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如去飞--从伦敦到北京30000公里的热血之旅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J.A.史密斯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BBC电视台、《时代周刊》、《泰晤士报》、《伦敦周刊》倾力推荐!

《不如去飞——从伦敦到北京30000公里的热血之旅》是作者克里斯托弗·J.A.史密斯根据自己骑自行车从英国到北京的真实经历撰写而成,向读者展示了骑自行车行万里的真实面貌。

由于克里斯托弗与众不同的旅行方式,他经历了其他背包客没有经历过的恶劣地形、环境和体能挑战,途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克里斯托弗还在的旅行中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使旅行的意义得到升华。

内容推荐

克里斯托弗·J.A.史密斯是一个普通的英国人,他厌倦了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在同时失去工作和恋人之后,决定以自己的方式——骑自行旅行挑战自己的极限,找回自信心。他历时13个月,从英国出发,穿过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个国家,最终到达北京,骑行了16500英里,以自己的方式穿越了亚洲。

在此过程中,克里斯托弗经历了身体和精神上的重重考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并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此次旅行让他证明了自己,同时激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重拾了对人性的信心。

《不如去飞——从伦敦到北京30000公里的热血之旅》讲述作者穿越亚洲的经历,中国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地区,使读者阅读起来更有亲切感。

《不如去飞——从伦敦到北京30000公里的热血之旅》向读者展示了骑自行车行万里的真实面貌。

目录

序:雨中行

第一篇 印度!去印度!

第一章 总是不对劲

第二章 艳阳当头照

第三章 骑行在高山上

第四章 进入伊朗

第五章 轻装上路

第六章 Zam-Zam汽水、蟑螂和《白鲸记》

第七章 品味当下

第八章 危险之地

第九章 引擎故障

第二篇 印度之旅

第十章  事故边缘的司机

第十一章 “脚臭”和“特别”的茶

第十二章 远离法国

第十三章 漫游东南印度

第十四章 印度主干道上的历险

第十五章 完整的圆

第三篇 印度之后

第十六章 重归巴基斯坦

第十七章 克罗姆佩兹、罗斯和喀喇昆仑公路

第十八章 高高在上

第十九章 沙子和面条

第二十章 戈壁之魂

第二十一章 文明世界的尽头

第二十二章 近身理发

第二十三章 向中国微笑

第二十四章 无名的男人

第二十五章 归途

后记:雨中行(II)

试读章节

我一直期待着全新而陌生的未来,而不是在日复一日的琐事中坐以待毙。我渴望每天清晨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条不一样的地平线,等待的是一次崭新的历险;我渴望全新的视域、声音和气息;我渴望体能的挑战和心理的刺激,这两者在我生命中已经缺失了太久太久,我渴望能从健康安全条例、ISO9002、税务、信用卡账单、速度监控摄像头、垃圾邮件、双黄线、从不找零的停车场收费器当中解脱出来,找到生命的真义。

逃离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梦想,对大多数人而言,它仅限于一个梦想。正因如此,在接到被裁员消息的那一刻,我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我无牵无挂,不用上班,而且口袋马上就会装满丰厚的遣散费。烟雾散尽,白日梦终于要变成现实了。该死的命运啊,我爱你!

过去五年,我一直坚持骑车上下班,每天25英里,中间穿越连绵起伏的乡野。有时大雨倾盆,有时气温骤降。冬日清晨,我得摸黑骑行,瞎子探路般在冰霜冻结的路面和冰冷刺骨的大雾中前行,但这样的生活对我反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让我体格强健,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不凡。

自行车是一种高效而优雅的旅行方式,它安静、无污染、迅捷、便宜,还能对人的体能发出适度的挑战,又不像马匹那样难以驾驭。电视和收音机过滤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上最令感官激荡的东西,但自行车旅行的途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一一找回。在旅游纪录片中,你的视觉被镜头主宰,你看到的只是摄影师所看到的世界。而在自行车的车座上,你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搜罗风景,还可以直接感受大自然的暑热严寒、阳光风雨、沙暴狂风,体会原野和公路表面的变化。旅行的速度一旦放慢,呈现在你面前的世界便截然不同。

