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教学策略应该思考的问题,再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来分别阐述了体育策略的一般内容,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所出现的体育课改新动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学策略的具体问题和案例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了本书独特的框架。
这本书的原创性很强,研究性也很强。其中融进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团队近些年来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它也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理论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列在计划之中的作品之一。
本书阐述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体育教学策略的内容,首次提出了“精学类”“简学类”“知晓和体验类”“锻炼身体和发展体能类”等不同类别内容的教学策略。本书还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对促进学生运动参与、促进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心理缝康和社会适应发展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并列举了优秀的案例。
绪论
第一章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概述
第一节 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
第二节 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第三节 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第二章 运动技术与战术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运动技术概述及其基本教学策略
第二节 运动技术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 “精学类”运动技术的教学策略
第四节 “简学类”运动技术的教学策略
第五节 “知晓体验类”运动技术的教学策略
第六节 运动战术的教学策略
第三章 身体锻炼与发展体能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身体锻炼与发展体能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与基本策略
第二节 解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身体健康”提出的新目标
第三节 实现“身体健康”目标的“现在教学策略”
第四节 发展体能与锻炼身体的“将来”策略
第四章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意义
第二节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基本教学策略
第五章 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发展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提高”
第二节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第三节 “社会适应发展”
第四节 解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改稿中对“心理健康
与社会适应”提出的新目标及其教学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