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力可以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运用的情况,更是因人而异。以上所提的,只是基本中的基本,待我们将功夫练好,实际在职场上施展之后,你必定会发现,原来几乎每一个大小环节的成果好坏,反应力都是占据相当比例的重要因素。毕竟,在人人都只有24小时的公平准则下,省一秒就是多一秒!
记忆中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验?接到客户要求回电的留言,或者是合作伙伴的E—mail,心里想着等一会儿再打、等一会儿再回,却等着等着就把事情给漏了、忘了,等到终于想起来的时候,早已过了好几天。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积极一点的做法可能是亡羊补牢,厚着脸皮再次主动联系,但结果可能有两种。一是对方正巧和你一样是个迷糊鬼,或者也是贵人多忘事,很幸运地,你的延迟怠慢有了台阶顺势可下,先不论这样最趋近于完美的结局,发生几率有多低,就算真的那么凑巧,但可别以为如此一来就完全没有损失,这个过程中无可返回的时间(这无庸置疑是最珍贵的工作资源),就是最大的损失! 另外一种结果是有别人比你更积极!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鲜少有哪一个合作项目非谁不可,千万别以为谈了好久、谈了好多次就笃定自己胜券在握,要知道客户口袋里的备选名单不知有多长,状况不佳、反应不佳……甚至是回复速度不够快,造成不必要的进度拖延,都有可能使“煮熟的鸭子飞了”!迟来的回复大概也只能获得对方礼貌而客套的一句:“不好意思,我们已经决定合作伙伴了。”
还有一种状况最糟糕,无论是想起来却不好意思再度联系,或者是压根忘得彻底,总之,疏于给予回复的同时,却还收到对方的催告,如同被人当面提及自己的缺点,场面会有多尴尬,可想而知。
除了回避负面结果之外,寻求正面的意义才是积极作为。所有合作的终极目标都是希望成功,而从双方开始接洽的第一步,到圆满达成任务的最后一步,每一次的沟通联系都同样重要,如果能在回复速度上,守住一定的质量,那么一次次地往返沟通,.就等同于一次次地加分。
试着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传了短信之后,苦候回复的滋味并不好,发出E—mail却有如石沉大海……是忘记了吗?要不要再发一次呢?倘若没有忘记,重复传递会不会让对方觉得很困扰?是故意不回吗?什么原因呢?条件不满意、想找其他合作对象?还是单纯地忘了?这么多的问号,再加上一来一往的等待与不肯定,已经大大折损合作成功的几率,除了容易因为没有获得回复而心生疑虑,也会让人有“感受不到诚意”的联想啊!
实时回复,是最能让合作对象安心的好习惯,不仅可以展现出对合作项目的重视程度,也有展现决策能力的意味。假使对方提出来的问题,并非你能全权做主的,也同样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明确地告知仍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或讨论,同时设定期限,预告将在什么时候给予答复,让对方能做好心理准备,这么一来合作关系也不至于在等待时产生剧烈变化。
先机就是商机,当年葡式蛋挞正火,大街小巷飘香的蛋挞店,风潮一过收的收倒的倒,规模越大损失越惨重,口味再好也抵不过人们的喜新厌旧,唯独那些率先引进,早期开放加盟的店家能免遭池鱼之殃,因为在此之前,傲人的营业净利早使之成为真正的赢家。诸如此类的实际案例不胜枚举,平价炸鸡店、连锁咖啡厅、饮料小站、泡芙……每当出现了第一个成功案例,后继者便蜂拥而上,可是,为什么当风潮散去后,仍然只有当初打响第一炮的创始店幸存呢?原因就在于品牌印象。所谓“先人为主”,第一印象往往深植人心,不容易受到动摇。而同样的道理,从商场转而运用在职场上亦然。
就像是同时期出道的明星艺人,时常会被报纸杂志拿来做比较,但前辈、后辈却不会被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比较。l司理可证,在工作场合中想要提早一步胜出,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己跳脱与人同台竞技的阶段,执行速度便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举个例子来说吧!部门经理要求本周结束前,要看到企划部同仁对新产品的营销规划,这时候大多数的下属们会怎么做?心存侥幸的可能正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在周五蒙混过关,而比较认真负责一点的,应该会开始在行事历上划记号,谨慎地挪出时间,希望可以按部就班地来执行上级交办的任务,提交出一份具有可看性的企划书。无论哪一类的执行者,均不约而同地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将“准时”列为完成任务的最底线,差别只是有没有想要提升企划内容的质量,但是,如何能做得又好又快呢?
在部门经理要求的期限之前,提前一到两天递呈企划案,当然,这得有个大前提,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仍应胜于时间速度,倘若快马加鞭的结果,是牺牲了质量,草率了事地完成,那还不如和大家一起在最后期限内递交来得好,诚如前文所述,第一印象往往深植人心不容易动摇,倘若单单为求快,而给主管留下一个“马虎行事”的深刻印象,那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除了速度与质量兼具之外,还有一点也得注意,那就是千万不要忽略自己原本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为了追求表现而将手头上原有的任务搁下,很可能会让主管给你贴上一张“不分轻重”的标签。要知道,提案内容或许是针对往后的公司需求而开发,但现在手头上的任务可是“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中的!诸如此类的逻辑原则一定要掌握好,方能精准判断缓急,从而在正确的地方下工夫!
当其他人嘻嘻哈哈地不当一回事,以敷衍的心态面对新任务时,你战战兢兢地寻找相关数据;当同事们个个准时下班,你却得每天多花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赶进度,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好处吧!结果就是你提前交出一份具有可看性的企划书,具体展现工作能力上的从容有余,也成功争取到免于与其他人同台竞争的机会。
人总是对每一个“第一”特别记忆深刻,无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者是属于他人的纪录。具备优秀工作能力者,不会被动地隐藏在众人之间,等待被发掘,而会主动地赶在众人之前,争取表现。想让自己提早一步胜出,加快执行速度就是最简单而直接的大绝招!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