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僧舞/阅读中国五彩霓裳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金仁顺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读中国·五彩霓裳丛书之《僧舞》——朝鲜族作家金仁顺古典题材小说集。既有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古代名妓的传奇人生,也有蕴藏在琴韵舞姿中的残酷凄凉,给人柔风拂面的温馨,可以读出高丽民族独具的历史韵味。最简洁的文字营造最丰满的情感,同时极具画面感,而且每一幅画都有浓郁的色彩和凄美的情境。

内容推荐

在《阅读中国五彩霓裳丛书》里,精选了五位著名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作品,它们皆有特色,风格各异。这些作品都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菁华之作,代表了汉语写作的真实水平。朝鲜族作家金仁顺的《僧舞》属于《阅读中国五彩霓裳丛书》之一。金仁顺的《僧舞》,给人柔风拂面的温馨,可以读出高丽民族独具的历史韵味。

目录

高丽往事

盘瑟俚

小城故事

未曾谋面的爱情

乱红飞过秋千

僧舞

引子

谜语

城春草木深

后记高丽和我

试读章节

高丽往事

午后到琴馆听琴喝茶,是显宗国王多年的习惯。世兰王后从小学习伽耶琴,曾得闻名遐迩的离俗大师亲自授艺,她十八岁被选入宫中做禧嫔时,随身携带着一个浅兰灰色锦袋,袋口用一束深蓝色丝线收紧,丝带垂摆飘拂,如一注流水。世兰的长相虽说不上靓丽,但人琴相依,显出一股特别的韵味。

显宗国王在世兰面前停住脚步,问:“你带来锦囊,里面定有妙计了?”

世兰的唇角向上一扯,红晕铺上脸颊,深深地勾下头去,发髻下面露出的颈项宛如一截新藕。显宗国王转身瞟了身边的内官一眼,点了点头。当夜,世兰洗过香浴后,被送进了显宗国王的寝宫。她的琴也随后送到寝宫。世兰为显宗国王操琴,弹了一支曲子。

“这是什么?”显宗国王听惯了《寿延长》、《五羊仙》之类的宫廷音乐,对世兰的曲子感到十分惊异,“这曲子只能拿春天早晨的和风、秋天深夜的月光来比。”

“这首《阿里郎》是在民间流传的情歌。”世兰答道。她抬头看了显宗国王一眼,犹豫了一下,手抚在琴台边儿上,慢声细气地唱道,“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里哟,我的郎越过了阿里郎岗。弃我远去的我的郎哟,走不出十里路,脚痛难当。阿里郎,高山岗,何其远长?路弯弯,心弯弯,冷泪横淌。”

显宗国王沉吟着,望着世兰。世兰被他看得脸孔发白,透出惊惧的表情。良久,显宗国王叹息了一声,微微笑着,说:“这样的歌和曲,值得筑馆收藏的。”几个月后,他果然在后宫内建了一所琴馆。

“流声”琴馆坐落在荷花池畔,与世兰的寝宫只隔着一片竹林。琴馆由工匠和乐师共同设计,全部选用上等檀木搭建,屋顶上铺着留有气孔的琉璃青瓦,六角屋檐垂着小巧玲珑的青瓷鼓形风铃。一道流溪从琴馆内穿过,流进荷花池里。

世兰把琴台设在溪水边上,使琴声与溪流声彼此借势。隔着流溪,显宗国王坐在一铺花纹席上,在他的身边,茶艺馆的两个内官把流溪的水烧热,为显宗国王煮茶。

“到底是四十岁的女人了。”显宗国王感慨着。从眼前的女人身上,重叠着无数个禧嫔世兰的身影。那时候显宗国王刚过四十岁,年轻的世兰是第一个让他醒悟到纵便他受命于天,位列五尊,也难脱衰老命数的人。每天夜里,她被内官用丝绸裹好,送入他的寝宫里。丝绸抖落开处,女人比丝绸更滑腻的肌肤让显宗国王爱不释手,那是活生生的一页青春啊。显宗国王有时用笔、更多时候用手指蘸着茶水,在她的后背上写诗:“静坐处茶半香初,妙用时水流花开。”边写边在世兰耳边轻声吟咏,羞得她把脸向着一头长发一直埋进去。他把她的身子翻转过来,摁倒在榻上,整夜地要她,不停地要她。她的长发被他摇动得满榻纷飞,再也遮挡不住她的娇羞,她用嘴死死地咬住一绺头发,阻挡在体内流窜着的、能让自己都受到惊吓的声音。

