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是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它创造了将地中海括为内湖的版图神话,称雄西方世界达数百年;它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疆域全盛时,罗马帝国控制着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罗马帝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现在的西欧诸国留下了无数难以估价的宝藏,在今天的西方世界里,到处都有无法消除的古罗马影响的痕迹。《罗马帝国(世界帝国史话)》向您叙述罗马帝国的兴亡时也和您一起领略罗马帝国璀璨的文明。作者夏遇南介绍给读者的是个真实的罗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马帝国/世界帝国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夏遇南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罗马帝国是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它创造了将地中海括为内湖的版图神话,称雄西方世界达数百年;它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疆域全盛时,罗马帝国控制着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罗马帝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现在的西欧诸国留下了无数难以估价的宝藏,在今天的西方世界里,到处都有无法消除的古罗马影响的痕迹。《罗马帝国(世界帝国史话)》向您叙述罗马帝国的兴亡时也和您一起领略罗马帝国璀璨的文明。作者夏遇南介绍给读者的是个真实的罗马。 内容推荐 《罗马帝国(世界帝国史话)》共分四章:一、初兴;二、扩张;三、鼎盛;四、衰亡。从四章的题目就可一目了然,本书主要是阐述罗马帝国兴衰的。结构上,中间两部分占的分量较大。初兴章,凸出了罗马如何从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一统意大利的大国。罗马虽也是城邦,但不是希腊雅典那样的城邦。扩张章,除叙述罗马如何通过武力称霸地中海外,还叙述了罗马内部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以及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作者夏遇南认为罗马超出意大利范围就是个帝国。鼎盛章,叙述长达200年的罗马和平及和平下的繁荣昌盛、威武强大,叙述了元首制的建立、内容和性质。元首制在形式上是二元化的政体,实质上是君主制。衰亡章,叙述了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和原因。罗马帝国的灭亡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是一种制度、一种文明的灭亡。这和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是完全不同的,书中对诸如斯奇比奥、马略、苏拉、斯巴达克、恺撒、奥古斯都、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在罗马历史舞台叱咤风云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都不惜笔墨,着力描绘。 《罗马帝国(世界帝国史话)》力求真实、生动和富有思想。真实是历史著作的最基本要求,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添油加醋,也不随意美化或丑化。生动,不仅指文字,也包括内容,我们尽量在书中选用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材料,甚至也有一些细节的描述。富有思想,就是要读者读了本书后,不只是得到一些历史知识,而且能从中悟出一些哲理,得到一些启迪,知古鉴今,通外知中。 目录 第一章 初兴 一、狼的传人和七丘之城 1.地理环境:大自然的美妙馈赠 2.狼的传人:扑朔迷离的起源神话 二、伊特拉斯坎人统治下的罗马 1.早期罗马人:不同人种的融合 2.伊特拉斯坎人:罗马的启蒙老师 3.王政时代:原始的罗马社会 4.弹丸小国:塞尔维乌斯改革 三、共和制的建立和完善 1.走向共和:罗马的伟大建树 2.贵族与平民:共和完善的两轮驱动 3.法的渊源:《十二铜表法》 4.三大难题:平民斗争的新纪元 5.贵族共和:罗马的发展模式 四、统一意大利 1.