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康化夷//康咏秋
出版社 湘潭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康化夷、康咏秋所著的《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试图以黎景嵩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态度、在一个历史时刻的作为,揩去积在黎景嵩身上的历史尘埃,使其形象略为清晰可识。

内容推荐

康化夷、康咏秋所著的《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内容简介:黎景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形象是模糊的,这模糊在于史料的缺失和研究的乏力,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史学界不知道有《台海思痛录》这部文献,更不知道托名思痛子的《台海思痛录》是黎景嵩写的。

《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试图以黎景嵩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态度、在一个历史时刻的作为,揩去积在黎景嵩身上的历史尘埃,使其形象略为清晰可识。

目录

第一章 台湾知府湖湘名门

 一 轪侯后裔 湘潭黎氏

 二 伉直如祖好客如父

 三 宦台半生 所至有声

 四 拒绝弃台 筹谋抗日

第二章 力主废“约”平息内乱

 一 力挽狂澜 废“约”再战

 二 澎湖陷落 安定台中

 三 为求外援 台民自主

 四 寄望俄国 保台落空

第三章 挥师北上保卫台北

 一 敌我悬殊基隆沦陷

 二 “总统”内逃 台北陷落

 三 北埔会议统一防务

 四 加强防守 扩建楚军

 五 联合义军 扭转战局

第四章 激战台中转战台南

 一 反攻新竹狙击南侵

 二 血染头份苗栗陷落

 三 腹背受敌彰化陷落

 四 转战云林再战倭奴

 五 台南失陷 内渡厦门

第五章 罢免赋闲思病著述

 一 不忘家国 梦萦台湾

 二 余“香”留台 前赴后继

 三 评唐景崧气盛才疏

 四 交好胡传得其襄助

 五 与刘永福将相不和

 六 对杨再云称赞有加

 七 对张之洞 感恩敬仰

附录

 一 台海思痛录

 二 致萧夫人书

 三 诰授通议大夫黎公墓志铭

 四 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每当国家、民族遭受外侮时,中华总有热血男儿奋起抗争,救国救民。黎景嵩就是这样一位在日寇侵略中国时,率领台湾军民反侵略、反割让的英雄人物。为此,台湾“故宫博物院”将黎景嵩列入台湾的“三十七先贤”之一,并于1987年出版《三十七位先贤书画掇英》集,收入黎景嵩的珍贵字画。

甲午战争中坚定的抗日派、南洋大臣张之洞亲函黎景嵩道:

君不忍舍去,亦能支持数月,实深为钦佩!

清末史学家陈恭沅在《诰授通议大夫黎公墓志铭》中,亦赞颂黎景嵩道:

当甲午之役,朝议割台归日本时,公仕台,民戴之拒日人。事虽不克遂,然海内由是知公名矣!

一 轪侯后裔 湘潭黎氏

黎景嵩的祖辈居湘潭县晓霞山拗柴一带,与黎锦熙、黎锦晖等菱角村长塘“黎氏八兄弟”同宗同祖。至黎景嵩的祖父黎光曙以后,由于家庭人口日众,儿孙游学、出仕亦日多,全家遂迁至交通便捷、文教较为发达的县城小东门。后黎锦熙家也迁来县城,于县城北郊的湖头岭建有“榆庐”。黎景嵩与“黎氏八兄弟”为同辈人物,但比老大黎锦熙长43岁,比老满黎锦扬长68岁。年龄相差至三辈,究其原因,可能是长房与满房之分,积年下来,则同族同辈人物的年龄差距就拉大了。

“湘潭黎氏”以族大人众、人才辈出而名世。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曾对黎景嵩的先世写道:

君讳吉云,姓黎氏,原名光曙,字月乔,湖南湘潭人。先世自东汉黎朱苍封轶侯,国江夏,云杜,传世蕃衍,散居湘中。邑之族姓,莫先于黎者。

据此,“湘潭黎氏”应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软侯”黎朱苍和夫人辛追的后裔了。

20世纪70年代,轪侯墓、辛追墓相继出土,举世瞩目,也引来无数寻根者。《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载:“轪侯利苍,于孝惠二年以长沙相封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轪侯黎朱苍,以长沙相于孝惠二年封侯。”以上两书所说的人物年表相同,但“利苍”与“黎朱苍”有歧。有文字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汉字通假或转写之误所致,应以黎朱苍为确。台湾刊行的《湖南文献》第22卷第4期载有《湘潭黎氏》一文,亦云:“湘潭黎氏,据有‘国朝经师之遗风’的罗汝怀(1804~1880)在《绿漪草堂稿·黎吉云传》中说,黎吉云(黎光曙)为汉轪侯黎朱苍的后裔。罗汝怀之文刊于同治五年(1886)刻印的黎吉云《黛方山庄诗集》,其时长沙马王堆轪侯夫人墓尚未发现,决非闻风附会。”但是“软”地属“江夏”,江夏在今湖北,而轪侯黎朱苍却葬于长沙,此为何也?究其原因,即在“传世蕃衍,散居湘中”而异地迁徙罢了。

