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从公元前150年立为太子,到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驾崩开始继承皇位,其间整整做了9年太子。
刘彻被立为太子后,深得景帝的宠爱。景帝一次宴请诸侯周亚夫,因为席上没有筷子,周亚夫心中不悦,面现怨色,叫尚席取箸。刘彻当时也在席上,一直坐在那里看着周亚夫。周亚夫被看得实在受不了,便扫兴地离席而去。景帝奇怪地问刘彻:“你为什么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刘彻答:“这人可畏,必能作虐。”景帝笑说:“他如此罢怏不服,是不可以做少主的臣。”后来,周亚夫因为儿子违法而受牵连,景帝先命小吏质讯,周亚夫否认。景帝就骂他:“吾不用也!”然后改命廷尉拘审,周亚夫不甘受辱,在狱中绝食五日,吐血而死。这样景帝就为刘彻除去了强悍难驭的功臣。
刘彻14岁这年,廷尉呈请景帝审批一件凶杀案,杀人犯名叫防年,防年把自己的继母残忍地杀害了,因为继母杀防年的生父,于是防年就杀了继母。廷尉以杀母律论处,判防年大逆罪。景帝怀疑这判决不准确,便问刘彻。刘彻分析说:“通常说继母如同生母,这说明继母与生母有不同之处,只是由于父亲娶她为妻,地位才像生母罢了。今防年的继母既然杀了防年的生父,他与继母也就情断义绝,已经没有了母子关系。应当按一般的杀人罪判,不应判大逆罪。”景帝采用了刘彻的意见,按一般杀人罪改判防年弃市。大臣们都称赞说判得准确。从此,景帝愈加器重刘彻了。
皇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他德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今后的治乱兴衰、人民的生死存亡。所以自汉初以来,几代皇帝都非常注重对皇太子的教育培养。文帝时,梁王太傅贾谊上疏陈政事,把教育、培养太子作为固国安民的根本大计提出来。指出夏、商、周三代之所以长久,秦之所以速亡,都和王位继承人的培养得失有很大关系。他说:“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也就是对太子要进行早期教育,要选择贤良端正的人做教师。只要教育得法,加之老师品行端正,则太子也能品行端正,太子正则天下安定。文帝深纳其言,所以郑重地选择晁错为太子家令。景帝也同样非常重视对皇太子的早期教育。 汉初以来,道家的黄老思想占统治地位。因此,几代君主都大力提倡黄老之学。尤其是景帝之母窦太后,特别喜好黄帝、老子之言,命皇家的子弟和窦家的子弟都必须学习黄帝和老子之学。皇太子刘彻,当然更不能例外,幼年就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同时,景帝又为皇太子刘彻选了儒学家卫绾、王臧做太子太傅、太子少傅。
敏慧早熟的皇太子,被博大精深、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儒家思想深深地吸引住了。和黄老之道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不同,儒家学说倡导君子奋进不息、进取有为,主张尊君、隆礼、行仁、重民、大一统,以厚德怀服四夷。刘彻是个血气方刚、雄心勃勃、非常有抱负的少年,他觉得儒家学说更加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志趣,联想到吴楚之乱和匈奴的不断侵犯,他觉得儒家的主张更加适合国家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教育,给这位在黄老思想笼罩下成长的太子灌输了新鲜血液,塑造了受益终身的政治观,为他以后五十余年奋发有为的政治生涯奠定了深厚思想基础。
刘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太子,不单学黄老、习儒术,而且还爱好音乐、文学和射猎,兴趣极其广泛。特别是对辞赋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经常吟诵枚乘、贾谊等人的作品,陶冶情操,开阔襟怀。与此同时,也从中吸取他所需要的政治营养。
在处理周亚夫这件事中,皇太子刘彻从他父亲那里又学会了法家所倡导的尊君御臣的统治术。皇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于大臣,不管地位如何高,功劳如何大,只要他敢于对皇帝有丝毫的不亲不顺,就一定得除掉他,甚至捏造罪名也在所不惜。生杀赏罚是皇帝驾驭臣子的手段,恩威并施,役使群臣如犬马耳!刘彻把儒家之学、黄老之道、法家之说杂糅在一起,兼收并蓄,博取众家之长,不断地增长未来治国理民的才能。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正月十七日,景帝为年已16岁的皇太子举行非常隆重的冠礼。冠,又名“元服”。“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日元服。”故加冠之礼又名“加元服”。此乃贵族子弟的成丁礼。周礼,男子二十而冠。加冠之后,即为成人,为君者方可亲政。春秋战国以后,礼崩乐坏,冠礼亦然,但为君者仍十分讲究此礼。赢政13岁即秦王位,相国吕不韦以“仲父”的身份执政。赢政20岁时,并没有按时举行冠礼,探究其真正的原因,应是吕不韦从中作梗,因为一旦赢政加冠,他就得被迫还政。直到赢政22岁,吕不韦才不得不同意为他举行冠礼。“王冠,带剑”,开始亲预国政,吕不韦、长信侯缪毒不肯交出权力,于是发生一场内乱。汉初,冠礼犹存。如惠帝四年(前191),“三月甲子,皇帝冠”。这一年,惠帝20岁。到景帝后元三年,刘彻才16岁。景帝让刘彻提前加冠,当然是考虑到他一旦驾崩,刘彻一即位便可亲政。人秦汉后,冠礼徒具形式,但病危之中的景帝犹念念不忘这一细节,足见其用心是何等良苦!他的这一举动未免有些杞人忧天。窦太后尚在,她两眼虽已失明,但心中仍关注着朝政,不时干预;还有刘彻的母后王姑,她也不会自甘寂寞,诸吕之乱,殷鉴不远。冠礼举行当日,高祖庙内钟磬协奏,香烟缭绕,气氛异常庄严肃穆。典礼由景帝亲自主持。皇族、国戚、公卿大臣恭列两侧。皇太子先行裸享之礼(即将酒扬洒于地),之后站在阼阶之上,宾给加冠三次,叫做“三加”。三加后,经过来宾敬酒,皇太子去母亲王皇后那里拜见。之后,由宾替皇太子取字。皇太子以前已由其父皇起名为“彻”,彻者通也,所以以“通”为字。接着皇太子礼拜父皇、见兄弟姑姊等众亲族和公卿大臣诸宾。礼成。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