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建新《微言觅真》内容介绍: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把对做人、为官方面的一些思考整理成文字。做人是门大学问,为官是个大课题。厚厚两大本,百多篇文章,道出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为官的基本方法。这很可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言觅真(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上官建新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官建新《微言觅真》内容介绍: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把对做人、为官方面的一些思考整理成文字。做人是门大学问,为官是个大课题。厚厚两大本,百多篇文章,道出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为官的基本方法。这很可贵。 内容推荐 《微言觅真》这本书很有“油”味,书中很多地方传承了石油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如被党中央肯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等;这本书也比较比较“正”,书里面的观点比较积极、正面,符合主流价值观,例如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等;这本书还很传统,如正心、修身、立业,重德、器才等,抓住了传统之髓、文化之根。 《微言觅真》作者上官建新。 目录 做人篇 做人——处处是学校 正心 做人要有理想 做人要诚实 做人以德为先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 做人要理智 做人要低调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做人要有骨气 做人要懂得拒绝 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要有正确的职业观 热爱生命 良心是杆秤 修身 劝君多读书 读书有方法 从无字句处读书 要有好身体 珍爱幸福 宽爱成就幸福人生 血性难能可贵 做人要保持个性 坦坦荡荡做人 “三老四严”不过时 做人要有魅力 吾日三省吾身 做人要知礼仪 做人要有雅量 多交益友 交人贵在交心 学会欣赏他人 人要有自知之明 美色不可好习惯 好习惯决定好未来 谈话要说到点子上 立业 人生不能等的三件事 矢志立业 敢于面对挫折 诚信做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善待生命 要懂得生活 做人当自强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教育子女有术 正确对待金钱 孝亦有“道” 夫妻相处有艺术 莫忘师恩 永记母爱 悟到深处情更真 后记 为官篇 为官——步步皆考场 重德 重视官德建设 领导干部要树立“十观” 忠诚是为官之本 干干净净做官 领导干部要有大胸襟 领导干部要心胸豁达 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 领导干部要耐得住寂寞 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 领导干部要闻过则喜 领导干部要有大智慧 领导干部要敢于说“不” 领导干部要做到“三多三少” 做事与做官 “干部”新解 班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器才 领导干部成事能力最重要 领导干部要有主见 领导干部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 领导干部要有个人爱好 领导干部要多一些幽默 领导干部要知人善任 领导干部要做危机管理的高手 领导干部要学会刚柔相济 领导干部要举重若轻也要举轻若重 领导干部要重视礼仪 领导干部要重视自身形象 领导干部要善意用“强兵” 领导干部要有好口才 领导干部要学会心理管理 领导干部要像李瑞环那样讲话 领导干部要善意于与媒体打交道 考察人才有术 慧眼识将才 中层领导应重视处理好几个关系 谋福 领导干部要关注民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领导干部要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提高法律素质 领导干部要以人为本 领导干部要有公信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 领导干部境界要高 领导干部管人莫管死 选好用好“三类人” 领导干部应多交一线群众朋友 留人重留心 让下属有成就感 领导干部魅力从何而来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责 领导干部要具备驾驭网络的能力 领导干部决策要讲原则 悟到深处情更真 后记 试读章节 长大想做什么?理想是什么?从小到大,这样的问题,父母长辈、亲戚朋友、同学老师,见面就问。问一次答一次,问一次想一次,虽然小时候不太懂事,但理想已经固化在脑子里。60年代想当科学家,70年代当英雄,80年代追求价值,90年代后期就再没人问起。 有人说,现代人忙着挣钱发财,没有时间谈理想。也有人说,现代人的理想就是房子,就是发财…… 纵观两个时期的理想,感觉过去过分强调政治,理想虚远;而现在的理想多元,但是由于教育滞后等原因,一些理想又过于现实,过于强调个人价值。这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不好。 人为什么有理想,其实这是人性决定的。 专家认为,不管古人还是现代人,不管是领导还是平民百姓,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比如你想当科学家,目的就是享受科学带来乐趣、获得荣誉、受到尊重。这种目的性突出表现为动机、目标、理想等形式。目标是不同阶段的结果,理想则是总体设计和远景规划。从这个概念看,理想无处不在,人人都必须要有理想,正如法国作家蒙田在其《随笔集》中所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授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 对个人而言,有了理想,就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动力。 现在50岁左右的人都经历过“文革”。那时学校不上课,学生闹革命。但也有一些人,他们闹中求静,潜心学习。当高考恢复时,他们几乎都以优异的成绩上了大学。因为他们有理想,相信知识能改变人生,知识什么时候都有用。后来他们按着自己设计的理想奋斗不息。现在50多岁的专家、学者有相当一部分得益于此。 理想就像灯塔。“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理想召唤着、激励着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没有理想、不思进取的人,肯定是得过且过,好比无头苍蝇,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蹉跎了大好光阴。而有理想的人生,每天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每天朝着目标前进一点点,每天都在为理想而努力。这样的生活既充实又美好,即使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呢?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生,是快乐的、幸福的。人生无穷,追求就不会止步。