激情过后,显宗国王用手拢住世兰的秀发,另一只手在她的肌肤上撩拨着滑走,喃喃道:“你是我的伽耶琴,是我的《阿里郎》。”世兰泪流满面,身体因为强烈的幸福感而有一丝丝的抽搐。两年后久病缠身的玉林王后过世,显宗国王立禧嫔世兰为王后。玉林王后的名号和命运像一件绸衣披到了世兰的身上,这件衣服代表了富贵荣华。

加冕典礼过后,二十出头的世兰王后脸上现出端庄表情。这种表情曾经长久地滞留在玉林王后的脸上。显宗国王再也没有在夜里召过世兰,在她觉得一切都完美无缺的时候,显宗国王整夜欢爱的热情像浮云一样,从世兰王后年轻的天空中飘远了。国王的诗意不缺少驻留之处,皇宫里年轻的女子像花朵一样多,她们都有比新鲜苔纸更富弹性的肌肤。

显宗国王保持了午后到“流声”琴馆的习惯,喝茶、听世兰王后弹伽耶琴。世兰王后曾试图挽回国王的爱情,她穿过内宫最暴露的衣服,让内官们抬不起头来,还化过只有风尘女子才敢化的妆容。显宗国王对她的努力和勇气显示出一些兴趣,但一旦两个人进入肌肤相亲的阶段,世兰的表面装饰被剥掉,她的王后身份浮现出来,显宗国王的厌倦感也油然而生。“地方不对。”显宗国王从世兰的身上收回手,她望着他脸上的笑容,觉得那笑容像流溪一样,隔开了他们。

世兰王后的伽耶琴散调弹得十分哀怨,显宗国王隔溪而坐,并不介意琴声的意味。他的淡漠又成为世兰王后新的痛苦,她变得越来越能吃,一些赘肉把她的身体挤得鼓鼓囊囊的,眼睛里的清澈也变得浑浊了。世兰王后的端庄像一张撕不下去的面具粘在了她的脸上。

一阵细碎匆促的脚步声朝琴馆奔过来,几十条上过浆的细夏布裙子在青石板上擦出嚓嚓的声响,在琴馆门口停下来,门口跪着的内官朗声报道:“恭喜国王刚刚得了一个公主。”

世兰王后的手指还摁在琴弦上,显宗国王已经霍然起身,像一片云在她的眼前带出一块昏暗来,“生下来了?”

P1-3

序言

胡平

想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品质,是多读长篇小说好,还是多读中短篇小说,或散文、诗歌好?我主张多读后者。

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正处于井喷时期,目前实体书已达年产4000部以上,网络长篇更以数十万部计,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它产生于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长篇小说的作者从事什么职业的都有,遍布社会各个层面,他们作品内容的总和,是可以反映现实中国的基本面貌的。不过,就传统作家而言,他们更擅长的是中短篇创作,对长篇小说样式的探索还只是近些年的事,不能说在经验上完全到位。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变迁沧海桑田,令人眼花缭乱,虽题材丰富,足以产生若干史诗巨著,但在把握上又格外困难,需要作者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这也关系到长篇小说的结构——所以,史诗性的长篇小说除《白鹿原》等外,成功的还不是很多。至于多数网络长篇,鱼龙混杂,不大讲究艺术底蕴,文学价值是有限的。

中国作家写中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却是极为训练有素的,这种训练主要经由纯文学期刊的筛选过程进行。中国保持有一定数量的纯文学期刊,即使改革开放后,在国家的保护下,它们也没有被商业大潮冲垮,始终坚持了自己的品位。作者向这些期刊投稿,最初很难被采纳的——有经验的编辑,可以一眼看出他在语言、叙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必须经过长时间体味、修炼和多次投稿,直至达到期刊的标准,才可能获得发表。这一进程,着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成熟的作家。当然,作家们的探索也在不断推动期刊的发展。