法国很大,从加莱向法国东南行进,在那些笔直而略有起伏的公路上,你会感觉到天地瞬间宽广。路边的灌木丛和小树林就像一座座黑色的小岛,漂浮在麦田、草场、还有成群吃草的牛羊所构成的海洋上。路上的交通不再那么拥挤,村落的间隔比英国大多了。  过了色当(Sedan),景色悄然不同。丘陵起伏,树林和山谷隐匿其间,公路延伸到了阿登高地(Ardennes)南麓的山脚下。在法国,我总有一种到家的感觉:面包房玻璃柜里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蛋糕、奶酪、葡萄酒,一切都让我为之倾倒。当地人情感表达外露直接,素昧平生的人会和你热情握手,朋友见面或告别时都会轻吻双颊。

六月和暖的阳光让每个人笑逐颜开,也明晃晃地晒黑了我的臂膀。每当我在面包房外享用夹心巧克力早餐面包,或者在集市小摊边大快朵颐时,他们总会礼节性地轻轻说声“祝你有个好胃口”。法语是一种让人充满快乐的语言,吐字发音就像情人爱的表白。退休的老人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和丰富的经历,他们会走上前来询问我的行车路线,然后甜蜜地回味起年轻时的骑车历险记。阿拉斯(Arras)附近的一家发廊里,女理发师一边给我理发,一边抛出一连串问题:你要去哪儿?花多长时间?结婚了没有?可以带我一起去吗……

微微凉风吹走了一些热气,我小心翼翼地爬着一道陡坡,同时关注我膝盖上任何一点点反应。空荡荡的公路开始向山顶蜿蜒而上,经过茂盛的青草地和森林,穿过放牧的牛群,还有温暖祥和的村庄,石头房子顶着锈红色的屋檐簇拥在教堂周围。这就是令我心旷神怡的乡村生活,山丘把地平线拉近了,天知道每个角落都隐藏着什么。这正是我要的生活——充满变化,充满惊喜,高低错落,起伏跌宕,频繁出现的斜坡后隐藏着令人遐想的美景。好长一段时间,我只能听到轮胎发出的低沉声,还有我自己均匀稳定的呼吸和耳畔的风声,道旁刚刚割下的牧草随风散发着清香。

记得出发前采购装备时,我曾经从杰罗姆·K。杰罗姆(JeromeK。Jerome)的著作《三怪客泛舟记》中看到这么一段至理名言:

第一次列出的清单将毫无意义。显然,如果把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带着,那我们必须准备一条足够大的船。

虽然我牢牢记住了这条忠告,出发前小心翼翼地掂量每件东西的重量和必要性,但行李架最后还是满满的。车子太重,一天下来,我两胯酸疼,筋疲力尽。每天10英镑的预算不可能让我住上五星级酒店,怎么省钱怎么来,路边的树丛就可以提供我需要的私密空间。大多数情况下,我头顶上没有一砖半瓦,没有中央空调,没有软床垫,早起也没有热水澡。冰箱、洗衣机、电饭煲、面包机、收音机、电视机……再见了!清晨的咖啡,再见!巴赫,巴赫是谁?