当我们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实现了某个理想,追求幸福的本能会驱使我们继续向上攀登,向着更加遥远的地方进发。 对社会来说,人人追求理想,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孙中山的理想就是推翻封建统治、振兴中华,他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十一次武装起义十次失败,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毛泽东的理想是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使国家政权始终牢牢地控制在人民的手中,为此其一家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十几位亲人,其中至亲就有六位。邓小平的理想是发展经济、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他的一生三起三落,终于改革成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不怕贫穷,更不怕富足,就怕没理想。没理想就没事业,有了事业没理想就会失去事业。对于每个人来说,你今天站在哪个位置并不重要,但你下一步迈向哪却很关键。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不论你现在的地位多么卑微,从事的工作多么微不足道,现实生活环境多么艰苦,只有心中有目标、有动力、有行动,生活会变得有意义,目标也最终会实现。 理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个人认为有几个认识值得关注。 一、理想没有贵贱之分。或平凡或高远,或大或小,每一个理想,都值得尊重。理想是人的内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一种追求。既然是个人追求,理所当然应受到尊重。不能说想当科学家,或者说想当大官、做大事就是高尚的理想,想当个优秀的农民工、想进城等这些就不算理想。理想的大和小,是相对的。一个农民工的子女,最初的理想或许是留在城里,像城里孩子那样在父母身边快乐地上学,不用在家里留守,不用受到歧视。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或许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对农民工的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理想,甚至是梦想了。而且,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理想,所谓大理想也是由一个一个的小理想铺垫而成的。 但对于社会来说,理想却有高低之分。有人把理想划分为三种人生态度,一是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很大贡献的人生态度,二是为个人、全家求温饱求平安的人生态度,三是为个人求名利、权力、享乐的人生态度。为大多数人活着,努力实现人类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这样的理想无疑是高尚的;追求温饱、平安的理想是朴素的;而追求个人名利、享受的理想常常在欲望和贪婪中破灭,这样的理想低劣、下等、世俗。 所以,人首先是要有理想。其次,必须要有正确的远大理想。而且个人理想理应服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符合社会的进步,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才有适合的土壤生长个人的愿望和才能,才更容易实现。P4-8 序言 上官建新把《微言觅真》书稿送给我,我看后,觉得很亲切。 我在石油战线工作过32年,石油情绪很深,一直关心、关注石油战线的人和事。1979年到1985年,我在石油部所属的大港油田任党委书记时,上官才30岁上下,在油田人事部门工作。后来他调到了石油部(总公司、集团公司)机关,先后在人事和销售部门工作。在我的印象中,他还是个小伙子,不想一晃今年也50岁出头了。在我的印象里,上官比较注意学习、勤于思考、善于积累。这些年,他结合自己的工作,把对人、为官方面的一些思考整理成文字。做人是门大学问,为官是个大课题。厚厚两大本,百多篇文章,道出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为官的基本方法。这很可贵。 这本书很有“油”味,书中很多地方传承了石油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如被党中央肯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老四严”等;石油战线所提倡的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重视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生活,多交一线朋友;领导干部抓工作要敢抓敢管敢于负责;领导干部要讲奉献、讲政治,清正廉洁等,这些都是石油战线上一直提倡的、对领导干部所要求的。看到作者对石油精神孜孜不卷地学习和宣扬,让我这个“老石油”感到亲切和欣慰。 这本书也比较比较“正”,书里面的观点比较积极、正面,符合主流价值观,例如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政绩观;选择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先贤任能,关心、尊重人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关注民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权为民所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等。这些都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要求领导干部做到的。这些东西有针对性,积极向上。相信会有一定的影响。 这本书还很传统。传统文化、价值、伦理等优秀元素,书中能找到不少,如正心、修身、立业,重德、器才、谋福;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关爱孩子成长;做人要讲良心、忠诚、厚道、低调、有骨气;人与人之间要谦让、礼貌、文明、和谐、团结等,抓住了传统之髓、文化之根。相信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2011年12月1日 (张丁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原第一书记、党级原副书记,原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原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后记 写这本集子,考虑了好几年。真正促我动笔,原因有三:一是感恩,二是思考,三是学习。 第一,感恩。我们“50后”这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赶上了大变革、大开放、大转型、大发展的波澜壮阔的时代。这期间,发生的事很多。大处说:党结束了政治纷争,“三讲”、“三个代表”、“创先争优”、“与时俱进”,空前团结,坚强有力,人民拥戴,世界尊重。国家“以经济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实现了巨变,由贫穷农业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凭票供应、物资匮乏到市场繁荣、拉动消费。