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人人都能“晒”着幸福开着轿跑。
我还有一个梦想……
别说我没有梦想,我有很多梦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都是我的梦想,我的梦想也许就是你的梦想,我的梦想加上你的梦想,就是我们老百姓共同的梦想,这本书想讲述的就是老百姓的梦想。
相信那句话:“有梦想就有希望。”
在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面对疾病,大部分人都只能听天由命。可是时间到了1883年,一个伟大的人物,改变了这一切,他在全球首先创立了医疗保险制度,这个伟大的人物就是德国首相俾斯麦。
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统一了德国,使德国变得强大起来。从他开始,才有了现代政府的概念,现代政府是公民的政府,做好服务是第一要务,而在他之前的政府都是君主的政府,政府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政府,可是俾斯麦改变了这一切。
俾斯麦上台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第一次在一个国家建立起了全民保障制度,让全体国民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享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失业救济等保障服务。这种服务叫做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发明人和实践者,正是俾斯麦。
公共服务有两个特征,一是公共性,它的资源是由政府提供的,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公民,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你有我有大家都有。比方说义务教育就是这种服务,所有适龄的小孩都可以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费用是由政府提供的。
第二个特征是非排他性,你的小孩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别人的小孩也可以享受义务教育,你不能剥夺别人小孩上学的权利,这叫做非排他性。
有这两个特征就叫做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首要职责,也是现代政府的主要特征。
这个制度的创立是从德国开始的。1881年11月17日,在俾斯麦的建议下,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颁布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的皇帝诏书,从此以后,“社会保险”一词才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上,并且沿用至今。
诏书宣布,工人在患病、发生事故、伤残和老年经济困难的时候应该有保障。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上述三项法律被汇总为《帝国保险条例》。这是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保险的法律文件。
正是因为德国实行了全世界最早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打下了德意志人民团结的坚实基础,使得德意志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
在欧洲,德国不是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但却后来居上,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即使是遭遇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仍然动摇不了德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这同它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不无关系。
直至今日,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他所有国家都参考过它的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德国穷人结束了无依无靠无人管的历史,德国进入了一个社会市场经济的时代。
德国也为别的国家开启了一扇洞察现代文明的窗口,它的保险制度成了现代国家争相仿效的模板,有没有健全完善的保险制度成了现代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保险制度?保险制度是为遇到风险的人提供的保障制度。
一个人的一生难免有不测风云,小灾小祸自己扛一下也就过去了,可是当大祸临头的时候,却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抗拒的,人们最希望的是有神来之手给予援助,那么保险制度就是这只神来之手。 保险制度遵循的是大数法则。大数法则是统计学上的一个规律,是制定保险制度的基础。比方说,你统计发病率,你观察一个人,他一辈子也许都不会生病;你观察十个人,也许他们也不会生病,可是你观察一万个人,必定会有几个人生病。假如有5个人生病,发病率就是万分之五,你观察的人群越多,你统计的发病率就越准确。
保险制度就是根据这个规律制定的,因为一万个人里面总有5个人要生病,而且不知道是谁会生病,那么保险制度规定,大家都必须存一笔钱,防止生病。这笔钱不需要太多,够这5个人看病就行了,存钱的人越多,这5个人越有保险,保险公司就是根据这个规则来收取保险费的。
在没有保险制度之前,一个人生大病了,完全靠自己掏腰包。如果这个人是个有钱人,他也许还能看得起病,如果是穷人就只有等死了,即使是个中产阶级,面对大病,也是一筹莫展。
