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凡禹//昌纯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93年,格兰仕第一批1万台微波炉正式下线;1996年,格兰仕微波炉产量增奎607J台,随即在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降价风暴,当年降价40%。降价的结果,是格兰仕产量增至近20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47.1%。此后,格兰仕高举降价大旗,前后进行了9次大规模降价,每次降价,最低降幅为25%,一般都在30%~40%,格兰仕的降价风暴使微波炉在中国得到了普及,让中国老百姓提前十年用上了微波炉。格兰仕为什么能以那么低的成本生产并且获利呢?格兰仕依靠的就是虚拟扩张的资源整合策略。

众所周知,打价格战必须有成本优势,而成本优势的前提是产量规模的提高,从规模产量中获取规模效益。规模扩大带动的是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引起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又直接扩大了市场容量,企业资金回流也相应增加,企业规模再次扩大,成本再次下降……这个简单的循环正是格兰仕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的动力所在。

但是,按照一般的企业发展路径而言,企业要扩大规模就必须增加企业固定投资,或者是新建生产线,或者是收购别的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造成一方面企业规模扩大不理想,同时,对企业现有的现金流又造成影响,一旦举措不当,反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格兰仕的成本降低策略突破传统企业发展思路,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地整合了企业外部资源,从而即使企业规模得以扩大,又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价格竞争力。格兰仕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有利条件,通过接收对方的生产线,并以低于当地生产成本的价格,给对方供货。随着搬过来的生产线的逐步增多,格兰仕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成本也就大幅下降了。这样做,不仅没有动用自有资金投资固定资产,而是将别人的生产线一个个地搬到了内地,而且建这些厂用的还是别人的钱。规模的扩大不仅仅没有让格兰仕背上沉重的成本包袱,反而成为它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格兰仕的这种发展策略就是虚拟扩张,通过优势互补,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格兰仕总经理梁庆德运用整合思维,整合优势,“虚拟”出了自己的生产线,使格兰仕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以微波炉的变压器为例,格兰仕起初并没有这个生产线,只好分别从日本和欧洲进口,从日本的进口价为23美元,从欧洲的进口价为30美元。梁庆德对欧洲的企业说:“你把生产线搬过来,我们帮你干,然后8美元给你供货。”欧洲的企业倍感为难,这时,梁庆德又对日本的企业说:“你把生产线搬过来,我们帮你干,干完后5美元给你供货。”现在,格兰仕微波炉变压器的成本仅为4美元。梁庆德的算盘非常明确,我们的优势是低成本的人力资源,而欧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线显然要优于我们,那我们彼此合作,优势互补,从而最大化地降低成本,而格兰仕也零成本获得了生产线和技术。

不仅如此,格兰仕实行三班倒24小时工作,使得格兰仕的一条生产线创造出相当于欧美企业的6~7条生产线的产能。加之双方的工资水平、土地使用成本、水电费、劳动生产率等相差较大,并且大大节约了固定资产投资,格兰仕获得了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总成本领先优势。

随后,格兰仕进一步整合国际资源,从元配件到整机,全方位与跨国公司展开合作。它已经同20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许多跨国公司将附加值微薄的微波炉等产业战略转移到格兰仕,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格兰仕制造的变压器等配套元器件一年的产能已突破2 000万个,其中一半左右的产量要返销到发达国家,在磁控管、定时器、微动开关、集成电路、微型电机等元器件、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方面同样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这种通过合理整合全球资源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成功地规避了市场风险,使格兰仕顺利地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同步扩张。

可见,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懂得利用资源是无限的。现在我们已经步人了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遇,我们的企业要把握好,要用全局化全球化的思维来着眼企业的发展。

P2-3

目录

第一章 成功不是偶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合理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