拉丁人:同族间的较量 2.萨宾人:亦亲亦敌的尴尬 3.维爱战争:统一的第一步 4.罗马陷落:高卢人的毁灭打击 5.昔日同盟:打拉并用的手段 6.因地制宜:百利无一害的政策 7.萨姆尼特人:最难对付的敌人 8.吸收同盟:征服者的秘诀 五、称霸西地中海 1.进军南部:首战外国人 2.另一强国:迦太基的故事 3.第一次布匿战争:两强的激烈对决 六、血战汉尼拔 1.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两国人 2.第二次布匿战争:最可怕的战斗 3.费边主义:闻明史册的拖延战略 4.坎尼战役:军事史上的典范 5.反败为胜:第二次布匿战争 6.斯奇比奥:汉尼拔的克星 7.罗马:西地中海的新霸主 第二章 扩展 一、罗马的变化 1.军事:军队私人化 2.思想:反传统的新潮流 3.生活:享乐主义盛行 4.经济:大地产兴起 二、征服东地中海 1.希腊本土:扩张的首个目标 2.出兵马其顿:挑战亚历山大的后人 3.对战塞琉古:蒸蒸日上与日落西山 4.消灭马其顿:罗马扩张的新形式 5.血腥146:肆无忌惮的大屠杀 三、新社会 1.文明开化:希腊文化的渗透 2.唯利是图:奢侈淫靡的泛滥 3.社会分化:贫富差距的加大 4.骑士:新的贵族阶层 5.时过境迁:新矛盾的产生 四、格拉古兄弟改革 1.矛盾重重:严重的内部危机 2.提比略改革:民主派的反击 3.盖约改革:百年内乱的序幕 五、马略军事改革 1.朱古达战争:马略的机会来了 2.军事改革:马略扭转战局 3.转战北部:日耳曼人的挑衅 4.功成名就:民主派的胜利 5.最大的功绩:罗马出路的探索 六、苏拉独裁 1.盟友之怒:大战迫在眉睫 2.同盟战争:共和制过时了 3.米都来袭:来自小亚细亚的叫嚣 4.向祖国进军:由外乱引起的内乱 5.暴力与屠杀:苏拉派与民主派的争斗 6.苏拉独裁:罗马的新权威 七、斯巴达克起义 1.奴隶:罗马不可或缺的人 2.起义前奏:西西里的奴隶斗争 3.斯巴达克起义:角斗士掀起的风暴 八、三头同盟 1.军功至伟:“伟大的庞培” 2.雄辩奇才:“国父”西塞罗 3.三头同盟:共和制的终结 4.高卢战记:恺撒的小王国 5.克拉苏之死:同盟瓦解 九、恺撒的统治 1.终极PK:恺撒与庞培 2.控制托勒密:恺撒的埃及艳遇 3.祖国之父:没有王冠的君主 4.革故鼎新:大刀阔斧的改革 5.飞来横祸:恺撒遇刺 第三章 鼎盛 一、屋大维的崛起 1.后三头同盟:公开的独裁 2.腓力比之战:共和派的坟墓 3.貌合神离:冲突不断的同盟 4.分道扬镳:屋大维与安东尼的决裂 二、元首制的创立 1.奥古斯都:屋大维的胜利 2.元首制:旧瓶装新酒 3.集权一统:罗马的新时代 三、罗马和平的开始 1.罗马和平:长达两世纪的休养 2.大张旗鼓:全方位的对外扩张 四、奥古斯都后继诸帝 1.养子继位:不得人心的提贝里乌斯 2.近卫军:皇帝的制造者 3.嗜血的尼禄:最有名的暴君 五、罗马和平的第二个百年 1.明枪暗箭:争夺帝位的混战 2.重现和平:弗拉维王朝 3.帝国全盛期:图拉真的文治武功 4.哈德良:最有修养的皇帝 六、罗马和平的结束 1.江河日下:繁荣背后的衰退 2.二帝共治:一山也容二虎 3.蛮族入侵:持续不断的边疆危机 七、东方宗教的流行和早期基督教 1.拿来主义:受欢迎的东方宗教 2.巴勒斯坦:基督教的起源地 3.耶稣:基督教的创建者 4.保罗:基督教的光大者 第四章 衰亡 一、帝国内部的衰败 1.钱粮匮乏:小农衰落引起的连锁反应 2.军队干政: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政治毒瘤 3.少稀多贱:变了味的公民权 二、百年动乱 1.帝位之争:走马灯式的皇帝 2.豆剖瓜分:愈演愈烈的军事篡权 3.外祸日重:萨珊波斯与哥特人 4.回光返照:短暂的恢复期 三、戴克里先和他的君主制 1.红脸与白脸:配合默契的两位君主 2.罗马的失落:由两帝共治到四帝共治 3.戴克里先君主制:过渡性的军事专制 四、君士坦丁的统治和基督教的胜利 1.临危受命:君士坦丁的统治 2.迁都:君士坦丁堡 3.米兰敕令:首位尊崇基督教的罗马皇帝 4.逆流而行:打压基督教的朱里安 五、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民族大迁徙:帝国灭亡的催化剂 2.西哥特人:罗马境内的日耳曼王国 3.汪达尔人:独立的汪达尔一阿兰王国 4.匈奴人:罗马帝国的又一灾星 5.内外交困: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六、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1.离心离德:内部矛盾的激化 2.乌合之众:军队中的种种弊端 3.尔虞我诈:统治集团内部的失调 4.渐行渐远:帝国的分裂与淡漠 5.一叶障目:仇视日耳曼人的失败策略 6.信仰的变化:基督教带来的不利因素 7.本质原因:城邦制度的不适应性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地理环境的变化,虽也有沧海桑田之说,但较之历史,这种变化仍是异常缓慢的。