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璞,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预报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十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预报专业委员会第六至八届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专于小气候学,对山地气候尤有系统研究。提出推算山地气候资料的新方法。著有《山地气候》等。由他编著的这本《傅抱璞论文选集》选录了其气候学方面的论文60篇,内容主要涉及:山地气候、农业气候、水域气候、陆面蒸发及其他等。
前言
自述
第一部分 山地气候
坡地对于日照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lope on the Sunniness
山地可照时间的理论计算和变化特点
论坡地上的太阳辐射总量
起伏地形中辐射平衡各分量的计算
山地非各向同性的散射辐射计算模式
山地的外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
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解析模式及其全球分布规律
坡面天文辐射总量的椭圆积分模式
不同地形下辐射收支各分量的差异与变化
关于山地气候资料的推算问题
山地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模拟
Simul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limatic Elemen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Orography on Precipitation
极端最低温度的推算与小地形订正
山谷风
Slope Winds
由测风资料推算局地环流速度的方法
用三维大气土壤耦合模式进行山地小气候模拟
山谷地形对盛行气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秦岭山脉对冷空气屏障的理论研究
坡地方位对小气候的影响
起伏地形中的小气候特点
河谷内的风速
江西井冈山山区地形对温度的影响
秦岭太白山夏季的小气候特点
秦岭太白山的辐射状况
秦岭山地的气候特点
云南东南部山地春季的小气候特征
山区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三峡库区地形与暴雨的气候分析
山地气候研究的若干问题
山区综合开发利用必须重视气候资源的研究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irflow over a Mountain and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第二部分 农业气候
论林带结构与防护效能
林带的防护效应
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小气候
水稻不同栽培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
陕北绥德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及小地形的气候效应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拟研究
第三部分 水域气候
水上风速的变化
气流通过水域时的变性
Transformation of Airflow Passing through Waters
我国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域气候效应
新安江水库对降水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Xinanjlang Reservoir on Precipitation
水体的温度效应
陆地水体对周围空气比湿影响的初步研究
第四部分 陆面蒸发及其他
论陆面蒸发的计算
土壤蒸发的计算
山地蒸发的计算
土壤一大气系统中蒸发过程的数值模拟
关于大气中水分循环的规律
关于计算可能最大冻结深度及可能最低土温的问题
人类活动对大气降水影响的估算
窗户朝向与街道间距、走向和太阳辐射的关系
南京164m铁塔观测风速廓线的研究
全国局地气候学术会议总结
附录 论著目录
一、科技论文
二、专著
三、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