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招胜有招
本书编者让我写几句对《爱情公寓》这个戏的感言,我和其他人一样,第一反应也是整两句关于“理想”“奋斗”“压力”“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信念”“为文化事业奉献青春”之类的硬词。后来一想,这不符合我卓尔不群的性格。所以,你如果想看此类语言,请参看其他剧组工友们的感言,他们都替我说了,大致意思都一样,如果他们文采不好你们多担待,我反正原谅他们了。
我是半路加入《爱情公寓》团队的,具体年份我有点忘却了,大约是第一季的拍摄快结束的时候,最初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动力,没有所谓追求和热情,所以我也就不吹文艺牛了。
在做这行之前我从事过很多行业,广告,演出,时装秀,贸易,还开过店……说难听点是标准的社会闲散,好的一面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哈哈。我和汪远、倪晨蛲是大学同班同学,韦正是我们师哥,当时他们一直想发展的影视剧事业初步成型后,汪大眼发了个短信给我“togehter”我回了个“together!”于是就上了这条贼船了,然后向着汪同学所描绘的传说中的“新世界”航行着。
在爱情公寓里,我也是做过很多不同的工种,做过企宣,带着演员到处上节目,跑通告;做过编剧,帮着汪编想段子,写台词;做过制片人,面试演员,背负着“潜规则嫌疑犯”的恶名;还做过经纪人,在各位主角没上轨道之前帮他们打理过工作:拍戏时演员没到位,我还当过群众演员……从开始到现在,最长期的工种还是作为吕子乔的原型,长期给汪远做“人体模特”,而且为了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素材,还要不停地以吕子乔的行为模式去深人群众,体验生活,很累的,你懂的。
剧组拍摄期间,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处理日常和突发事件,确保这台机器能够准确无误地高效运转……哎呀,写着写着一不小心又装了,前面这句话不算,所以你看人性就是这么怪,装很多时候是控制不了的,就像和新朋友的第一个“你好”总是压低声音的磁性话剧腔。好吧,说人话,我在剧组四件事:吃、喝、玩、聊。看起来好像是个闲云野鹤,所以进我们团队的新人,除了极个别的胸怀大志者或者天生受虐狂会选择跟着韦正以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人,过了实习期后选择从业发展方向,都会大义凛然、神情坚毅地说:“我要跟着曹老师学本领!”这时候,我都会微微一笑,心中暗说:“小样,臭不要脸的。”其实他们哪里懂我,他们被我不羁的外表所蒙蔽了,越不具体的工作越难做,正所谓无招胜有招,懂不懂?而且,哥也是熬了很久才有今天的。
基于以上你们应该对我有些初步的感性印象了,我相信总结两个字的话,应该就是“潇洒”。好吧,我的目的达到了,再多写,方向把握不好毁了这个印象就不好玩了,就到这。
开心总比不开心好
大家好,我是《爱情公寓》的编剧邹杰,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爱情公寓》的喜爱和爱护,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创作《爱情公寓》剧本的往事。
《爱情公寓》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只记得从第一季开始和汪远讨论剧本,每每遇到卡壳,每每遇到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的时候,总会对自己说:这个不好笑。那些昏天暗地的日日夜夜……不好意思,从来都是晚上讨论剧本的,白天可写不出来,嗯,那些昏天暗地的夜夜夜夜……所有的纠结,所有的崩溃,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追求一个目标:这个有意思。就这样,揣着一颗执着的心,在犯贱卖荫恶搞的囧路上很认真地越走越远。
我是个笑点很低的人,所以一般大家会拿我来试故事,所谓的试故事就是把故事讲给我听或者把片子放给我看,如果我笑了,那不一定证明故事好笑,但如果我没笑,那这个故事基本上很无聊。 我看《爱情公寓》,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这样那样的“如果当时这样就好了……”,但是总体来说,我还是笑得很开心。没错,我虽然不能告诉你《爱情公寓》是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爱情公寓》一点都不无聊,我想,这是不可否认的吧。
当然,写剧本的过程并不开心,尤其是面对处女座总编剧的时候。汪远的口头禅一般是这样的:这个点子有点弱啊,有没有好一点的?一这个点子比刚才那个好,能不能再强化一下?一这个点子已经很不错了,再想一个更好的!一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点子了……有没有更好的?
口头禅都能四连击啊!编剧伤不起的啊!
