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之书(365天的精心冥想)(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365天的精心冥想)(精)》是克氏教诲的精选,诸多内容内地读者都不曾接触。对于尚未领略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门读物,深入浅出,完整详实。对于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它是深化之书,厘清困惑,涤净烦忧。绝对值得再三阅读,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作者】

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六十多册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讲话结集而成,目前已经译成了四十七种语言出版。

【译者】

胡因梦,台湾名演员、作家与译者,现从事身心灵的整合研究与治疗。近二十年来,胡因梦引介了多位心灵导师至华人世界,译有《平常禅》《克里希那穆提传》《生命之书》《恩宠与勇气》《转逆境为喜悦》《无可摧毁的纯真》等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克氏教诲的精选,诸多内容内地读者都不曾接触。对于尚未领略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门读物,深入浅出,完整详实。对于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它是深化之书,厘清困惑,涤净烦忧。绝对值得再三阅读,细细品味。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劲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着?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目录

译者推荐序《无法被定位的解放者》

导言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一月 聆听·学习·权威·自我认识

二月 变成·信仰·行动·善与恶

三月 依赖·执著·关系·恐惧

四月 欲望·婚姻·性·热情

五月 智慧·感觉·语言·局限

六月 能量·觉知·无拣择的觉察·暴力

七月 快乐·哀伤·受创·痛苦

八月 实相·事实·观与被观·眼前的真相

九月 智能·思想·知识·心智

十月 时间·洞察·头脑·转化

十一月 生活·死亡·重生·爱

十二月  寂然独立·宗教·上帝·冥想

精彩书摘

三月十九日

与万物联结

缺少了关系的互动,就根本没有所谓的存在了:存在是与万物联结——大部分的人对这一点似乎并不了解——世界就是自他之间的关系,我的问题就是关系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投射了什么,那么我们所有的关系都可能变成不断在扩大的困扰。因此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这里指的不是跟群众的关系,而是跟家人、朋友、孩子、邻居这些身边人的关系。这个世界有无数的组织,动员了无数的人,不断地在进行各种活动,因此我们很害怕自己的行动范围不够宽广,我们很怕自己变成一个渺小的自了汉。我们告诉自己说:“我能够做些什么?我必须加入群众的行列来改革这个世界。”但事实刚好相反,真正的革命不是借由集体的活动而达成的,而是要在关系的互动中重新评估自己的真相,这件事的本身才是真正的改革,而且是一种激进的、延续不断的革命。

我们都不喜欢从小处着手,人类的问题实在太巨大了,所以我们才认为自己必须投入于人群中,参与一个伟大的组织,进行社会性的改革运动。但显然我们必须从小处开始解决问题,这小处就是“我”和“你”。一旦了解了自己,我就能了解你,从这份了解之中才会产生爱。我们欠缺的便是爱及关系之中的温暖与诚挚。因为我们缺乏爱、温柔、慈悲以及慷慨的心胸,所以才会逃脱到群众活动里,进而制造出了更多的困惑和不幸。我们在心中描绘出改造世界的蓝图,却不去认清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有爱。

四月十一日

你所谓的爱是什么

爱是无法被知晓的。只有当所有的已知被了解和转化时,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爱。因此我们必须以被动而非主动的方式了解爱这个东西。对我们而言,爱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爱之中总是有占有、掌控或奉承的成分,从占有之中又会生出忌妒和害怕失去的恐惧,而我们竟然还把这种占有的本能合法化。我们都很熟悉从占有之中所产生的妒忌和各种的冲突。但爱既非占有,也不是一种感觉。感觉和情绪之中是没有爱的,它们只是一些觉受罢了。

爱本身就能转化困惑和精神异常的问题。没有任何体系或理论,包括左派右派在内,可以为人类带来快乐及祥和。爱一旦出现,占有或妒忌就不见了,存在的只有真正的仁慈和悲悯,而不是一堆的理论。爱本身就能带来美、秩序、祥和与慈悲,当爱出现时,你自然会以这种态度对待你的妻小、你的邻居和你的用人。自我的活动一日熄灭,爱以及它所带来的祝福就出现了。