湘潭黎氏宗庙位于湘潭市城正街泗洲庵巷,其后裔黎舜童先生在《湘潭黎氏》一文中写道:“湘潭黎氏宗庙在.湘潭市老城内泗洲庵巷中,占地近20亩,成正方形。四周以三合土筑成围墙,高大的槽门朝东偏南,主建筑正门上方挂有匾额‘黎家庙’,‘黎家庙’之上方有横匾‘敦本堂’。大门两侧偏门上方各有一横匾,一为‘笃亲’,一为‘厚归’。”祠堂内设有大殿、学校、精舍、暖阁、池塘、水井,附带还有后花园、假山和族人住宅等。黎氏宗庙总建筑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均采用定制的长31厘米、宽21厘米、厚9.5厘米的大青砖砌成,每块砖侧面均凹刻有“黎氏祠”楷体字样。现存《光绪刊·湘潭县志》中,县城图尚有“黎家亭子”,“黎家亭子”上为“亭子”,下为“戏楼”,亦位于祠堂正中。

黎舜童先生提供的《湘潭黎氏四修谱》云:“自轪侯黎朱苍至‘甲二公’二百余年,自‘甲二公,至‘笃生公’又千五百余年。”笃生公之先祖黎明,于绍兴元年(1131)恭迎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避中原战乱来到湘潭。黎明领着胡安国一家老小沿着“何其清也”的“沧浪之水”——碧泉逆流而上,来到“苍然群木”之下的“翠绿澄净、藻荇交映”,的碧泉潭,遂在此定居下来。见此风景秀美,其后裔黎笃生亦从长沙迁来湘潭。

黎笃生系湘潭黎氏开派祖,黎氏第二派为独子,第三派有黎尊周、黎绪周昆仲兄弟,兄弟成年后分家成为两支,习惯上称黎尊周为“上房”,黎绪周为“下房”。上房于湘潭县茶园铺皋山南泉冲一带定居,下房寓居于中路铺晓霞山拗柴一带。从清代中叶起,黎氏族人方开始陆续迁徙至县城、省城以及世界各地。湘潭黎氏第十八派的辈序歌的头几句为:

光培锦泽,模烈均鉴。湘东延基,锡永懋灿。

以黎尊周为开派祖的湘潭黎氏的“上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有黎培敬、黎丹等。P3-6

后记

《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此书从动议到出版历时三年,期间作者、编者、出版者都在各自的角色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家认为这个选题好,应该把它做出来。现此书作为“湘潭文史资料”第20辑付梓,我们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本书之所以做得颇费时日,是因为遗存的史料太过有限。作者从乡邦文献中挖掘到了一些外间难以见到的材料,虽日珍贵,却苦于太少,而依据有限的材料,企望还原一个人在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实在有些为难。作者在一篇文章的基础上,扩写了近20万字,已经是给自己出难题了。不论其对黎景嵩的评判我们是否赞同,单就书中订正的史误就足以证明此书的价值了。当年刊发在《湘潭政协》杂志上的那篇文章,竟引起了宋楚瑜先生的重视,宋先生特派熊子杰、庄锡达两先生来湘潭找作者了解情况,交流观点。

黎景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形象是模糊的,这模糊在于史料的缺失和研究的乏力,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史学界不知道有《台海思痛录》这部文献,更不知道托名思痛子的《台海思痛录》是黎景嵩写的。《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一书试图以黎景嵩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态度、在一个历史时刻的作为,揩去积在黎景嵩身上的历史尘埃,使其形象略为清晰可识。若欲还其本来面目,窃以为还有待新材料的出现和新的研究者的努力。

黎景嵩其戚杨再云不是湖北人,而系湖南湘潭银田人,这是作者的发现。杨再云作为骁勇战将的形象在台湾比之黎景嵩则是更为生动具体和深人人心的。头份的“杨统领庙”一直为台湾老百姓朝拜,香火鼎盛。而有关杨再云的史料则更少,更有待我们花气力去挖掘。

湘潭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单在大陆有威武雄壮的演出,在宝岛台湾也有令国人、邑人颇为自豪的表现,这实在是鼓舞人心的。在建设美好家园的时候,让我们城市的建设者们感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力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王集

2011年12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