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媒体人黄守洲的新书《草根立场》由国际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作序。该书是作者近年来撰写部分时评、新闻报道文字结集。主要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涉及时政、教育、三农、传媒及法制等领域,所选取文章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所提观点有一定建设性,对时事有着“保鲜”作用。
编写《草根立场》目的有两个,其一,告诉人们80后的孩子同样关注这个社会的变化,并努力试图参与社会进步建设;其二,通过结集梳理相关文章,呈现当前社会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希望给人大、政协等部门参考,建言献策,寻求破解问题症结之方法。
《草根立场》是广东网络问政·南方民间智库系列丛书之一,是黄守洲近年来撰写部分时评、新闻报道文字结集。
《草根立场》所选取文章多是针砭时弊的评论文章,涉及时政、教育、三农、传媒及法制等领域,篇幅不长,公民写作,试图通过草根视角去解读新闻背后的原因。书中所提问题正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部分观点可供读者参考。
女大学生陪游富豪的社会隐喻
近日,上海都市白领交友俱乐部为吸引所谓的富豪客户,举办了针对男性富豪群体的选美比赛。该俱乐部的网站上“最后获胜者除将获得一枚1克拉钻戒外,还将免费与富豪同游海外度假”、“恋情发生率保证达到90%”。这些诱人的字眼不但吸引了数百名适婚女子,还吸引了不少十八九岁的女大学生。(《新京报》,2007年8月21日)
女大学生通过网络交友,在很大程度上遭到社会的反对。目前我国对网络交友的管理仍然处于空白。女大学生参加俱乐部选美目的不一。想在网络上出名的有之,网络的确是造就了很多名人,包括很多走红的网络歌手,以及芙蓉姐姐等;出于好奇想娱乐一下的有之;想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大富豪的有之。总之,目前某些大学生都“现实”了很多,“找个好工作不如找个好老公”这个想法已经在不少女大学生的头脑里深深扎根。
女大学生一心想嫁人豪门并不是坏事,但用自己的身体及一生的幸福作为交换条件,那就是悲哀。之前,看了不少女明星嫁入豪门的新闻,那些女明星与某些富豪“门当户对”,一气呵成成婚的也有,将婚姻当成提高知名度的炒作工具的也有,用结婚换利益的不计其数。整体来说,现在豪门招亲结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次利益的联婚。
在利益面前,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千万要小心。最好听报道中引述的专家的话,“尽管选美的猫腻很多,但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不能举办类似的活动。如果这纯粹是一种选美活动,则无非是一家企业的炒作,提醒那些参加者,不要图一时的虚名,否则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笔者从目前很多网络选美、大型富豪选美等活动中,看到很多社会问题,深感担忧。
其一,某些女大学生为什么喜欢网络选美?个性张扬是青年人的标志,何人少年不疯狂,尤其是80后一代的年轻人,更是走在这个时代潮流的前面。整个社会环境都是相对压抑个性张扬的,特别是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很容易让年轻人“叛逆”。像网络选美,相信很多人都是出于好奇而去参加的,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网络选美的管理仍然是处于空白。存在监控空白,很容易发生一些伤害女大学生的事情。所以,女大学生在产生好奇心的同时,别忘了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常忧思“好奇害死猫”,也许受伤的不是你。
其二,得不到很好解决的就业歧视,让很多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前失去了优势。“找个好工作不如嫁个好老公”的思想早在女大学生刚刚踏进校门的时候就形成了。君不见,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碰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歧视,学历要高,圈定某些名牌高校;身材身高三围要标准,声音要甜美;能干“三陪女”所能干的事情,甚至献身;还有现在的脱衣岗前培训,等等。乌烟瘴气的就业环境,不仅仅是让女大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没有了工作的热情,也是对我国法律的践踏。其实,消除女性就业歧视应是从政府部门开始。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一天不能解决的话,我国法制社会就还得补课。
其三,目前国民的财富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度崇拜财富者,对富豪一类人崇拜到疯狂的地步,把能与某富豪新贵握手当成人生一大幸事,进一步就是能得到富豪的垂青。像上面报道里某女大学生说的那样,跟那些富豪接触对以后有帮助。为富者很多入喜欢炫耀财富,且不说上面所言的免费与富豪同游海外度假是否真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炫耀,穷人能做到这样吗?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财富“炫耀”,显示着其不同寻常的特殊身份,刺激公众神经。这样的选美其实质就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反讽,是一场赤裸裸的财富“挑衅”。谈及这些,并不是本人带有强烈的“仇富”心态,从慈善事业可见一斑。据了解,中国的富豪很多,但是慈善捐款的主力是平民。换句话说,目前的富豪不怎么想做慈善事业,客气地说是慈善疲劳。
