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婴先生原名盛峻峰。文学翻译家。1923年出生,浙江省宁波慈溪人。南通农学院肄业。1960年参加《辞海》编辑工作,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现为中国译协名誉理事。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
本书为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草婴传(坚守良知的翻译家)/大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柯琳娟//杜雅萍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草婴先生原名盛峻峰。文学翻译家。1923年出生,浙江省宁波慈溪人。南通农学院肄业。1960年参加《辞海》编辑工作,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中国译协副会长,现为中国译协名誉理事。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 本书为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不久前,年已83岁的著名翻译家草婴因对俄罗斯文学推介的巨大贡献,被俄罗斯作家协会授予“高尔基奖章”。而1987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文学翻译会上,草婴被授予了高尔基文学奖。草婴是唯一获此奖的中国作家。 除了草婴,世界上还没有哪个翻译家译完了博大精深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可以说,草婴就是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一扇窗户。为了翻译俄罗斯文学,他前半生历经磨难,两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经受了生死考验,但他如野草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最终站了起来…… 本书为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目录 第一章 盛家有佳儿 1.盛滋记的后人 2.俄苏文学译介初盛 3.为什么学俄语 4.俄语启蒙老师 5.“伯乐”姜椿芳 第二章 风声鹤唳 1.苏联文学翻译新时期 2.二战老兵 3.邂逅苏联文学 4.任溶溶的老班长 第三章第一个翻译高峰 1.建国初期的俄苏文学翻译 2.SOHO一族 3.“娜斯佳”之潮 4.多余人与《当代英雄》 第四章 肖洛霍夫的魅力 1.肖洛霍夫是何许人? 2.从《被开垦的处女地》到《新垦地》 3.《一个人的遭遇》与解冻文学 4.《静静的顿河》,永远的遗憾 第五章 天有病,人知否 1.初见端倪 2.渐趋沉寂 3.生死一线 4.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5.铮铮铁骨罗稷南 第六章 大地回春 1.出版界首张大字报 2.家就是港湾 3.生女当如盛姗姗 4.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5.俄苏文学翻译新高潮 第七章 翻译高峰 1.20年的庞大计划 2.荣获高尔基文学奖 3.与巴金的情谊 4.乐于斯行于斯 5.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八章 托尔斯泰的中国代言人 1.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托尔斯泰 2.托尔斯泰在中国 3.《战争与和平》的559个人物 4.安娜的美丽 5.六年译《复活》 6.与托翁灵魂相通 第九章 知识分子的良知 1.翻译家的条件 2.优秀译本的标志 3.要读什么书 4.知识分子的良知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浙江宁波镇海骆驼桥集镇的西边有两个村子,一个叫“东盛”,一个叫“西盛”,都是盛姓后裔集居的村子。那里有一个盛滋记酱园,就是盛氏先人创办的。说起这盛滋记,当年可是名声显赫啊。盛滋记酱园创办于清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年)。1915年,美国人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特别召开了万国博览会,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大型的博览会。此次博览会应邀参加者共41国。在此次博览会上,盛滋记生产的酱油与杭州张小泉剪刀、贵州茅台酒一起获得了金奖。盛滋记生产的竹叶青糯米酒,不仅与绍兴黄酒齐名,享誉江浙,还远销海外。但不幸的是,与近代中国许多的民族工业一样,盛滋记在历史的变迁中衰败了下来。等到盛家的第四代盛峻峰出生时,它昔日的辉煌只能在孩子们的睡前故事里一次次重演了。 盛峻峰,也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俄文翻译家草婴,1923年3月24日他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骆驼桥镇。在盛峻峰的人生中,盛滋记是无足轻重的,它只是祖父在冬日的黄昏眯着眼睛讲的一个故事而已;对于他,父亲的人生显然要鲜活得多,也重要得多。 盛峻峰的父亲早年曾留学日本,后来因患肺结核而回国。肺结核也就是中医所谓的“肺痨”,在当时的中医看来,那几乎就是不治之症。《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家春秋》里的梅表姐梅芬都是因肺结核而去世的。盛峻峰的祖父是一位老中医,但面对儿子的肺病却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把儿子送到上海同济医学院接受西医治疗。肺结核是由人型结核杆菌侵人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西医用抗生素等治疗很有效果。在上海同济医学院德国医生的治疗下,盛峻峰的父亲渐渐康复起来。医生对祖父说,想要孩子身体好,最好让孩子学医。儿子的康复使老中医深切地体会到了西医的高明之处,他立刻接受了德国医生的建议。就这样,盛峻峰的父亲进入同济医学院学习。 在同济医学院毕业后,盛峻峰的父亲在宁波铁路医院当院长,盛家也由镇海搬到了宁波居住。 