德国人很聪明,他们发现医疗行业有三个特点,一是生大病的人是少数人,二是人人都害怕生大病,三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生大病,有了这三个特点就可以建立保险制度的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规则的核心是,人人都出一笔看病的钱,这笔钱不需要太多,只要很少的钱,由保险公司代管着。当一个人生大病的时候,把这笔钱给生病的人用,大家都交钱,积少成多,钱就够用了,这就是保险制度。
俾斯麦创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很快就成为全世界效仿的对象。1905年,法国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11年,英国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17年,前苏联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到了今天,全世界有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也包括中国。
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看病出钱的问题,保证了看病有人出钱。紧接着就要解决如何花钱的问题,出钱的问题是医疗保险问题,花钱的问题是医疗体制问题,
不同的出钱和花钱方法产生了不同的医疗模式,世界上主要流行着三种医疗模式:德国模式、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
它们的区别在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保险体制的不同,二是医疗管理体制的不同。医疗保险体制是由谁来买单的问题,也就是看病的钱由谁出;医疗管理体制是找谁看病的问题,也就是医院的管理问题。
德国的医疗保险费由老板和职工共同负担,医疗保险费一般平均为税前工资额的13.6%左右,老板和职工各出一半。这个钱老板和职工都必须出,是强制性的,谁不出谁就是违法。没有工作的人怎么办?也没关系,政府帮你出,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国民都有保险。
德国政府不参与医疗保险的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设计制度和制定相关法律,担当中介和进行仲裁。
德国的医疗保险走的是一条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这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用我们的话说,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德国模式也叫做社会保险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法国、韩国、日本、芬兰等国都采取了这种模式。全世界建立医保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05个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是德国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英国模式。英国医疗保险的钱基本上都由政府出,老板和职工出的很少,老板只要交纳职工工资总额的0.6%,职工只要交纳工资的0.75%,独立劳动者和农民只要交纳收入的1.35%。由于英国的医疗保险费基本上是由国家出,所以英国模式也叫做国家卫生服务模式。P17-20
2010年,有个词汇开始变得热门起来,叫做“晒”幸福,所谓“晒”幸福是把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放在网络上,让大家随便看。
比方说,你找到了梦中情人,把两个人的故事和浪漫的合影放在网上让大家看一看,这叫做“晒”幸福;房子装修得很漂亮,经济实惠又很大方,把装修的心得和房间的照片放在网上让大家看一看,这也叫做“晒”幸福:年终发的奖金很多,把奖金的数目告诉大家,然后公布一下你的旅游、买车、买房计划,这还是“晒”幸福。
有幸福可“晒”,这是一件好事情,说明大家比以前幸福了,你已经迈过了生存型阶段和温饱型阶段,到了享受型阶段,甚至有的人到了奢侈型阶段。在享受型阶段,吃饭穿衣不再是问题,心情是否愉悦才是最大的问题,于是追求幸福成了一种时尚。
你盼望幸福,渴望幸福,也更加在乎幸福、重视幸福。有幸福的事情,大家也不愿意藏着拽着,而是把幸福公布于众,随便观赏。
“晒”幸福其实是一种分享,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心胸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说的是快乐不要一个人独享,要与人分享。用“晒”的形式,记录下每一个快乐的瞬间,为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为别人传递一份幸福的气息,把幸福的种子播撒在网络上,让它生根发芽。
每年的春节,“幸福”成了最给力的拜年词汇,幸福的短信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什么“祝合家幸福”、“祝幸福安康”、“祝幸福快乐”,这些是最基本的祝福语,每个人都会发。2011年春节,还多了一句:“让幸福再飞一会。”
在短信的一来一往之中,大家都感受到了幸福。被人惦记着是一种幸福,惦记别人也是一种幸福。通过短信的形式,祝愿我惦记的人和惦记我的人都很幸福,短信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在传递着幸福,表达着幸福。
电视剧也不甘落后,你一打开电视,马上映入你眼帘的都是幸福一片,有《老大的幸福》、《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还有《我很幸福》、《幸福最晴天》、《幸福像花儿一样》、《幸福来敲门》等等,有个电视剧干脆就叫做《晒幸福》。
还有《幸福有多远》、《幸福在哪里》,对于这些提问,有的电视剧直接就回答了。幸福在哪里?有个电视剧叫做《幸福在路上》:幸福有多远?有个电视剧叫做《下一站幸福》;你到底幸福不幸福?有个电视剧叫做《幸福你就拍拍手》。