难道我疯了?或许,这就是这次旅行的全部意义:去探索什么才是真实的拥有,去发现曾经被我遗忘和忽略的人。

森林里的土地很厚实,地面潮湿,有很多土块,粘着鼻涕虫。不到4英尺的地方,一只刺猬在悠闲地漫步,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或者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蚊子一如既往地对我不离不弃,幸好我还准备了一顶蚊帐。帐篷的材料是一种特棒的防水布,前端翘起,给头顶提供了更宽敞的空间。躺在地垫上吃完晚餐——一个带硬壳的法国面包、奶酪、一升牛奶——我从口袋里掏出小镜子开始刮胡子,用瓶里仅剩的一点冷水和着沐浴露使劲儿地打出泡泡。我完全可以蓄须,这样就能省却这种艰苦的“仪式”,但我实在不喜欢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样子,当泡澡和淋浴都已是奢望时,至少刮胡子还可以让我保持整洁。我很不习惯睡在高低不平的硬地方,夜里几次被森林间夜行的动物发出的窸窸窣窣声弄醒。P7-9

序言

清晨5:20,闹钟一响,我便一跃而起,下床,插上电水壶,打开收音机。

听完体育新闻,我给自己冲上一杯咖啡。戴上耳机,巴赫的长笛、小提琴和竖琴的三重协奏曲让我沉醉,我暂时忘记了疼痛。20分钟后,咖啡和音乐让我恢复精神。我吻别了睡意正酣的艾伦,把闹钟调到七点,然后踩着石子路来到了对面的车库。

黎明总是充满魔力,清新的空气让人冷静。我推着自行车,沿着泥泞的小路向公路走去,这比开捷豹方便多了。一头母鹿姿态优雅地转过身来,肌肉一紧,“嗖”地一声向远处飞奔而去,有人觉得,一天骑25英里的人一定是着了魔,但我相信,一个人一生中如果没有任何为之疯狂的爱好,那活着也没什么意义。

按照惯例,我会在绵延不绝的乡野间和森林中骑上50分钟。比起大路,我更喜欢在乡间小道上穿梭。树林里一片安宁,随着我的逼近,野猫、兔子,松鼠纷纷逃窜,偶尔还会看到糜鹿、獾或是狐狸,一只年轻力壮的野兔一直在我前方猛跑,突然一下闪向右边。“怎么不开转向灯?!”我大喊起来。

差几分到七点的时候,我把自行车停在一家轮胎店,打开办公室的门,早晨的运动和空气中散发的热气让我精神抖擞。冲洗完毕,我换上工作服,再冲一杯咖啡,打开计算机。7点30分,我准时把手机呼叫转移到固定电话上。

同事们在8点到8点半之间陆续开车到达,睡眼惺忪地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开始响个不停。工作只是我用来平复激情的手段,初来时的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每日例行的琐事像往常一样,把我的创造力吸得干干净净,清晨时大脑的敏锐很快就被冲刷得无影无踪。

下午3点45分,天色变暗,雷声轰鸣。不出五分钟,大雨便倾泻而下。

“搭车吗,克里斯7”总经理冲我喊道。我偶尔也骑车上班。

“不了,谢谢,汉克!”

4点整,我换好衣服,一头冲进风雨。起初的五分钟让我有些不自在,不过一旦被从头到脚浇透之后,大雨就算不了什么了。路上到处都是汽车,空气中弥漫着尾气的味道,汽车排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好不容易过了斯图坡特(Stourport),雨停了,我在第一个陡坡前停下来,脱去防水服。雨过天晴,阳光和煦,这次风雨自行车回家之旅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后记

清晨5:20,闹钟不受欢迎地响起,我翻过身,伸出胳膊把收音机打开。我直起身子坐在枕头上,一边听着电台5点半播出的新闻和体育简讯,一边把整杯水一饮而尽。这是十年以来雨水最多的一个七月,全国的人口已经暴涨到了六千万,对街边的垃圾箱视而不见、随地乱丢垃圾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了一个备受诟病的现象。

我很不情愿地下了床,穿上衣服,走到楼下的厨房里。水壶里的水开了,我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小心翼翼地闻了闻,然后加上牛奶。那个纸盒子标注的保质期已经过了两天,但是自从吃了巴基斯坦的食物依然幸存至今,我感觉食物中毒这种问题对我来说已经是小儿科了。