古语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医本仁术,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盛峻峰的父亲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正直、善良,同情穷人,常常出诊为辖区内各路站职工看病,也常常义务给穷人看病。 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盛峻峰的父亲对祖国有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的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其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的3,5倍。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当时,8岁的盛峻峰在宁波义和渡读小学,学校也举行了募捐活动。父亲给了小峻峰30元大洋,让他拿到学校捐献。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1932年修订的《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第14条明文规定,北京大学学费每年银元20元。一个小学生捐献这么大的一笔款项,媒体被惊动了。1931年10月21日宁波的《时事公报》以“小学生盛峻峰独捐30金”为题,做了大篇幅的报道。这也是盛峻峰人生中的第一次见报。 父亲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爱国心对幼年的盛峻峰影响很大。日后,盛峻峰选择学俄语,选择翻译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选择翻译什么样的作品,都可以看到父亲当年言传身教的作用。当然,这也是父亲始料未然的,这与父亲对盛峻峰的人生设想完全无关: “父亲很希望我或者学医科,或者学工科,用工业或农业来救国。但是我后来没有照他的话走下去。”多年之后,成为大翻译家草婴后的盛峻峰这样说道。耄耋之年的盛峻峰对父亲依然有着一丝愧疚。 在小学期间,盛峻峰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情发生在小学六年级。在那一年举行的全宁波市小学生演讲比赛中,盛峻峰得了第二名。当时的奖品是一只碗,碗早已碎了,但刻在碗上的那句“满招损,谦受益”却一直铭刻于心。这是《尚书·大禹谟》里的句子,道理很简单,却是不变的真理,也是盛峻峰一辈子的人生信条之一。 而引导少年盛峻峰选择俄国文学,选择翻译者这个职业,则源于他对现代苦难中国之出路的思索。 我国的文学翻译活动发端于清末民初,始自梁启超、严复、林纾都是早期的文学翻译者。当时鲜有俄苏文学的翻译。其中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翻译家吴椿,他早期留学日本,翻译了不少的文学作品,还通过日文翻译了不少的俄苏文学作品。莱蒙托夫、契诃夫、高尔基的作品都是他首先译介绍到中国的,他也是早期少数的几个职业翻译家之一。 上世纪20年代前中期,俄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甚至出现了“极一时之盛”的译介局面。一些文学团体都大力翻译俄苏文学作品。以当时两个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新青年和文学研究会为例,据统计,自1915年至1921年,新青年的主要版物《新青年》共刊登了128篇译作,其中日本文学35篇、俄苏文学18篇;小说共36篇,俄苏文学达至14篇。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小说月报》不仅刊登了俄国文学专号,还刊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俄国作家的专号。自1921年至1925年,《小说月服》共登刊小说321篇,其中俄苏文学达65篇。依托于商务印书馆,文学研究会还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其中也有专门的俄国作家的作品。 据《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不完全统计,1920年至1927年期间,中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印成单行本的(不计综合性的集子和理论译著)有190种,其中俄国为69种(期间初版的俄国文学作品实为83种,另有许多重版书),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占总数近五分之二。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安德烈耶夫、阿尔志跋绥夫、果戈理、普希金、法捷耶夫等的作品都被介绍到了中国。 俄罗斯文学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国学人的喜爱,与俄罗斯文学的特殊主题分不开。俄国文学的繁荣开端于俄罗斯民族现代意识的觉醒,这与中国新文学产生的时间基本一致。同时,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俄罗斯文学是“为人生”的文学,它揭露封建专制对人性的扭曲和扼杀,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在人道主义的旗帜下反对社会压迫,追求民主、平等与自由。这也正是新文学的重要任务。正是因为俄国和中国相似的国情,才使国人对俄罗斯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中这样说:“俄国的作品渐渐的绍介进来了,同时也得到了一部分读者的共鸣,只是传开去”,“于是也遭到了文人学士的讨伐”,“但俄国文学只是绍介进来,传面开去”。茅盾就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当时“俄罗斯文学的爱好,在一般知识分子中间,成为一种风气,俄罗斯文学的研究,在革命的知识分子中间,成为一种运动”。鲁迅先生曾在1927年直言不讳地对美国学者巴特勒说,现代中国介绍进来的外国作品中,“俄国文学作品已经译成中文的,比任何国家作品都多,并且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最大”。 但是,当时懂俄语的翻译家并不多。大部分的俄国作品都是通过英语转译的,其中不少是文言文翻译的。当时直接从俄语翻译的只有瞿秋白、耿济之等几人,而专职的能够直接从俄语翻译俄苏文学的翻译家更是少之又少。像鲁迅、瞿秋白等人,都是主职作家兼职翻译。时代需要职业的俄文翻译家。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