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脑活用工作术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日)茂木健一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茂木健一郎是日本超人气脑科学家,其作品均建立在对大脑机能的多年研究之上。他的这个大脑活用系列已经销售了百万册。

《大脑活用工作术》甫一出版,即高居日本畅销书排行榜冠军,掀起一股“快乐脑”学习风潮。

针对人群广,适读年龄宽泛,特别适合年轻学生和白领、商场人士阅读学习也是他们必备的思维技能提升自助读物,适读人群广泛。

内容推荐

《大脑活用工作术》是“茂木大脑活用系列”中的一本,是一本工作方面脑力提升的读物。

作者茂木健一郎以大脑信息整理为基础,讲述了以大脑感觉区和运动区为主要构成部分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结构,逐一介绍了1小时大脑准备法等将大脑所理解的东西付诸实践的58个工作术。《大脑活用工作术》还讲解了大脑活用于工作的5个重点行动:有创造力、有抓住一闪而过的幸福的能力、乐观、有广泛的信息来源、不要忘了改革和创新。其实人一生下来大脑就具有这些能力,所以,我们只要稍稍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动和习惯,就能掌握它们。

目录

前言 毕业前工作还没着落的博士生

第1章 大脑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01 明明知道却不能实现的原因 

 02 现代人感觉区发达的情形很常见 

 03 少量输出的重复和能力的提高有关 

 04 要想分析、整理大脑信息,就要把信息转化成语言 

 05 尽快以作品的形式发布自己的想法 

 06 感觉区和运动区不是直接相连的 

 07 不要让自己成为《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 

 08 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心中有无“高性能的镜子” 

 09 把自己的成果和期待中的成果相对比,感受差距 

第2章 茂木式“大脑信息的整理方法”

 10 工作的目的不是整理信息而是创造 

 11 抛弃一般的整理方法 

 12 不记笔记,直接点击“淡水” 

 13 学好英语才是最好的信息整理方法 

 14 防止大脑循环速度下降的日程管理方法 

 15 减少大脑记忆回路负担的电脑活用法 

 16 写博客:高效的任务报告 

第3章 活动身体,运用大脑

 17 活动身体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 

 18 只靠观看锻炼不了运动区的学习回路 

 19 用“一小时大脑准备法”使行为成为习惯 

 20 空闲时间,拿起笔之类的工具活动身体的做法更有效 

 21 用简单的动作控制无意识和专注力 

 22 活用大脑的吸引现象,唤醒对方的专注力 

 23 推荐“tiger jeet singh工作法” 

 24 google收购youtube时发生的场外乱斗 

 25 洞察“深部感觉”,找到提高自己生产能力的模式 

 26 “扩散”和“收敛”是共存、共鸣的 

第4章 创造力产生于“经验×欲望+准备”

 27 智慧的附加价值最为重要 

 28 在日本,创意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 

 29 让前额叶和侧额叶开个讨论会 

 30 欲望来源于经验 

 31 有欲望的老年人创造力最强 

 32 提升思考能力,抓住灵感 

 33 无意识地耕耘更容易使人产生想法 

第5章 相遇使想法具体化

 34 我们将想做的事付诸实施的时候一定会有“相遇” 

 35 唤来serendipity的三种能力 

 36 用commitment把机会吸引到自己身边来 

 37 使想做的事与周围的期待协调起来 

 38 “杂音”给大脑带来的好效果 

 39 遇到仰慕的人后,学习的欲望就会提高 

 40 大脑会吸收对方的优点 

 41 和某个人的相遇就是和理想的自己相遇 

第6章 乐观主义对大脑有益

 42 “没有根据的自信”很奇妙 

 43 乐观主义产生于大脑的扁桃核 

 44 笑着工作效果好 

 45 给消极的情绪取个名字,将无意识意识化 

 46 转换大脑的模式能使抗压能力变强 

第7章 “动态范围”拓展人生的幅度

 47 真正的专家“动态范围”广 

 48 自己制定工作的准则 

 49 培养一技之长也需要掌握综合能力 

 50 尽量多接触现实 

 51 因为有了火成论和水成论两种理论,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 

 52 打客场战能锻炼大脑 

第8章 在没有路的地方开拓道路是一项工作

 53 自己创造需要是最好的做法 

 54 不断积累小的创新 

 55 大量地听英语,往大脑里储存英语情节 

 56 工作过程中大都会出现自学的情形 

 57 在没有路的地方跑步 

 58 工作就是“passion” 