五月六日

止息心中所有的情绪

我们所谓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它是不是感官上的反应或觉受?譬如怨恨、奉献的精神、喜爱的感觉或是对别人的同情——这些都是情绪反应。我们把爱、同情之类的情绪视为正向,把怨恨之类的情绪视为负向,并且一直想排除掉它们。然而爱是不是恨的反面?爱是不是借由记忆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情绪或觉受?我们所谓的爱到底是什么?很显然爱跟记忆无关。这一点我们很难了解,因为对大部分的人而言,爱就是一种记忆。当你说你爱你的妻子或丈夫时,你的意思是什么?你爱的是不是一个能够带给你快感的东西?你爱的是不是你所认同,并且属于你的东西?我并不是在捏造一些讲法,这些都是事实,因此不要看起来那么惊慌。

我们爱的只是“我妻子”或“我丈夫”的形象罢了,我们爱的并不是那个人。我们对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其实所知有限;如果你以为认识一个人就是不断地去辨识他,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了解他。因为辨识的活动永远是奠基于记忆的——对苦乐的记忆,对自己曾经追求过或拥有过的事物的记忆。爱怎么可能跟恐惧、哀伤、孤独或绝望相关呢?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怎么可能有爱呢?但我们都有巨大的野心,不论这野心是体面的或不体面的。

因此若想弄清楚爱是什么,必须毫不费力地止息所有的情绪、好恶的反应以及过往的历史,就好像它们是有毒的东西一样。

前言/序言

无法被定位的解放者

胡因梦

要介绍克里希那穆提这个人,不能不提及与他渊源深厚的“通神学会”,因为没有“通神学会”,就没有这位影响全世界至深的精神导师了。

“通神学会”是一个创立于19世纪末期的宗教研究组织,其创始者是俄国杰出的神秘主义者勃拉瓦茨基夫人。这个组织的主旨在于促成超越种族、性别、肤色、阶级和宗教派别的同体大爱,其研究范畴涵盖了卡巴拉犹太密教、诺斯迪密教、印度教、佛教、藏密及各种玄学体系。

生于1895年的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是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中的第八个孩子。据说他从小就具有透视眼及天眼通的能力,是个看似迷糊而实则大智若愚的孩子。1909年当他年满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弟弟尼亚到“通神学会”印度总部附近的沙滩游玩。当时“通神学会”的负责人是英国著名的社会改革者及思想家安妮·贝赞特,另外一位负责人则是欧美最著名的眼通权威赖德·拜特,据说他能看见灵界众生以及人体的灵光,还能从灵光判断一个人的灵性进化程度,其著作颇多,相当受西方玄学界的尊崇。当时“通神学会”在欧美造成一股寻找新弥赛亚的旋风,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纷纷加入这个学会,而寻找弥赛亚的任务便自然落在这两位负责人的身上。克里希那穆提与尼亚毫无预警地巧遇漫步于沙滩上的赖德·拜特,并受到赖德·拜特透视眼的青睐而被誉为拥有最纯净灵光的弥赛亚候选人,这样的因缘际会令这两个印度男孩的命运从此彻底改观。

“通神学会”得到克氏父亲的首肯,把两个男孩接到印度总部加以悉心照料及严格训练,准备培养出未来的救世主。经过多年的明星式待遇及英式贵族教育的熏染,克里希那穆提与尼亚仍然保有害羞、体恤及温柔的特质,内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1922年8月,克里希那穆提开始进入急剧的拙火觉醒过程,这股由空性中生起的大能,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开始快速地净化他的脉轮。那是一场冷热交战、大死与重生的激烈转化历程。过程中克氏的神识曾离开身体飘浮到屋外的一棵胡椒树上,而让他尝到了宇宙大爱的滋味。1925年11月,尼亚因病去世,克氏在极度哀伤中进入了更深的悟境,故而推翻了过去所有的通灵经验,发展出独立无染的般若智慧。1929年8月,来自全球的信众正准备聆听这位新救世主的演说时,克氏竟然宣布解散为他专门设立的“世界星社”。他要求学会退还所有信徒的捐款,拒绝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并且宣布真理不在任何宗教组织中。下面这段话代表了他终生不移的立场:

我认为实相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透过任何宗教派别或方法而达到它。既然实相是无限、不受任何制约、无路可循的,当然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了。没有任何组织有权力强制人依循特定的道路。如果你们做了这件亨,实相就会变成僵固的教条,同时也会变成那些懦弱之人和不满足之人的玩物。实相无法屈就于人,人必须透过自己的努力来亲近它。高山无法自动移到你的脚前,你必须不畏艰险地穿越山谷、攀过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山顶……我只关切一件事,那就是帮助人类得到无条件的终极解脱。