不管交友俱乐部吹得多么天花乱坠,用什么诱人的字眼吸引了多少在校女大学生,不过是个无聊炒作,想骗赚更多的眼球罢了。该交友俱乐部通过网络为富豪选美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此新闻事件凸显了很多社会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凤凰网、央视国际、光明网等,2007年8月22日)
P9-12
当草根有了立场与中国前途
远在广东的青年记者黄守洲发来电子邮件说要出版一本随笔文集,书名定为《草根立场》,请我写序。黄守洲所写的文章,我也读过一些。这次又把发来的数篇文稿看了一遍,发现此书收集的文章多是从草根、底层角度思考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值得一读。实际上,多年来,我自己也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
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能关注草根、弱势群体,就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黄守洲要求我写个序言,我也就慨然允诺,写此序言,不能算是对于青年的鼓励,且算是自己与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思想激荡互动吧。
草根,这个说法产生于19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当时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着黄金。在中国,“草根”这个词语被赋予“基层民众”的内涵。在网络上,在现实社会中,“草根”往往被表述为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或日爱好者,甚至纯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使之区别于那种故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声音,所以,“草根”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和独特的优势。实际上,我一直认为,只有当“草根”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声音的时候,社会的进步才会有希望。
“草根”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于其独立性、民间独创性以及真实性。在那里,经验和理论是互为一体的,并不像现在所谓的“主流”声音里很难看到经验的影子。“草根”震撼力来自于其本身就是实践。
当今,主流声音往往会被“异化”,容易被“淹没”,或被扭曲理解为“五毛”。主流声音与草根呼声甚至被相互割裂开,彼此之间难以正常沟通、交流,出现互不买账、各说各话的局面。而《草根立场》这本书所收集的文章大部分可在网络上进行阅读,也有作者近年来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新闻报道,既不失专业规范,又嬉笑怒骂,不拘一格,反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管人们喜欢与否,在这个草根崛起的时代,草根力量也已成为悄然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力量。根据我的理解,这些年里,草根从来没有在任何重大的政策、事件、发展趋势中缺席。《草根立场》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注释,所有文章都是对政策、事件和发展趋势的反应和思考。坚持讲真话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够把时代命运与个人未来联系在一起思考的青年人则更少。事实上,草根声音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声音接近常识、接近真实,中国进步似乎最需要常识和真实。
时下,“立场”是一个带有色彩的词语,尖锐而带有隐晦。草根立场,其所能启发的问题将影响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草根立场,需要倾听和打捞沉没的声音。
《草根立场》所收集的文章均涉及当前社会上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作者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黄守洲认为,虽然自己在理解社会问题方面能力有限,观点粗浅,但还是企望本书所反映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比如农村基层腐败、教育改革乱象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等等。我自己既是草根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对草根抱有批评的态度。当草根仅仅反映的是一种愤怒情绪,草根成为愤怒的代名词的时候,那么草根就没有出路。草根的出路就是化愤怒为理性。这一转型,我在这本文集里面,看到了希望。
80后的青年人,很少有把社会问题当成自己的事情进行观察、愿意思考的。那么,80后青年人,如何成为时代的主人,如何在大时代下把关心自己的前程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我希望当前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思考、关注这个问题。
当草根有了立场,希望能有一片草原成为呐喊的舞台。是以为序。
郑永年
2011年10月于新加坡
(郑永年系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