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六论》是作者余元洲在研习法学几十年的心得体会基础上,分别从法理学、民法学、宪法学、诉讼法学、人权理论与主权理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针对法学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作者提出的“道法论”一说,贯穿正本书的理论基础,也是作者学说的核心所在:“道之所在,法之所依;道之所指,法之所趋。”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法理学道路提供一种可行性的参考。
第一部分 道法论
第1篇 道法论渊源
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
二、中国古代的道法论萌芽
三、近代变法人物对道法关系的认识
四、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道法论因素
五、道法论的要义与意义
第2篇 道法论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一、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谈起
二、哲学和法学中的道范畴
三、道法背离的原因和机理
四、道法必合的原因和机理
五、法的概念、特点与主导倾向性
第3篇 道法论的价值
一、道法论与自然法学说的异同
二、道法论与客观法、内在法概念的异同
三、道法论与法学方法论的更新
四、道法论与比较法的比较
五、道法论的话语系统
六、道法论的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 民法革命论
第4篇 民法革命及其意义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机制
二、民法革命的必要性问题
三、关于民法革命之动因的进一步说明
四、民法革命的内容之一:司产与行政分离
五、民法革命的内容之二:“物权分与制”和“信托经营”
六、民法革命的内容之三:特别求偿权
第5篇 论民法革命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法革命的概念及必要性
三、民法革命的范围和内容
第6篇 论物权分与制
一、物权分与制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二、农村耕地用益权的分与取得
三、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分与取得
第7篇 论准所有权
一、准所有权的概念
二、准所有权之一:有限所有权
三、准所有权之二:虚拟所有权
四、信托所有权之一:组织性信托所有权
五、信托所有权之二:业务性信托所有权
第8篇 论司产与行政分离制度
一、引言
二、司产与行政分离的必要性
三、司产与行政分离的方法
四、司产组织与国有企业的联结方法
第9篇 论特别求偿权
一、引言
二、特别求偿权的概念和特点
三、特别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及必要性
四、特别求偿权的类别和内容
五、特别求偿之诉
六、特别求偿之债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国有集体资产民事特别法》(立法建议案)
第三部分 宪法革命论
第10篇 论宪法革命
一、宪法革命的法理基础
二、宪法革命的概念和动因
三、宪法革命的内容及实现形式
第11篇 我国元首制度改革刍议
一、虚位元首制不适于社会主义民主
二、几种实权元首模式比较与我们的选择
三、中国元首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四、改革元首制要研究的几个具体问题
五、苏共下台、前苏联解体与总统制何干?
六、元首制改革与宪法革命
第12篇 论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
一、从法和宪法的概念谈起
二、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基本思路
三、设立“宪法委员会”的意义
第13篇 论民主宪政的十大原则
第14篇 论社会主义宪政的要义与要求
一、社会主义宪政的概念
二、一党制与多党制
三、“一党主导,多党合作”
第四部分 沉默权与中性推定论
第15篇 论沉默权
一、引言
二、从隐私权看行使权利的成本或代价
三、行使沉默权的成本或代价
四、沉默权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关系
五、沉默权与“如实陈述”者的优待权
第16篇 论中性推定
一、否定了“有罪推定”之后的选择
二、对“无罪推定”的进一步反思
三、“中性推定”及其适用的条件或范围
第五部分 人权论
第17篇 人权论刍议
一、人权的概念
二、“低度人权”,还是“梯度人权”?
三、人权之源与人权的内容结构
第六部分 主权论
第18篇 法与权利的起源及演进
一、原始人的法律萌芽
二、法与社会交换机制
三、主权与法律权利的演进之道
第19篇 主权与法律圈层的扩大
一、发现:一个世界历史演进的规律
二、一些相关的史证材料
三、历史发现的总结和概括
四、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五、对此发现的“道法论”解说
第20篇 主权理论与国际新秩序
一、从主权的相对性谈起
二、主权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三、“主权平等”与“国际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