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是人们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从早期作为底层人民仇视统治阶级的隐晦歌谣,到现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谜语可谓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缩影。由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认识、了解谜语文化。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谜语的起源和发展,谜语的构成与分类,谜格知识,谜语制作与常用猜法,谜语精选2000则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
分类 | |
作者 | 姜旭真//王秋菊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谜语是人们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从早期作为底层人民仇视统治阶级的隐晦歌谣,到现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谜语可谓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缩影。由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认识、了解谜语文化。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谜语的起源和发展,谜语的构成与分类,谜格知识,谜语制作与常用猜法,谜语精选2000则等。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就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谜语的起源和发展,谜语的构成与分类,谜格知识,谜语制作与常用猜法,谜语精选2000则等。 目录 第一章 谜语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谜语的起源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谜语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谜语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谜语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谜语 第六节 明朝时期的谜语 第七节 清朝时期的谜语 第八节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谜语 第二章 谜语的构成与分类 第一节 谜语的构成 一、谜面 二、谜目 三、谜底 四、谜格 第二节 谜语的分类 一、事物谜 二、文义谜 三、事物谜与文义谜的区别 第三节 谜语专用术语 第三章 谜格知识 第一节 谜格的由来及作用 第二节 谜格的分类 一、移字类 二、减字类 三、加字类 四、谐读类 五、变读类 六、白读类 七、句读类 八、拆字分读类 九、拆字半读类 十、合字类 十一、其他类 第三节 谜格详解 一、最常用谜格 二、一般常用谜格 第四章 谜语制作与常用猜法 第一节 谜语制作方法 第二节 谜语常用猜法 一、会意法 二、正扣法 三、反扣法 四、漏字法 五、加法 六、减法 七、加减法 八、离合法 九、借代法 十、借扣法 十一、侧扣法 十二、分扣法 十三、运算法 十四、承启法 十五、抵消法 十六、象形法 十七、归纳法 十八、顿读法 十九、影映法 二十、方位法 二十一、组合法 二十二、问答法 二十三、运典法 二十四、拟人法 二十五、拟物法 二十六、排除法 第五章 谜语精选2000则 第一节 字谜 第二节 成语典故谜 第三节 文学类谜 一、名作篇目谜 二、诗文名句谜 三、词牌曲牌谜 四、名著人物谜 第四节 口语、俗语、常用语谜 第五节 新词语谜 第六节 民间谜语 一、字谜部分 二、器物部分 三、人体部分 四、动物部分 五、植物部分 六、自然部分 试读章节 一些小说家还把谜语写进了他们的长篇巨著之中,如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冯梦龙、凌蒙初等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等等,都写入了谶语或隐语式的谜语,由此可见灯谜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据记载,有一年元宵节,明太祖朱元璋要与民同乐,带着随从在南京城内赏灯猜谜。