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时代(赵本夫选集)》以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木城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石陀、天易、天柱、柴门等一群与城市格格不入的怪人,变着法儿与城市“对抗”,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怀念乡村,留恋农耕,渴望原生态的风景,甚至试图在城市里开荒种地,种麦苗种蔬菜,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土时代(赵本夫选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本夫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土时代(赵本夫选集)》以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木城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石陀、天易、天柱、柴门等一群与城市格格不入的怪人,变着法儿与城市“对抗”,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怀念乡村,留恋农耕,渴望原生态的风景,甚至试图在城市里开荒种地,种麦苗种蔬菜,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 内容推荐 一群怪人,与城市格格不入,变着法儿与城市“对抗”,上演了一出出人间悲喜剧。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怀念乡村,留恋农耕,渴望原生态的风景。 《无土时代》是著名作家赵本夫继《天下无贼》之后创作的一部长篇力作。小说的人物形象极其生动,又借鉴悬疑小说的某些特征,故事悬念叠生,非常好看。时下的长篇小说普遍思想匮乏,而《无土时代》是继王小波《黄金时代》等三部曲之后再次展示出思想锋芒,对全球化为表征的现代文明进行了尖锐的反思,对当下经济过热、国土流失、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追问。 目录 第一篇 有巢氏 第二篇 留守村长 第三篇 天易失踪记 第四篇 寻找柴门 第五篇 天柱的木城 第六篇 石陀是谁 第七篇 荒原邂逅 第八篇 马主席和他的委员们 第九篇 即将消失的村庄 第十篇 三百六十一块麦田 第十一篇 石陀=天易? 第十二篇 星光下的木城 试读章节 夜空下的木城一直在燃烧。 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冲天大火。几十年了,大火不仅没有一点熄灭的迹象,反而越烧越旺。 这是一天中木城人感觉最不好的时刻。 但这样的时刻很快就过去了。就在人们有些犹疑、有些恐惧、有些沮丧、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几乎在一瞬间,大火在全城范围内突然腾地烧了起来。一条马路就是一条火龙,一簇建筑就是一片火海,夜色越是浓重,火光越是明亮。耀眼的火光把黑暗从城市的每个角落里赶出来,逼退到深邃的夜空,星星月亮都被遮蔽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木城每天都演绎着同样的场景。 木城人为此骄傲,把每个这样的夜晚都叫做灯火辉煌。 木城人害怕黑暗,害怕夜晚,但他们并不在乎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早已退出城里人的生活,他们有电和电灯就足够了。造型美观形态各异的各式灯具,安装在家庭、马路、大楼和公共场所,色泽绚丽,五彩缤纷,的确比星星和月亮都漂亮得多也明亮得多。在木城人眼里,星星和月亮都是很乡下很古老的东西,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里,早已经没有了它们的位置。 当然,木城人也不在乎春秋四季,他们甚至讨厌春秋四季。因为四季变换对城里人来说,除了意味着要不断更换衣服,不断带来各种麻烦,实在没有任何意义。比如春天一场透雨,乡下人欢天喜地,那是因为他们要播种。城里人就惨了,要穿上雨衣雨靴才能出门,烦不烦?刚走到马路边就发现到处汪洋一片,车子堵得横七竖八,交通事故也多起来,碰坏车撞死人,你说城里人要春雨干什么?夏天到了,酷暑难耐,再加上马路楼房反射日光,上百万车辆在大街小巷排成长龙排放热气,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一蒸就是几个月,木城人有理由诅咒夏天。至于日照对农作物的作用,真的和城里人没什么关系。秋天更是个扯淡的季节,雨水比春天还多,麻烦自然也就更大。天气又是忽冷忽热,弄得人手忙脚乱,不知道穿什么才好。医院的生意格外红火起来,里里外外都是些受了风寒的人,打喷嚏流鼻涕犯胃病拉肚子头疼腰疼关节疼,任哪儿都不自在。乡里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城里人收获的全是疾病。冬天来临,北风一场接一场,把人刮得像稻草人,大人不说,光孩子上学就够受罪的了。突然一场大雪,除了早晨一阵惊喜看看雪景,接下来就剩麻烦了。洁白的雪很快被城市废气污染得黑乎乎的,化出的脏水四处流淌,然后又冻得硬邦邦滑溜溜,一不小心摔得人不知东西南北。 不过话说回来,城里人不摔跟斗也不知东西南北。木城人没有方向感,东西南北像星星月亮春秋四季一样,都属于自然界的范畴,他们一辈辈生活在人造的大都市里,对自然界的依赖已大为减少,对东西南北的辨识能力就会退化,这很正常。木城人表示方向的语言是向前走向后走向左拐向右拐,这比说东西南北方便得多也准确得多。木城方圆三千平方公里,像一座巨大的迷宫,高楼大厦林立,大街小巷蜘蛛网一样,外人走进来真会晕头转向,于是就有许多乡下人进城闹笑话的故事。木城人却如鱼得水,因为这是他们的地方。他们穿行在高楼大厦大街小巷之间,就像庄稼人穿行在高粱地里一样自由。高楼大厦就是城里人的高粱地。唔,这话不大得体,木城人不会认同这个土得掉渣的比喻。高楼大厦怎么能是高粱地呢?首先高楼不是高粱,这是很明白的事,其次和“地”毫不沾边。高粱地里的地是土地,而木城到处都是水泥地,分子结构完全不同,而且水泥地要比土地金贵得多。比如在城里,一公里马路铺上水泥起码值四千万,再加上它创造的效益,就没法估算了。假如一公里马路占用十亩土地,这十亩土地用来种麦子,大致可以收获六七千斤,也就卖个四千元。四千元和四千万,相差一万倍,还好意思比吗?由此可知,木城人像不在乎星星月亮春秋四季一样,也不在乎土地。 事实上,木城人已经失去对土地的记忆。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