我把咖啡拿到一楼壁龛的书桌上,然后打开电脑,这地方已经被我改造成了书房。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我完全沉浸于其中,灵活的手指在键盘上不断地敲击着,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眼前的屏幕上。我在重新体验印度主干道上的历险,一面参考着当初的日记,一边从记忆里拽出重要的事件、有意义的邂逅以及情感历程。有的时候我觉得写一本书就好像是从一大块上好的陶土开始,然后尝试着把它变实用的东西。

快到七点了,我蹬上自行车,向空荡荡的大街骑去,很快便出了比尤德利。这是一个晴朗的清晨,咖啡因、新鲜的牛奶和空气让我精神振奋。我思考着有关神和命运的问题,困惑于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看环岛上的指示牌。

我在伍斯特路右转弯,沿林肯道一路往下骑。小路在高高的篱笆墙、农场建筑和孤零零的农庄院落之间蜿蜒曲折,穿过起伏绵延的树林、玉米地和牛羊成群、骏马飞驰的草场,这单行的小路如此安宁祥和,让我乐在其中,我分明可以闻到四周围茂盛的绿色植物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我骑完了半个地球,横跨18000英里,并和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司机交过手却毫发未损,然而在回家后的几个星期里居然连着出了两起事故。这难道是命运、天意或是神的安排?或者仅仅是运气不佳而已?第一次事故是在离家一英里的地方,一个老太太开着车在大雨中超过了我,并从侧面猛地撞到了我的右小腿,我的胳膊则撞掉了她的后视镜。所幸,唯一留下的疼痛就是淤血的地方,不过第二次车祸的后果就严重多了。在十二月的一个夜晚,一辆四十吨的载重拖车在笔直的公路上撞到了我自行车的尾部,虽然我打着车后灯而且穿着反光背心,然而司机显然是没有看到我。这次撞击把我生生地甩了出去,幸好路旁的灌木丛阻挡了我的下坠,及时提供了一个软垫。如果我被甩到了候车亭、灯柱、商店的玻璃窗上,甚至是人行道上,那遭受的创伤就会远远超过左肩的三处骨折、左手腕骨折和右手大拇指基部的骨折了。虽然由于挡泥板和后面的货架没扣紧,报废了,好在自行车还算是幸存了下来。

这两次车祸中的任何一次,在印度公路上发生的几率本该高上千万倍。是否有人一直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比如说,危险总是会在最出乎意料的时间和地点伏击你?我们永远是命悬一线的,既然明天也许永远无法到来,最好还是好好地珍惜今天。在我被撞飞到空中之前的几秒钟里,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撞击的声音,还有金属和金属相互摩擦发出的让人厌恶的声音。直到几个月之后,车轮压到松动的井盖上发出的金属撞击声或者自行车后面齿轮错位发出的嘎吱声依然会令我惊出一身冷汗。

那位经常在这条小路上遛狗的友善的中年妇女迎面走来,与我互道了“早安”,两个生命在瞬间相交,接着又继续走向各自的目标,渐行渐远。不知她是否想过,我这么行色匆匆的是从哪里来,又准备往哪里去?如果我被迫停下来,比如补个车胎什么的,她是否会询问我“你打哪儿来?请问尊姓大名?你拿多少工资?”

回忆使我的脸上浮出笑容。

带着锻炼后的充沛精力、热量和幸福感,我抵达了工作的地方——这里离我家整整52分钟,12。6英里。当我把拖车挂到货车上时,我才意识到,早餐忘记吃了。

*

荣归故里的英雄所得到的迎接喜忧参半。

我的朋友和家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远行过,而且也看过我发来的电子邮件,因此他们对我这份成就所蕴含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看到我终于回家,各个都非常兴奋。我的合伙人催着我在乡村教堂里放一次幻灯,我的律师打断了我要求车祸补偿的独白,询问起了旅行的情况,而我的眼睛却好像被一块大磁铁死死地吸到了餐厅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上。