在兴致勃勃的观赏中,他突然在一个灯笼前停了下来。这只灯笼上画着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个西瓜坐在马上。马的后蹄子画得特别大。朱元璋看了怒形于色。立刻命人暗查画灯谜的人,抓获后就地杖死了。事后,有人偷偷问刘伯温:“皇上看灯谜后为何龙颜大怒,杖杀画师?”刘伯温说:“此人侮辱皇后,犯有欺君之罪,罪该万死。”众人都莫名其妙,刘伯温说:“灯谜上画着一个怀抱西瓜的女人,坐在一匹后蹄很大的马上,这不分明是在嘲笑‘淮西妇人。马后脚大’嘛。”众人恍然大悟,马皇后是平民出身,有一双大脚,难怪这则画谜犯着朱元璋的忌讳了。 宋朝时期虽然有对画谜的描述,但是没有画面的实例。所以,明初这则惹来杀身之祸的画谜,可以看成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画谜。 解缙是明朝永乐年间翰林大学士,江西吉水人。他聪明好学,足智多谋,在当地名声很大。一天,解缙和两位堂兄去青原山佛堂宝殿拜佛。因为三人都是第一次去,只好边问路边走。一路上,他们过田野,穿山涧,涉小溪,翻峻岭,饱览春色美景,畅谈赏心乐事。当他们走出一片茂密的松树林,来到山坡平坝的三叉路口时,只见路口中间长着棵驼背松树,树下立了一块石头,上面没有一个字,左、中、右三条路都是一样的宽,每一条都伸向深山老林。这里上不着店,下不着村,又不见行人。他们不知应走哪条路,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从中间那条路上走来一位荷锄背篓的采药老翁。解缙急忙迎上去,向老人作揖,恭恭敬敬地问:“请问老翁,往青原山佛堂走哪条路?”老翁见解缙眉清目秀,矮墩墩,穿一身长衫,说话文诌诌,吉水口音,便反问道:“公子可是解缙?”解缙点头说是,老翁也点了点头,但并未回答应走哪条路。而是默默地走到三叉路口的石头后面蹲着,把头向石头上伸一下。摊开左手掌举了举,又走到驼背树下向左转了两圈,回到石头旁坐了一下,随即顺着解缙他们的来路走去。两位堂兄见此情此景,急得直跺脚。解缙却笑着说:“老翁已经给我们指了路,不过他没有直说,而是打了个哑谜考我们。”“何以见得?”两位堂兄又惊又喜,异口同声问道。 解缙说:“石头出头是什么字?”“右字。”二位堂哥异口同声地说。解缙又说:“老翁不仅告诉了我们走右边那条路,还告诉我们走五里后,在有树的地方朝左拐两个弯,就到了。”两位堂兄回忆老翁的那些动作,觉得解缙所说有理,不妨试试老翁所指示的是否如此。遵照解缙理解的路线。他们顺利地走到了青原山,拜谒了佛堂宝殿。下午,那位采药的老翁也到这里朝佛。他一见解缙,就笑呵呵地迎上去,说:“解学士真不愧是吉水才子啊。”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解缙由衷地说:“还得谢谢您那构思精巧的哑谜,否则我们现在都不知能否到这儿。” 明朝“江南四才子”的祝枝山和唐伯虎都雅好猜谜。有一天,祝枝山去会老朋友唐伯虎。到后立即被邀请去品茶猜谜。两人立下赌约说,如果祝枝山能猜得出谜底,唐伯虎就捧出佳茗招待祝枝山,如果猜不出来呢,那就对不起了,恕不接待。祝枝山一听二话不说,回答道:“来吧!”话音刚落,只见唐才子摇头晃脑吟出谜面:“言对青山说不清,二人土上说分明。三人骑牛牛无角,一人藏在草木中。”祝枝山略一沉思,旋即猜出,得意地敲了敲茶几说:“倒茶来。”唐伯虎一看他的架势,知道他猜得不错,就延请祝枝山到太师椅上坐下,并示意童仆将新上市的上好茶叶沏好奉上。 谜面中的第一句与谜底相关的是“言对青”:第二句与谜底相关的是“二人土上”;第三、第四句都与谜底相关。其实,这个故事的谜目是要求祝枝山猜出四字礼貌用语。谜底为“请坐,奉茶”。 唐伯虎因蒙受会试案不白之冤,断绝了仕途之路。为了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他到了南昌宁王府,宁王把他安置在阳春书院。不久,唐伯虎发现了宁王的野心,便终日以诗酒自娱,佯狂佯醉,寻机离开虎口。宁王府中还招了一帮无赖之徒,其中有弟兄俩,一个李自然,一个李自芳,仗着宁王朱宸濠的势力横行霸道。 有一天,李自然和李白芳找到了唐伯虎的起居处阳春书院,和唐伯虎纠缠了一阵后,从袖笼内摸出一把白面扇说:“久闻解元公之名。今天烦请大笔一挥,画张扇面吧。”唐伯虎真想把这两个恶奴轰出去。但为能脱离虎口,便强忍着与他们周旋。当下唐伯虎调好丹青,在扇面上画了一株丹桂。李自然假充斯文奉承道:“唐先生真乃神笔,我辈好像闻到了扇面上的桂花香。”李自芳也在一旁凑趣说:“真的好香啊!”唐伯虎看他们那副嘴脸,灵机一动,便在桂花边画了两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两个蠢材哪知其中机关,千恩万谢地拿走了。原来这是唐伯虎作的一则画谜,隐含4个字:“横行乡(香)里。”暗示两无赖像青壳蟹那样横行霸道。 P16-18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