今天的地中海和古代的地中海,今日的意大利和古代的意大利虽不可同日而语,有了太多的不同,但相同之处可能更多。地理位置可以说没什么变化,气候也变化不大。我们可以较清楚地描述古代意大利和地中海的情况,而古罗马的早期历史,特别是它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却扑朔迷离,掩盖在各种传说、神话的迷雾中,使我们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现和神话中所透露的古代罗马居民的一些信息,大概叙述一下罗马的起源和它的史前史。 神话反映了后人对历史的追忆和美化。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有关自己民族起源的种种神话。其实神话传说也包含某些历史的真实内容,希腊的英雄时代,我们是通过《荷马史诗》了解的。《荷马史诗》中充满各种神话,但近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证明《荷马史诗》中所叙述的故事,不少是实有其事的,不过被艺术加工了而已。罗马没有《荷马史诗》这样的长篇巨著,罗马人没有希腊人那样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但罗马也不乏远古神话。正如后人所说的:“罗马这个国家若是没有一个神圣的起源,它就不会拥有这样的威力。”这反映了后人要刻意美化祖先来抬高后人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不过,有关罗马起源的一些神话,经近代考古发掘证明,也不都是空穴来风,我们从神话中多少可以了解一点罗马早期历史的端倪。 罗马城的创建者,按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传说,是一位叫罗慕路的人。这个名字显然是后人给他取的,因为罗慕路的意思就是“罗马的人”,这不像真名而像个绰号。据古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罗慕路传》所述,罗慕路的祖先是爱神维纳斯之子埃涅阿斯。埃涅阿斯是特洛伊城的贵族。特洛伊被希腊人攻陷后,埃涅阿斯率领部分族人,逃了出来,历经千辛万苦,落脚在意大利的拉丁姆平原,建立了拉维尼乌姆城。埃涅阿斯的后裔在离罗马不远的阿尔巴称王,王位传到努弥托和阿穆略两兄弟时,阿穆略将全部遗产分成了两份,一份是王国,另一份则是从特洛伊带来的金银财宝。努弥托选择了王国,阿穆略就占有了财富。阿穆略利用财富使自身变得比努弥托更有权势,从而轻而易举地从兄弟手中夺取了王国。努弥托就这样丢掉了王位。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叫西尔维亚(也叫依利亚或雷亚)的女儿。阿穆略害怕这个侄女将来生下孩子,会动摇自己的王位,便强迫她做了维斯塔女神神庙的女祭司。维斯塔是灶神,按传统法规,她的女祭司必须保持童贞,终身不得婚嫁。这就剥夺了西尔维亚结婚生子的权利。阿穆略可以高枕无忧了。谁知西尔维亚做了维斯塔神庙祭司不久,却出人意外地怀孕了。谁使她怀上孕的?孩子的父亲是谁?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流行的一种也是后来罗马人公认的说法,是战神马尔斯(Hars)。马尔斯一度是罗马的主神。神人交媾,这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里是司空见惯的。埃涅阿斯不也是爱神和人交媾的产物?神人交媾之后代,肯定是伟人,因为有神的血统嘛。阿穆略得知西尔维亚怀孕后,勃然大怒,要以违背维斯塔神法规的罪名处死她。阿穆略的女儿安托对西尔维亚的不幸处境十分同情,极力在父亲面前为她求情,西尔维亚才幸免一死。阿穆略把西尔维亚幽禁起来,想等她生下孩子后,把孩子处死。西尔维亚到底怀的是战神的孩子,不同凡响,在牢中也没影响胎儿的成长。足月后,西尔维亚竟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虽出生在牢中,由于是神种,孩子硕大健美,胜过凡人。阿穆略立即命令一个仆人,将孩子强行从西尔维亚怀中抱走,扔到台伯河里去。这个仆人遵照国王的命令,将婴儿放在一个木盆里,来到台伯河河边,见河水猛涨,激流汹涌,不敢近前,只把木盆放在河边就回去复命了。 高涨的河水把木盆飘浮到下游一个平整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克马卢斯。这个名称可能源于拉丁语“格尔曼”(兄弟)。两兄弟自己从木盆里爬出来,爬上了岸。他们的啼哭声,引来了一只母狼。这只母狼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用自己的奶水喂养他们,这两个孩子就是吃狼奶活下来的。人们发现这兄弟俩时,他们正在欢快地吮吸着母狼的乳房。古罗马人把奶头叫“鲁马”(ruma),收养并抚育他们的人因此给兄弟俩取名叫罗慕路和罗慕斯。 