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后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王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后时代》由王毅所著,西方单独掌控,那个非对称、不合理的“前时代”行将终结。

人类社会将迈入东方、西方和伊新兰文明共同治理,更公允,更均衡的“后时代”。

这个世界不该为西方独享,而应是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西方所共有。

中国作为“后时代”的弄潮儿和引领者,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内容推荐

《后时代》由王毅所著,《后时代》主要论述西方长时期单边控制、少数垄断、实力说话、优越救世的“前时代”将被以多为主,共同治理、富裕普世、民主治理为特征的“后时代”所取代,传统国际体系的核心和边缘结构发生变化,它不仅表现在战略安全领域,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显现得更为清晰。“后时代”将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更加趋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在重大国际事务上不再是单边、单轨制的半个世界,而是由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合作、竞争、较量的双边、双轨制,共同构建起一个均衡、公平和完整的世界。伴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中部阿拉伯国家出现的变革,地缘跷跷板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而东崛、中乱、西衰,则构成当前这条跷跷板重要地缘战略特征。

目录

引言:为什么提出“后时代”这个概念

时空篇

第一章 走向“后时代”

 第一节 诸多“后××时代”的宣示

 第二节 大势已去的“前时代”

 第三节 走向均衡的“后时代”

第二章 日益平衡的战略安全格局

 第一节 “9·11”事件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

 第二节 战争与和平,两种不同治理理念的较量

 第三节 多极与多边下的新安全架构

第三章 趋向双轨道的经济格局

 第一节 西方主要经济体遭遇严寒

 第二节 单轨道出现颠覆

 第三节 平衡发展的双轨道

第四章 “后时代”的困惑

 第一节 两极体系卷土来

 第二节 传统体制不愿改

 第三节 冷战思维续作怪

第四节 危机成串接踵来

地缘篇

第五章 东崛

 第一节 东亚起飞与东亚模式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第六章 中乱

 第一节 第一个动荡的十年

 第二节 又一个动乱的十年

 第三节 东部国家的积极作为

第七章 西衰

 第一节 美国、西方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深受多重危机煎熬的欧盟

 第三节 日本的多重灾难

第八章 “后时代”的中国

 第一节 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应对之策

后记

试读章节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正发生着与以往不同的重大变化,在种种变化的波流之中,人们依稀看到浩荡洋流滚滚前行,感受到大规模积聚的能量正孕育着质变和震荡。

面对变化,国际关系研究与理论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后××时代”的字样,人们将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出现的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的战略态势定义为“后冷战格局”、“后冷战时代”,将美国、西方综合实力步人衰退,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概括为“后美国时代”和“后西方时代”,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上主要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形容为“后危机时代”,将发生在西亚北非阿拉伯世界的变革及其伊斯兰势力出现的战略复兴归纳为“后中东时代”、“后伊斯兰时代”、“后卡扎菲时代”,将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及其以后发生的发达国家、新兴大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立与合作称之为“后哥本哈根时代”,等等,在这些林林总总被学者、政治家冠以“后××时代”的背后,我们可以感觉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与以往任何时期都截然不同的巨大变化。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将其称之为“全球大转型时代”,指出世界现在所遇到的是严峻的系统性危机,是全球转型的结构性进程。这是向新的文化、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时代过渡的明显表现。在一路经历了战略上的“后冷战”、“后西方”;经济上的“后危机”;实力变化上的“后美国”;地缘政治上的“后伊斯兰”;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后哥本哈根”之后,“后时代”逐渐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而那个既熟悉又陌生、既不合理又不公正、既充满血腥又缺乏真正民主的“前时代”,正被滚滚向前的浩荡洋流吞噬粉碎。

P3-4

序言

“后时代”这个概念是我在法国工作的6年间萌发的,这期间差不多正处于学者们常说的西方“衰落的十年”和新兴国家“崛起的十年”之间,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研讨会、报告会中,在与法国的政治家、学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官交谈、共叙友谊之中,在与同事们的交流、协作之中,隐约感觉到世界正在或是即将发生着重大变化,一种与以往任何时期大不一样,可以称之为“后时代”的分水岭式的变化。

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个词叫“分水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水由这里分流并流向特定方向。如果分水岭是座山,那么水将以这里为界流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几个世纪以来,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特定的历史和政治现象。跨过分水岭,意味着人类社会跨越一个大断层,进入无法倒退的新时代。当然,除了经历拿破仑战争或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大战争,否则同时代的人们几乎都不会意识到他们已经迈人了新时代。

2010年8月回国后,便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阅读书籍、资料材料的搜集整理之中。对“后时代”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脉络也更加清楚。尽管自己的理论和写作水平有限,却仍然努力地苦苦探索,力争把握住“后时代”的思路和方向,对这个正在不断变化着、不断出现新事物的世界,殚精竭虑地做出分析和论证,在研究中得出以下一些粗浅的体会:

首先,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的确与以往大不一样,人类社会正在迈向肯尼迪所说的“跨越一个大断层,进人无法倒退的新时代”。一个一去不复返的“分水岭”。1991年当我第一次出国去多哥赴任时,所乘航班的航线因地面正在爆发海湾战争而改变航向。这是冷战结束后发生的第一场战事,那时就有了“后冷战’’的概念。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又有人说这是“后后冷战时代”的开始。那么你会自问不会有“后后后冷战时代”了吧?我在法国期间,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更多更快更密集,各种关于“后××时代”的议论不绝于耳。我想在这棵长着各种“后什么”的分权中找到一个总树干,在这些关于各种战略、经济、地缘变化的“后冷战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后美国时代”的后面,找到一个可以全面概括的总纲,于是产生了“后时代”的想法。

其次,有了“后时代”作为参照物的比较,就会发现西方单独控制世界500多年的“前时代”是那么不公正、不合理、失衡甚至是丑陋的。全球化的迅猛发展、“9·11”事件后的“恐怖平衡”以及“和平建设观”对“战争建设观”的牵制、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后经济重心的位移以及经济金融格局“双轨制”的出现,迎来了一个以共同、公平、均衡为特征的“后时代”,世界也因它而变得全面和完整。

再次,本书分为“时空篇”和“地缘篇”,共8章。在“时空篇”里描绘了“前时代”的渐逝和“后时代”的降临;在“地缘篇”里则从地缘角度分析了当前的东崛、中乱、西衰现象,它更仿佛成为一条横卧亚欧大陆上的地缘跷跷板。在“前时代”这条跷跷板一头沉、一边倒,如今在“后时代”它变得两头摇摆均衡、平起平坐了(尽管还不完全)。而地缘跷跷板上有了真正的“玩家”,有了中部、东部的参与,它才具备“可玩性”和观赏性。

本书的最后一章题为“‘后时代’的中国”,阐述了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尽管我们现在稳坐在跷跷板的一端,怀揣着对“后时代”的憧憬和展望,但“后时代”尚不能一蹴而就,亦绝非遥不可及,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变革的重要推手,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除旧迎新,加速着“后时代”的到来。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这部名为《后时代》的研究著作终于完成,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时间短促,书中疏漏在所难免。也深知这个概念的提出会引起各种争议,恳请各位同行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代为序。

王毅

2012年5月自序于北京柏林爱乐

后记

作为一名“60后”我是幸运的: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和中国的巨大变迁,亲眼目睹了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变成了“世界第二”。

比别人更幸运的是自己所拥有的“双重身份”:1988年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成为一名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国研所是外交部所属的研究机构,这又让我有了出国当外交官的机会。迄今为止,我已有了12年在国外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名外交官的经历,从一名三秘到政务参赞。无论是在洛美的枪林弹雨中还是在塔那那利佛高原,无论是在被海明威形容为“先有此地,后有上帝据此创造了天堂的”毛里求斯,在巴黎、马赛还是在北京的台基厂,这种“双重身份”既给了我从事理论研究的时间,又提供了实践、求证的机会;使我既可以全力以赴地进行深人思考、归纳和总结,又能在“一线”亲身感受、搜集大量一手信息和资料;既能不辱使命地肩负着国家外交官的职责与重任,又能享受学者在书斋里苦思冥想和奋笔疾书的过程。

也正因为自己具备的“双重身份”,自然比别人多了份责任,需要把自己任外交官的经历、感受总结出来,并从学者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论证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是创作《后时代》一书的初衷和目的。

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领导和同仁多年以来给予的各种帮助和支持,以及对出版此书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扶持。感谢驻法国使馆的赵进军、孔泉大使以及刘志明公使、曲星公使(也是现任国研所所长)、刘海星公使及使馆同事们的热情关照。特别感谢孔泉大使及夫人王莺莺参赞对我工作和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孔泉大使在工作上的高标准和严谨作风对我的创作给予了很大帮助。最后要感谢我的亲人:父亲王铁男一直是我心中的空军战斗英雄,他在我小时候讲的战斗故事影响了我的一生,从此对战略和谋略怀上了浓厚的兴趣。母亲鹿欣荣在我眼里是世界上最称职、最温柔、最善良的母亲和大夫;感谢我的姐姐、哥哥:王惠和王威,他们在南京对父母尽心尽责地照顾,让我这个从10岁起就离家远游的不孝之子特别自责,同时也感到了莫大的欣慰;感谢我的孩子:可可和恰恰,他们虽远在法国勤工俭学,却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妻子马金玲一直无怨无悔地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并替我分担了大量资料整理工作和审稿工作。

为了他们,我将继续奋斗。

王毅

2012年立夏于柏林爱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