知悉了这些,就可以知道,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中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这成为推出这套“阅读中国·五彩霓裳系列丛书”的理由之一。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院前几年举办的一期少数民族作家班上,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代表参加,盛况空前,可见少数民族文学事业近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中格外值得珍视的部分,它们有些具有罕见的文学品质,闪耀着梦想中的色彩。彝族尚黑,藏族尚白,蒙古族尚黄;僳僳族土葬,裕固族火葬,藏族天葬……许多新的一代少数民族作者既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也受到现代文明的教育。他们清醒冷静地看待现实,又能够细微辨别包围着自己的充满暗语的环境。在他们的作品中,神秘的气氛与科学的精神融合为一,产生了奇异的效果。这些都使我们联想到拉美文学奇迹般的崛起。魔幻现实主义将梦境、现实、科学、想象、神话、幻觉等熔为一炉,造成似真似幻、既荒诞又神秘的情境。这一现象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颇有相近之处。有评论家再三预言:“少数民族作家与汉族作家相比,我对少数民族作家拥有更多的信心,抱有更多的希望。将来产生巨著的、在全世界发生影响的很可能是少数民族作家”——这番话也许并不虚妄。

在中短篇创作中,中国的女作家和男作家是平分秋色的,目前甚至有超越男作家的趋势,这是因为,中短篇似乎更主情,而女作家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细腻。在这套丛书里,精选了五位著名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作品,它们皆有特色,风格各异。叶梅的小说,长于淡定又千回百转的女性叙事,探索曲折和幽秘的人物心理;金仁顺的小说,给人柔风拂面的温馨,可以读出高丽民族独具的历史韵味。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散文,朴素而颇有质地,单纯又意味隽永;娜夜的诗歌,想象奇特,笔意冷峻,却蕴含着火一般的热情;赵玫的一组文章,多为创作谈,抒发了对艺术、对人生的精致见解,本身还是优美的散文作品,混合着知性与感性交织的芬芳。这些作品都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菁华之作,代表了汉语写作的真实水平。

后记

高丽和我

1 高丽

小时候我是个爱打架的孩子,不喜欢吵嘴,生气时经常像男孩子一样动手解决。其中的两次,至今想起来还很清楚。一次是和邻居家的两个孩子,他们一姐一弟,手里挥舞着拖布把儿那么长的棒子朝我冲过来时,学着电影里冲锋陷阵的战士们进攻的姿态。我向后退时,反手摸到身后的石墙,那一瞬间无路可逃的绝望,是我在少年时代体会到的最大恐惧。情急之下,我顺手抄起身边的一根扁担,踢翻了两只空水桶,迎着他们抡了起来。与其说是我打赢了他们,不如说他们是被我当时的样子吓坏了。那一次我大获全胜,从他们身边离开时,我丝毫没感到喜悦,只是有种从大难中逃脱出来的轻松感。

还有一次是在小学五年级,我和班里的一个男生先是吵了两句,然后动起了手,当他隔着十几张桌子朝我冲过来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身在荒草丛中,面对着一只野兽的袭击。那个男生如此火大,是因为我当众揭了他父亲的短。他父亲和另外一个女人有私情,被那个女人的丈夫在身上划了十七刀,刀口不深,那个情感和自尊心上受到伤害的男人显然并不想害死我同学的父亲,只是想留给他耻辱的印记罢了。这些耻辱也是我同学的耻辱,是他最怕被人触及的伤痛,而我之所以直捣他的痛处,是因为他先触及了我的痛处,他叫我“高丽”。

第一次和人挥舞着扁担打架时,也是为了这个。

高丽。

少年时代,我痛恨这两个字,谁敢把这两个字当着我的面说出来,无疑在我的身前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那是我绝对不会容忍的。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像对待男孩子一样操心着我和别的孩子之间发生的战争。我一直是个不太健康的孩子,但我能把很多比我强壮的同龄孩子打得头破血流,到我家里去告状。

在那个年纪时我才懒得理会“高丽”这两个字的具体含义,我只知道由于这两个字,使我与周围的孩子有了分别。别人在谈到我时,总要用这两个字补充一下,或者干脆只用这两个字来定义我。