兄弟俩长大后,练就了一身武艺,从抚养者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回到拉维尼乌姆,在群众的支持下,推翻并处死了阿穆略,解救出了母亲西尔维亚,让外祖父努弥托重新当上了国王。兄弟俩不忘母狼喂奶之恩,回到母狼哺育的地方,许多希望得到他们保护的人也跟随他们来到这里,他们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新城。 在选择城址时,兄弟俩吵了起来。罗慕路建筑了罗马广场,主张新城就建在广场这里,罗慕斯在埃斯奎林山围了一块地,要把城建在那里。兄弟俩互不相让,可能因为是战神之子,吵变成了打,两人厮打又变成了众人之间的流血冲突。罗慕斯竞在这场冲突中被打死了。罗慕路埋葬了兄弟,开始建城。他先让人在帕拉丁山靠近人们集会广场的一块空地上,挖了一道环形壕沟,接着以这里的壕沟为中心,绕着它画了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未来的城的界线。他亲自将一个黄铜犁铧套在一头白色公牛和一头白色母牛上,绕着画出来的界线,犁出一道深深的垄沟。这条犁沟就成了这座新城的神圣边界。罗慕路给这座新城取名“罗马”(这个名称可能也源于“乳房”一词)。这一天是4月21日,因而,4月21日就成了罗马城的建城纪念日和国庆日,成了罗马人的大庆节日。罗慕路则成了罗马第一位国王。 这就是最为流行的有关罗马起源的神话。神话里有没有真实成分,罗慕路是否真有其人,根据现有的材料,都难以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明确答复。不过,犹如希腊一些神话,逐渐被考古学证实确有其事一样,罗马的远古神话也由于考古手段愈来愈先进,而越来越接近其起源的真面目了。 当然,这个神话有浓厚的美化罗马人祖先的色彩。罗马人竟是两位大神——爱神维纳斯和战神马尔斯的后裔。其实把神和祖先连在一起,是所有古代民族的共同之处。罗马人把自己说成是神的后裔正是强烈民族自豪感的反映和重要源泉。中国也是如此,华夏始祖黄帝不是也乘龙上天了吗?我们今天祭奠黄帝,谁会计较黄帝是否上天呢?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罗马起源的神话,其一是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些神话,就无法完全了解罗马兴起的奥秘,无法完全了解以后的罗马。其二是这一起源神话也给了我们一些真实的古代罗马信息。神话显示罗马人是外来人,而不是意大利的土著;神话也显示罗马有一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有一个崇拜女性、崇拜女性性器官的时代。罗马源于“乳房”一词就是罗马人对女性乳房崇拜的证明。神话还说明古罗马人的图腾是母狼。罗慕路兄弟是由母狼的奶水喂养的,正是罗马人和其图腾关系的形象表述。母狼在中国人眼中是凶恶的象征,在古罗马人那里却是受到特别尊崇的、和人有亲密关系的动物。中国自称是龙的传人,罗马人也可称为狼的传人。公元前6世纪的铜狼雕像和后来补上去的两个吮吸狼奶的小孩塑像,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传说是多么深地扎根于罗马人的心中。这只母狼已不是普通的狼,而是象征战神马尔斯的神圣动物,正是它拯救了罗马的创建者罗慕路兄弟。P5-8 序言 近现代西方世界有两个重要的源头:一是古希腊,另一个就是古罗马。可以说,没有古希腊、古罗马,也就没有近现代的西方世界。古罗马,或者说,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怎么说也不过分。近现代的开端,西方的文艺复兴,打的就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旗号。文艺复兴的先驱,被马克思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近代第一位诗人的但丁就把罗马帝国看作是未来世界的典范。他认为,奥古斯都时代,世界统一在罗马政权之下,人间秩序井然,举世和平昌盛,是人类最幸福的时代。但丁的这种观点,现在当然没人赞同。它是但丁那个时代的产物。文艺复兴时的人物都是从古希腊、古罗马那里寻求精神支柱的,他们大都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赞誉备至。但丁的观点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近现代西方是深受古罗马影响的。但丁甚至要求按罗马帝国的模式建立他理想中的世界帝国。当然,这只是但丁、这位诗人的梦想。古罗马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完美,罗马帝国只是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的西方世界里,到处都有无法消除的古罗马影响的痕迹。