为了赶上幸福的潮流,即使是不幸福的事情也要变个法子,取个幸福的名字。有个电视剧叫做《幸福的眼泪》,说的是一个小姑娘因为一场车祸得了小脑脊椎突变症,这本来是件不幸福的事情,小姑娘流下了眼泪,可是电视剧不叫痛苦的眼泪,而叫《幸福的眼泪》。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别人“晒”幸福,一看到别人“晒”幸福,自己就有气,说别人幸福了我就不幸福,别人越幸福我就越不幸福,这种心态就不怎么阳光了。网上晒晒幸福没什么不好,幸福着想让别人看见,也是人之常情。
这年头,不幸福的事情也很多,人世间总有阴暗,再不把幸福拿出来晒一晒,日子都快过得发霉了。有幸福就应该拿出来晒一晒,晒的人越多说明生活越好、心情越快乐。
你实在没有幸福可晒,也没有关系,敞开你的胸怀,沐浴一下别人幸福的阳光雨露,也许你在别人的幸福之中还可以幸福着别人的幸福,快乐着别人的快乐。
幸福可以晒,也应该晒,可惜现在“晒”幸福的人还不是太多,“晒”幸福还没有成为普遍的现象。当人人都在“晒”幸福,也就说明我们进入了一个幸福美好的新时代。 不过,我们在“晒”幸福的同时,也要把握好两条原则:第一,你要有幸福可“晒”,没有幸福硬要去“晒”幸福,那就是假幸福和伪幸福,既然“晒”了幸福就要“晒”得货真价实;第二,别“晒”过了头,把“晒”幸福变成炫耀幸福就不好。有人用百元钞票去点香烟,用豪华车队去接~条藏獒,那就是炫耀了,你幸福了别人就可能不幸福。
到底什么是幸福?据说网络上关于幸福的解释有330万个网页,要想解释好什么是幸福还真的不容易,解释得越多越让人糊涂,因为每个人的幸福感觉不一样,幸福的标准也不一样。其实幸福是一种心理的体验,是一种快乐的感觉,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那种快乐的感觉。
快乐的感觉因人而异,幸福与不幸福都在于你的感觉之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之下,你会有不同的感觉。70年代能吃饱肚子是一种幸福,80年代能提着录音机、听着邓丽君的歌是一种幸福,90年代能腰挎BB机、手拿大哥大是一种幸福。
现在进入21世纪,这些都不能算幸福,你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追求,这时候的你也许要开着宝马车、住着小洋房才是幸福。
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也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同样是一片天空,有人看到了层层的乌云,也有人透过云层感受到了阳光。一个人完成了一项工作,他心里充满着成功的喜悦,他可能是幸福的。可是换一个角度,他想到后面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他可能就不幸福。
一个人在田里劳动,满头大汗,当他想到硕果累累,他可能是幸福的。可是换一个角度,他想到种田太辛苦,他也可能不幸福。所以,幸福没有模式,全在于你的感觉。
要我说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在平淡中活出精彩就是幸福。一般老百姓过日子,既不能飞黄腾达,也不可以张牙舞爪,在平平淡淡之中能出那么一点精彩就是幸福。如果在平平淡淡之中连一点精彩都没有,那就是生活的乏味。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了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入了生活。”生活就好比一杯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水勾兑成了酒精;有人喜欢苦中作乐的生活,把水搅成了咖啡;有人喜欢甜甜蜜蜜的生活,把水拌一拌成了糖水;有人喜欢清香回味的生活,把水沏成了茶;还有人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只喜欢原汁原味的白开水;也有人一不小心把水搅成了苦药,甚至是毒药,亲手把自己的前程毁掉,他就不会再有幸福。
不仅老百姓喜欢“晒”幸福,各级政府也喜欢“晒”幸福。每年的春节前后是全国各地召开人代会的黄金时间,在人代会上,政府首脑要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每年的工作报告都要罗列几件幸福的事情,让人大代表们也幸福幸福,人大代表们幸福了,老百姓就幸福了,因为他们代表着老百姓。
幸福的事情年年都有,2010年也不少,比方说成功举办了世博会,高速铁路越来越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城市变得越来越大,马路变得越来越宽敞等等,这些都是幸福的事情。
每当听到这些,人大代表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从他们的掌声中可以听出来,他们对政府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说明政府在为民办实事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与往年人代会不同的是,2011年召开的人代会,幸福的氛围特别浓烈,各地把“幸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晒”了幸福,还对未来的幸福进行了展望和描述,提出了“幸福社会”概念。
各地都庄重地向人大代表宣布,要建设幸福社会,建设幸福省、幸福市、幸福县和幸福区,要提高幸福水准和幸福指数。
通过人代会的形式,政府报告工作,向人大代表晒晒幸福,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过去的一年做了些什么,在新的一年准备做什么,这是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开人代会的目的就是要让代表们检视一下政府的工作,以便在第二年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但是我们在“晒”幸福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我们还有很多不幸福。