这段宣言令“通神学会”在自创的尴尬剧中日渐没落,克氏也从众人期待的救世主转变成无人理睬的无名氏。在长达八年的隐居生涯里,克氏的悟境更加深化,而他所要传达的真理也开始透过直言不讳的演说传递到全世界。这位世界导师直到九十岁过世之前,一直未曾间断地在欧美及亚洲向众人提出他的见解与质疑。他的演说总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讲稿便自然而然涵盖人生所有的层面。他的用词如行云流水,优美而深富诗意。虽然他的语汇单纯而直接,但是在初次阅读时却很难理解。他曾经说过:“你必须熟悉我的语汇以及背后真实的含意。”他所采用的名相诸如爱、自由、真相、实相、热情、智慧、寂然独立、洞见、道心、突变,等等,都包含着终极实相的意味在内,亦即佛家所说的无我及空寂的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读者未经咀嚼就把他的话语生吞下去,很可能出现心智上的消化不良反应,但如果有一些佛学基础,就能很快地领略他话中的真谛。或许桑都仁波切对克氏思想的评论是最贴切的,他说:“基本上,佛陀通常会从两个不同的层次——相对与究竟——来因机施教。但克氏不肯妥协,他所指出的解脱途径乃是要顿超时空,在当下立即产生心智上的突变。”不过这种“理入禅”的形式和中国、日本的禅宗是大异其趣的。表面上看来,克氏的教诲状似哲学推演,仔细探究之下却发现他采用的是只破不立的中道实相观。他不向任何组织、权威、方便法门和意识形态妥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帮助人类挣脱一切的束缚,因为他认为渐悟渐修太奢侈,太便利了,人类的头脑所制造出来的灾难和可能发生的浩劫,已经不容许耽溺和拖延;他认为当下立即解脱是可以做到的事,这显示出他对人类潜能给予了最高的肯定。虽然他在1980年曾表示其教诲的影响力“小之又小”,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诸如肯恩·威尔伯、佩玛’丘卓、阿玛斯或《平常禅》的作者艾兹拉·贝达,都认为克氏对他们的影响甚巨,更遑论无数受惠于克氏的各界精英及一般读者。

他虽然试图超越所有宗教派别的制约,却被印度的佛家学者视为正宗佛法及吠檀多哲学的现代传法者,甚至有人认为他是龙树菩萨的再现。在西方世界,他的教诲是美国两百多所大学的选修课程,同时也是英国、法国与德国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在西方人的眼里,克氏的思想被视为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复兴者,也有人举出柏拉图思想来阐明克氏的论述,不过超个人心理学者肯恩威尔伯坚持克氏是“无法被定位的至上解放者”。

我译介克氏的教诲已经长达二十年之久,但这本每日一篇的精选集,却有许多内容是过去没见过的。查阅之下才发现,原来大部分是出自美国克氏基金会所发行的早期全集。

对从未接触过克氏思想的人来说,这本《生命之书》算是到目前为止内容最完整、最容易入门的默观教材。对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本书能厘清许多克氏教诲所造成的困惑及曲解。有幸能再度译介克氏的思想及智慧,仍然受益良多。但愿有缘的读者也能领受这位“世界导师”的启蒙,体悟到冥想、日常实修与终极真理的精髓。

精彩书评

当他进入我的屋里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纪伯伦

在我认识中,克里希那穆提曾深深地影响我,帮助我了重重的自我设限。

——迪帕克·乔普拉

克里希那穆提的话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亲切感:优美、富有诗意,想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虚空一般。

——杰克·康菲尔德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言赤裸而富有启发性,它替代了障碍竞赛和捕鼠器,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种喜悦的过程。

——亨利·米勒

听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就像在听佛陀传法,如此的力道,如此原创的大家之言。

——赫胥黎

一种深奥而新颖的自我认知之道,为个人解脱及成熟之爱带来更深的洞识。

——罗洛·梅

我认为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意义就是:人必须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灵性上的权威所左右。

——范·莫里森

克里希那穆提带给我深思的机会,并促使我去追求自己几乎不理解的东西。

——约瑟夫·坎贝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5: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