《基德明斯特时代周刊》把第18页的半个版面都拿来刊载一次简短的采访,但在人们的意识里,阻止当地医院标准下降的抗议活动还是比一个半疯半傻的家伙决定骑车到中国的消息来得重要。

当地面包房的那个友好的女人询问我这么长时间都去了哪里。

我如实相告。

“噢,真的吗?”她心不在焉地答道,就好像我刚刚骑车跑了一趟布莱克浦尔(Blackpool)或者布莱顿(Brighton),而不是北京。

我猜想,对大多数人而言,骑车去布莱克浦尔和布莱顿就算是很远的了,我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不过,很多人根本不会有这种旅行的愿望,即便在梦里也不会。对于那些待在家门口就心满意足的人而言,骑车穿越半个世界这种想法听上去至少是令人费解的,甚至可能是愚蠢的。很多人对于这样的旅行究竟有多少路程,需要多少计划,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努力是没有任何概念的,既然他们的好奇心最多也仅仅止于英国中部,那么试图给他们带来一些启示这样的事情也就没什么必要了。有些人也许连中国在哪里都弄不明白。

*

对于那些稍稍具有一些地理空间感的人,在对这样一种远远超越于他们能力的壮举表示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混杂着困惑不解。“那种冒险的感觉还有这些地方的魅力我都能理解,不过要是骑摩托车,难道不是好多了?”一个困惑的同事问我。

不。有的时候用艰难的方法做事情会更好。除了体力上的回报之外,仅仅凭着自己的双肺和双腿所提供的能量,我居然穿越了整整半个地球,单单想到这点就已经给了我巨大的满足;要是像土豆一样懒洋洋地瘫在一个内燃发动机的后面或者上方的话,成就感可就大打折扣了。而我本人就是那部发动机,我的腿就是把能量传递到轮子的活塞,我的肺就是空气滤清器,我的胃肠就是气化室和燃烧室,而我的激情就是那个至关重要的火花。除了法国暂时的机械故障和受污染的亚洲燃料偶尔引发的能量缺损或熄火,发动机自始至终还是运行出色的——而且由于外国机动车辆在中国是被禁止入内的,因此这一段路本来也不可能骑摩托车。

我一直有这么一种印象,对于这次旅行,自己国家的同胞是不以为然的,有的人甚至把我当成怪人一笑了之;但是在中国,尽管存在着巨大的语言障碍,中国人却似乎更理解这次旅行背后的动机。

“中国!骑车?真是不可救药啦!”在英国快递公司的一个调度员笑嘻嘻地叫出声来,一面不屑地摇了摇头。

而我却觉得,世界上最悲哀的人就是那些放弃了梦想或者触碰不到梦想的人。

我一面行驶在M5公路上,一面嚼着三明治,安抚着发出抗议的胃,真不明白那些早餐都上哪儿去了。现在的这份工作比起十年前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那次刺激的远行可是差远了,那是一部开拓式的历险,简直太引人入胜了。在零下好几度的天气里,连柴油都冻成了蜡状,在一脚深的冰面上,要让六个车轴都保持一个方向的确是对驾驶技术的极大挑战。虽然在那个时候我很痴迷,但是现在已经无意回到那种生活了。我已经选择了一份轻松一些的工作,以便把精力更多地专注在写作上,但是整个计划却又像一场巨大的赌博,绝对是对信心的考验。我相信自己写得不错,同时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可说,但是如果没有人和我分享这种信仰,那又该当如何?成功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如果是失败,那么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便付诸东流,下半辈子没准儿都离不开货车了。我在乐观和一种几乎让我晕眩的恐惧感之间来回摇摆,每当信心晃动时,我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悬崖峭壁上一样。

高速公路上充满了摇摇晃晃的大篷车。当我置身于狂风肆虐的戈壁滩,周围空旷无人,一片寂寥时,我曾经惊叹于内燃发动机的神奇的性能,但是现在它们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