一个高丽孩子。

很多大人也这么说过。他们用异样的眼神打量我,仿佛我身上藏着什么神奇或者秘密的东西,而他们的目光可以比手还随便地撩开我身上的衣角。

这两个字同样也用在我父母身上,我的姐姐哥哥身上,他们似乎不像我那么介意,很多时候他们只要耸一下肩膀,就能把来自身后的这两个字抖落掉。

我有过两件丝绸质地的衣裙,短短的上衣只到心口处,宽宽的裙摆垂在膝盖上面,衣带在胸前扎着大大的蝴蝶结。在七十年代的中国,这是很奢侈的衣服。但是,在我眼里,那种鲜艳夺目是有毒的,穿上它,就等于承认自己是特殊的人物,注定要受到瞩目和议论。而与众不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多年以后,我和其他的女人一样,爱上了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衣裳。它非常完美地掩盖了东方女人身材上的不足,同时,又增添了无穷的神秘感。

朝鲜族的细夏布是用麻精纺做的,虽然名叫“夏布”,却是在秋冬季节织就的。那分别是芦苇飘絮和雪花飞扬的季节,在那样的时间里织出来的细夏布,每一根麻都带上了清凉之气,颜色又无一例外是纯白的。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细夏布会制作成异常合体的短衣和特别宽大的裙子,穿到一个女子的身上。当女子俏丽的身影从木廊台上走过,暑气会退潮般地从她的身旁向四周后撤。

细夏布衣从来不隔夜,只穿一天便要变脏起皱,它们会被连夜洗净,上浆,熨平,保持洁净和挺括。

如同言情电影里男女主人公经常从至爱到极恨的转变一样,我在长大成人之后,忽然爱上了这个民族的很多东西。

我不知道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如同对细夏布的认识一样,在忽然之间,我体味出原本被我厌弃的东西中间,埋藏着别致的美丽。这种美丽因为出现在意料之外,特别地惊心动魄。  少年时担心被独自抛弃的恐惧在我成年后以另外一种形态呈现出来,那是一种因为自己拥有了别人没有的宝藏而产生的暗暗得意的喜悦。

2 女人

朝鲜族女人是经常要被人用同情的口吻提起的,家里的一针一线,外面的一草一木全都是由她们来操持的。春天时,她们要在北方冰冷刺骨的水田里挽着裤腿,背上背着没人管的孩子插秧,秋天时戴着草帽割稻子的也是她们;她们鞠躬尽瘁地侍候着丈夫和家里的长辈,却连吃饭时与他们同桌的权利都没有;她们除了要忍受生育之苦外,还要忍受男人的酗酒,粗暴,打骂。

几乎每个主妇都有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让家里未出嫁的女儿太劳累,让她们快乐轻松地长大。对年轻女子而言,出嫁的那一天,无疑于一生中第一个假期的结束。

上高中时,有一次我患病住院,与一个朝鲜族的中年女工程师同在一个病房,她的丈夫一直在陪护。那是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男人,黑,而且瘦,笑起来很温和,读大学时他和她同在一个班里,两个人恋爱结婚和学习毕业一样是顺理成章地完成的。他酗酒,喝醉之后就打妻子,打得很厉害,有一次把她从炕上踹到地下,踹折了她两根肋骨。而她此次住院,一半是旧病,一半也是他打出来的。

知道了这些事情后我对那个男人十分憎恶,对他居然是知识分子这一点更加憎恶,我观察那个女工程师,发现她对丈夫的态度很平常,一点也没有仇恨的情感。有的时候,看着她坦然地接受丈夫端饭端水的侍候自己的模样,不需要理由我便认定了,当她面对他的施暴时,也是这副泰然自若的神态。

我的一个表嫂,腰身纤细,皮肤白得像细瓷,笑容可掬,又温柔又妩媚,有一次我们睡在一起,关着灯聊天时,她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跟我说,前几天家里拉取暖煤,我表哥在朋友家喝酒,她一个人把六吨煤从外面挑到家里的煤棚里。  六吨?我无法表达我的吃惊,更无法相信和我躺在一起的细弱的肩膀,在几天前把六吨的重量做了一次转移,却奇迹般地没被这个重量压倒。

幸福是相似的,苦难却是各种各样的。随着接触的人和事情逐渐增多,我意识到朝鲜族女人身上最让人震撼的地方,并非对苦难的承受能力,而是她们对生活的态度上。

朝鲜族女人不喜欢男人出入厨房这种有油烟气的地方,也不喜欢男人手里攥着抹布扫帚之类的东西,她们认为男人生来就是伟大,如果让他们染指日常琐事,庸俗的事情就会像磨石一样,打磨掉他们身上固有的一些优秀品质,从而使得他们在大到国家命运、小到个人前途之类的重要事情上,不能表现出令人敬仰的男儿气概来。

