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诸葛亮谦恭听意见》、《顾炎武“十不如”》……这本《谦(谦乃受益)》(作者于永玉、韩慧杰)是其中一册,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
这本《谦(谦乃受益)》(作者于永玉、韩慧杰)是其中一册。
《谦(谦乃受益)》收录了《柳敬亭谦虚遵师言》、《诸葛亮谦恭听意见》、《顾炎武“十不如”》等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王朝都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本人却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他的学问全是学来的、问来的。
公元前526年,孔子为了“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带着学生专程到周朝王都向老子请教解疑。当得知孔子来访时,老子也亲自骑牛前往郊外迎接。孔子依照当时的礼节,从车上下来,捧着作为见面礼的大雁送给老子。
这一次,孔子向老子请教了不少的问题。由于此时老子已在周朝图书馆待了近三十年,早已看透官场的腐败,对周礼幕后的丑恶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在听了孔子的问题后,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你问的有关周礼问题中所提到的那些人,虽然骨头早已腐烂,但他们说过的话仍为后人所记。一个人时运好时可以去做官,施展胸中的抱负;要是时运不济,就应该像蓬草随风飘移一样顺应自然,知难而退。我听说,一个会做生意的商人,即使很有钱,也不轻易张扬,所以别人看不出他有钱;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的德、才都藏而不露,这就是大智若愚了。你应该努力摒弃骄气以及过多的功名欲望和爱自我表现的毛病,应做到清心寡欲,因为那些东西对你修身养性毫无好处。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临别时老子赠言孔子道:“我听说富贵的人赠送给别人以钱财,有优良品德的仁人送给别人以良言。我没有钱财,只是勉强被人加了一个仁人的称号,我就送给你几句忠言吧。‘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厄、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
听完老子的这番教诲,孔子深受启发,出来后对弟子说:“空中的鸟,我知道它为什么能够飞翔;水中的鱼,我知道它为何会游动;地上的兽,我也知道它为什么善于奔跑。对于善跑的兽,我们可以结网捕捉它;对于善游的鱼,可以用带钩的丝线去钓取;对于善飞的鸟,我们也能用系有丝绳的弓箭对付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是怎样随着风云上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其学深奥难测,其言意旨悠远,真是乘风云翱翔于天地之间的一条龙啊!”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论语·八佾》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日:“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人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日:“是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鲁国的太庙参加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去,就向人问这样问那样,几乎每一件事情都问到了。当时就有人讥笑他说:“谁说‘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通晓礼仪?”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讥讽,毫不在意地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情,每件事都要问个明白,这恰恰是我要求懂得礼仪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位大夫孔□,死后谥号(古代帝王和官僚死后,朝廷给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做“文”,所以人们又称他做孔文子。对于这件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有疑惑不懂得,他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聪敏而勤学上进,不以向地位或学识比他低下的人求教为可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和子贡的这番谈话,记载在《论语·公冶长》篇中。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那句话而来的。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下、真心诚意向他人提问请教,就叫做“不耻下问”。
孔子本身就是“不耻下问”的榜样,不管是谁,也不论地位高低,孔子都能虚心向他求教。孔子曾向郯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的国君请教官职的名称,向周敬王的大夫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鲁国的乐工师襄学过弹琴,向周朝的守藏吏老聃问礼,甚至向七岁的小孩项橐请教论道。
史载,孔子和众弟子乘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途中,见到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项橐)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正要赶车过去,可是那个孩子突然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面有一座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
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老夫子的车,快放我们过去!” “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该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呢?”项橐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拦住他说:“这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
说着,孔子走上前去对项橐打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这边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项橐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国。”
“那周游列国又是做啥呀?”
“讲学传道呀。”
“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才行呢,那你知道些什么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项橐说:“那我出个问题考考你如何?”孔子见小孩如此口吻,轻轻一笑说:“好呀,你想问什么?说吧。”
项橐问道:“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
孔子一怔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呢?”
项橐眼珠一转接着问:“嫌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项橐又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了,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呢?”
孔子愕然,这时,路边的池塘里有群鹅在哇哇叫着戏水,项橐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项橐说:“青蛙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又无语了。项橐诚恳地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为什么这些事都不能给我讲清楚呢?”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后来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P24-2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关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