煌”这一称呼。敦煌所包含的内容是汉唐的广阔胸襟,也是开放与融合的气魄,也是对幸福的自由追求。它是文明的结晶。

它被尘世隔绝的900年,又像是宋朝被误解的历史。

如今,敦煌即便成为世界的敦煌,也依然是中国的骄傲。就如同我们今天要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重新认识宋朝的价值。宋朝没有在耻辱中离我们而去,而是像敦煌一样,在等待,等待我们将其唤醒。耻辱中有巨大的力量,耻辱中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那都不能忘。它需要接受阳光,它需要接受千年以后人们重新审视它的目光。

敦,大也;煌,盛也。

这就是中国,从过去,到未来。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集团都有利益,小利益当服从于大利益,最大的利益集团就是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不可超越外,其他的利益都不是绝对的。利益与人民一致的集团,其利益与人民共存;利益与人民背离的集团,其利益与集团共亡。

——孔庆东

鉴于宋事,资于当代。作者回望千年,为受困于“西方中心论”的世人提供了现代版的《资治通鉴》。

——王湘穗

这样一本书,口水文章是堆不起来的。不吃功夫,不费判断,不蕴精神,不着眼于纠正对宋朝的集体误读,不试图古为今用投射当代,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不值得读。

——司马南

我喜欢刘仰的文字,它具有公共辩论应有的品质:有知识,讲道理。立场是立场,论证是论证。你同意也好,质疑也罢,都有地方落实——不像很多肾上腺文章,你抬起脚都不知道往哪儿踩。

——黄纪苏

百余年来。国人习惯于站在西方征服者的立场上,按照他者的眼光和需求,对我们自己进行妖魔化的描述和评价,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制度、发展道路进行全面否定和批判,甚至相信了西方文明是历史上唯一先进文明的谎言。值此中华民族复兴肇始,我们最需要站在自己的立场,维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正当性,维护我们民族历史、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的正当性。

——摩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