对光荣感的不懈追求,成为朝鲜族女人最有力的精神支柱,正是她们自己把勤劳变成了风气。很多男人先是被女人们置于到游手好闲的境地中,继而才沉醉在酒乡中不能自拔的。

朝鲜族女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劳作,可她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拥有着快乐的性情。她们喜欢打扮,勇于尝试所有她们自认为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动人的东西。在延边,女性类消费品总会造成热卖的景象。很多年纪一大把的老太太在披红挂绿方面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的女孩子。她们认为化妆品和衣饰可以为自己挽留住昔日的美貌。

我经常去离家不远的一家朝鲜族饭店吃饭,一来二去和老板娘熟悉起来了,她的打扮每次都能让人不大不小地吃上一惊。她经常让来店里吃饭的顾客猜测她的年纪,尤其是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当然,每个人都尽量往年轻里说她,明明看上去有六十岁,也往五十岁说,但这仍然不能让老板娘满意,有时,甚至还会惹她生气,她听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会一脸不乐意地说,我和你差不多大,才四十多岁。起初我很奇怪一个如此爱美的女人,却为什么长得那么老?后来见到她的丈夫,才知道她已经六十岁了,但却执拗地要把自己再变回到四十来岁。皱纹、身份证、自己丈夫的衰老、儿女的年龄,什么都不能改变她自欺欺人的决心。她的这种性情我只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身上见到过。这个法国女人在六十六岁时,接受了不满三十岁的扬·安得烈亚的炽热的爱情,在六十八岁时还能写出《情人》这样的小说。

3 酒和歌舞

与女人的明快风格形成对比的是,朝鲜族男人大多数沉默寡言,当然,喝了酒以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父亲是少数很讨厌喝酒的男人之一,但只要家里有客人来,他总会拿出足够的酒来待客,对醉酒人的胡言乱语,他也温和地抱之以微笑。父亲不善饮,就没有了喝醉的机会,也失去了打老婆的借口,他的时间比一般的朝鲜族男人多出许多,他用歌声把这些空白给添满了。

我父亲年轻时错过几次很重要的机会,这使得他的歌唱只能处于爱好和业余的基础上。但所谓的专业也不过是形式而已,不只是父亲,我后来接触到许多人,比如大家喝酒喝到高兴处,顺手从酒桌边拉起来的一个男人,或者从厨房里正干活的女人中间喊出来一个,他们随便唱上几句,都有不亚于专业歌唱演员的水准。这种即兴式的歌唱,最讲究的也不过是把木瓢倒扣在装满水的水盆里,用手拍几下,或者用筷子在菜盘边儿酒盅沿儿上敲上几个点,算不上什么伴奏,不过是烘托气氛罢了。

朝鲜族民谣十分高亢,没有一副好嗓子垫底是唱不了的,抒情性又强,高亢之上还要百转千回。平常时候,大家会觉得朝鲜族与日本民族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其实两个民族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听歌就知道了。如果说朝鲜族民谣有烈酒的性子,那么日本的歌谣无疑于温吞吞的凉茶。民谣之中最有名的是“阿里郎”,每个地方都有,又都不大一样,虽然是送别情人时唱的歌,但很多“阿里郎”节奏明快,不像中国的“走西口”表现伤痛时那么欲生欲死声嘶力竭。

朝鲜族的盘瑟俚,和中国的戏曲有相似之处,也是有唱有念地讲述一个故事。艺人手里一把扇子,再加上一位鼓手搭档,顺便找个空场就行了。相比之下,中国戏曲讲究得多,复杂得多,也华丽得多了。

韩国有一部电影名叫《西便制》,讲的就是盘瑟俚艺人的故事。盘瑟俚分为“东便制”和“西便制”,“东便制”声音洪亮,气氛热烈,情绪高昂;而“西便制”则细腻,悲怆。《西便制》这部电影中很详尽地描写了一个女孩子成长为一个杰出的盘瑟俚艺人的过程,她的父亲为了把她留在身边,趁她生病时,在她的碗里下药,让她变成了一个瞎子。生活的诸多艰辛让这个女孩子慢慢地从旋律所设的迷障中间走出来,了解到盘瑟俚演唱的骨血。