 2.成本控制新论:无限优化产业链

 3.借力传统行业,孵化技术新宠

 4.做循环经济的倡导者

 5.既要稳扎稳打,也要抢占先机

 6.到冷门的地方去投资

 7.当企业还小时,不妨试用贸工技模式

 8.虚拟经营,打造没有围墙的协合联合体

 9.向国际市场挺进

第二章 榜样模式,撬动利润区

 10.皇明模式:找准独特位置,为后来者设置门槛

 11.盛大模式:垄断上游资源,整合下游终端

 12.触动传媒模式:不创新,毋宁死

 13.阿拉丁模式:在服务盲区找到生存空间

 14.网盛模式:小门户+联盟

 15.龙的模式:逆向打通价值链

 16.佳美模式:轻资产方式经营,赚足风投眼球

 17.价值中国网模式:和用户分享一切

 18.雅昌模式:既有开放的外延,也要有兼容的内涵

 19.经仕模式:化废为宝,坚持可持续开发

第三章 优化内部治理,让战斗力常青

 20.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21.打破壁垒,群策群力

 一22.让管理流动起来

 23.点子最值钱,而架子让人厌恶

 24.人心齐,泰山移

 25.上帝的右手是温柔的,但他的左手是严厉的

 26.霹雳手段执行制度,菩萨心肠讲求情理

 27.用试点改革来推进全面改革

 28.成长是一种疼痛的过程

第四章 激活蓝海思维,在红海中与鲨同游

 29.个性是经营之本

 30.善于发现市场空白就是在创造蓝海

 31.变革思维,在红海中勇于突围

 32.重估一切行业规则

 33.科技创新要牢记不能脱离市场需求

 34.为顾客提供差异化选择,做足竞争优势

 35.剑走偏锋,另辟蹊径,

 36.充分挖掘“长尾理论”的潜力

 37.商机藏在市场细分中

第五章 绕开多元化陷阱,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38.在诱惑面前,坚持最初的道路与梦想

 39.学习李书福的“疯子哲学”

 40.投资的第一法则:不熟不做

 41.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

 42.要么出局,要么做到数一数二

 43.经营企业要耐得住寂寞

 44.制定准确的发展战略,才能形成有效突破

 45.将分散资源专注集合成产业化

 46.卖指甲钳也要卖到全国第一

第六章 多元化之路:凤凰涅槃,只为浴火重生

 47.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48.发挥品牌与产业互动的乘数效应

 49.在个性与多元之间

 50.革自己的命,凤凰只需涅架

 51.企业的航向必须向着客户

 52.增强企业黏性:一切以用户价值为导向

 53.在行业衰退期“华丽转身”

 54.形成互补、协同竞争的产品与服务体系

 55.如履薄冰,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

 56.把握大势,勇当弄潮儿

第七章 让品牌无疆界

 57.与外资合作,加强品牌影响力

 58.最好的救市方式就是谋求更大的发展一

 59.严把质量关,以高质量赢得客户和市场

 60.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61.借口碑搭建快捷通道

 62.树立强烈的商标保护意识

 63.依托优秀的品牌管理系统

 64.大事件营销的魅力

 65.精准定位,打造深入人心的强势品牌

第八章 价格战是缓兵之计,价值战才是长胜之道

 66.是“价格屠夫”还是“价值教父”

 67.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

 68.企业正道是创新

 69.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价值定价

 70.拼的是实力

 71.更低价格,最终靠量取胜

序言

在中国私营企业发展史上,史玉柱的奋斗历程堪称样板。

史玉柱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我觉得对我们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他能不能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而是他能不能抵挡诱惑。这是史玉柱近20年商海浮沉中的切身体会,依靠脑白金站起来,又高调进入网游市场。他说:“现在,我在决策任何一个项目时,都会作最坏的打算,都会先估算一下,如果发生亏损,损失会超过我净资产的三分之一吗?如果超过三分之一,再大的诱惑我也不干。而在过去,我是想做什么,就不考虑其他。”

当年巨人大厦的倒掉,使史玉柱成为“死过的人”,死过的人获得重生之后,向别人描述死亡过程和地狱场景,自然使人信服。史玉柱的“死”,不是死在别人的进攻之下,而是死在自己的心态上。确切地说,是死在自己面对诱惑时软弱的抵抗力上。

