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稻草人--叶圣陶作品精选(典藏本)/海豚文学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稻草人--叶圣陶作品精选(典藏本)》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活泼,语言简练感人,尤其善于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

内容推荐

《稻草人--叶圣陶作品精选(典藏本)》为叶圣陶童话和散文合集。《稻草人--叶圣陶作品精选(典藏本)》从多个角度表现儿童心理、描写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童趣和温情,给一代又一代读者带来爱和美的熏陶。其中的童话,想象奇特,优美动人,有的反映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有的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有的寄寓引人深思的哲理;散文以细腻、优雅的笔触描绘童年生活图景,讲述异地游历的见闻;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饱满,并以对少儿心性的深入挖掘和对少儿生活的全面展现给读者带来冲击和感染。

目录

童话

小白船

傻子

花园外

燕子

一粒种子

富翁

眼泪

画 眉

祥哥的胡琴

瞎子和聋子

跛乞丐

稻草人

聪明的野牛

古代英雄的石像

皇帝的新衣

蚕和蚂蚁

“鸟言兽语”

散文

没有秋虫的地方

将离

藕与莼菜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白 采

两法师

牵牛花

看月

燕子

夏天的雨后

浙江潮

各种声音

大雁

三棵银杏树

老牛的晚年

几种赠品

书 桌

乐山被炸

我坐了木船

游了三个湖

爬山虎的脚

诗的材料

林区二日记

“瓶子观点”

立志自学

开头和结尾

梦的创作

临摹和写生

附录

谈我父亲的童话/叶至善

试读章节

小白船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的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小鱼儿成群地来来往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青蛙老瞪着眼睛,不知守在那儿干什么,也许在等待它的好朋友。

水面上有极轻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它们会用它们的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泼剌……泼剌……”好听极了。它们邀小红花跟它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小人国里的睡莲高兴得轻轻地抖动,青蛙看呆了,不知不觉随口唱起歌儿来。

小溪上的一切东西更加有趣更加可爱了。

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小的船。这是一条很可爱的小船,船身是白的,它的舵和桨,它的帆,也都是白的,形状像一支梭子。又狭又长。胖子是不配乘这条船的,胖子一跨上船,船身一侧,就掉进水里去了。老人也不配乘这条船,老人脸色黝黑,额角上布满了皱纹,坐在小船上,被美丽的白色一衬托,老人会羞得没处躲藏了。这条小船只配给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乘。

真的有两个孩子向溪边走来了。一个是男孩儿,穿着白色的衣服,脸色红得像个苹果;一个是女孩儿,穿着很淡的天蓝色的衣服,脸色也很红润,而且更加细嫩。他们俩手牵着手,用轻快的步子穿过了小树林,来到小溪边上,跨上了小白船。小白船稳稳地载着他们两个,略微摆了两下,好像有点儿骄傲。

男孩儿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儿吧。”

“好,咱们看看小鱼儿。”女孩儿靠船舷回答。

小鱼儿依旧奏它们的音乐,青蛙依旧唱它的歌。男孩儿摘了一朵萍花,插在女孩儿的辫子上。他看着笑了起来,说:“你真像个新娘子。”

女孩儿好像没听见,她拉了拉男孩儿的衣袖,说:“咱们来唱《鱼儿歌》,咱们一同唱。”

他们唱起歌儿来: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唱好听的歌。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采好看的花,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有快乐的一切,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歌还没唱完,刮起大风来了,小溪两岸的花和草,跳舞的拍子越来越快了,水面上也起了波纹。男孩儿张起帆来,要乘风航行。女孩儿掌着舵,手按在舵把上,像个老船工。只见两岸的景物飞快地往后退,小白船像一条飞鱼,在小溪上一直向前飞。

风真急呀,两岸的景色都看不清楚了,只见一抹一抹的黑影向后闪过。船底下的水声盖过了一切声音。帆盛满了风,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小白船不知要飞到哪儿去!两个孩子着慌了,航行了这许多时候,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要让小白船停住,可是又办不到,小白船飞得正欢哩。

