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点头,笑着说:“我也盼着你能荣耀祖宗。”娘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说:“我相信际能有出息。早些天,娘去看一位阴阳先生,他说咱家有发头,还会出大官。娘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觉得你能……”范氏虽然是个妇道人,大半生不出庭院,可她总是门户人家出身,在娘家还读过几年学馆,又受到家庭的熏陶,心宽着呢。早些时,启瑞抱着爷爷为他买的书籍苦读时,娘在背后瞅着,便乐滋滋地自信自语:“孩子有这份勤奋,一定会有个好前程。”这天夜里,娘便做了一个奇梦,她梦见启瑞变成了一只小老虎。小老虎在她身边亲昵了半天,便跑了出去。娘在后面追呀追呀,就是追不上。小老虎跑出村庄,跑进旷野,跑向一座高高的山巅。
儿子到了山巅之后,便恢复了原来的模样,但身形却又高又大。只见他立在山头,手中挥动着一面旗帜,高声呼叫着什么。顷刻间,漫山遍野全是小老虎,他们奔跑着、咆哮着,潮水一般,汹涌澎湃;一忽儿,老虎群便卷着儿子腾云驾雾,冲上云霄;一忽儿又钻进大海!
范氏吓醒了,她出了一身冷汗。心想:“难道儿子就是一只小老虎,儿子的事业就是高天、在大海?”娘坐起来,点上灯,来到儿子床前。启瑞睡得正甜。儿子的睡姿,正像一只朝着山冈冲去的猛虎:他两手前伸,头微昂着,腰微屈,两条腿绷得紧紧的。娘点着头,心想:“像,像梦中的那只小老虎。”儿子既然像一只小老虎了,就不必把他关在家中,就得让他出去闯荡!娘决心定了,这才送儿子外出。
段祺瑞跟着娘来到南山冈的土坡上。那是一片雁翅儿排开的坟头,坟前竖着高高低低的石碑。娘领着,按照祖坟的辈份,一一跪拜磕头,娘还口中念念有声,乞求列祖列宗:“多多保佑,让启瑞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为段氏争光,光宗耀祖!”当范氏领着儿子来到公公和丈夫的新坟前,想起了无疾而死的丈夫,想起了关爱孙子的公公,再也控制不住心里的悲伤,坐在坟前,“呜哇”地大哭起来。
段从文死得太突然了。但是,灾难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段祺瑞四岁时,祖父在寿州便以“洪杨之乱”为名杀了当地~个刘姓土豪。祖父当兵走了,刘家扬言报复;隔年,其父从文虑及危险,才在合肥大陶岗置田百亩住下。据说此番贼盗多半与前仇有关。段从文本来会在父亲之后袭荣禄大夫的,人死了,一切自然空了,留下的,便是寡妻和一群儿女,范氏怎能不悲伤!
十七岁的段祺瑞,很理解娘的心情。他跪在爹的坟前,对娘说:“娘,别哭了。我一定为父亲报仇,不除了仇人,誓不罢休!'t娘揉揉泪眼,摇摇头,说:“先别说这些话了。到哪一天再说哪一天的话。娘只盼着你上进,盼你有出息。”
段祺瑞点点头,说:“我一定为祖宗争光。不混出个好前程,启瑞不回大陶岗;不出人头地,无颜再到祖坟上来。”
——段祺瑞在宿迁认真地读了几年书。若不是爷爷暴病身亡,爷爷一定会让他在科场上露露脸面。可是,由于段祺瑞过早地接触了官场,除了八股文章之外,他也悉知了官场上的一些人际关系,知道了科场之外武行的作用。爷爷不能算是个学问人,科举这条路他走不通,他只能靠祖上的荫德,闹一个空招牌。然而,爷爷竟自闯了出来,那得算托了太平天国洪杨之福——太平天国兴起之后,捻军也在各地兴起。中国的农民运动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朝廷派官兵镇压,地方组织武装“保家”。段佩乘机而动。不想,他竟成为淮军的统领。爷爷的经历,隐约告诉段祺瑞一个道理:科场之外,升官还是有途的……
前天晚上,娘在灯下为他收拾行装,一边又唠叨着,要他好好做事,将来混一个像爷爷那样的前程。段祺瑞对娘说:“娘。你放心,我会像爷爷那样出人头地,混个模样。我还要比爷爷混得更好。”娘惊喜地望着他,说:“你能比爷爷混得更好?”段祺瑞点点头。 “爷爷混到统领,官不小了,也不容易,你能比爷爷还好?”范氏不相信。
“娘,”段祺瑞叙说抱负和理由了:“你是知道的,我比爷爷念的书多,知道圣人的治国安天下道理多。再说………‘说什么?”娘急问。
“我跟爷爷出去的时候,爷爷咋办事,我都记住了;爷爷见到大官时,该咋办,咋说,我也记住了。官场上就那副模样,一学就会。…什么模样?”娘有点惊讶:小小年纪,尚未出门,就把事情看得那么容易,这不好。娘说:“你说说,我听听。”
“娘,”段祺瑞知道自己把话说过头了,忙说:“这样的事,只能心里明白,说是说不明白的。……那为啥?我不信。”P3-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