一个非常悲情的故事,在国际电影节上得了大奖。我却觉得这个故事编得太像故事了,剥掉盘瑟俚的外壳,它放到任何一个东方国家,都是成立的。倒是其中的一个情节让我心动,女孩子刚开始表演时,被几个财主类的男人招去唱“堂会”,他们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并不在乎她唱得如何。而女孩子则恰恰相反,她对男人们的轻佻言语反应麻木,倒是对表演本身充满了热情和好奇。这个细节非常简洁地表达了朝鲜民族在歌唱方面的态度。

朝鲜族舞蹈差不多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最难跳的,手臂一抬脚尖一踮而已,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难度反而就大了起来,有点大象无形的意思。朝鲜族舞蹈据说是从鹤舞中受到启发发展起来的,肩部成了舞跳得好与坏的关键之处。

朝鲜族舞蹈之中,妓房舞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民间舞蹈中的最精华的部分之一。16世纪时有一个奇女子名叫黄真伊,集名妓、诗人、歌客三重身份于一身,她与当时的学者、艺术家、士大夫等交往密切,为人不拘一格,做事特立独行,其风采令无数男人倾倒。当时有一位很有名的知足大师,多年寄居寺院潜心修行,黄真伊自称是佛门弟子,深夜裹披袈裟叩开知足大师的房门,在内室为他跳了一段舞蹈,致使这位德高望重的知足大师破了戒。尽管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但高僧与名妓的爱情故事却世代流传下来。那夜黄真伊跳的舞蹈被人称为“僧舞”,“僧舞”后来成妓房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4 风俗和传统

朝鲜民族和其他的小民族一样,因为其小,反倒保存下来很多独特性。在饮食上,朝鲜族人无辣不欢,喜欢吃泡菜和凉拌的东西,喝酱汤,不会炒菜,肉食便以烧烤为主,冬天也吃火锅,他们把火锅称作“神仙炉”。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吃狗肉为主的,倒也应合了中国的那种“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的话。

朝鲜族人因为爱吃狗肉,在很多其他民族的人眼里,形象打了不少折扣。在朝鲜半岛东南部的珍岛有一种珍岛犬,伶俐而勇猛,忠于主人,却不挑剔吃食,以主人的残羹剩饭而满足,以往珍岛上的居民生活困苦,如果珍岛犬在家里吃不饱,会自己流窜野外,以青蛙、蚱蜢之类的昆虫充饥,强壮些的则猎取山鸡一类的动物。珍岛犬很爱自己的家,据说三十年前,珍岛还是一个地道的海中岛屿,有一条被卖到四百五十公里以外的三八线前沿部队的珍岛犬自己回到了家,1993年,也有一条珍岛犬被卖到二百六十公里以外的大田后,独自又回来了。有人因此拿珍岛犬来形容朝鲜民族的性情,虽然身躯不大,但勇敢,富有忍耐性,不图奢侈。

朝鲜族文化秉承中国的儒文化,在古老的书院学堂里,都摆着孔子的画像。传统住宅在建造时,住宅的平面图须要摆成吉祥的汉字形,比如日、月、口、回、用等。

朝鲜民族还是一个格外爱干净的民族,对白色情有独钟,新娘子结婚时的礼服也都以白色、浅粉色为主,象征着纯洁。韩国选择白色的木槿作为国花,花朵小而精致,它朝开暮落的性情被引发出人生苦短、每日都不能虚度的寓意。  在眼下这样一个“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时代里,朝鲜民族的个性反倒日渐从其他民族中间凸显出来。而他们在一千多年前就倡导的简朴、平和、尊老爱幼、相亲相爱、歌舞升平的生活观念,经过时光之火的淬炼之后,也终于能在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了。

书评(媒体评论)

五位优秀女作家以虔诚与敏感编织起多彩的文字霓裳,字里行间时时闪耀着的智性与灵气深深吸引着每个阅读者。

——梁鸿鹰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迅猛发展,令人联想起当年拉美文学的崛起,从叶梅等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喷涌奔腾的力量。

——胡平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

有轻声沉吟,有柔情细语,也有哀哭恸歌,更有洪钟大吕,甚至还有庙堂正音……在绵绵不绝的生命笙箫之中弦歌相继。这是女性的声音,是少数民族的表述,是商业喧嚣之外的别样话语,但它们又超越了性别与身份的界限和疆域,在少数者的表达中传递出了人类普遍和共通的吁求。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9: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