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讲到党的建设的成就时,用到了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概念,这是党的重要文献第一次使用思想理论建设的概念。它把思想建设界定在思想路线层面,把理论建设界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层面。我们认为,从实践层面来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动理论本身的发展、创新和研究,二是理论的教育、传播和宣传,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武装。从内容上来看,思想建设主要是指科学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理论建设主要是指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俞海洛等编著的《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特点研究》的研究立足于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实际,从理论创新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提炼,力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新性。
思想理论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世纪党中央在思想理论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表明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自觉性和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俞海洛等编著的《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特点研究》重点研究新世纪十年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内容,思想理论建设的特点,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思想理论教育的成功经验,思想理论教育的成果以及思想理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思想理论建设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特点研究》认真总结新世纪十年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特点和规律,可以为做好下一步思想理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使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增强预见性,富于创造性,更具实效性。
绪论 /1
第一章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8
一、建党前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宣传 /9
(一)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基础 /9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提供了第三种选择 /10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1
(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思想条件 /11
(五)马克思主义在论战中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主流 /12
二、战争年代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3
(一)两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13
(二)古田会议决议: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4
(三)延安整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成功实践 /15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17
三、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
(一)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提出执政党建设理论 /19
(二)开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运动,提高全党理论水平 /24
(三)学先进树典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5
(四)改革开放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曲折 /28
四、改革开放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0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 /3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邓小平理论 /31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33
(四)开展整党运动 /34
(五)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34
(六)“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35
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启示与经验 /36
(一)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6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8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地促进思想解放 /39
(四)坚持反对错误思想倾向,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前进方向 /40
第二章 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特点 /42
一、更加注重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2
(一)继承传统理论思想,顺应时代进行理论创新 /42
(二)继承传统实践做法,与时俱进推进实践创新 /48
(三)继承传统优良作风,贴近形势积极主动创新 /51
(四)在继承中扬弃,注重协调思想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2
二、更加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54
(一)科学系统,更加注重协调处理理论的辩证关系 /54
(二)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整体成效与全面提高 /57
(三)突出中心,更加注重抓住核心与统一认识 /60
(四)因层制宜,更加注重逐级分层与分类指导 /62
三、更加注重理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65
(一)未雨绸缪,更加注重防范于未然 /66
(二)有的放矢,更加注重现实针对性 /67
(三)洞察把握,更加注重掌握主动权 /70
第三章 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特点 /74
一、坚持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持久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活动 /74
(一)持续进行“三讲”教育活动 /74
(二)深入开展“四个如何认识”的研讨和学习活动 /75
(三)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 /76
(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79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80
(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81
(七)建立学习型政党新要求 /82
二、坚持理论研究与理论普及相结合,思想理论教育突出主动性 /83
(一)加强理论建设,实现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 /84
(二)大力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85
(三)加快理论研究向理论普及的节奏,理论武装紧跟理论创新步伐 /89
三、坚持历史经验与当代特色相结合,思想理论教育突出科学性 /92
(一)坚持理论创新,保持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94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保持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理念的科学性 /95
(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持科学的思想理论教育环境 /98
(四)坚持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性提供
人才支持 /99
(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保证思想理论教育途径的有效性 /101
四、把思想教育寓于实际工作之中,思想理论教育突出实践性 /103
(一)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103
(二)注意解决人的实际思想问题 /105
(三)注重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07
(四)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108
(五)着力改进党的工作作风 /111
第四章 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实效 /113
一、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政治效果 /113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3
(二)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14
(三)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15
(四)明确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117
二、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经济效果 /118
(一)科学发展观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 /118
(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 /120
(三)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金融危机中彰显优越性 /121
(四)创新性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23
三、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文化效果 /124
(一)建设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124
(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26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7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28
四、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社会实效 /130
(一)“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30
(二)以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 /130
参考文献 /133
后记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