后记

我们的大脑很善变

试读章节

日常生活中如果输入的速度不加快的话,人就会变得需要更加完美的输出。所以,如果不积极进行运动区的锻炼的话,理想的输出状态和自己的实际输出状态之间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人就会感到很痛苦。这种痛苦有时候还会削减人的行动欲望。

大学和研究生时代的我就出现过上述的情况。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很强烈的“我要写书”的欲望。虽然那时我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出版界的门槛很高,我根本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子送到编辑部。

当时我就想“先试着写写稿子吧”,于是就开始着手写作,可是写作进行得很不顺利,我根本写不出符合自己期待的稿子。

大学和研究生时代的我一直很快乐地进行着输入的工作。我不断地输入着物理、法律、政治、思想、历史、文学、电影、音乐、歌舞伎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感觉区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可是因为没有与此相匹配的输出,我运动区的功能就落后了。当时的输入工作虽然让我获益匪浅,可是,当时的自己因为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也郁闷了很长时间。

论文的写作也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把我从这种郁闷的状态中拯救出来的是前辈的“写一篇论文试试’’这句话,这一点我在前言里已经提到过了。

听了前辈的建议,我勉强写完了论文的稿子后,变得能发现自己的文章哪里好、哪里不好了。后来,尽管创作过程充满了艰难,我还是不断地写稿子,写作的速度和文章的质量逐渐都提高了。当然,现在我的文章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尽管如此,我还是受邀为几本杂志提供连载文章并从事单行本的写作,速度快的话20分钟就能写1600字,我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

事实上,“以具体的形式输出一次试试”的做法很必要。因为无论多么好的想法和目标,如果不变成有形的东西的话都是没有意义的。

推出Mac、iPod产品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最初开发电脑的时候,对员工说了这样的话——Real artist ship。

这里所说的ship不是指船,而是指商品的出售,他强调的是“真正的充满艺术享受的商业行为”。他的意思是:有好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可是,把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商品让消费者购买更重要。

乔布斯所说的“将头脑中的信息打包发货”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能够客观地分析这条信息的价值,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实现感觉区和运动区的协调发展。

“和别人谈话”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你有没有过在和某个人谈话的过程中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在向顾客宣传自己公司产品的优点的时候,渐渐地明白了用什么说明方法能打动顾客的心的经历呢?在英国,这种向对方说明、总结自己想法的做法被称为“talk through”。

把头脑中的信息转化成语言说出来的时候,人们就会边用自己的耳朵听边确认,并且同时进行“我到底想和他说什么”、“怎样说最好”的分析。

你有没有和另一个人重复说前面说过的话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把握要点的经验呢?这就是因为通过输出的程序,想说的话和说话的方法被整理出来并以一种对方容易理解的形式被“发送”出去。这就是运动区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更好的做法。

以和别人交谈、写文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种“运动输出”是以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运动前区为中心实施的,而察觉运动输出结果的中心是大脑皮层的感觉区。说得极端一点,“输出的我”和“察觉的我”不是一个“我”。

对朋友说输入在大脑里的令人感动的话语、有用的信息对输出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这样,那些语言和信息就被整理成自己的“血”和“肉”了。

这就是我工作的秘诀——大脑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循环交替。

这样一来,感觉区和运动区的机能就能取得很好的平衡,而能够使感觉区和运动区达到最佳状态的东西是语言。

日本人大体上都能理解日语,日语的掌握程度都差不多。虽然有些人擅长讲话,有些人不擅长,可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输出语言才能自由自在地会话。

大家日常使用的语言的输出能力有多强,和绘画、演奏乐器的能力比一比就很容易知道。

我们都画不出像达芬奇、毕加索创作出来的那样精美的画,也演奏不出像维也纳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出来的那样完美的音乐。可是,和绘画与演奏相比,语言却能够按照自己预期的想象去操控。P9-13

序言

作为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索尼电脑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我现在做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工作。

别看我现在工作很稳定,其实,我在求职之路上一直不断地遭遇挫折。

在研究生结业的时候,我遭遇了求职道路上的第一个挫折。在获得博士学位的前一个月,我的工作还没有定下来,也就是说我有成为“无业”博士的危险。

我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对此,我感到很不安。可是,无论我怎么思索都想不出成功就业的方法,工作单位也一个都没找到。考虑将来的事情让我感到非常厌烦。

