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写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红楼梦》原书长达一百二十回,并不适合少年读者阅读,所以特别将它改写成上下两集,让少年读者也有机会欣赏这部出色的古典小说。当然更希望看过这本书的小读者们,将来一定要设法挪出时间去读原书,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这部不朽巨著的文学之美。本书由下册。曹雪芹、高鹗著,卓心玉改写,刘建志插图。
《红楼梦》又叫《石头记》,是中国最有名的一部小说,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鼎鼎有名,许多学者更把它当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生于清雍正年间,他幼年住在南京,过着富贵人家的生活,但雍正六年,曹家遭到抄家的命运,家道中落,他因此回到北京,开始穷困潦倒的一生。二十几岁时,他回忆过往的岁月,想起小时候那个大家庭里的许多人物,于是动手写《红楼梦》,一写就写了十年,但只完成前面八十回就过世了,后面的四十回,是由一位叫高鹗的人,根据曹雪芹的写作计划补写出来的。
本书叙述发生在金陵贾府的故事,以宝玉、黛玉的恋爱和贾府的兴衰为主题发挥:贾府众人靠着祖先留下来的基业,过着奢华的生活,最后终于遭到抄家的厄运,而宝玉和黛玉虽然互相爱慕,宝玉却在贾母的主持下与宝钗结婚,林黛玉因此抑郁以终。宝玉面对这些打击,在考取举人后,选择出家,走向茫茫大荒。
中国古典小说的结局,往往以大团圆收场,但《红楼梦》却是一出大悲剧,因此也格外受人重视,并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红楼梦》原书长达一百二十回,并不适合少年读者阅读,所以特别将它改写成上下两集,让少年读者也有机会欣赏这部出色的古典小说。当然更希望看过这本书的小读者们,将来一定要设法挪出时间去读原书,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这部不朽巨著的文学之美。本书是下册,由曹雪芹、高鹗著,卓心玉改写,刘建志插图。
这天是宝玉生日。因为宫里有一位太妃死了,贾母、王夫人等都人宫去祭拜,所以家里不像往年那般热闹。
宝玉清晨起来,梳洗、装扮妥当,便来到前厅院中,燃香行礼,然后到宁府的宗祠祖先堂两处行礼,出到月台上,又朝上遥拜贾母、贾政、王夫人等的养育之恩,才回荣府。
不一会儿,贾环、贾兰来了,袭人连忙拉住,坐了一坐才去。宝玉走路走累了,正歪在床上吃茶,只听外头叽叽呱呱,原来是翠墨、入画、翠缕等七八个丫头,抱着红毡子来了,边走边笑着说:“拜寿的挤破门了,快拿面来给我们吃。”
她们刚进门,探春、湘云、宝琴、岫烟、惜春也都来了。宝玉连忙迎出来,笑说:“不敢惊动。快预备好茶。”
袭人等连忙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来了,见到宝玉,便要跪下磕头,宝玉连忙拉住,她这才曲膝弯腰拜了一拜,宝玉也还了一揖。
袭人笑着推宝玉说:“你再行一个礼。”
宝玉大惑不解地说:“不是行完了吗?为什么要再行礼?”
袭人说:“刚刚是她给你拜寿。今日也是她的生日,你不该也给她拜寿吗?”
宝玉喜得忙作揖,平儿赶忙也还了礼。
湘云拉拉宝琴和岫烟说:“你们四个人对拜寿,拜上个一整天才是。”
探春连忙问:“原来邢妹妹也是今日生日,我怎么就忘了?”连忙命令丫头去补办一份礼物,又吩咐丫头:“顺便去告诉琏二奶奶,说今日不放平儿回去,我们大家凑合着要给她过生日。”
探春一面遣人去请尤氏、李纨、宝钗、黛玉,一面又传掌厨的进来,吩咐备办两桌酒席。
寿宴就设在芍药栏的红香圃中,众人团团围坐,让四个寿星坐在上位。
酒过数巡,宝玉说:“雅坐无趣,须要行酒令才好。”
但众人中有说行这个令好的,又有说行那个令才好,湘云等不得,便和宝玉二、五乱叫,猜起拳来。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瞎起拳头。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一时间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镯子响。
由于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人管束,大家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十分热闹。玩了一回,大家准备散席,忽然不见了湘云。等了许久,仍旧不见影儿,便使人各处去找,但哪里找得着?