拿破仑就是古罗马的崇拜者,他曾仿效罗马人,任执政官。他也曾想步罗马帝国后尘,建立世界帝国。其实,西方有不少人,一直在做但丁式的梦,按罗马帝国模式,建立世界帝国。有人认为,英国人这样做过,美国也是按罗马帝国的发展模式发展起来的。这是不无道理的。我们甚至在一些美国人的观念中发现古罗马人观念的痕迹。古罗马对今天西方世界的影响之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不了解古罗马,就无法深刻了解今天的西方世界。因此,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学习、研究外国、特别是西方世界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给读者提供一本介绍罗马帝国历史的简明而又生动的读物,是十分必要的、适时的。 其实,学习、研究罗马帝国不仅是学习和研究今天的西方世界的需要,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的需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不了解西方,不了解世界,也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我们真正了解中国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是从我们真正放眼四海开始的。要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就必须了解世界的过去和现在。 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是唯一的,无可取代的。它是唯一把地中海世界、把古代文明的诸如两河流域、埃及和希腊等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虽然有不少人想步罗马人后尘,却至今也没有出现第二个。罗马帝国是一个历史奇迹,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今天的欧盟,也只是欧洲的一部分,无法和囊括了地中海四周欧、亚、非广袤地区的罗马帝国相比。 罗马帝国前后延续了千年,在西方世界也是唯一的。当然,罗马千年历史无法和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相比。但中国历史经历了由兴到衰的多次反复,而罗马的兴衰却是一次性的,亡后就没再兴过。中国的周而复始理论在罗马用不上。从一次性的兴衰周期来看,千年够长的了。中国王朝的兴衰周期只有二三百年。 罗马帝国是独特的,不管我们如何看待古罗马人,或厌恶他们令人发指的暴行,或不齿于他们对流血场面的嗜好,或仰慕他们惊人的成就,罗马的经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正如历史学家迈克尔?格兰特所说的:“罗马人用上千种不同的方法持久地和不可毁灭地编织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组织,他们经历了许多事件和发展,这许多事件和发展,类似、预示和引起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于我们自己的社会和我们自己身上的东西。”尽管环境和背景都不同,我们仍然能从罗马人的经历中得到一定的启迪和鉴戒。 罗马帝国是个非常大的题目,世界名著、吉本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就有300多万字。因此,要在一本只有25万字的容量的著作中对罗马帝国作全面的论述是不可能的。本书不追求面面俱到,只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罗马帝国兴衰的过程,主要着眼点在政治、军事方面,在其发展的轨迹,略及经济、文化。在材料的取舍上,有轻有重,行文时有详有略,有的略而不论,有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本书虽容量有限,却并不想只给读者一个罗马帝国的反有线条的单色轮廓,而是要尽力给读者展现一幅罗马帝国的色彩绚丽的画卷。我们的目的是给读者描绘一个多层面的而不是平面的、彩色的而不是单色的罗马。当然,由于作者的学力和识见有限,可能做得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我们能达到此目的的万分之一,并由此而引起读者对罗马的兴趣,加深读者对罗马的了解,使读者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就满意了。 本书是历史著作,它的所有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作者虽在行文时,力求可读性强,生动有趣,却绝对没有戏说的成分。