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华等著的《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与中国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刑事和解的基础理论、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刑事和解制度的源流、刑事和解的理论蕴含与实践程序、刑事和解理论基础及价值解说、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刑事和解的价值解说、刑事契约一体化、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构成刑事诉讼的两种契约关系、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与制度模式之比较等。
第一篇 刑事和解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源流
二、刑事和解的理论蕴含与实践程序
第二章 刑事和解理论基础及价值解说
一、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二、刑事和解的价值解说
第三章 刑事契约一体化
一、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构成刑事诉讼的两种契约关系
二、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与制度模式之比较
三、刑事契约一体化的理论探讨
第二篇 中国刑事和解实践、功能与建构
第四章 刑事和解的中国语境:实践模式与功能分析
一、刑事和解的实践模式
二、刑事和解的功能分析
三、结语:西方话语与中国特色
第五章 中国刑事和解的独特功能——以刑事案件“私了”问题之解决为起点的分析
一、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私了”问题
二、“私了”问题之解决:刑事和解独特功能的初步考察
三、“私了”根源的消除:刑事和解独特功能的进一步考察
第六章 刑事法治的“第三领域”: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结构定位
一、问题与进路
二、中国刑事和解的实践面目与制度模式
三、刑事法治的“第三领域”: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结构定位
四、结束语
第七章 刑事和解中国模式的构建
一、近期方案——以刑事自诉与交通肇事调查程序为背景
二、中期方案——对微罪不起诉制度的完美
三、远期方案——刑事契约的一体化模式的初步思考
第三篇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审论
第八章 西方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比较法视野的宏观考察
一、制度展开与实践效果
二、条条道路通罗马:国家主导与社会/社区主导的运行模式
三、为何路径不同:两种模式的背景及其关系分析
第九章 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分析
一、制度展开与实践效果
二、司法权力控制下的运行模式
三、模式解读
第十章 比较与思考: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重构
一、比较:目的、效果与技术路径
二、思考: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去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