虽然我处于这种状态,可是“取得博士学位后想做这样、那样的事”的梦想却不断地膨胀起来。而且,我脑海里还不断地浮现出“应该这样阐明生命的秘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必须呈现这样的景象”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幻想。

可是,尽管我的想法很多,但这些想法却都不具长——这才是生物的最大特征。自律性和自发性是以支配意识和欲望的前上颞横回为中心产生的。生命的光芒正是从自律性和自发性中产生的。

可是倘若一味地顺应周围的环境或者附和他人,上颞横回就无法被激活。上颞横回如果变得不健康的话,人就有可能变得没有精力,就不能绽放生命的光芒。

本书的1~3章首先讲述了以感觉区和运动区为主要构成部分的输入和输出的结构以及它们和成长之间的密切关系,4~8章讲解了激活上颞横回、绽放生命光芒的5个行动。

这5个行动如下所示:

(1)有创造力

(2)有抓住一闪而过的幸福的能力

(3)乐观

(4)有广泛的信息来源

(5)不要忘了改革和创新

请不要觉得“有5个行动,太多了”。因为,人一生下来大脑就具有这些能力。而且,人们只要稍稍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动和习惯,就能掌握它们。

如果本书能给大家的工作和各种各样的行动带来一些启示的话,我会感到无比荣幸。

后记

大家小时候应该都有自己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忍受各种事情、抑制自己的感情的过程中,我们忘记了或者假装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我希望大家再回想一下自己的梦想。

我希望大家面对梦想的时候,不要把一些障碍当成实现不了梦想、不想努力的借口,而应该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去奋斗。

20岁在家乡参加成人仪式的时候,我见到了很多中学同学,我们聚在一起聊了很多。从年龄上看,那时正好是考虑将来的时期。大家都说”想成为律师”、”想做那种工作”,可是有一个朋友说”还是茂木好。上了东京大学,将来一定衣食无忧了”。

可是,那个时期的我其实很迷茫,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工作好,我没有具体想做的工作、想成为的人。老实说,那时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没什么设想的学生。

以前虽然有过“想成为学者”、“小说家也可以”的想法,可是,我觉得那些想法都有点不对劲的地方,所以在我的心里,自己的将来仍旧是一片空白。

那时的我还漫无目的地读书,看歌舞剧、电影、歌舞伎,和朋友一起聊自己的梦想,喜欢的人,还会谈论政治、音乐、物理等话题。

那时的我就像夏目漱石的小说《三四郎》里的人物一样,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讽刺意味。被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折磨的同时,我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可是,现在回头想想,那时的经历为现在自己的经历打下了基础。浪漫主义反讽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无论年龄多大,人们都有回忆、返回原点的必要。

虽说如此,坚持梦想,下定决心改变现在的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可能有很多人会担心失败了怎么办。

可是,大脑无论被重置多少次都会发生效力,而且,还能不断地变化。

人类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可塑性是一个物理用语,意思是“能够获得、维持、保存新机能”。

例如说,在事故中丧失的一部分大脑机能经过医生们的各种治疗能够得到恢复。另外,还有一些很特殊的例子。比如,明明是控制平衡感觉的部分丧失了机能,可是大脑的其他部分却能代替那个部分发挥功能。

过去,脑科学家们认为成长起来的脑细胞的排列不会发生改变。可是,现在这种说法却渐渐被否定了。现在的说法是“人类的大脑很善变”。

大脑的这种可塑性是人类大脑普遍拥有的性质。

 可塑性和至今做过什么工作。有过什么样的行动、戎功了还是失败了都没有关系。

从现在这个瞬间开始,大脑就可以改变。

我经常对学生们说不要轻易地对自己下判断。“自己是做××的人”这种判断是对“不断变化”这个说去的否定。人类的大脑具有可塑性,人们的职业规划电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脑是不断变化的器官。  学习能够使神经细胞的回路网不断地发生改变。惑觉区和运动区的循环和锻炼也会使得大脑机能得到加强。增加大脑的模式,使大脑能够应对各种状况也是一种变化。

最重要的一点是朝着理想奋勇前进。为此,你就要尝试做各种事情。我觉得只有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奋斗,生命的光芒才能得以绽放。

我和本书中提到的人都是在NHK的《专家的工作作风》的录制过程中认识的,他们都成功地绽放了自己生命的光芒。借此机会我还想感谢PHP研究所负责制作的木男勇二和Bridgeworks的安藤大野、渡部睦史,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