每一季的每一集,我们都是在不停应对四连击的过程中度过的,只不过当年骂娘,现在骂妹:当年咆哮,如今有了咆哮体。潮流一直在变,找更好点子的心没有变,台词一直在变,写出更好笑剧本的意志从来没有变。
不知不觉,参与《爱情公寓》的编剧工作也已经三年多了,虽然还是说不清《爱情公寓》到底是什么,但我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我喜欢看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快乐,我喜欢看到每一个《爱情公寓》的观众快乐,我应该写点更有趣的东西,给所有喜欢的人。
谢谢所有关注《爱情公寓》的人,你们的笑声、掌声和骂声,都是《爱情公寓》继续进化的理由,谢谢所有喜欢《爱情公寓》的人,你们的每次喜出望外、惊声尖叫都是《爱情公寓》继续完美的动力。
开心总比不开心好,Ladys and乡亲们,下面我们来讲一个《爱情公寓》的故事吧……P26-29
深感于国剧积弊之深,我们希望创作一部完全不同的剧集,它制作精良、乐观励志、每篇独立成章、笑点不依赖方言、多线叙事、融合各种类型片、潮流时尚,能让人开怀大笑。这就是《爱情公寓》最初的蓝图。
——韦正(导演)
《爱情公寓》自2008年5月立项,6月动笔,7月开拍样片,至今不知不觉也有5个年头。说起开创这个剧的目的,也与外界的猜想大相径庭。赚钱?扬名?立足?革命?颠覆?突破?创造历史……是上帝创造了它,或者说是上帝创造了爱情公寓出世的一切条件。而这一切,妙不可言。
——汪远(总编剧)
拍完《爱情公寓3》时,演员们的杀青Party上,大家抱头痛哭。女生也就算了,看着那些大师哥们抱在一起哭,我真的很感动。他们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一路看我成长,陪我走过。这是一种缘分。我们之间其实有太多的感动,但每一件事,每一个点都不足以概括我们的全部感情。也许所谓的感动,就是这一年一年的平淡合作累积下来的默契和亲情吧。
——娄艺潇(主演)
《爱情公寓》是一部神奇的电视剧,每年都会有三个月的时间被记录下来,以后再看,你们不觉得爱情公寓就是我们的时间囊吗?收录了那么多的美好和欢乐。等以后老了再拿出来给孙子们看,可以骄傲地说“奶奶以前也疯狂、也热血过……”
——邓家佳(主演)
《爱情公寓》剧组的成员,大多是八零后,凭着对艺术的冲动,以电视剧的方式讲述了当代年轻人自己的故事,描摹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抒发了他们的情感脉动。更为难得的是,这份艺术的冲动背后,是一股沸腾了四年,而且显然还将沸腾下去的热血。凭借着这股热血,笑对人生的风起云涌,笑对情感的得失起伏。
——钱文忠(畅销书作家、教授)
《爱情公寓》是一部描写当代的年轻人都市生活的爱情喜剧,播出四年以来,极受电视观众,特别是都市年轻人的欢迎,收视效益和文化效益喜人,形成了可观的忠实的观众群和粉丝群,不仅树立了了国内喜剧片的品牌地位,而且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都市情感文化话题。这种成功,在今天的电视剧海洋里,不能不说是一朵夺目的璀璨浪花。《爱情公寓》已经推出了三部,后续作品也呼之欲出,电视观众翘首以盼,是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究竟什么才是一部电视剧真正受到欢迎的标志?这或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但是,我个人认为,起码有一种是可以确认的标志:观众不仅满足于精彩的电视剧本身,还对神秘的幕后创作备感兴趣。如果是那样,就说明观众已经将自己的情感汇入到作品的生命之中,出现了深层次的“交融互动”。这部作品注定是一部成功之作。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了:读者的兴趣不可抑制地从《围城》深入到它的创作者。钱钟书先生幽默地表示:吃了一只鸡蛋,难道就要对下蛋的母鸡感兴趣么?
其实,只要那只鸡蛋足够好吃,那只母鸡总是逃不脱人们的好奇的。反之,如果这是只味道平平的鸡蛋,人们除了改变自己的选择,恐怕是不会关心母鸡的。更不用说,假如遇到的是一只化学合成的假鸡蛋,人们大概就只有出离的愤怒了。
所以,就顺理成章地有了今天的这本《爱情公寓3:遇见你,三生有幸》,向有兴趣将自己的情感与这部电视剧交融互动的观众,全面展示剧本创作的初衷、拍摄工作的内幕、演员日常的生活、电视理念的诠释、文化期望的寄托。和跌宕起伏的、作为最终结果的电视剧相比,描写其过程的这本书自有引人入胜之处:坦诚,杜绝崇高的口号;朴实,拒绝矫饰的样貌。
这是难得的。《爱情公寓》剧组的成员,大多是八零后,凭着对艺术的冲动,以电视剧的方式讲述了当代年轻人他们自己的故事,描摹了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抒发了他们自己的情感脉动。更为难得的是,这份艺术的冲动背后,是一股沸腾了四年,而且显然还将沸腾下去的热血。凭借着这股热血,笑对人生的风起云涌,笑对情感的得失起伏。
这样的热血不是一部电视剧可以局限的,它所浇灌出来的爱情艺术之花,当然也不是“公寓”可以局限的。
当《爱情公寓》的爱情走出公寓的时候,制片人汪远兄命我写几句话。我不能再称自己是年轻人,然而,也更因为如此,我更能理解、尊敬这一群年轻人的艺术职业素养和艺术敬业精神,更欣赏、赞美他们的执着与坚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纷繁多变、流荡难居的时代。
随便说一句,汪远的父尊是在中国电影界广受尊重的前辈。我也有幸多次向这位老师请教,每次都有醍醐灌顶的感受,深受教益。子承父业本是传统中常见的现象,而在今天,已经成为父子之间的奢侈。这,也令我和其他的朋友们为之赞叹欣羡不已。
《爱情公寓(3遇见你三生有幸)》展示了从孕育到推出这之间的种种心路历程,内容主要包括导演、编剧创作手记,爱情公寓人物介绍,创作团队的内心世界,《爱情公寓》第三季独家爆料,幕后的故事,演员的真实生活,粉丝与演员及创作团队的交流问答等,带领大家一同回顾在爱情公寓里的点点滴滴。《爱情公寓》电视剧播放三季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
《爱情公寓(3遇见你三生有幸)》由杨莫德编著。
一幢单身公寓,十个单身男女,爆笑爱情凶猛上演!一生有你,无可取代,三生有幸,为爱归来。
杨莫德编著《爱情公寓》是一部描写当代的年轻人都市生活的爱情喜剧,向有兴趣将自己的情感与这部电视剧交融互动的观众,全面展示剧本创作的初衷、拍摄工作的内幕、演员日常的生活、电视理念的诠释、文化期望的寄托。和跌宕起伏的、作为最终结果的电视剧相比,描写其过程的这本书自有引人入胜之处:坦诚,杜绝崇高的口号;朴实,拒绝矫饰的样貌。