我们的经济总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可是人均收入水平在全世界还排在靠后的位置上;我们的大学数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可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工作;我们的医疗保障正在实现全覆盖,可是还是低水平的保障,生了大病还是看不起:我们有养老金制度,可是只覆盖到了城镇职工,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养老金:我们有社会救济制度,可是在全国各个城市,我们还能看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等等。说明我们一边在幸福着,一边还有些不幸福,所以要建设幸福社会。
在各地建设幸福社会的热潮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广东和重庆。广东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并且对什么是幸福广东作了明确的界定,幸福广东主要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宜居城乡、社会治安、人民权益、诉求表达、文化需求等方面。比较具体的有一条是老百姓的收入要跑过经济增长速度。
这一条确实很重要,过去各地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可是老百姓感觉不到,他们的收入增长得很慢甚至不增长。
广东提出这一条,在全国具有标杆意义,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了,老百姓的收入也要同步增长,这才是发展的目的。
重庆提出要建设幸福重庆,建设幸福重庆办法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提高幸福指数,另一个是降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衡量贫富差距的专业名词,降低基尼系数就是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
这一条也很好,其实就是让大家都富起来,少数人富了不是幸福社会,大多数人富了才是幸福社会。
幸福指数内容很多,主要包括经济总量、人均经济总量、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感觉等。
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和中国市长协会每年都要评选一次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采取专家打分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打分有12项指标,包括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等。
社会调查是通过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的随机调查,由被调查人推荐心目,中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在2010年的评选中,重庆和广州双双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其他几个城市是杭州、成都、长沙、昆明、南京、长春、通化和无锡。
评选结果出来后,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些城市入选了呢?
有人说,重庆的入选,是它进行了“唱红打黑”;有人说,广州入选是因为办了亚运会,想想也不完全有道理。
“唱红打黑”是重庆开展的重要活动,主要内容是打击黑恶势力,唱红歌、读经典、发红色短信、讲革命故事等等。
亚运会只不过是一次体育运动会,如果办个运动会,广州人就很幸福,那么广州人也太容易满足了,以后年年让他们办运动会好了。
其实在准备亚运会期间,广州人付出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在长达4年的大建设期间,整个城市尘土飞扬、交通拥堵。在举办亚运会期间还要实行交通管制,广州市民出行非常不方便。
亚运会上我国选手一共获得199枚金牌,其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加起来只有200多枚金牌,这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这种幸福不只是广州人的幸福,而是全国人民的幸福。所以,仅仅看亚运会也不能说明就是幸福城市。
其实幸福与不幸福都是相对而言,这些入选的城市是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的,相比较之下,重庆和广州的幸福感更强一些。
重庆和广州之所以能成为最具幸福感城市,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两个城市都有鲜明的个性,二是经济发展得都很快。
这几年,重庆和广州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城市大建设,城市范围扩大了,马路变宽了,外立面变漂亮了,城市更有现代化的质感,短短的几年老百姓能感受到城市的巨大变化,所以幸福感就明显一些。
有人说上海和北京变化更大,为什么没有入选呢?因为上海和北京的变化是在大家预料之中,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两个大城市,它们的变化是渐渐地在变,而不是突然起了变化,渐变的感觉与突变的感觉不一样,突变的感觉让人印象更加深刻,所以专家和网民愿意把选票投给重庆和广州,而不投给上海和北京。
重庆在捉拿贪官和打击黑恶势力方面,在参评城市中力度是最大的,重庆一共抓了100多名县处级干部和1500多名黑社会成员,这些成员中有很多是亿万富翁,这正好迎合了老百姓“仇富仇官”的心理,获得了他们的认同。但需要说明的是,老百姓并不是见官就仇,见富就个艮,在这里他们仇的是发不义之财的富人,个艮的是贪官。