女孩儿哭了,她想起她的妈妈,想起她的小床,想起她的小黄猫,今天恐怕都见不着了。虽然有亲爱的小朋友跟她在一起,可是妈妈、小床、小黄猫,她都舍不得呀。

男孩儿给她理好被风吹散的头发,又用手盛她流下来的眼泪。他说:“不要哭吧,好妹妹,一滴眼泪就像一滴甘露,你得爱惜呀。大风总有停止的时候,就像巨浪总有平静的时候一个样。”

女孩儿靠在他的肩膀上,哭个不停,好像一位悲伤的仙女。

男孩儿想办法让船停住。他叫女孩儿靠紧船舷,自己站了起来,左手拉住帆绳的活扣,右手拿着桨,他很快地抽开活扣,用桨顶住岸边。帆落下来了,小白船不再向前飞了。看看岸上,却是一片没有人的旷野。

两个孩子上了岸。风还像发了狂似的,大树摇得都有点儿累了。女孩儿才揩干眼泪,看看四面没有人,也没有房屋,眼泪又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男孩儿安慰她说:“没有房屋,咱们有小白船呢。没有人,咱们两个在一起,不也很快活吗?咱们一同玩儿去吧!”

女孩儿跟着他一直向前走。风吹在身上有点儿冷,他们紧紧靠在一起,互相用手搂住腰。走了几百步远,他们看见一棵野柿子树,树上熟透的柿子好像无数的玛瑙球,有的落在地上。女孩儿拾起一个,掰开来一尝,甜极了,她就叫男孩儿也拾来吃。

他们俩坐在地上吃柿子,把一切都忘记了,忽然从矮树丛里跑出一只小白兔,到了他们跟前就伏着不动了。女孩儿把它抱在怀里,抚摩它的柔软的毛。男孩儿笑着说:“咱们又有了一个同伴,更不寂寞了。”他掰开一个柿子喂给小白兔吃,红色的果浆涂了小白兔一脸。P3-6

序言

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家。他一生为孩子们创作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许多童话名篇,鲁迅先生曾评价《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作品。他还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给少年儿童们出版的《中学生》《中学生文艺》等儿童杂志的编辑工作之中。其中著名的《中学生》杂志,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读者,如今许多老作家、老科学家和教育家,当年都曾是《中学生》的小读者。可以说,叶圣陶先生的一生是献身于孩子的文学与教育事业的一生,他的心为数代孩子们所共有。

不仅如此,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亲自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部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中国儿童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本书是叶圣陶作品的一个精选读本,他为孩子们写的一些儿童文学名篇佳作,都选录在其中了。叶老曾在一些作品前言和后记里,吐露过自己创作的那几篇为读者所钟爱的作品的初衷。例如,在谈到《古代英雄的石像》这一篇时,他说:“当时我的主要意思放在这篇东西的末了儿。无论大石块小石块,彼此集合在一块儿,铺成实实在在的路,让人们在上边走,这是石块的最有意义的生活。在铺路以前,大石块被雕成英雄石像,小石块垫在石像底下做台基,都没有多大意义。至于大石块被雕成英雄像就骄傲起来,自以为与众不同,瞧不起人,我这么写,只是揣摩大石块当时的‘心理’而已。”(《叶圣陶童话选·后记》)再如,谈到另一篇著名童话《稻草人》时,他这样说过:在新中国里,“……画眉鸟飞到无论什么地方,将会遇见无限量可爱可喜的事物,为了赞颂这些事物,它将会不知疲倦地唱它的歌,歌声里洋溢着欢快的感情。稻草人站在田野间,将会看见整整齐齐的大田,活活流动的灌溉渠,成行成队的防护林……这些都是十年以前(指旧中国)它没有见过的。……于是稻草人将会产生一种跟从前根本不同的懊恼,它恨自己‘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自由移动’,要不然,它老早参加到农民队伍里去了。含羞草将不再为这个为那个而羞愧,因为叫它羞愧的这个那个全都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英译本(叶圣陶童话选)序》)

从这些童话里,我们听到了一位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老作家,在新时代里的热情的歌唱。他的童话《蚕和蚂蚁》里有一首小诗:

我们赞美工作,

工作就是生命。

它给我们丰富的报酬。

它使我们热烈地高兴。

我们全群繁荣,

我们个个欣幸。

工作!工作!