在史玉柱的“死亡”过程中,两次诱惑将他打进万劫不复之渊。 “企业没有现金,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没法生存,一个礼拜之内,‘巨人’就迅速地垮了,并欠下了两亿元的债务,从休克到死亡,时间非常短。”史玉柱说。

史玉柱遇到的第一次诱惑是多元化诱惑。史玉柱说:现在民企几乎无一避免走多元化之路,一做大就多元化,但往往三五年就完蛋,我就这样完蛋过一次。其中道理很简单,领导者的知识面、团队的精力、企业的财力都是有限的,但机会是无穷的,现在各领域的竞争都是白热化,企业只有发挥最大的精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投资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慎重,宁可错过1 00次机会,也绝不要投错一个项目。

史玉柱遇到的第二个诱惑是荣誉诱惑。按照史玉柱的说法,1 992年决定盖巨人大厦的时候,开始是准备盖18层,但这个想法一闪而过,出来的方案是38层。1 992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参观,建议把楼盖得高一点,于是设计改到54层,后来很快又改到64层。由54层到64层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设计单位说54层改为64层对下面基础影响不大;二是公司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当时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设计63层,我们要超过它。1994年一位领导人来考察,公司觉得64层有点犯忌讳,几个负责人一商量就决定把大楼改为70层。仅仅是为了虚荣,决定公司命运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两年后,巨人集团陷入了无可挽回的困境。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秘书长华贻芳在巨人集团出事之后,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交给了史玉柱,这首打油诗的内容是:“不顾血本,渴求虚荣;恶性膨胀,人财两空;大事不精,小事不细;如此寨主,岂能成功。”后来,史玉柱将这首打油诗挂到了办公室的墙上。

史玉柱自我救赎成功,重新站起,在听过了史玉柱对于过去失败的反思之后,华贻芳又在现场送给史玉柱一首打油诗:“现代企业,大事两桩;经济文化,半斤八两;既能赚钱,更会育人;如此寨主,方成好汉。”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的倾覆,到脑白金、黄金搭档的翻身,再到巨人集团纽约上市成功融资1 0亿美元,史玉柱以自己的创业史演绎了一部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人间悲喜剧”。

现在,无数投资机会诱惑着史玉柱,但他都因决策委员会的反对克制住了。他坦言,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一不小心,容易踩到“地雷”。

从史玉柱的艰难探索中,我们不难窥得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所经历过的阵痛,也不难知晓私营企业创业者们丛林生存的困境,这是一部凝结着太多艰辛与教训的成长史。

黄宏生说:“民营公司是野生的,要生存下来很辛苦。”私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这是每一位企业主、老板或经理人共同的愿望,创业者靠着无比的勇气和耐心、敏锐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带领企业走过创业的艰辛之路,但所有人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条件下,使自己的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

对此,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有过感慨:“成功实际上是相对的。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发达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立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掌握各种能力。我自己从创立开始到1 963年这一二十年来,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通宵达旦的。”

柳传志曾经在2002年时说:“我从1984年创办企业,18年间和我同台领过奖的许多知名企业家,今天回头去看,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

内容推荐

中国的私营公司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中国的私营公司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困境。中国的私营公司如要做大做强,在过程中就必须“控制成本、精益求精”。经济学家郎咸平如是说。  

凡禹编著的《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基于大量私营公司成长和发展成功的经典案例,全景式地论述私营公司做大做强的黄金法则——从私营公司的创立到发展、从市场到营销、从人才到管理、从危机处理到经营方略……《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私营公司决胜未来,创造长续发展可能的各个层面,解决了私营公司的领导者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编辑推荐

如何提供最好的智囊样本,帮助中国私营企业经营者把公司做好、做久,打造基业长青和令人尊敬的伟业,让企业最终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才一统的新气象——正是凡禹编著的《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所有的立意、发愿的源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