就在这时,管家林之孝的妻子带了几个老婆子过来。她怕丫头们年轻,趁王夫人不在家,不服从探春的约束,恣意饮酒,失了体统,所以过来问问有事无事。
探春看到她们来了,知道她们的意思,忙笑着说:“你们又不放心,来查我们了?我们并没有多喝酒,不过是大家开开玩笑,拿酒作引子。嬷嬷们别担心。”
李纨、尤氏也都笑说:“你们歇着去罢!我们也不会叫她们多吃的。”
林之孝的妻子笑说:“这我们知道。我们是来看看,要不要补点儿什么。姑娘们酒喝多了,若不多吃些东西,怕身体受不了。”
探春笑道:“嬷嬷说的是,我们也正要吃呢!”回头命丫头去取点心来。那些婆子又站了一会,方退出去。
平儿摸着发烫的脸,笑道:“我的脸都热了,也不好意思见她们。依我看,就收了罢!别惹她们再来,那就没意思了。”
探春笑道:“不相干,横竖咱们不认真喝酒。”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地走来,说:“姑娘们快去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走去看,果然看见湘云卧在山石偏僻处的一条石凳上,睡得十分香甜,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满脸、衣襟上皆是红色花瓣,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下,也被落花埋了大半,一群蜜蜂、蝴蝶嗡嗡地围着飞旋,再细看,发现她还用手巾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连忙上来推她。她口中仍然说着梦话,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快醒醒!吃饭去,小心这凳上睡出病来。”
湘云慢慢睁开眼睛,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觉得很不好意思。早有丫头端来浓茶,探春又命将醒酒石拿来,给她含在口内,这才好了些。
众人吃过点心,大家有坐的,也有站的,有在外观花的,也有倚栏看鱼的,探春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黛玉和宝玉在一簇花下唧唧哝哝,不知说些什么,小螺、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采了些花草,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大家说说笑笑,过了一天。P1-4
有很多经典文学一个人小的时候不适合读,读了也不是很懂;可是如果不读,到了长大,忙碌于生活和社会,忙碌于利益掂记和琐细心情的翻腾,想读也很难把书捧起。所以做个简读本,收拾掉一些太细致的叙述和不适合的内容,让他们不困难地读得兴致勃勃,这就特别需要。
二百多年前,英国的兰姆姐弟就成功地做过这件事。他们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改写成给儿童阅读的故事,让莎士比亚从剧院的台上走到儿童面前,使年幼也可以亲近。后来又有人更简化、生动地把莎士比亚的戏做成鲜艳图画书,儿童更是欢喜得拥抱。
二十年前,我也主编过世界经典文学的改写本,55本。也是给儿童和少年阅读。按照世界的统一说法,少年也属于儿童。
我确信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做好。最要紧的是要挑选好改写者,他们要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和对儿童的认识,心里还留着天然的儿童趣味和语句,举重若轻而不是呲牙咧嘴,该闪过的会闪过,整个故事却又夯紧地能放在记忆中。
这也许正成为一座桥,他们走过了,在年龄增添后,很顺理地捏着这票根,径直踏进对岸的经典大树林,大花园,而不必再文盲般地东打听西问讯,在回味里读到年少时被简略的文字和场面,他们如果已经从成长中获得了智慧,那么他们不会责怪那些简略,反倒是感谢,因为如果不是那些简略和清晰让他们年幼能够阅读得通畅、快活,那么今天也未必会踏进这大树林、大花园,没有记忆,便会没有方向。
即便长大后,终因无穷理由使一个从前的孩子没有机会常来经典里阅读,那么年幼时的简略经典也可以是他的永恒故事,担负着生命的回味和养育,简略的经典毕竟还是触摸着经典的。
我很愿意为这一套的“经典触摸”热情推荐。
这套书的改写者里有很杰出的文学家,所以他们的简略也很杰出。不是用笔在简单划去,而是进行着艺术收拾和改写。
杰出的笔是可以让经典照样经典的。
梅子涵
我很愿意为这一套的“经典触摸”热情推荐。这套书的改写者里有很杰出的文学家,所以他们的简略也很杰出。不是用笔在简单划去,而是进行着艺术收拾和改写。杰出的笔是可以让经典照样经典的。
——梅子涵
我以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而母语经典,理应成为中国每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希望青少年读者从这套“中国古典小说青少版”开始,更多地阅读我们的母语经典,打好“精神底子”。
——曹文轩
从台湾引进的“中国古典小说青少版”丛书,无论书目的选择,还是改写队伍的精良,都让人产生一种信赖感。相信我们大陆的孩子们也会从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盛宴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营养。
——苏立康
一个儿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史,就是他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发育史。此丛书内容博洽而精当,犹如“精神母乳”,适宜于青少年阅读,孩子们能从中汲取到精神的养分。
——曹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