在参评城市中,广州是全国吸纳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城市。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广州能找到工作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在很长时间里,大家有这样的共识:要找工作,就去广州,所以对广州的印象比较好。
广州还是全国最富裕的城市。2010年,广州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0658元,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109元,广州要高出60%,所以广州入选幸福城市也就不足为怪了。
即使重庆和广州的入围有这么多理由,但还是有许多人感到理由不充足。
为什么对幸福城市评选争议太多?是因为指标太多。指标太多了,就容易把人搞糊涂,什么都重要,什么就都不重要。
幸福社会的概念提出来了,如何体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的说幸福社会是“风清气爽、宜居宜业”,有的说幸福社会是“安居乐业、和谐美满”,这些都没有错,错的是比较模糊,没有说到问题的实质。
幸福社会同个人的幸福感觉不一样,大多数人能感觉到幸福的社会才能叫做幸福社会,少数人感觉到幸福的社会不能叫做幸福社会。
怎样才能体现大多数人的幸福感觉呢?幸福社会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要素:体面、健康和公平,也就是大多数人能体面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和公平地活着,这才叫做幸福社会,否则,很难说是幸福社会了。
体面、健康和公平是幸福社会三个基本要素,是我们需要着力构建的。
一个人如何才能算是体面地活着?首先要有较高的收入,这是第一位的,没有收入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二要有住房,这个住房不管是你自己买的,还是父母给的,还是国家提供的,你总得有一套,安居才能乐业,很难想象一个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人,会有多大的幸福;
第三要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教育是一个人走出贫穷,改变命运的最主要渠道,你只有获得与别人同等的教育机会,你才有可能获得与别人同等的成功机会:
第四要有生活保障,失业了要有生活费,退休了要有生活费,遇到车祸残疾了也要有生活费,有生活费才能保证一个人最基本的体面,如果连肚皮都撑不饱就谈不上体面了;
第五要有尊严,“站着把钱赚了”,又风光,又体面。 健康地活着是说要有一个好的身体,“什么都可以有,千万别有病”。有病了,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生活质量、精神面貌都会下降。可是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小病小灾,生了病以后病人最希望的是能及时看病、有钱看病,一个没有钱看病的人,他的心态是冰凉的,不可能感到幸福,所以,幸福社会要有覆盖全民的高水平的免费医疗保障体系。
公平地活着也很重要,公平不是平均,而是要为每个人提供大致相同的机会,你有机会,我也有机会,大家都有机会,整个社会才显得朝气蓬勃。如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利益阶层越来越强势的话,就是不公平,不公平会让人的幸福感下降。
对照幸福社会三要素,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否认,我们有很大的进步,总体来说幸福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还称不上幸福社会,所以各地提出要建设幸福社会,这是非常正确的。
我有一个梦想。当我小孩长大的时候,我不用为他上不上学而苦恼。我小学上希望小学,中学上民工中学,大学上自费大学,都没有问题,但是我的小孩不能再这样,我要他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地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有机会再出国留学,与别的小孩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希望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学费不要再涨。
我有一个梦想。当我一不小心生了病的时候,我不用担心家里的房子会卖掉。我有病可以扛着、可以曳着、可以忍着,痛一点苦一点,都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把我外出经商的钱、进城务工的钱、种菜养鱼的钱、烧炭打柴的钱、准备娶媳妇的钱、盖新房的钱、给孩子读书的钱,都在医院里用掉。希望疾病不要再偏爱穷人,人人都很健康。
我有一个梦想。当我忙碌了一天想找个地方休息的时候,我能有个属于自己的住处。我可以不吃山珍海味,可以不买LV包,可以每天去挤公交车,都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让我找不到自己的住处,不管是大房小房、新房二手房,我总得有一个地方。希望我攒钱的速度能赶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房价不再发飙。
我有一个梦想。当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我能得到体面的回报。我可以干费力气的活,可以干加班的活,可以干脏点的活,都没有问题,但是我得把干活的钱挣了,我要付电费、付水费、付交通费、付通讯费、付恋爱的费,我总得有钱把费付了。希望老总们的年薪涨我也能涨,收入不再不涨。
我有一个梦想。当我老了再也干不动活的时候,我有一份收入可以养老,我寂寞一点、枯燥一点,没有地方去玩,都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让我无依无靠,希望人人老有所养,让夕阳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