作者介绍给读者的是个真实的罗马。本书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这样既可使文字活泼些,也可使今人和古人交流,对罗马帝国的人和事作一定的判断。本书是中国人看的,因此书中也有一些罗马和中国的比较,这是一种尝试。我们是从中国的角度看罗马的,只有和中国比较,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罗马。 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完全不同。作者在本书中尽量把不同于中国的罗马帝国兴衰的特点凸现出来。从古代罗马和中国的不同处,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不同于西方的种种情况的一些源头。我们把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作比较,不是比谁优谁劣,主要是为了说明,不同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必然有不同的发展趋势。世界是复杂的,不能把世界各国都纳入一个发展模式。罗马帝国是在城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唯一的。公民权始终是罗马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没有城邦制度,也没有公民权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评论说,有公民权的罗马比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好。罗马公民权其实是少数人的特权,是建立在对奴隶、对非罗马公民的压迫、剥削基础上的。中国没有公民权问题,但也没有罗马那样发达的奴隶制。罗马和中国都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本书共分四章:一、初兴;二、扩张;三、鼎盛;四、衰亡。从四章的题目就可一目了然,本书主要是阐述罗马帝国兴衰的。结构上,中间两部分占的分量较大。初兴章,凸出了罗马如何从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一统意大利的大国。罗马虽也是城邦,但不是希腊雅典那样的城邦。扩张章,除叙述罗马如何通过武力称霸地中海外,还叙述了罗马内部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以及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作者认为罗马超出意大利范围就是个帝国。鼎盛章,叙述长达200年的罗马和平及和平下的繁荣昌盛、威武强大,叙述了元首制的建立、内容和性质。元首制在形式上是二元化的政体,实质上是君主制。衰亡章,叙述了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和原因。罗马帝国的灭亡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是一种制度、一种文明的灭亡。这和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是完全不同的,书中对诸如斯奇比奥、马略、苏拉、斯巴达克、恺撒、奥古斯都、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在罗马历史舞台叱咤风云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都不惜笔墨,着力描绘。 本书力求真实、生动和富有思想。真实是历史著作的最基本要求,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添油加醋,也不随意美化或丑化。生动,不仅指文字,也包括内容,我们尽量在书中选用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材料,甚至也有一些细节的描述。富有思想,就是要读者读了本书后,不只是得到一些历史知识,而且能从中悟出一些哲理,得到一些启迪,知古鉴今,通外知中。 本书是种尝试,书中不少观点是个人一己之得,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望读者能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的征服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耶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