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中所著的《社会发展:理论·评估·政策》收录的这些论文所针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来对“后工业社会”一类当代西方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进行适当的说明和理解;二是如何应用综合性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社会发展进程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估;三是对中外社会发展政策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社会发展:理论·评估·政策》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而撰写的部分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所针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对“后工业社会”一类当代西方社会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进行恰当的说明和理解;二是如何应用综合性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社会发展进程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估;三是对中外社会发展政策的比较分析与评价。在理论探索和现实观察之间穿梭、徘徊,或者用现实观察来推进理论的反思和重构,或者用特定理论为指导来获得对现实问题的全新理解,力求使两者能够相互促进,是作者贯穿在这些论文中的共同追求。《社会发展:理论·评估·政策》由谢立中所著。
自序/1
第一编 理解后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再探讨
序言:面对世界的挑战/3
经济形态的双重构造/17
双重适应:政治领域的二重奏/36
意识形态是怎样改变的?/74
扩展了的“社会革命”/112
第二编 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估:实践与反思
我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再探讨/159
1952~199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分析/170
改革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分析/178
1952~199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分析/190
投入与效率因素对我国各地区社会发展影响状况的比较分析/202
论制度分析的计量模型/220
社会核算与社会发展的评价和分析/233
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再认识
——兼评“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253
关于所谓“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讨论/260
第三编 社会发展政策: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导论与结语)/271
在组织化与个体化之间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抉择/286
“弱干预驱逐强干预”:新自由主义转向的重要动力
——以“二战”后日本等国的经历为例证/308
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319
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
——以“罗斯福新政”为例/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