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好的自己
让烦恼走开,做一个乐观的人
几年前,我在一个电台的广播节目中被主持人问道:“你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思想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思想造就了我们,我们的命运也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曾说:“一个人就是他成天所想象的那种样子。”
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你和我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把这些总结成了一句话——决定你的命运的话:“生活是由思想形成的。”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东西,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之事,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的是恐怖的事情,我们就会恐惧;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得安宁了;如果我们想的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我哀怜之中,别人都会有意躲开我们。“你并不是,”诺曼·文森特·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样子;但你心里想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人。”
我是不是要求以一种习惯性的乐观态度去应对一切困难呢?当然不是。我希望大家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态度。换一句话说,我们必须关注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为此而忧虑。关注和忧虑之间区别何在?例如,每当我通过交通拥挤的纽约市街区时,我会对此很注意,可是并不会忧虑。关注指的是了解问题,然后镇定自若地采取办法解决它;而忧虑却是盲目无助地转圈子。
一个人可以关注自己的严重问题,但同时可以将花插在扣眼上昂首阔步。我就曾看过罗维尔·托马斯这样。
有一次,我协助罗维尔·托马斯主演一部著名电影,这是有关阿伦比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征的电影。他和几个助手在几个战争前线拍摄了战争的镜头,精彩地记录了劳伦斯和他统率的多姿多彩的阿拉伯军队,同时还记录了阿伦比征服圣地的经过。他那著名演讲《巴勒斯坦的阿伦比和阿拉伯的劳伦斯》轰动了整个伦敦和全世界,伦敦的歌剧节也因此后推了6星期,以便让他在卡尔文花园皇家歌剧院继续讲述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电影。在伦敦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他又成功地去了好几个国家。然后,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拍一部关于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纪录片。在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打击之后,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已经破产了。当时我恰好和他在一起。我还记得我们不得不在廉价小饭店吃很便宜的东西。要不是一位苏格兰著名画家——詹姆斯·麦克贝借给我们钱的话,我们连饭都没有吃了。这正是这个故事的焦点:当罗维尔·托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并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关切此事,可是他并不忧虑。他知道,一旦他被霉运击垮,他就一钱不值了,包括他的债权人也会这么看。所以,他每天早上出门之前,都要买一朵鲜花插在扣眼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头。
罗维尔·托马斯想的是积极而勇敢的事情,绝不让挫折击垮他。对他来说,挫折只不过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是你要攀上高峰必须接受的有益锻炼。
改变思想就能改变你的生活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英国著名的精神学家哈德菲曾在《力量心理学》中解释了这种情况:
我请来3个人,以测试心理暗示对生理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握力计来测量。我要求他们在3种不同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正常的清醒状态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
第二次实验时,我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虚弱。结果,他们只能抓29磅——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l/3。(这3个人中有一个是拳击获奖者;当他在催眠状态下得知自己很虚弱时,他说他的手臂“就像婴儿的一样小”。)
然后,我再让这些人做第三次实验:在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了142磅。当他们积极地认为自己很强壮时,他们的力量几乎增加了500%。这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心理状态。
为了说明心理思想的魔力,我要告诉你美国历史上一个最离奇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众所周知的基督教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然而,她当初认为人生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
艾迪夫人的第一任丈夫婚后不久就死了,第二个丈夫又抛弃了她,和一个已婚女人私奔,后来死在一家贫民收容所。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穷、疾病和嫉妒而不得不在他4岁那年把他送人。她不知道儿子在哪里,在以后的31年当中再也没有见到他。
因为她自己的身体不好,.使她对所谓的“心理治疗法”产生了兴趣。可是她生命中最富戏剧性的转折点却发生在马萨诸塞的理安市。在一个寒冬的日子里,她一个人在城里走着,突然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昏死过去。她的脊椎受损,不停地抽搐,甚至连医生都认为她会死去。医生还说,即使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也不可能再行走了。
玛丽‘贝克·艾迪躺在一张似乎是送终的床上,打开了《圣经》,被神灵引到了圣马休说的一段话:“有人抬着一个瘫痪的人来到耶稣跟前,耶稣就对瘫痪的人说:‘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被宽赦了……起来吧,拿上你的东西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说,正是耶稣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医治创伤的力量,使她“立刻下床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夫人说,“就像激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了自我治疗的方法,并且如何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一切的根源都存在于思想中,这一切都是心理现象。”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