生存是与生活相对的。

正常情况下,从乔特?韦奇的仓库出发到尼斯(Neath)的那家店正好是两个小时35分钟,而从尼斯到哈韦福德维斯特(Haverfordwest)得再加上一个半小时。在店里等待的那段时间以及每天法定的45分钟休息时间里,我会用一支铅笔给自己的原稿修改润色。当我一路上打着哈欠回到仓库时,离出发已是十个小时,我把拖车倒回到装货间,给这辆斯堪尼亚车加上油并停放妥当,回到运输办公室放下钥匙,完成文字工作,每一个动作都无需动脑,完全自动完成。我思故我在;我不思,故我不在。

“你不怎么会安排一天的时间啊!”韦奇不怀好意地笑道。天空阴沉沉的,大雨欲来。

“那些安排不用费心,自动完成!”我答道。

“这回恐怕是个例外!”韦奇的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嘲弄的神色。

虽然自行车能够解决21世纪的污染、交通堵塞还有日益下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大多数人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他们仍然觉得我每天上班骑车来回一定是脑子出了问题。

“你从比德尤利一路骑车过来?那可是好几英里哪!”

没错,但是对比去北京的那16500英里路,一天25英里只不过是吹吹小风而已。

“你就不会喘不上气吗?”

不会。

“你身体肯定很棒!”

是的。

他们已经忘了长在身上的那两条腿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当我想到了从骑车中得到的快乐和体质上的好处,还有为我节省的钱时——不管怎样,不用给自行车上保险、加油、上税——我唯一能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些人每天不选择骑车上下班,简直是疯了。

穿上防水服太热了,彻底地淋一下雨是伤不了人的,我回忆起自己骑行在南印度那场大雨中的情景。“湿透了的人不怕雨。”

我像是跺着而不是走着进了屋子,首先把吸饱了水的外套脱掉,然后痛痛快快地冲了个澡。是那种瀑布般的热水——有一年多,这一直是稀有而痛快的感官享乐——现在已经变成了日常活动,成了例行的自我麻醉。

罗夫在新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如此写道:“你曾写道:‘我渴望这次旅行能在某些方面改变我,让我带着全新的想法、更多的成熟和对事物不同的优先选择回到家里……’现在怎么样了?”

我回信中说:“我就是老了一点儿,聪明了一点儿,比起以前再稍稍愤世嫉俗了一点儿……”

而事实上,那15个月的确教给了我一点儿东西:关于这个星球、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还有和我自身有关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加强了我的信念,这个世界依然十分壮丽,它依然有着足够的震慑力让人为之惊叹;只要有充分的维护和合适的燃料,人体依然是一部最错综复杂且最耐用的多功能大引擎。这次经历给我注入了一种新的意识,让我觉察到曾经抛下的友谊和爱,但是我得到的补偿却如此充足——就在最偏远且最不可能的地方,人与人之间淳朴的真诚和友善却盛放得最美。在一个被政治和宗教的矛盾撕裂的世界中,我发现最为基本的人类良知就是一种本能,即便狂热分子散布仇恨,依然阻止不了它的蔓延。我的心中满怀着对人性的信心,人类善良的情感在我的信仰中再次得到重建。这次旅行赋予了我美好的记忆和敏锐观察力,这是一次美妙而充满启迪的探索之旅,也使我更强烈地确认一个事实:一个人若是有了梦想,即便是异想天开,也完全值得追随。我完成了这次旅行,没有遗憾。

人们有时询问我,是否还会再一次远行。

“也许吧。”我回答道。

书评(媒体评论)

《不如去飞》一书综合了有见地的评论,景致的描述,人物的刻画以及不失时机的幽默笔调。

——《时代周刊》

“超越了所有的旅游传记,是一本有血性的书!”

——《伦敦周刊》

懦弱如同一个蚕茧,将我们紧紧束缚,我们陷于其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惯性模式。当我们在不断地重建行为和思维的基本模式时:跃入清新的空气或大地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

——《香巴拉:勇士之圣道》邱阳创巴仁波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