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从“八个样板戏”到百花齐放,从“批孔”到国学热,从手摇电话到智能手机,从收音机到三维电视,从算盘到电脑,从电报到网络,从玩地嘎到打高尔夫,体育由亚洲水平到世界称雄。生活方面:农从傻大黑粗、耐洗耐脏、缝缝补补到张扬个性、讲究款式、追求另类;食从凭票供应、“瓜菜代”、填饱肚子到讲究花色品种、吃饱吃好、吃出健康;住从过去全家蜗居、几代同屋、一房多用到一户一房-、一户多房;行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大国。还有一些刻下历史印记的大事,如“两弹一星”、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舟飞天、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汶川地震、金融危机、战胜“非典”、航母试水……这一切一切,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或气壮山河,或荡气回肠,或刻骨铭心。这些事情,我们有些是亲历的,有些是亲眼目睹的,体会很深。我们这代人,真的很幸运,真的没白活。时代给了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成才的平台、发展的空间,培养了我们,造就了我们。我们是幸福而光荣的一代。 在我们这代人脑海里,不仅有时代和社会前进发展的欢欣与鼓舞,也有时代和社会蹉跎磨难留下的苦涩印记。小时候三年经济困难挨饿受冻,中学时逢“文革”动乱“扫四旧”停课闹革命,想读书了学校停课上山下乡。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受到“阶级”、“政治”、“运动”、“造反”、“专政”等“左”的东西影响。文化与科学、理论与知识、人本与人性、道德与情操、人文与艺术的教育培养有些缺失或者说不到位,不系统,不全面。使得我们这代人先天有些不足,尽管后来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如业余的、成人的、电视广播的、半脱产的、函授的,等等,若干渠道补课与追赶,但总感到力不从心。例如在人生规划力、生活设计力、幸福感悟力、人文素养、文化结构、为人处世能力等方面,有短板,有一些差距。多年以来,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深感不安。正因为有困惑,才引发我思考。这些不断地激励我学习、探索。我深知,一个人不仅有正确的思想立场,还必须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灵活的处事能力,才能立心、立人、立业,才能成家、爱人、报国。苦难能摧毁一个人,但也能转变为财畜。我们这代人经过了那些磨难,到现在我越发感觉到幸福、生活得来不易,知道兼容并蓄的意义,知道一粥一饭的可贵。我感谢时代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成才的平台、发展的空间,培养了我们,也造就了我们。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感恩意识愈发强烈,促使我必须做些什么,以回馈党、国家、社会、企业,感恩领导、同事、朋友、亲人。想来想去,我决定把自己这些年来工作上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整理后汇报给大家…若能引起共鸣、思考,哪怕争论,于我而言,都是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第二,思考。眼下,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需要改进的问题和矛盾,如信仰疑惑、道德失落、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消极现象。最近,中宣部总结了八个社会热点问题,中组部总结了涉及干部方面的几个问题,主要是物价稳定、分配不公、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教育不公、发展不平衡;跑官要官、跑票拉票、权钱交易、任人唯亲、学术腐败;还有见诸报端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郭美美”、“药家鑫”、“一夜情”、“富二代”、“小三”、“我爸是李刚”、“宁坐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等事件或现象。这些不是主流,不是全部,只是个别现象,是前进中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我们这代人,有矛盾,有担忧,有纠结,有思考。 这一切,都使我不断地思考,思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思考民族的历史与发展,思考个人前进的步子与时代脚步的合拍。因而,我将自己这些年来的思考记录下来,也是对这些现象的一个反思。 第三,学习。工作三十多年,主要做人事方面的工作,与人打交道,有些体悟。做人的工作,要研究人的准则、伦理、品性和行为,研究人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研究人的教育、激励和管束。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这里面,最重要、最难的,是与官和做官相关的事。过去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基层执行层面的,领导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文件怎么规定,就怎么办,照章行事,依葫芦画瓢,有的画得好,有的没画圆;有些事情办了,但有些理儿说不清,有些道道悟不明。缺乏深层次的研究,系统的思考j理性思考。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国家和人民对这方面的工作也提出更新标准、更高要求。岗位和工作使然,得去学习、研究、琢磨、体悟。 主要是这三个原因,促使我写了这些小文,这些文字,多是随手拈来,有感而发,或工作间隙,或茶余饭后,常是今天两言,明日三语,断断续续。同一问题,可能今天写了,过些日子,有了点新想法,换个角度,再写。内容林林总总,啰啰嗦嗦不系统,不统一,不专业。我的出发点比较单纯,用善意的心和百姓的语言,从朴素的角度,说一些正面的、劝导性的话,把一些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文中谈及的某一个具体问题,我也没有说全、道尽,只是感兴趣的话,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但还是尽量写“人”,聚焦“做人与为官”。文体上,不像文学,也不是自传。我觉得有点像时下流行的“博客体”,充其量,算是一本博客集吧。 文中观点,有些是自己的,有些是受别人启发,有些大家的文章,让我顿悟。最重要的是,我供职的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有一批水平很高的领导、专家和同事。他们视野开阔,阅历丰富,素养很高。平时与他们日常共事,相互交流,给我启迪。所以说,这本书是很多人的思想、观点、经验的集合体。拿到初稿后,送给了我的领导,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原第一书记张丁华先生,他欣然为本书作序,对我鼓舞很大。我的朋友王一端同志,为本书提了许多好建议,专门写了书评文章。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刘月忠先生倾情提词,为本书增色不少。为本书提出修改意见和作出贡献的朋友还有李文彦、金泽、孙广姝、江书程同志等。石油工业出版社资深编辑艾嘉女士办成书费了很多心,对成书贡献很大。在此,一并感谢。 2011年12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