——我们永远的歌声。

这是辛勤的蚕与蚂蚁的歌,也是叶圣陶先生一生勤恳为孩子们劳作的写照。在这里,我们要向小读者讲述一下被世人所称颂的“叶家风范”。这是因为,不仅仅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为一代代读者所喜欢,叶先生的清正、高尚和完美的道德情操,也为世人所共仰,堪称一代代孩子永远的楷模。

叶圣陶先生早年写过一首题为《成功的喜悦》的小诗:

儿欲爬上凳子,

玩弄桌上摆着的

积木,摇鼓,小锡船,耍孩儿。

他右膝支着凳面,耸身屡屡,

可是力量不济,

不能成就他的尝试。

老太太看见了,

把他抱起来,让他坐上凳子。

她的动作十分轻易。

但是,这使他十分失意,

啼声乍发,身子一溜,

两脚又站在地。

为什么哭泣?  要发展你独创的天才?

要锻炼你奋发的潜力?

要期求你意志的自由?

要享受你成功的喜悦?

他不作什么说明,

只是继续他的尝试。

忽然身子一耸,两脚离地.

他又坐上凳子。

玩具在他的手里,

笑容浮上他的两颊。

这首朴素的、纪实性的小诗,是叶圣陶先生为不满三岁的儿子至善写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所有的小孩子如何发展自己的思索和期望,看到他对童心的喜悦。在至善五岁那年,一个大雪天,为了使孩子们高兴,叶圣陶便拿了块大木板,冒着纷飞的雪花,从院子里取回一大堆白雪。他和孩子们一起堆了个大肚子的咧嘴弥勒佛,然后他又带着孩子一起唱起好笑的儿歌来:tt雪花堆个雪弥勒,袒着肚皮上面坐。你在那里想什么?为何向我笑呵呵?”他用即兴创作的一首儿歌寓教于乐,启发孩子的想象力。由此,我们可以想见作家的那颗未泯的童心。

叶老对孩子的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而他自己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风范。他非常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当母亲还在世时,他每天早晨上班以前,一一地侍奉完母亲的早点,有时还亲自为老母亲梳头捶背。他曾在一页日记上这样写过:“晨因小事与母亲争执,余至击桌,母亦大怒。既而深悔之,乞母容恕。母谓他均无谓,惟尔不宜出此态耳。谈半小时许,母恕解……益感愧赧。”其时叶老已年过半百了,但他仍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似的在母亲面前承认错误。他的这些细节,直接教育了后来的孩子们。有些作家和编辑回忆说,他们每次去叶老家,孩子们一代总是非常谦恭地让座倒茶。客人走时,叶老把他们送到堂前,再由孩子一代送到天井或二门以外。

叶老的另一个儿子叶至诚先生,也回忆过父亲的这样几件小事:有一次,他让至诚递给他一支笔,至诚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他说:“递一件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过来,倘若没有笔帽,还可能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这些很平常的话,至诚牢牢地记在心里,直到如今,他说他每递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另外,叶老还告诫他,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呼的一声开或关得很重,要轻轻开、轻轻关,时时想到他人。良好的家风源于叶老潜移默化的教育的影响。叶老的子女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三兄妹,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或编辑家。他们每个人写出的稿子都像父亲的手稿一样,字体工整,笔画清楚,一丝不苟。而在讨论某一个文学问题或教育问题时,叶老则非常民主,像朋友和同事一样听取孩子们的意见……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被一些著名的作家亲切地赞誉为“叶家风范”。

1988年2月16日清晨,九十五岁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最后一次合上了他那长长的白眉下的慈祥的双目,与世长辞了。他再也不能用他的那支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的笔,来给他所钟爱的孩子们写作童话和小说了,他再也不能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编写和审阅新学年的课本了。这是一颗文化和教育巨星的陨落。他的逝世,使祖国的几代人同时感到深深的悲痛。这年5月,《儿童文学》杂志——这是叶圣陶先生从它的创刊到复刊,一直都付出了心血和深情的一份儿童文学刊物——在封二和封三上登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一组照片,有他青年时代的,有他晚年的,有他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的,也有画家华君武为《稻草人》诞生六十周年而画的叶老和天真的稻草人在一起的……

就在这期刊物上,叶老的大儿子、著名科普作家和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写了一篇题为《教育》的散文。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些小故事,都来自这篇文章。从这些小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的善良、仁爱、高尚的人格风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4: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